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個月農曆的初八、十五、二十三和二十九或三十日,這四天是南傳佛教傳統的在家居士布薩日。許多居士會前往寺院受持布薩八戒,也就是中國古德所翻譯的「八關齋戒」,他們也會去做供養,或在寺院裡修行及聽聞佛法,這是緬甸和泰國的傳統。
在緬甸,有些居士會住在寺院裡一天、一個星期或一個月等等,有些是住在寺院裡禪修,有些是為了準備出家而學習,許多人會受持布薩九戒。
在斯里蘭卡,許多佛教道場可能會像緬甸和泰國的傳統一樣,平時為在家居士們受五戒,布薩日為在家居士們受布薩八戒。
當我們受持八戒時,我們考慮去戒除感官享受。
我們不能在中午過後吃東西。我們是為了生存而吃,而不是為了吃而活。
如果我們是為了吃而活,那麼我們就是在追求吃的快樂。
但我們是為了生存而吃,為了維持身體。
我們吃是為了生活,我們不需要吃太多,可以在中午之前進食;這對身體來說已經足夠了。
我們之所以戒除飲食,是因為希望能在下午和晚上把時間拿來修行冥想;以發展正念和正定。
這就來到了第三條聖道,我們必須戒除殺生、偷竊和性行為,
還有禁止說謊和飲酒,
以及禁止在中午後進食,
戒除所有類型的娛樂,如看電影、跳舞、出外到酒吧和餐廳;
我們必須待在家裡,以便能夠禪修和發展正念。
我們還應該避免過多的睡眠,因為我們希望有時間修行;但如果我們睡在舒適的床上,我們會睡得超過身體所需。通常,身體每晚只需要大約4-5小時的睡眠。但如果你睡在舒適的床上,當身體得到足夠的休息起來時,你可能還不想起床。你想繼續睡。因為我們有舒適的床可以睡。因此,為了防止自己過度睡眠,你必須睡在硬地上;這對身體來說不太舒適,但足以讓身體休息。所以在身體睡了4-5小時後,當你醒來時,你不想再繼續睡;因為這並不舒適。這樣我們才能起來修行冥想。
這就是正行和正語。
----阿贊蘇查特
欲了解更多有關八戒的信息,請訪問:
[八戒]
《The eight precepts》
When we take the eight precepts, we are considering abstaining from sensual pleasure.
We cannot eat after mid-day. We eat to live, not live to eat
If we live to eat, we are living for the pleasure for eating
But we live to eat, we eat to survive, to keep the body
And eat to live , we don't have to eat so much, we can eat before mid-day; that is good enough for the body
we refrain from eating, because we would like to use the time in the afternoon and at night for meditation practice; to develop right mindfulness and right concentration
so this come to the third path, we have to abstain from killing, stealing, sexual activity
and also restrain from lying , drinking alcohol
and restrain from eating after mid-day
abstaining from all types of entertainments, like go watching movies, dancing, going outside to pub and restaurant;
we have to strive to stay at home, so we can practice meditation and develop mindfulness
we also shouldn't sleep too much, because we want the time to spend for practice; but if we sleep in comfortable bed, we will sleep more than the body need. Normally the body only needs to sleep about 4-5 hours a night. But if you sleep on a comfortable bed, after the body have enough rest and get up, you don't want to get up yet. You want to continue on sleeping . Because we have a comfortable bed to sleep. So in order to prevent yourself over over sleeping , you have to sleep on hard floor; which is not so comfortable for the body, but it suffices for the body to rest. So after the body has slept for 4-5 hours, when you wake up, you don't want to continue to sleep; because it is not comfortable. So that we can get up for meditation practice
So this is right action and right speech.
----Ajahn Suchart
<42:22:
對於大家今天所受持的慈心布薩九戒,即使是學佛很久的佛教徒,甚至是出家人,可能會懷疑怎麼會有「慈心布薩九戒」呢?其實布薩九戒是佛陀親口所開示的,它收錄在《增支部‧九法集(Navakanipāta)‧獅子吼品(Sīhanādavaggo)》裡,這部經名為《九支布薩經(Navaṅguposathasuttaṃ)》 。以下是 覓寂去年六月所翻譯的經文:
諸比丘,這裡有聖弟子如此思惟:「諸阿羅漢乃至命終捨斷殺生、離殺生,放下棍杖、放下刀,有慚恥、(pg. 3.0193)有悲心,住於利益、悲愍一切眾生。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捨斷殺生、離殺生,放下棍杖、放下刀,有慚恥、有悲心,住於利益、悲愍一切眾生。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一支。
「諸阿羅漢乃至命終捨斷不與取、離不與取,給與才取、希望給與,以不偷盜使自己住於清淨。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捨斷不與取、離不與取,給與才取、希望給與,以不偷盜使自己住於清淨。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二支。
「諸阿羅漢乃至命終捨斷非梵行,行梵行,離淫欲的粗俗法(gāmadhammā)。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捨斷非梵行,行梵行,離淫欲的粗俗法(gāmadhammā)。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三支。
「諸阿羅漢乃至命終捨斷妄語、離妄語,所說真實,誠實、可以信賴、可靠,不欺騙世間。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捨斷妄語、離妄語,所說真實,誠實、可以信賴、可靠,不欺騙世間。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四支。
「諸阿羅漢乃至命終捨斷放逸原因的穀酒、花果酒(和)酒類,離放逸原因的穀酒、花果酒(和)酒類。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捨斷放逸原因的穀酒、花果酒(和)酒類,離放逸原因的穀酒、花果酒(和)酒類。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五支。
「諸阿羅漢乃至命終一食,不夜食,離非時食。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一食,不夜食,離非時食。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六支。
「諸阿羅漢乃至命終捨斷觀(聽)跳舞、歌唱、音樂、表演,(以及)戴持、塗抹、妝飾原因的花鬘、香、塗香,離觀(聽)跳舞、歌唱、音樂、表演,(以及)戴持、塗抹、妝飾原因的花鬘、香、塗香。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捨斷觀(聽)跳舞、歌唱、音樂、表演,(以及)戴持、塗抹、妝飾原因的花鬘、香、塗香,離觀(聽)跳舞、歌唱、音樂、表演,(以及)戴持、塗抹、妝飾原因的花鬘、香、塗香。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七支。
「諸阿羅漢乃至命終捨斷高、大坐臥具,離高、大坐臥具,(坐)臥小床【390】或草敷具(等)低的坐臥具。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捨斷高、大坐臥具,離高、大坐臥具,(坐)臥小床或草敷具(等)低的坐臥具。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八支。
以慈俱心遍滿一方而住;同樣地,第二(方)、第三(方)、第四(方)、上(方)、下(方)、橫(方),於一切處、一切眾生、一切世間,以慈俱心遍滿、廣大、無量、無怨敵、無惱害遍滿而住。這是具有的第九支。
為什麼要持八戒?
