相應部摘要

SN55 入流相應 Sotāpattisaṃyuttaṃ 摘要

SN55.1 轉輪王經 Cakkavattirāj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即使轉輪王有著四洲的支配權,死後投生到33天以五欲自娛,但不具備四不壞净,他仍有機會到惡道。

 

-就算一個聖弟子以團食維持生活與穿弊壞衣,假如具備四不壞净,就能從此解脫惡道。成爲轉輪王的價值不及具備四不壞净(成爲聖者)的十六分之一

 

四不壞净(義注:以[聖]道達致不壞)分別是

1.       對佛陀的不動搖信心

a.       佛陀具備自己十個名號的特質

2.       對法的不動搖信心

a.       反思被世尊善教導之法,是(義注:自己)可見的、無時間性的(義注:不會有間隔而給予結果)、請你來見的(義注:當被問到是否應被行道時便來見吧這樣顯示)、導引(義注:自心)的、智者各自地知道的

3.       對僧衆的不動搖信心

a.       佛陀的弟子僧衆是善進入道路者,正直地進入道路者、進入正確的道路者、進入適當的道路者

b.       他們是四雙八士

c.       他們值得奉獻、款待、供品、應被合掌恭敬、是世間的無上福田

4.       具備聖者喜歡的戒

a.       沒有破片、不穿、無污點、不雜色的、屬於自由人的、智者所稱讚、不屈服的、導向定的

b.       義注說,之所以聖者喜歡、沒有破片、不穿、無污點、不雜色的-->是因爲,就算聖者去到另一期生命,都不會破五戒

c.       屬於自由人的:可能是因爲解脫於部分/所有煩惱。 或解脫於惡道

d.       義注說,不屈服的,是就算被命令,也不可能破戒

e.       AN5.105義註說,導向定,是指生出道果之定

            

 

SN55.2 梵行立足處經Brahmacariyogadh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不壞净者是初果聖者

-他們會在適當的時間來到、沉浸在梵行的快樂當中 (義注說是聯繫上面三道的快樂,應指二果到阿羅漢道的快樂)

 

SN55.3 長壽優婆塞經 Dīghāvu-upāsak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重病的長壽優婆塞請父親樹提,邀請佛陀來。

 

-來到後佛陀向他問候,並教導他四不壞净者。長壽發現自己已經具備它們—即初果聖者的四個特徵

 

-接著佛陀教他修習六個明的部分,在一切行上觀察

1.       無常

2.       無常上苦想

3.       在苦上無我想

4. 

a.   《清净導論》:見有為的過失及傾向(與有為)相反的涅槃而跳入

5.       離貪想

a.       《清净導論》:看見過患後,關於色等離貪的欲被生

6.       滅想

a.       《清净導論》:看見過患後,關於色等滅的欲被生起

 

-長壽也發現自己有這些。但他擔心自己的父親在自己死後會悲傷。他的父親聼後安慰她不要悲傷,好好作意佛陀的説話

 

-後來,他死後佛陀記説他已經證悟三果

 

SN55.4 舍利弗經第一Paṭhamasāriputtasuttaṃ摘要

 

阿難尊者問舍利佛尊者,一個人具備什麽條件而被佛陀記説為初果聖者,而且不會墮惡道、一定會證悟涅槃呢?

 

-舍利佛尊者答:四不壞净

 

SN55.5 舍利弗經第二Dutiyasāriputt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佛陀考問舍利佛尊者

什麽是入流支?答:

1.       和善人交往

2.       聽聞正法

3.       如理作意(恰當地留意)

a.       注釋:把無常、苦、無我的,作意為無常、苦、無我的

4.       隨法而實行

 

-什麽是‘流’?答:八支聖道

 

-什麽是‘入流者’?答:具備八支聖道的人

 

-佛陀聽後都隨喜

 

SN55.6 侍從官經 Thapatisuttaṃ摘要

 

-侍從官梨師達多與富蘭那,因爲要做事,所以居住在沙督迦。

-他們聽説佛陀要(從別處)出行了,便命令某位男子,假如見到佛陀回來,就告知他們。

 

-兩三天後佛陀來到,他們倆便去找佛陀。他們說,當他們聽到佛陀遠離自己的位置,就會不悅,當靠近就會感到高興。

-佛陀因此說,在家生活是障礙、出家是空曠的地方,能夠讓他們不疏忽大意

 

 

