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藏》是世尊以及聖弟子們的言行集。
上座部的《經藏》一共有五部,
即《長部》(Dīghanikāya)、
《中部》(Majjhimanikāya)、
《相應部》(Saüyuttanikāya)、
《增支部》(Aïguttaranikāya)、
《小部》(Khuddakanikāya)。
1、《長部》(Dīghanikāya)。因為收錄的經文篇幅比較長,所以稱為《長部》。共收錄34 部經。
2、《中部》(Majjhimanikāya)。因為收錄的經文篇幅不長不短,中等的,所以稱為《中部》。共收錄152 部經。
3、《相應部》(Saüyuttanikāya);相應的意思是按內容分門別類,比如把佛陀所說的“五蘊”編在一起,“六處”編在一起,“界”編在一起,“四聖諦”編在一起、“緣起”編在一起,所以稱為《相應部》。一共有56 相
應,7762 部經。
4、《增支部》(Aṅguttaranikāya)。增(uttara),是增添、更上的意思。 aïga 是部分、支。增支的編輯方法像法數。凡是佛陀所講的“一法”,將之編集在一起。又把“二法”編在一起,“三法”編在一起。比如說“二法”,有止、觀,名、色等等。 “三法”有三種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由一法一直編到十一法,因此《增支部》有十一集。這是把佛陀所講的和數目有關的經文彙編在一起,共收錄9557 經。
5、《小部》(Khuddakanikāya)。這裡的“小”並不是指篇幅小,或者微不足道。其本意是內容比較龐雜,把前面四部以外的所有經典都收編在這裡。比如說《法句》,如果要編在前面四部的話,不知道應該編在哪一部,於是就編在《小部》。
《小部》一共有15 部,它們是
1.《小誦》
2.《法句》
3.《自說》
4.《如是語》
5.《經集》
6.《天宮故事》
7.《鬼故事》
8.《長老偈》
9.《長老尼偈》
10.《本生》
11.《義釋》
12.《無礙解道》
13.《傳記》
14.《諸佛史》
15.《所行藏》。
《小部》在《經藏》五部中分量最大,凡是不屬於前面四部的全部都歸在《小部》裡。
在緬甸,則再加上《彌林德問》《導論》和《藏釋》,成為18 部。
The Middle length discourses (bodhi bikkhu)
The connected discourses (bodhi bikkhu)
The long discourses (Maurice Walshe )
The numerical discourses (bodhi bikkhu)
The discourse on the root of Existence(Bodhi bikkhu)
The greater discourse on voidness (Ñanamoli Thera)
The all embracing net of views(Bodhi bikkhu)
The great discourse on causation (Bodhi bikk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