噢,想像一下,我們天天都要花一個小時來 Gel 頭化妝
就好像這隻獅子那樣
僅僅為了自我感覺良好,、讓自己變得吸引、比人好
那是多麼的煩惱, 花費我們多少心思啊!
那麼煩人, 倒不如花時間來禪修,
讓心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得幸福感
Why Observe the Eight Precepts?
Oh, imagine spending an hour every day just to style our hair and put on makeup—
like this lion here—
all just to feel good about ourselves, to appear attractive, or to outshine others.
What a hassle! How much mental energy does that waste?
So tiresome. Why not spend that time meditating instead?
Let the mind effortlessly attain happiness without all that fuss.
Image cred. To who owns it
⊙求受三皈布薩九戒法 (Navaṅga-uposathasīla)
Ahaṃ, bhante, tisaraṇena saha navaṅga samannāgataṃ uposathasīlaṃ dhammaṃ yācāmi, anuggahaṃ katvā sīlaṃ detha me, bhante.
尊者,我乞求三皈依和具有九支的布薩戒法。尊者,在攝受後請把戒授給我!
Dutiyam’pi, ahaṃ, bhante, tisaraṇena saha navaṅga samannāgataṃ uposathasīlaṃ dhammaṃ yācāmi, anuggahaṃ katvā sīlaṃ detha me, bhante.
尊者,我第二次乞求三皈依和具有九支的布薩戒法。尊者,在攝受後請把戒授給我!
Tatiyam’pi, ahaṃ, bhante, tisaraṇena saha navaṅga samannāgataṃ uposathasīlaṃ dhammaṃ yācāmi, anuggahaṃ katvā sīlaṃ detha me, bhante.
尊者,我第三次乞求三皈依和具有九支的布薩戒法。尊者,在攝受後請把戒授給我!
比 丘:Yamahaṃ vadāmi taṃ vadetha.
我念什麼你們也跟著念。
受戒者:Āma, bhante.
是的,尊者。
⊙比丘念:Namo tassa,受戒者就直接念完三遍禮敬詞,或比丘念一句,受戒者跟著念一句。
比 丘: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3x)
禮敬彼世尊、阿羅漢、正自覺者。(三遍)
受戒者: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3x)
禮敬彼世尊、阿羅漢、正自覺者。(三遍)
⊙比丘念:Buddh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受戒者就直接念完三皈依文,或比丘念一句,受戒者跟著念一句。
Buddh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
我皈依佛。
Dhamm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
我皈依法。
Saṅgh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
我皈依僧。
Dutiyam’pi, Buddh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
第二次我皈依佛。
Dutiyam’pi, Dhamm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
第二次我皈依法。
Dutiyam’pi, Saṅgh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
第二次我皈依僧。
Tatiyam’pi, Buddh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
第三次我皈依佛。
Tatiyam’pi, Dhamm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
第三次我皈依法。
Tatiyam’pi, Saṅgh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
第三次我皈依僧。
比 丘:Tisaraṇagamanaṃ paripuṇṇaṃ.
三皈依已經圓滿。
受戒者:Āma, bhante.
是的,尊者。
========
九戒
1. Pāṇātipāt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ṃ samādiyāmi.
我受持離殺生學處。
2. Adinnādān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ṃ samādiyāmi.
我受持離不與取學處。
3. Abrahmacariy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ṃ samādiyāmi.
我受持離非梵行學處。
4. Musāvād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ṃ samādiyāmi.
我受持離虛誑語學處。
5. Surā-meraya-majja-pamādaṭṭhān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ṃ samādiyāmi.
我受持離(飲)放逸原因的穀酒、花果酒(和)酒類學處。
6. Vikālabhojan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ṃ samādiyāmi.
我受持離非時食學處。
7. Nacca-gīta-vādita-visūkadassanā mālā-gandha-vilepana-dhāraṇamaṇḍana-vibhūsanaṭṭhān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ṃ samādiyāmi.
我受持離觀(聽)跳舞、歌唱、音樂、表演,(以及)戴持、塗抹、妝飾原因的花鬘、香、塗香學處。
8. Uccāsayana-mahāsayan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ṃ samādiyāmi.
我受持離(坐臥)高、大坐臥具學處。
9. Mettāsahagatena cetasā sabbapāṇabhūtesu pharitvā viharaṇaṃ samādiyāmi.
我受持以慈俱心遍滿一切眾生而住。
Sabbe sattā averā hontu, abyāpajjā hontu, anīghā hontu, sukhī attānaṃ pariharantu.
願一切有情没有仇敵,没有精神的痛苦,沒有身體的痛苦,保有自己的快樂或安穩快樂!
Idaṃ me sīlaṃ āsavakkhayā’vaham hotu.
願我此功德,導至諸漏盡。
Idaṃ me sīlaṃ nibbānassa paccayo hotu.
願我持此戒,成為涅槃緣。
比 丘:Tisaraṇena saha navaṅga samannāgataṃ uposathasīlaṃ dhammaṃ sādhukaṃ katvā appamādena sampādetha.
在完全地(受了)三皈依和具有九支的布薩戒法後,當不放逸地努力(成就)。
受戒者:Āma, bhante.
是的,尊者。
Sādhu! Sādhu! Sādhu!
善哉! 善哉! 善哉!
《Why does Ajahn Brahm choose to become a celibate》
Devotee: Will we become more pure spiritually if we become celibate?
Ajahn Brahm: Only if you feel comfortable being celibate.
If a person is celibate and it's a tough journey for them, then it doesn't work, you become too stressed out. Sometimes people enjoy being celibate. As you get used to it, it's very peaceful.
I've always mentioned before in my book why I became celibate. I was an active heterosexual, I had a good girlfriend, and enjoying all the... Sometimes people get upset when I say this. I was having good sex with my girlfriend, and then just leaving her in Gloucester to go to a meditation retreat. And I never expected what would happen, getting into this incredibly deep meditation, and the bliss, the sheer joy of it, the pleasure of it, was better than sex.