-他們倆說,他們其實有比這更大的障礙。就是他們要陪同憍薩羅國波斯匿王所愛的夫人們乘車到游樂園。他們身體非常香、觸感如棉花一般。他們除了要守護她們、象、也要守護自己(的心)。他們沒有證知在她們上生起過邪惡的想法。

-佛陀再重申,在家生活是障礙、出家是空曠的地方,能夠讓他們不疏忽大意

 

-佛陀繼續說,具備四不壞净者是初果,而且不會墮惡道、一定會證悟涅槃。但第四個不壞净的第四個,由戒改爲佈施:

1.       住在家中,以離慳吝之意圖,給予禮物、(注釋書爲了佈施)洗净手而捐贈。準備好回應別人的請求,樂於分發佈施

2.       在家中能作爲禮物的,和有戒、善法者共同分享

 

-他們都具備這些特質,反問在憍薩羅國中,又有多少人有他們這個佈施的特質呢?

-他們覺得被佛陀這樣了知是他們的得益

 

(義注:達多在那時是二果聖者,富蘭那是滿足於自己妻子的初果聖者。在AN3.348中,佛陀記説他們都是二果聖者,而且往生兜率天)

 

SN55.7 竹門人經Veḷudvāreyyasuttaṃ摘要

 

-在竹門村的婆羅門屋主們聽聞佛陀的好名聲,因此去見佛陀。

 

-他們說,自己希望能和兒子生活在一起、享受在家的五欲,但也希望死後生天。

 

-佛陀便教導他們可以應用到自身之法

 

-他首先要具備以下七善法

1.       不殺生

a.       省思自己想活不想死,想要樂不想要苦。假如奪取有這樣渴望的自己之生命,自己不會喜歡。別人也一樣。自己不愛的話怎可以施加于他人呢?

b.       於是他自己離殺生、勸導他人離殺生、讚揚戒絕殺生

2.       不偷盜 (同上省思)

3.       不邪淫(同上省思)

a.       自己不喜歡別人和自己的妻子性交….

4.       不妄語(同上省思)

a.       自己不喜歡別人以妄語破壞自己利益….

5.       不離間語(同上省思)

6.       不粗惡語(同上省思)

7.       不閑雜語

 

-加上有四不壞净,他就可以說自己是初果,而且不會墮惡道、一定會證悟涅槃。

 

(可見初果不僅有四不壞净,還具備7善業)

 

SN55.8-10 摘要

 

有一次,阿難尊者問佛陀以下人往生到哪裏?佛陀為他逐一回答

1.       Sāḷho比丘: 阿羅漢(SN55.8)

2.       Nandā比丘尼:三果(SN55.8)

3.       Sudatto男居士:二果(SN55.8)

4.       Sujātā女居士:初果(SN55.8)

5.       Asoko比丘: 阿羅漢(SN55.9)

6.       Asokā比丘尼:三果(SN55.9)

7.       Asoko男居士:二果(SN55.9)

8.       Asoko女居士:初果(SN55.9)

9.       在親戚村死去的kakkao、Kaibho、nikato、kaissaho、tuṭṭho、santuṭṭho、bhaddo、subhaddo男居士:三果  (SN55.10)

 

-----

(以下為SN55.8獨有的内容)

-佛陀說超過五十位在親戚村死去的男居士是三果聖者

-超過九十多位在親戚村死去的男居士是二果聖者

-超過五百零六位在親戚村死去的男居士是初果聖者

------

-佛陀說,生而為人死去並不神奇,假如每個人死了都來問佛陀,那麽對佛陀會很困擾。

 

-佛陀教導法鏡的法門,假如任何人具備四不壞净,就可以記説自己是初果,而且不會墮惡道、一定會證悟涅槃。

 

 

義注說,二果聖者的薄貪嗔癡狀態為,煩惱不會像凡夫那樣那麽厚重,而且出現得不頻繁。

一個二果聖者只會來欲界一次。他可能

1.       在下一生中的天界證悟阿羅漢

2.       投生到天界然後再來人間必定能證悟阿羅漢

3.       在天界證悟二果,并且來人間證悟阿羅漢

4.       在天界證悟二果,并且投生到人間,再投生到天界,必定能證悟阿羅漢

 

 

 

SN55.11 千位比丘尼的僧團經 Sahassabhikkhunisaṅghasuttaṃ 摘要

 

-佛陀教誡來見自己的千位比丘尼僧團,具備四不壞净是初果,而且不會墮惡道、一定會證悟涅槃。

 