Lasted longer, was deeper. That blew me away. How can that happen? My reaction was, why hasn't anyone told me about this before? To me, I thought the highest pleasure was sex, or later on, I had a heroin addict who was staying at our monastery, trying to sort of cold turkey, and just give up the habit.
And I taught him some meditation. I don't know how he managed to do this, but he slipped into a deep meditation. He came running out to me and said, yeah, I can sort of understand that the bliss of meditation is better than sex, but I never thought I'd say it was better than heroin.
And the way he said it, with honesty, with frankness, I thought, wow, because I've never taken heroin. But he said that that, that's why it's addictive to people. It's the bliss you can't get anywhere else, but you found another way, from deep meditation.
That's actually stunning to say that. But that's what happens when we really are just into immense pleasures, and why? For anyone who says, oh, you get attached to those pleasures, yes, you will. And the Buddha said, anyone who gets attached to the pleasures of meditation is either going to become a stream-winner, a once-returner, a non-returner, or fully enlightened.
That's the only four options for you, by being attached to the pleasures of deep meditation. It's not a bad deal, is it?
----Ajahn Brahm
2019 HK retreat
《為什麼Ajahn Brahm 選擇禁慾?》
信徒:如果我們成為獨身,靈性上會變得更純淨嗎?
阿贊·布拉姆:只有當你感到舒適時,獨身才會有這樣的效果。
如果一個人獨身而這段旅程對他來說很艱難,那麼就不會有效果,你會變得太有壓力。有時人們會享受獨身的生活。隨著你習慣了這種生活,你會變得非常平靜。
我在我的書中提到過我為什麼選擇獨身。當時我是一位活躍的異性戀者,有一位很好的女朋友,享受著一切……有時候當我這麼說時,人們會感到不安。我和我的女朋友有著美好的性生活,然後我就離開她,前往格洛斯特參加禪修營。我從未預料到會發生什麼,進入這種極其深刻的禪定,那種幸福,那種純粹的喜悅,甚至比性愛更好。
持續得更久,更深入。這讓我驚訝不已。怎麼會這樣?我的反應是,為什麼之前沒有人告訴我這些?對我來說,我一直認為最高的快樂就是性愛,後來我還有一位海洛因成癮者住在我們的寺院裡,試著戒掉這個習慣。
我教了他禪修。我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但他進入了一種深刻的冥想狀態。他跑來告訴我,對,他能理解冥想的幸福比性生活更好,但他從來沒想過會說比海洛因更好。
他誠實而坦率地說這番話,我想,哇,因為我從未使用過海洛因。但他說,這就是為什麼它對人們來說是上癮的。這是你在其他地方無法獲得的幸福,但你找到了另一種方式,通過深入的禪定。
說這些實在令人震驚。但這就是當我們真的沉浸在巨大的快樂中時會發生的,為什麼?對於任何人來說,他們會說:哦,你會對這些快樂產生執著,是的,你會的。佛陀說,任何對禪定的快樂產生執著的人,將要成為初果、二果、三果或完全覺悟者。
這是你因為對深度禪定的快樂產生執著而擁有的四種選擇。這可不是一個壞的交易,是吧?
----阿贊·布拉姆
2019 香港禪修營
第一條離殺生學處:一般稱為不殺生戒,也就是戒除殺生的戒條。應當注意的是:不殺生戒不但不可自己殺生、教唆他人殺生、自殺,也不可以讚歎死或鼓勵死,以及墮胎等,甚至蟲、蟻等小動物以及牠們的卵都不可以殺害。
第二條離不與取學處:這是依照巴利語直譯的,一般譯為不偷盜戒,也就是戒除偷盜的戒條。在家居士受持五戒就不應該霸佔他人的財物、偷盜、搶劫,甚至逃漏稅、偷渡、使用偽鈔、吃秤兩、報假帳,侵犯他人的所有權、著作權,或故意使對方導致損失等,並且應當遵守國家法律。
第三條離非梵行學處:有時也稱為不淫戒或離不淨行學處等,也就是遠離淫欲、性交貞潔的戒條。
第四條離虛誑語學處:一般稱為不妄語戒,也就是戒除打妄語的戒條。其實這條戒非常的微細,無論經由口頭說出,或者書面所寫,乃至手勢等肢體語言,凡是故意的欺騙,都會構成犯戒,所以在日常當中,必須特別小心慬慎言行,應當保持誠實與正直。
第五條離放逸原因的穀酒、花果酒,(和)酒類學處:也稱為不飲酒戒,也就是戒除飲用各種酒類的戒條,而且包括各種麻醉毒品。只要明知是酒,即使才喝一滴,也構成犯戒。此外,將米酒等加入中藥等而製成的藥酒,即使有醫療效果,只可外用,但不得飲用。
第六條離非時食學處:是指戒除在不適宜的時間食用一般食物的戒條。當中的「非時(vikāla)」或不適宜的時間是指:從日正當中〔正午〕直到隔天明相〔黎明〕升起,這段時間是諸佛與諸阿羅漢所不用餐的時間。而「一般食物(yāvakālika,時限藥)」是指除了通常用來當藥的藥品、鮮奶油、精煉奶油、油、蜂蜜、糖漿和有些果汁之外,一般用來充飢的主食和副食品。所以從黎明升起到正午這段時間〔適時(kāla)〕,梵行者可以食用除了非三淨肉(看見、聽見或懷疑為自己或其他梵行者宰殺的魚肉)以外的任何食物。但從正午直到隔天黎明升起,則只可服用一般人們不用來當食物吃的藥品,鮮奶油、精煉奶油、油、蜂蜜、糖漿,以及喝芒果、香蕉等果汁,但必須是經過濾、沒有殘渣,而且未經加熱的。而椰子汁、西瓜汁、哈蜜瓜汁等大型水果的果汁則是不可以在非時飲用的 。其它諸如:牛奶、豆漿、米漿、乳酪、巧克力等也是不可以在非時食用的。註釋書也提到:芒果等水果所作成的果糖是屬於時限藥,過了正午是不允許食用的 。
第七條離觀(聽)跳舞、歌唱、音樂和表演及戴持、塗抹、妝飾原因的花鬘、香、塗香學處學處:這裡的「跳舞」是指舞女、舞者所跳的各種舞蹈,乃至孔雀舞、猴子舞等。「歌唱」是指各種歌謠,乃至在聖者般涅槃時以嬉戲的歌謠來讚歎三寶功德,或不自制的比丘以歌聲來誦法,都屬於歌唱。「音樂」是指各種音樂、演奏,乃至水瓶鼓樂、水鼓樂等。這條戒不只不可以觀聽音樂等,也不可以自己跳舞、唱歌、演奏,而且也不可以叫人跳舞等。戴持花環、花束,塗抹各種香油、香水、香粉、香料、化妝品等以裝飾自己即犯此戒。有長老認為,受持此戒者也不可以戴耳環、項鍊、手鐲、戒指、手錶等裝飾物。以下情況是不犯戒的:1. 有歌舞等表演從自己所在的方向前來而看見或聽見時。然而假如有歌舞等表演從自己的方向前來,自己從站著、坐著或躺著的地方站起來或向前觀看等,則是犯戒的。2. 有事緣走在道路而看見或聽見時。但假如故意轉頭去看,或故意向表演的方向靠近,則是犯戒的。3. 由於皮膚病而塗抹藥膏等時,而藥中有香味者。4. 為了供佛而接受或拿花、香等。
第八條離高、大坐臥具學處:所謂的「高、大坐臥具」並不是僅限於床、椅,而是包括床、椅、床墊、椅墊、床單、地毯、坐墊等等,所以我們譯為「高、大坐臥具」。受持了此戒者,主要是不得坐臥奢華、高腳的坐臥具。床座腳高的規定是除了床、椅底部的框架不算外,腳部不可超過佛陀的八指寬。‘VinA.iii,p.567.’和‘Kkvt.p.40.’提到:佛陀的張手是中等男子的三倍。‘VbhA.p.343.’提到七粒穀等於一指寬;十二指寬等於一張手;二張手等於一肘尺。假如以常人的一指寬為二公分來算,佛陀的八指寬則為四十八公分;但是有些傳承則認為是二十七英寸或十三英寸。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高床、高椅、大毯子都不可以坐臥。正方形的椅子(āsandika)即使腳高超過佛陀的八指寬,也是佛陀所允許的 ;七支椅(sattaṅga) 即使腳高超過佛陀的八指寬,也是佛陀所允許的 。對比丘而言,佛陀允許除了高床椅、獸腳床椅、裝填棉花的床椅外,比丘們可以坐在在家人所擁有,並且由他們所鋪設的大坐臥具上,但不得躺臥 。然而說法座即使是高大的,比丘也是可以坐的 。在瞭解了上述的內容後,我們列出佛陀所允許的坐臥具如下:1. 低的床、椅子或凳子等。 2. 除了正方形的椅子和七支椅外,床椅底部的框架不算,腳部不超過佛陀的八指寬之床和椅子。3. 鋪設在床和椅子上的床墊、椅墊用布或允許的皮革做表面,裡面可以裝填羊毛等各種毛、樹葉、樹皮、草、布,但不可用人毛、達子香(tālīsa)葉和棉花來裝填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床單、墊被、彈簧床、椅墊、蒲團等假如是裝填棉花的,則是不允許坐臥的;但裝填棉花的床墊、椅墊假如是固定且無法取出的,有些長老認為,在俗人家裡是允許坐的。
平常我們常講慈悲、慈悲,慈與悲是複合詞。慈的巴利語是「mettā」,悲是「karuṇā」,它們所對的所緣境是有所差別的,雖然它們都是面對一切有情眾生,但一個是對眾生的快樂;一個則是對眾生的痛苦。慈的所緣是一切有情的安穩快樂,悲的所緣是一切眾生的痛苦。祝願眾生快樂是慈;希望眾生解脫痛苦,不願見到眾生受苦是悲。修慈是祝福他人快樂無苦,修悲是悲憫他人離苦;修慈是與樂,修悲是拔苦。這是慈與悲的不同之處。大家今天所受持的慈心布薩九戒,則是在布薩八戒之上再散播慈心,而不是悲心,這是有所不同的。
在《清淨道論》的〈說取業處品〉提到兩種業處:一切處〔共通〕業處(Sabbatthaka kammaṭṭhāna)和應用業處(Pārihāriya kammaṭṭhāna)。一切處業處是指每位禪修者每天所必修的禪修法門;應用業處是指依禪修者性行差別而適用的各別禪修方法。一切處業處在《清淨道論》指出為:修習慈心和死隨念,或者加修不淨想。在《清淨道論》的〈說地遍品〉和〈入出息念〉等節,提到行者在修習地遍、入出息念前,先「憶念三寶功德,令心喜悅」。因此,在南傳佛教的比丘們,通常每天都必須修習四種保護業處〔四護衛禪〕,即:佛隨念、修習慈心、不淨想和死隨念。
所謂「保護業處」,顧名思義當然是保護行者克服身心障礙,而能安穩地修行。尤其對住在阿蘭若的比丘們,更應該修習保護業處,以免生起懈怠、恐懼和遭受非人等干擾。
佛陀在《增支部‧梅琪雅經(Meghiyasuttaṃ)》中說:
“Asubhā bhāvetabbā rāgassa pahānāya,
mettā bhāvetabbā byāpādassa pahānāya,
ānāpānassati bhāvetabbā vitakkupacchedāya,
aniccasaññā bhāvetabbā asmimānasamugghātāya.”
「要捨斷貪愛,應修習不淨;
要捨斷瞋恚,應修習慈心;
要捨斷除(胡思亂想),應修習入出息念;
要根除我慢,應修習無常想。 」(A.9.3)
如果禪修者以慈愛做為專修業處,則他必須依照《清淨道論》所教導的次第,修習五百二十八個安止定。
假如只為修習保護業處,則可以回想自己過去曾經獲得最喜悅、最快樂的情景而作意:「願我安穩快樂」;接著對同寺內的比丘僧團散播慈心:「願這些善人安穩快樂」;其次對附近的天神修習慈心;其次對附近的領導人物修習慈心;接著對附近的人民修習慈心;最後對一切有情散播慈愛:「願一切有情安穩快樂。」如果修行時間太短,也可以作意:「願我安穩快樂」;接著對一切有情散播慈心:「願一切有情安穩快樂」,並破除界限,擴散至十方,對十方一切有情修習慈心。
對出家比丘來說,如果禪修的比丘對諸比丘僧團修習慈心,能使同住的比丘們生起柔和之心,所以他們便成為他的幸福同住者;由於對附近的天神修習慈心,將使心柔和的天神能如法的保護這位禪修的比丘;由於對村長等附近的領導人物修習慈心,將使心柔和的領導人物能如法的護持這位禪修比丘的所需之物;由於對附近的人民修習慈心,則能使人民生起信樂之心,不會輕視他的行動;由於對一切有情修習慈心,則在一切處所,這位禪修比丘都無妨害。
祝大家平安快樂!