SN55.12 婆羅門經 Brāhmaṇasuttaṃ 摘要

 

-佛陀提到,婆羅門安立一個叫‘導向上升之道’。就是在大清早起來後一直向東走,不要避開任何洞穴、懸崖等,祈願在跌落之處死亡。因爲這樣死後會投生到善道。

 

-佛陀批評這種看法是愚蠢的、不導向涅槃。導向涅槃之道就是四不壞净—真正的‘導向上升之道’

 

SN55.13 上座阿難經 Ānandatther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舍利佛尊者問阿難尊者,誰人被佛陀記説為初果,而且不會墮惡道、一定會證悟涅槃?

 

 

-阿難尊者答,捨棄和四不壞净的對立,具備四不壞净就是了

SN55.14-15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不壞净的人超越一切惡趣的怖畏

 

 

SN55.16-17 摘要

 

-佛陀說,那些我們憐愍者,以及凡會想聽聞(佛法)的朋友、同事、親族、有血緣者,都應該勸導他們建立四不壞净

 

-(SN55.17獨有):佛陀說,四大會變異,但具備不壞净的聖弟子不會在有變異:即不可能投生到惡道

 

 

SN55.18-19 摘要

 

-有一次,大目揵連尊者去到三十三天,對天神說,具備四不壞净是好的,因爲一些具備四不壞净的衆生死後往生善道。

 

-天神們附和

 

 

SN55.21-22 摘要

 

有一次,釋迦族人摩訶男去見佛陀。他說,自己在拜訪佛陀和值得尊敬的比丘後,在傍晚進入迦毘羅衛城時會遇到許多不同的事物,那是就忘失對佛法僧的念。他問佛陀,假如自己在這時死去,自己的去趣會是哪裏?

 

-佛陀叫他不要害怕,他的死不會是差的

 

-凡任何人心長久修習信、施、戒、聞、慧,他會走到上方、絕倫 (SN55.21)

 

-就如傾向東方的大樹,假如被切斷根,它自然會向東面倒下。同樣地,具備四不壞净的人是傾向涅槃的 (SN55.22)

 

 

SN55.23 釋迦族人喬塔經 Godhasak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釋迦族人摩訶男問喬塔,具備那幾法被佛陀記説為初果,而且不會墮惡道、一定會證悟涅槃?

 

-喬塔說是對佛法僧的不壞净信。摩訶男則說四不壞净。

 

-這時喬塔停止了討論,他指只有佛陀會知道,於是和摩訶男一起去找佛陀

 

-到達時,摩訶男把他們的爭議説給佛陀聼,並說,假如佛陀是一邊,比丘僧團、比丘尼僧團、優婆塞、優婆夷與包括天、魔、梵的世間是一邊;他會在佛陀哪一邊。他請佛陀記得這麽有净信的自己

 

-這時佛陀問喬塔,對於這麽説的摩訶男,他能說什麽呢?

-喬塔說,除了好之外不説什麽

 

-複注表示,雖然初果聖者具備任何一個不壞净,但解釋時應該以全部四個不壞净解釋。

 

 

SN55.24-25  摘要

 

-當時,釋迦族人色勒那尼死了,他被佛陀記說為初果,而且不會墮惡道、一定會證悟涅槃。

 

-那時衆多釋迦族人譏嫌:誰人不是初果聖者啊!因爲他戒不好—他喝酒

 

-摩訶男於是把這件事和佛陀說。佛陀便説,任何在家信徒,假如長久皈依三寶,是不會墮惡道的。色勒那尼是長久皈依三寶者

 

-佛陀說,以下的人解脫惡道

1.       具備四不壞净、悅慧Hāsapañña、速慧Javanapañña、解脫的阿羅漢

a.       悅慧Hāsapañña [解釋參考無礙解道]

                                                               i.      四無礙解的智慧

                                                             ii.      喜悅地完成戒德、根自制、飲食上知適量、專修清醒;和下面的内容

                                                           iii.      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蘊

                                                           iv.      什麽是可能或不可能

                                                             v.      各種禪那

                                                           vi.      聖諦

                                                          vii.      三十七菩提道品

                                                        viii.      沙門果位

                                                            ix.      神通

                                                             x.      涅槃

b.       速慧Javanapañña[解釋參考無礙解道]

                                                               i.      急速地視一切五蘊無常(滅盡之義)、苦(怖畏之義)、無我(不實之義)

                                                             ii.      視一切五蘊為無常的、有為的、緣起的,是滅盡法、消散法、離貪法、滅法—之慧

c.        