祝大家早證涅槃!
這篇是 覓寂 2015年6月28日在馬來西亞北海佛教居士林青年慈心營開示的講稿,當時聽眾大約40位。
《八戒的解釋和功德利益》
我們常常聽見五戒和八戒。
五戒和八戒是有不同
八戒就是增加多了三條戒
然後八戒就是在幫助我們禪修的一些戒律
因為禪修,必須建立在戒善為基礎,才可以的
比如說,我們早上做布施
如果一個人做布施,他是建立在持戒的基礎上面,那麼他做的布施善業功德也會很大
如果我們有戒作為基礎來修定的話,也會讓我們的心容易平靜下來
而這個戒,就是有這個動機,良好的動機,不傷害別人跟自己
剛才跟隨我所說的授記,不是說我們有了戒律了,只是我們在受戒念辭而已
我們受戒,就好像我們接受這個戒,然後學習這個戒,然後我們必須之後持好它,持守它
就好比喻說今天我們今天受了八戒,就好好地持守好它,那麼我們才成為一個有戒的人。
然後這八條戒,第一條就是不殺生,不傷害其他眾生。因為任何眾生,他也是愛護自己的生命。所以佛陀教導我們不要去殺害別人。如果誰可以持守好不殺生戒,他就會有健康的身體和長壽,然後他不會有很多的疾病。那一些很短命,很多病痛,很年輕就是死亡的這一些,都是過去世犯了這一條戒,就是去殺生,然後去傷害其他眾生
第二條,就是不偷盜戒,就是我們去偷別人的東西。這一些財產,我們也是愛護的,我們也不想別人偷去。同樣地,別人也一樣,他們也是愛護他們的財產。然後如果被人偷去的話,我們就會傷心,就是在增加我們這些仇怨。如果我們犯了偷盜戒的話,然後再做人。有時候他的東西就是會給別人偷,給別人搶,還是給別人騙取。
第三條,如果是八戒的話,就是犯不淫戒。這個不邪淫,就是我們不去冒犯別人的另外一半,他們的老公老婆,還是別人的孩子女兒這一些。如果我們過去世犯了邪淫戒,然後這一世做人的時候,就是會當生的家庭,父母可能會分開,或者家庭破裂,還是他的愛情不能如願地找到他喜歡的對象。
第四條戒就是不妄語戒,講不欺騙別人的話。那一些人生而為人之後,他講的話沒有人會相信,沒有人會聽,還常常會遇到騙子。這一些就是過去世有犯到這個妄語。
第五條就是不飲酒,不吸毒。這一些會讓我們失去清醒正念。如果我們不清醒,我們醉的話,沒有正念,就會讓我們很容易做種種的惡業。就好像我們看到那些已經醉了的人,他們什麼壞事也是可以做到的。而那一些一出生就低能,弱智,沒有什麼智慧,愚笨。這一些都是他們過去世犯了飲酒戒。
這五戒是道德的基礎。要作為一個人,是必須有五戒。如果簡單來說,這個五戒,就是在業力法則裡的條件。簡單來說,如果誰沒有持好五戒的話,他不是一個圓滿的人類,他只是身體是人類,但心不是人類。
然後從第六條戒到第八條戒,那是出離波羅蜜的戒。它就是梵行戒。
第三條戒就是從五戒裡面的不邪淫戒變成不淫戒。
然後第六條戒,為什麼不吃?因為過午不吃這條戒,會讓我們禪修的時候比較容易。因為可以讓這個色身輕便起來。當我們的色身輕便的時候,我們的心就容易定下來。就讓我們的心更容易入定。我們就可以觀察一下,當我們吃飽之後,我們就很容易打瞌睡,很容易昏沉。這種昏沉是屬於五蓋裡面其中一種,阻礙我們的心進入禪定的一種障礙。所以佛陀才讓我們持守過午不吃這條戒。就是剛才所講的。還有就是斷除我們對食物的那種猶豫。就是等一會兒我們吃什麼,這些憂慮也會斷除。佛陀有那種智慧,他能夠知道。佛陀知道人類吃到這樣,已經可以維持到生命。然後如果吃太多的話,三四餐,有時候那種食物也可以變成對身體造成傷害。然後我們在晚上,很少做那些勞力的工作,所以也不需要用很多,消化許多食物。所以才有這種過午不吃。
然後第七條戒,就是斷除聽歌,看戲,然後就是打扮化妝,裝飾。這就是讓我們遠離這些對色(影像),聲音,香味的一種貪取。因為這些東西,也是會阻礙我們禪修,阻礙讓我們的心入定的。這些,就是佛陀讓我們遠離的。
然後第八條,就是關於高廣大床,就是讓我們不會去睡那些軟軟的,感覺到很舒服的那些床。就是讓我們不會貪睡。如果我們來禪修,還是貪睡的話,就會讓我們的心不會想去禪修。在世間,世俗,他們就是會尋找那些舒服快樂,就是吃啊,睡啊,慾望啊,這些。從中取得快樂。而禪修者,就是從遠離這些貪愛,禪修,而獲得快樂。從那個捨,那個放。我們就可以觀察到,這一些欲樂,就是要依靠外在的。包括色(影像),聲音,香味,味道;才會產生快樂。但是我們禪修,就不需要依靠外在的東西而成就快樂。那是依靠內在的正念與智慧。怎麼樣去治理處理我們內心,而生起快樂。
這就是為什麼佛陀會制定戒律去讓我們持守
然後在這些戒最後,它會有總結,就是:
Silena sugatim yanti. 這個持戒會讓我們快樂
Silena bhogasampada.然後持戒可以讓我們成就財富
Silena nibbutim yanti. 持戒可以讓我們成就涅槃
戒為一個基礎。就好比喻說,我們存錢去建屋子。我們建屋子必須要有一塊地。所以這個戒,好比喻為大地。
而禪修,就好比喻為建這個屋子
布施,就好比喻為我們買一些裝飾來放進屋子裡面。如果我們只是做布施,就好比喻說我們有許多傢俬,用品,買了許多。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地,沒有屋子的話,我們要放到哪裡?
如果我們禪修的話,就好比喻我們要建一間屋子。如果我們沒有地的話,我們要在哪裡建這一間屋子呢?
所以佛陀說,戒是一切善法的基礎。而關於這個戒律,佛陀是沒有強迫我們去持守。那就像一個國家的法律。一個國家的法律,一定要持守,如果你沒有去持守它的話,會受到法律的懲罰,還是要坐牢。但是戒,佛陀沒有強迫我們一定要去持守它。而是我們有沒有持守它之後,我們要受那個業力果報。
如果我們要有戒來守護我們,我們必須守護好這個戒。
就好像雨傘,如果我們不願意持這個雨傘,雨傘也不會幫我們擋風擋雨。但是我們願意持這個雨傘,雨傘才會幫我們擋風擋雨。
這個戒也是一樣。我們持好這個戒。守護好這個戒,戒才會守護好我們。避免我們那些災難,危險。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守護好戒的時候,我們也沒有辦法遠離那些仇怨,災難,危險。那些有持好戒律的人,他的生命,就會比較安全。然後沒有什麼災難,沒有什麼敵人,仇恨的人。但是那些沒有持好戒的人,他就會很多仇人,敵人,怨恨的人,那些災難。
持好戒的人,他會受歡迎。他會受到別人的愛戴。也會受到人和天人的愛護。一個有持戒的人,去到哪個社會,哪個團體,也會勇敢。他不會恐懼,不會害怕,不會擔心。就好比喻說,我們去殺人,去偷別人的東西的話,我們坐在這裡,我們就會有擔心,憂慮。就會怕別人會知道我們偷別人的東西,也會怕警察來抓我們,怕別人發現。他就會有這種憂慮跟擔心。
然後持戒也會產生一種和平。比如說如果禪修者們都有持好這個戒。我們坐在一起,也不會說擔心,憂慮。但如果我們知道來的人是沒有持戒的。他們是飲酒,醉啊,偷東西,傷害人。我們坐在這裡也是會很小心。不能是和平的。所以這個戒也是一個法。只是持好戒,可以讓這個世界和諧起來
所以這個戒是很重要的。我們出生可以遇到佛教呢,我們應當讓自己能夠有這個戒行。為了守護我們自己不會成為比一個人類更低等,更墮落。然後我們這樣持戒,去做布施的時候。這種布施的善業功德就會更大。當我們有這個戒為基礎去禪修,修定,修慧的時候。心也容易定下來,容易產生智慧。所以我們要持好這個戒律,看到這個戒的重要性。沒有人比我們自己更重要。然後在這世界,最重要最殊勝的,就是這個法跟戒。所以我們用我們自身的重要來守護,來修行佛陀這個法律的重要。那就是很好的一種配合。
所以起初,我們要做一個圓滿的人。我們就是要持好五戒。如果我們要增加自己的德行福報,我們就是要有時持八戒。所以我們有機會,就參加這些禪修營,去寺院持八戒。但是如果沒有這種機會,我們也可以在放假的時候,在家中自守八戒。如果一個人他能夠有持好五戒,有佛法僧作為皈依處的時候。他死的時候,也不會墮落到惡道去受苦。也一定不會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道。
這樣的話,當我們去接受戒的時候,就能明白它的意思。但是如果我們不知道這個持戒的意義,意思,我們只是跟隨念的話,收穫也不大。所以我們來參加這個禪修營,就是要用心,讓我們受到最大的利益
----Ajahn Golf 阿贊高爾夫 อาจารย์กอล์ฟ
2024.11.24 @Metta Lodge, Johor.
23:05-47:34
摘錄自:
https://www.facebook.com/100087367309533/videos/977620497719629
更多關於 Ajahn Golf:
https://www.knownsee.com/%E5%A4%A7%E5%B8%AB%E7%88%B6-masters/%E6%B3%B0%E5%9C%8B-thailand/ajahn-golf
《持八戒的意義》
我們持守八戒,即是持守出家人的戒行,即梵行戒
從欲界天的心,進一步提升到梵天人的心
所謂的梵天界,就是來自於梵行的
梵行即是不淫。他的內心已經消除了男女的慾念,一些觀念,即知道這一切都是平等的。
過了中午之後,食物這些,我們就要禁止去吃
我們是為了定和智慧的目標前進,而過午不食,因為那是幫助我們禪修,產生這個定和慧。
這個戒是讓我們發展生起定慧一個很重要,很穩固的一個基礎。
如果我們很鞏固地持好這個戒,就會讓到我們的心越來越平靜和清涼起來。
關於持戒,是讓我們進一步禪修深入下去。
------luang por thongpoon
<17:00 20240629_085725
更多關於luang por thongpoon
https://www.knownsee.com/%E5%A4%A7%E5%B8%AB%E7%88%B6-masters/%E6%B3%B0%E5%9C%8B-thailand/luang-por-thongpoon
《有些龍也持八戒哦!》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一些...卵生龍...胎生龍...濕生龍...化生龍...為了放捨龍身而受持布薩呢?”
“比丘,那些...卵生龍...胎生龍...濕生龍...化生龍...這樣想: ‘之前我曾做身、口、意善惡兩種行,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卵生龍...胎生龍...濕生龍...化生龍...的族類之中。如果我今天做身、口、意善行,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現在我真的是要做身、口、意善行了!’
“比丘,就是這些原因和條件,一些...卵生龍...胎生龍...濕生龍...化生龍...為了放捨龍身而受持布薩。”
------
參考
相應部 29 (3-6)
《出離波羅蜜》
出離波羅蜜,就是我們離家修行,或者說出離這個貪欲
我們這樣離開我們的家,持八戒,就是在修出離波羅蜜,
因為我們從聲音,味道,那種觸感(這些感官欲樂),出離對他們的貪取,貪欲過來
當我們不斷地這樣出離的時候,我們心就會沉進去喜歡這種寧靜,平靜
我們這個心就會偏向於平靜,寂靜。
當我們的心偏向於那個方向,就是好像那些樹長大,偏到那個方向一樣。當那個樹長大偏向那個方向,當它死的時候,他也是倒到那個方向去
當我們的心不斷偏向出離心的時候,當常常去修這種出離,然後到最後,我們死的時候,我們下一生可能就會在佛教出家,接近佛教
2023. 12. 07 <26:22
https://www.facebook.com/100087367309533/videos/164759956700879
《阿羅漢的特徵就是八戒具足》
被我這麼聽聞: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在那裡,世尊召喚比丘們:「比丘們!」
「尊師!」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說這個:
「比丘們!具備八支所入的布薩有大果、大效益、大光輝、大遍滿。比丘們!而善具備八支所入的布薩如何有大果、大效益、大光輝、大遍滿呢?