2.       具備四不壞净、悅慧、速慧者,但不具備解脫的三果聖者

3.       具備四不壞净、但不具備悅慧、速慧者、解脫的二果聖者

4.       具備四不壞净、但不具備悅慧、速慧者、解脫的初果聖者

 

-以下的人(注釋:下一生)不到惡道 (,而不是‘解脫’)

1.     [義注:隨法行者]

a.     不具備四不壞净,、悅慧、速慧、解脫,但有五根,對佛陀所宣説的法有足夠程度的洞察而後接受

2.     [義注:隨信行者]

a.     不具備四不壞净,、悅慧、速慧、解脫,但有五根,對佛陀有足夠程度的信、情愛

b.    MN22注釋書大意:修行觀禪、而還未取得任何出世間成就的人。他們因爲修行觀禪而確立對佛陀的情愛和信心

-佛陀說,假如大樹能了知善說、惡說,自己也會記説它們是初果聖者,更何況色勒那尼死時已經持了學 (SN55.24)

1.     義注表示是戒定慧三學。這表示他之前可能是沉迷飲酒之人,但死時持了戒,後來成爲初果聖者

----

(SN55.25獨有)

-佛陀說,就如在爛地中播種又不給予水,種子是不會增長的。同樣地,在惡說、不導向涅槃的法=惡田,在那裏隨法而行=惡種子。 反之則是善田、善種子。

 

-色勒那尼已經在善田中播下善種子了。

 

SN55.26  給孤獨經第一  Paṭhama-anāthapiṇḍi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給孤獨長者生重病,命人邀請舍利佛尊者來。

-舍利佛尊者來到後便問候他,長者透露自己自己的苦受一直增長、不能忍受。

 

-舍利佛尊者因此教誡,長者不像一般無聞凡夫那樣不具備四不壞净而掉落惡道,他是具備的。當看見自己具備時,(那一刻痛苦)的感受就會減輕

 

-長者不像一般無聞凡夫那樣具備以下的十邪法而掉落惡道,他是具備相反的。當看見時,(那一刻痛苦)的感受就會減輕

1.     邪見

2.     邪思維

3.     邪語

4.     邪業

5.     邪命

6.     邪精進

7.     邪念

8.     邪定

9.     邪智

a.     義注:錯誤的審慮

10.  邪解脫

a.     義注:不導向出離(世間)的解脫

-注釋:在MN117 中,佛陀卻説阿羅漢只有阿羅漢具備正智、正解脫。或許這裏說的智、解脫的門檻比較低,因爲長者那是並不是阿羅漢

-那時,長者因此而(痛苦之)感受減輕,以自己盆子的食物供養舍利佛尊者與阿難尊者。

 

-舍利佛尊者便以偈頌感謝長者,大意如下

1.       有四不壞净的人是不貧窮、生命是不空虛的

2.       對他們來說應該憶念佛法

 

-後來佛陀聽到舍利佛的教言之後大讚他是智者。

 

SN55.27  給孤獨經第二  Dutiya-anāthapiṇḍi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給孤獨長者生重病,命人邀請阿難尊者來。

-阿難尊者來到後便問候他,長者透露自己自己的苦受一直增長、不能忍受。

 

-阿難尊者教誡長者,無聞因爲有四不壞净的反面,因此害怕、驚慌失措、有連接未來(世)對死亡的怖畏。

 

-有四不壞净的人卻沒有這些。

 

-這時給孤獨長者說自己具備這些。阿難尊者便說他得到好的,因爲他自己記説自己證得初果

 

SN55.28-29  摘要

 

-有兩次,佛陀分別和屋主給孤獨(SN5.28)和一班比丘們(SN55.29)說 ,當某人具備以下這些,就可以自己記説初果,而且不會墮惡道、一定會證悟涅槃。

1.       五恐怖與怨恨被平息

a.       因爲犯與五戒相反的事而生的恐怖與怨恨被平息

2.       具備四入流支

a.       四不壞净

3.       以智慧善見、善穿透聖者的真理

a.       如理作意緣起:這個生起則那個生起,這個滅那個則滅

b.       以無明為緣而有諸行…..(整個苦蘊集)

c.       以無明而行滅….(整個苦蘊滅)

SN55.30  離車人難達葛經 Nandakalicchavi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離車人大臣難達葛去見佛陀。