1)比丘們!這裡,聖弟子像這樣省察:『只要活著,阿羅漢們捨斷殺生後,成為離殺生者,他住於已捨離棍棒、已捨離刀劍、有羞恥的、來到同情的、對一切活的生物為了有益而憐愍的,今天,這[一]日、夜,我也捨斷殺生後,成為離殺生者,我也住於已捨離棍棒、已捨離刀劍、有羞恥的、來到同情的、對一切活的生物為了有益而憐愍的,我將仿效阿羅漢們的這部分,我將入布薩。』這是所具備的第一支。
2)『只要活著,阿羅漢們捨斷未給予而取後,成為離未給予而取者、給予而取者、只期待給予物者,以不盜取而自我住於清淨,今天,這[一]日、夜,我也捨斷未給予而取後,成為離未給予而取者、給予而取者、只期待給予物者,我將仿效阿羅漢們的這部分,我將入布薩。』這是所具備的第二支。
3)『只要活著,阿羅漢們捨斷非梵行後,成為梵行者,遠離俗法而住,已離婬欲,今天,這[一]日、夜,我也捨斷非梵行後,成為梵行者,遠離俗法而住,已離婬欲,我將仿效阿羅漢們的這部分,我將入布薩。』這是所具備的第三支。
4)『只要活著,阿羅漢們捨斷妄語後,成為離妄語者、真實語者、緊隨真實者、能信賴者、應該信賴者、對世間無詐欺者,今天,這[一]日、夜,我也捨斷妄語後,成為離妄語者、真實語者、緊隨真實者、能信賴者、應該信賴者、對世間無詐欺者,我將仿效阿羅漢們的這部分,我將入布薩。』這是所具備的第四支。
5)『只要活著,阿羅漢們捨斷榖酒、果酒、酒放逸處後,成為離榖酒、果酒、酒放逸處者,今天,這[一]日、夜,我也捨斷榖酒、果酒、酒放逸處後,成為離榖酒、果酒、酒放逸處者,我將仿效阿羅漢們的這部分,我將入布薩。』這是所具備的第五支。
6)『只要活著,阿羅漢們是晚上停止、戒絕非時食的一日一食者,今天,這[一]日、夜,我也成為晚上停止、戒絕非時食的一日一食者,我將仿效阿羅漢們的這部分,我將入布薩。』這是所具備的第六支。
7)『只要活著,阿羅漢們捨斷跳舞、歌曲、音樂、看戲、花環之配戴、芳香之莊嚴、塗抹物之打扮狀態後,成為離跳舞、歌曲、音樂、看戲、花環之配戴、芳香之莊嚴、塗抹物之打扮狀態者,今天,這[一]日、夜,我也成為離跳舞、歌曲、音樂、看戲、花環之配戴、芳香之莊嚴、塗抹物之打扮狀態者,我將仿效阿羅漢們的這部分,我將入布薩。』這是所具備的第七支。
8)『只要活著,阿羅漢們是離高床、大床者,他們躺在較低臥床或草蓆上,今天,這[一]日、夜,我也成為離高床、大床者,躺在較低臥床或草蓆上,我將仿效阿羅漢們的這部分,我將入布薩。』這是所具備的第八支。
比丘們!善具備八支所入的布薩這樣有大果、大效益、大光輝、大遍滿。」
--------
參考
增支部 8 (40)
《在布薩日持守八戒就像位阿羅漢》
佛陀說:
“比丘們,從前,帝釋天.因陀羅帶領著三十三天,他誦出一首偈頌:
在每半個月的第十四、十五、第八日
即每半月的特別日子具足八支
在布薩日持守,無論是誰,我都看到他們是像我的人類
“比丘們,帝釋天.因陀羅所誦的偈頌不是好的唸誦,不是善的唸誦;不是好的演說,不是善的演說。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帝釋天.因陀羅還沒有清除貪欲、瞋恚、愚癡。
“比丘們,如果這首偈頌由任何一位盡除了所有漏、過著清淨的生活、完成了應做的修行工作、放下了重擔、取得了最高的果證、解除了導致投生的結縛、以圓滿的智慧而得解脫的阿羅漢比丘誦出來就很好了:
在每半個月的第十四、十五、第八日
即每半月的特別日子具足八支
在布薩日持守,無論是誰,我都看到他們是像我的人類
“比丘們,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這位比丘能從生、老、死、憂、悲、苦、惱、哀之中解脫出來。我說他能從苦之中得到解脫。”
--------------
參考
增支部 3 (37)
《任何人持八戒都有大利益!》
有一次,世尊住在毘舍離大林重閣講堂。
那時,優婆塞襪謝德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世尊對在一旁坐下的優婆塞襪謝德說這個:
「襪謝德!具備八支所入的布薩有大果、大效益、大光輝、大遍滿。比丘們!而具備八支所入的布薩如何有大果、大效益、大光輝、大遍滿呢?
1)比丘們!這裡,聖弟子像這樣省察:『只要活著,阿羅漢們捨斷殺生後,成為離殺生者,他住於已捨離棍棒、已捨離刀劍、有羞恥的、來到同情的、對一切活的生物為了有益而憐愍的,今天,這[一]日、夜,我也捨斷殺生後,成為離殺生者,我也住於已捨離棍棒、已捨離刀劍、有羞恥的、來到同情的、對一切活的生物為了有益而憐愍的,我將仿效阿羅漢這部分,我將入布薩。』這是所具備的第一支。……(中略)
2)『只要活著,阿羅漢們捨斷未給予而取後,成為離未給予而取者、給予而取者、只期待給予物者,以不盜取而自我住於清淨,今天,這[一]日、夜,我也捨斷未給予而取後,成為離未給予而取者、給予而取者、只期待給予物者,我將仿效阿羅漢們的這部分,我將入布薩。』這是所具備的第二支。
3)『只要活著,阿羅漢們捨斷非梵行後,成為梵行者,遠離俗法而住,已離婬欲,今天,這[一]日、夜,我也捨斷非梵行後,成為梵行者,遠離俗法而住,已離婬欲,我將仿效阿羅漢們的這部分,我將入布薩。』這是所具備的第三支。
4)『只要活著,阿羅漢們捨斷妄語後,成為離妄語者、真實語者、緊隨真實者、能信賴者、應該信賴者、對世間無詐欺者,今天,這[一]日、夜,我也捨斷妄語後,成為離妄語者、真實語者、緊隨真實者、能信賴者、應該信賴者、對世間無詐欺者,我將仿效阿羅漢們的這部分,我將入布薩。』這是所具備的第四支。
5)『只要活著,阿羅漢們捨斷榖酒、果酒、酒放逸處後,成為離榖酒、果酒、酒放逸處者,今天,這[一]日、夜,我也捨斷榖酒、果酒、酒放逸處後,成為離榖酒、果酒、酒放逸處者,我將仿效阿羅漢們的這部分,我將入布薩。』這是所具備的第五支。
6)『只要活著,阿羅漢們是晚上停止、戒絕非時食的一日一食者,今天,這[一]日、夜,我也成為晚上停止、戒絕非時食的一日一食者,我將仿效阿羅漢們的這部分,我將入布薩。』這是所具備的第六支。
7)『只要活著,阿羅漢們捨斷跳舞、歌曲、音樂、看戲、花環之配戴、芳香之莊嚴、塗抹物之打扮狀態後,成為離跳舞、歌曲、音樂、看戲、花環之配戴、芳香之莊嚴、塗抹物之打扮狀態者,今天,這[一]日、夜,我也成為離跳舞、歌曲、音樂、看戲、花環之配戴、芳香之莊嚴、塗抹物之打扮狀態者,我將仿效阿羅漢們的這部分,我將入布薩。』這是所具備的第七支。
8)『只要活著,阿羅漢們是離高床、大床者,他們躺在較低臥床或草蓆上,今天,這[一]日、夜,我也成為離高床、大床者,躺在較低臥床或草蓆上,我將仿效阿羅漢們的這部分,我將入布薩。』這是所具備的第八支。
比丘們!具備八支所入的布薩這樣有大果、大效益、大光輝、大遍滿。
--------
【國王】
有多少大果、大效益、大光輝、大遍滿呢?比丘們!猶如凡如果作這十六大國很多七寶的統治權支配的王權者,即:鴦伽、摩揭陀、迦尸、憍薩羅、跋耆、末羅、支提、番伽、俱盧、般遮羅、婆蹉、首羅先那、阿濕伽、阿槃提、健陀羅、劍浮闍,這不值具備八支布薩之十六分之一,那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人類王權比天樂卑微。
【四大王天】
比丘們!人類五十年是這四大王天的一日夜,以彼夜之三十夜是一個月,以彼月之十二個月是一年,以彼年之五百天年是四大王天的壽命量。比丘們!這是可能的:凡某位女子或男子具備這八支入布薩後,以身體的崩解,死後能往生到與四大王天諸天為同伴。比丘們!根據此而說:『人類王權比天樂卑微。』
【三十三天】
比丘們!人類一百年是這三十三天的一日夜,以彼夜之三十夜是一個月,以彼月之十二個月是一年,以彼年之一千天年是三十三天的壽命量。比丘們!這是可能的:凡某位女子或男子具備這八支入布薩後,以身體的崩解,死後能往生到與三十三天諸天為同伴。比丘們!根據此而說:『人類王權比天樂卑微。』
【夜摩天】
比丘們!人類二百年是夜摩天的一日夜,以彼夜之三十夜是一個月,以彼月之十二個月是一年,以彼年之二千天年是夜摩天的壽命量。比丘們!這是可能的:凡某位女子或男子具備這八支入布薩後,以身體的崩解,死後能往生到與夜摩天諸天為同伴。比丘們!根據此而說:『人類王權比天樂卑微。』
【兜率天】
比丘們!人類四百年是這兜率天的一日夜,以彼夜之三十夜是一個月,以彼月之十二個月是一年,以彼年之四千天年是兜率天的壽命量。比丘們!這是可能的:凡某位女子或男子具備這八支入布薩後,以身體的崩解,死後能往生到與兜率天諸天為同伴。比丘們!根據此而說:『人類王權比天樂卑微。』
【化樂天】
比丘們!人類八百年是這化樂天的一日夜,以彼夜之三十夜是一個月,以彼月之十二個月是一年,以彼年之八千天年是化樂天的壽命量。比丘們!這是可能的:凡某位女子或男子具備這八支入布薩後,以身體的崩解,死後能往生到與化樂天諸天為同伴。比丘們!根據此而說:『人類王權比天樂卑微。』
【他化自在天】
比丘們!人類一千六百年是這他化自在天的一日夜,以彼夜之三十夜是一個月,以彼月之十二個月是一年,以彼年之一萬六千天年是他化自在天的壽命量。比丘們!這是可能的:凡某位女子或男子具備這八支入布薩後,以身體的崩解,死後能往生到與他化自在天諸天為同伴。比丘們!根據此而說:『人類王權比天樂卑微。』」
不殺生和不給而取
不説謊不喝酒
戒絕非梵行性交
夜間不吃不享用非時(下午、晚間)的食物
不拿取花環不作香水
蓋著而睡在地上
如是八支布薩
佛陀展示苦的盡頭
日月兩者都有好的外觀
如此遠照亮四周
驅散黑暗、空氣中的霧氣
照耀(各)方位
有著當中的財富:
質素好的珍珠、珠寶、青金石
金黃的黃金和金色的儲水池
那個黃金被說
擁有八支布薩
所有月光星星
不及它十六分之一
因此男人女人有戒德
擁有八支布薩
能得到多少的快樂、功德啊!
他將無過失地到達天堂處
--------
【任何人持八戒都有大利益!】
在這麼說時,優婆塞襪謝德對世尊說這個:
「大德!如果我所愛的親族、親屬能具備八支入布薩,則對我所愛的親族、親屬會有長久的利益與安樂。大德!如果所有的剎帝利能具備八支入布薩,則對所有的剎帝利會有長久的利益與安樂。大德!如果所有的婆羅門……(中略)毘舍……首陀羅能具備八支入布薩,則對所有的首陀羅會有長久的利益與安樂。」
「這正是這樣,襪謝德!這正是這樣,襪謝德!襪謝德!如果所有的剎帝利能具備八支入布薩,則對所有的剎帝利會有長久的利益與安樂。襪謝德!如果所有的婆羅門……(中略)毘舍……首陀羅能具備八支入布薩,則對所有的首陀羅會有長久的利益與安樂。襪謝德!如果包括天、魔、梵的世間;包括沙門、婆羅門、天、人的世代能具備八支入布薩,則對包括天、魔、梵的世間;包括沙門、婆羅門、天、人的世代會有長久的利益與安樂。襪謝德!如果這些大娑羅[樹]能具備八支入布薩,則對這些大娑羅[樹]會有長久的利益與安樂,何況說是人!」
--------
參考
增支部 8 (44)
莊春江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