 

-佛陀對他說,具備四不壞净的聖弟子是初果,而且不會墮惡道、一定會證悟涅槃。

 

-而且,初果聖者(不論往後投生成爲)天神或人,都是長壽、美麗、快樂、有名聲、有影響力的。這些是佛陀親自看見的而說的,而不是從其他人那裏聽聞的

 

-這時候,有個人提醒大臣是時候沐浴了。佛陀制止了他這個外在的沐浴,他説内在的沐浴就足夠了—對佛陀的净信。

 

SN55.31-33 摘要

 

-佛陀說,有四樣東西會帶來福德、善、快樂

 

-那就是三不壞净和

1.       具備戒  (SN55.31)/

2.       佈施 (SN55.32)/

3.       引導去聖者的、洞察生滅、引導去苦滅的智慧(SN55.33)

 

 

SN55.34-35 摘要

 

-佛陀說,有四條天神的足跡,能讓未清净的人清净。那就是四不壞净

 

-天神都説不傷害是最上的。不傷害任何人是生天之路。 (SN55.35獨有)

 

SN55.36  天同類經 Devasabhāg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不壞净的人被悅意的天神說是自己同類。因爲自己先前也具備四不壞净然後投生到這裏,這些人都會是這樣。

 

SN55.37  摩訶男經 Mahānām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釋迦族人摩訶男去見佛陀,並問了以下問題

1.       怎樣是在家佛弟子

a.       答:已皈依三寶者

2.       怎樣是戒具足?

a.       答:有五戒

3.       怎樣是信具足?

a.       答:相信佛陀的覺悟,具備十種名號的特質

4.       怎樣是施具足?

a.       答:住在家中,以離慳吝之意圖,給予禮物、(義注爲了佈施)洗净手而捐贈。準備好回應別人的請求,樂於分發佈施 (~SN55.6)

5.       怎樣是慧具足?

a.       引導去聖者的、洞察生滅、引導去苦滅的智慧

 

SN55.38  雨經 Vass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就如下大雨時,雨水首先下到山上然後漸次使大海充滿。

-同樣地,有四不壞净的流到會走到涅槃

 

 

SN55.39  葛利鉤達經  Kāḷigodh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對釋迦族女葛利鉤達說,具備四不壞净(這裏第四個是佈施)的人就是初果,而且不會墮惡道、一定會證悟涅槃。

 

-釋迦族女葛利鉤說自己具備這些特質,繼而被佛陀認可

 

SN55.40  釋迦族人難提經 Nandiyasakk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釋迦族人難提問佛陀,假如四不壞净在每一方面都不存在,那位聖弟子是住於疏忽大意者嗎?

1.       佛陀答:假如這樣,他是‘在外者、停留在凡夫那邊’

 

-真正的聖弟子住於疏忽大意,就是在四不壞净上滿足,不努力在白天和晚間獨處.

 

這樣,就會不存在欣悅(弱的喜)-->不存在喜-->不輕安-->住於苦-->不得定-->諸法變得不明顯。

 

-反之,則是不疏忽大意

 

 

 

SN55.41-43  摘要

 

-佛陀說,有四樣東西會帶來福德、善、快樂,那就是四不壞净。SN55.43把第四個不壞净改爲 ‘引導去聖者的、洞察生滅、引導去苦滅的智慧’。

 

就如我們難以計算大海有多少升水,只能用‘不可被測量的大水聚’ 來形容。同樣地,具備上面四樣被説爲有‘不可被測量的大福德聚’

 

-佛陀在之後的偈頌說,人們佈施各種物資,使到福德之流流入這些賢智者,就如諸河運水入大

 

SN55.44-45  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不壞净者被稱爲富裕者、大財富者(SN55.44,45)、大名聲者(SN45)

 

SN55.46-49  摘要

 

佛陀對比丘們(SN55.46)、難提 (SN55.47)、拔提亞(SN55.48)、摩訶男(SN55.49)說,具備四不壞净的聖弟子就是初果,而且不會墮惡道、一定會證悟涅槃。

 

SN55.50  支經 Aṅgasuttaṃ摘要

 

佛陀對比丘們說,有四個獲得入流的要素

1.       結交善士

2.       聆聽正法

3.       如理作意(恰當地留意)

4.       隨法而行

SN55.51  有偈經 Sagāthakasuttaṃ 摘要

 

 

-佛陀隊比丘們說,具備四不壞净是初果,而且不會墮惡道、一定會證悟涅槃。

 

之後說出偈頌大意如下

1.       有四不壞净的人是不貧窮、生命是不空虛的

2.       智者會實踐和憶念佛法

 

SN55.52  已住過雨季安居經 Vassaṃvutthasuttaṃ 摘要

 

-某位在舍衛城已住過雨季安居的比丘,因爲一些事抵達迦毘羅衛城。當地的釋迦族人於是來問候佛陀、舍利弗、目揵連、比丘僧團。

 

-也問他,從佛陀身上聽到什麽法?

-那位比丘便說,就數量而言 ,阿羅漢<三果聖者<二果聖者<初果聖者

 

SN55.53  法施經 Dhammadinn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法施優婆塞(在家男居士)與五百位優婆塞去見佛陀,他請佛陀爲了他們長久的利益和快樂而教誡他們。

 

義注說,法施優婆塞是佛陀時代有500隨從的在家人之一。其他是Visākha、屋主Ugga,、屋主Citta(質多)、Hatthaka Āavaka (AN8.24)、小Anāthapiṇḍika、大Anāthapiṇḍika

 

 

-佛陀便說,他們應該時時住於

1.     深的經典

a.     義注:比如說Salla Sutta (Sn3.8)

2.     具深義的經典

a.     義注:比如說Cetanā Sutta (SN12.38-40)

3.     出世間的經典

a.     義注:比如說Asakhatasayutta(SN43)

4.     連接空的經典

a.     義注:比如說Khajjaniya Sutta (SN22.79)

 

義注更提到,佛陀繼續教誡他們,應完滿修行就如《如月亮經》(SN16.3)、《接力車經》 (MN24)、聖賢經 (Sn1.12)、聖種姓經( AN4.28)那樣。

 

-聽後法施優婆塞說這些對於和兒子生活在一起、享受在家五欲的他們是很難做到的。於是請佛陀在五戒的基礎上繼續教法。

 

-佛陀於是叫他們應學習四不壞净。

 

-法施說自己具備四不壞净,隨後被佛陀隨喜道這是他的好獲得,因爲他自己記説了入流果。

 

SN55.54  病經 Gilānasuttaṃ摘要

 

-釋迦族人摩訶男有一次問佛陀,對於重病(臨死)的有慧在家男居士(義注:初果聖者)應怎樣被其他有慧在家男居士教誡?

 

-佛陀說,他們應被四不壞净所安慰。

 

-之後

1.     問他有否牽挂父母?假如有的話就說,尊者您將會死。牽挂父母會死、不牽挂也會死,假如你能捨斷對父母的牽挂那就好了!

2.     以同樣的方式說關於妻兒

3.     問他有沒有期待人類的五欲?如果有便勸導他,說天界的(事)欲比人間更好,叫他把心志向於四大王天。

4.     四大王天-->三十三天

5.     三十三天-->夜摩天

6.     夜摩天-->兜率天

7.     兜率天-->化樂天

8.     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9.     他化自在天-->梵天世界

10.  梵天世界-->涅槃

a.     因爲梵天世界也是無常的、不穩定的、屬於有身的

 

-佛陀說,對成爲阿羅漢的在家人來説和比丘阿羅漢沒有任何差別

 

 

SN55.55-74摘要

 

佛陀對比丘們說,多修習以下四法

1.       結交善士

2.       聆聽正法

3.       如理作意(恰當地留意)

4.       隨法而行

 

就能

1.     能作證初果(SN55.55)

2.     二果(SN55.56)

3.     三果(SN55.57)

4.     阿羅漢果(SN55.58)

5.     獲得慧(SN55.59)

6.     增長慧(SN55.60)

7.     慧的完全發展(SN55.61)

8.     獲得大慧Mahāpañña(SN55.62)

9.     博慧Puthupañña(SN55.63)

10.  廣大慧Vipulapañña (SN55.64)

11.  深慧Gambhīrapañña (SN55.65)

12.  不疏忽大意慧(SN55.66)

13.  廣慧Bhūripañña (SN55.67

14.  許多慧Paññābāhullā (SN55.68)

15.  慧Sīghapañña (SN55.69)

16.  Lahupañña (SN55.70)

17.  悅慧Hāsapañña (SN55.71)

18.  速慧Javanapañña (SN55.72)

19.  利慧Tikkhapañña (SN55.73)

20.  抉擇慧nibbedhikapañña (SN5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