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39 隆波通出生於泰國東北部。

1961遵照習俗在22歲時出家,接下來的七年中,

他研讀了傳統的佛學課程。

1967他遇見動中禪的導師隆波田,在隆波田的指

導下,修習動中禪,30天內連續不斷地培養

覺性,明瞭了身與心,之後9天他還是不斷練

習,體驗到「苦滅」,對生與死不再有任何

疑惑。 

1985 南來寺(位於泰國曼谷近郊,為最重要的動

中禪之中心)正式成為寺院,隆波田與比丘

們舉行一次會議,會中指定隆波通為南來寺

的住持。

1989 隆波田逝世後,隆波田基金會成立,並由隆

波通出任主席。

1992 這年開始,幾乎每年會在美國弘法,回泰國

前,他也會到臺灣傳授動中禪。

1995 隆波通與學員們成立美國隆波田基金會,為一非營利機構。

2001美國隆波田基金會改為「美國正念動中禪學

會」。

2002 台灣成立「中華民國正念動中禪學會」。


遵循著佛陀傳統的教導---慈悲與滅苦,隆波通指

導動中禪已有四十多年之久。他不僅帶給學生禪修的技巧,更由他的一舉一動親自示範,讓學生能輕鬆愉快的練習,感受到他認真的指導。不計時間,不辭辛勞,隨時能回答任何的問題,幫助每個人明白何謂真理。尤有甚者,隆波通雖然身穿僧袍,但是他現代化、宏觀、開闊的胸襟與天真好奇的態度,卻是超越宗教、儀式和國籍的…。

法談

什么是觉知、觉性?

:任何人不管他根器如何,只要他努力,他就能此生圆满,是吗?

:佛陀教我们觉知每一个当下。活在当下,只要清楚地活在当下,未来不用去管它。只要清清楚楚每一个当下,在每一个当下圆满,未来不用管它。

:修动中禅,心情变好了,怎么回事?

:当正念比较多、持续久时,心情就会愉悦、轻安。

:每个人心中的猫是不是一样大?

:猫本一样,因为养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

:清楚知道自己在做某件事,背后都有一个目的,有的是善心,有的不是。

:有的是无明的痴,不是觉性。小偷他做什么他都知道,但那不是觉性。

:觉性和智慧有什么关联?

:有了觉性,智慧就会升起。

2013年4月福鼎资国寺禅七隆波通尊者开示(开营)

大家都是一样的,生老病死。没有一个人可以避免,佛陀也一样的,最后也逝世,身体也不动了。所以我们也应该练习知道怎么灭苦,所以我们不应该执着。比如说有人骂我们,我们应该带着觉知知道那是别人的不是我们的。那只是我们看见的,是假的不是真相。

佛陀教我们要带着觉知去解决痛苦,在巴利文中也有写到,五盖是很重的。所讲的这些也都是无我的,就是没有,就是空的。如果是我们的那么我们应该能控制它,能避免它。比如说如果是我们的,我们的头发现在是黑的,那我们应该能让它不变白是吗?

大家现在已经参加动中禅这个课程,大家到这个场合是大家愿意来,没有其他人勉强你们来到这里。动中禅只是一种方法,可以帮助大家解决自己的问题。动中禅已经传到中国五六年了,长老也认为越来越多中国人喜欢来练习动中禅。所以希望大家在中国互相帮助动中禅。

长老也怀疑大家有没有在佛教经典理论学习到关于动中禅的相关理论。动中禅不是以书来学习,不是以书来了解,是一条捷径。动中禅只强调修行。大家在这里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学问,学了各种课程,也听了很多,也看了很多。长老自己也好像没有什么知识。可是动中禅这个方法,长老可以用他的生命来证明。长老已经出家五十多年了,出家八年后就已经掌握这个方法了。他也自己去隆波田那里学习。所以他找到了真相,这个真相就是在经典里说的,但是佛陀没有教我们方法技巧,但是隆波田有教我们方法技巧。隆波田是从另一位师父学来的,他把它变成自然的修行方法。

如果我们慢慢培养觉性,最后它就变成大觉性。对正常人来说,如果我们没有练习过动中禅,我们的觉性没有定。所以我们要好好练习,把觉性圆满,活在当下。长老个人可以保证,就是动中禅这个方法,长老可以替佛陀、隆波田甚至替自己保证这个方法。如果大家是一个要找到真相的人,找到以后大家就可以超越贪嗔痴。现在全世界都是被贪的火、嗔的火、痴的火在烧,所以我们应该以觉性为水来浇灭这些火,把贪嗔痴除掉。因为贪嗔痴就是使我们生老病死的原因。如果我们想从生老病死中跑出来的话,我们达到灭苦的目标我们就不用在那个环节再生老病死。所以每次我们生的时候,我们就会要苦,越生越苦,所以不应该再生。所以希望大家认真练习动中禅。

在这段时间内希望大家止语。因为我们正在开始培养觉性,我们越说话我们的觉性就跟着说话跑出去。所以希望大家止语,看到学员也不跟他们说话,有问题就来找长老。不要问别人,因为如果我们没有练习到位的话,他给你的答案可能是不对的。所以大家就找长老回答大家的问题。回家你们出了问题就可以马上去找他,或者可以和这里的管理人员问一下如何联系长老,但如果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别想太多,别添加其他东西。动中禅其实没有什么典礼,只有手部动作,以觉性觉知手部动作。

希望大家培养觉性,越动越好。我们的责任就是手部动作,所以别添加什么欲望,需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些都是不必要的。所以谁可以保持觉性,那自己就可以亲自了解知道。没有其他人可以替我们知道自己,身是我们的身,心是我们的心。佛陀在巴利文讲到sanditthiko,就是要自己靠自己。只有我们自己可以了解,可以明白。没有规定时间,任何时间都可以练习。谁是新生举手一下。长老说下去就让大家看DVD。他要说几句话的但是现在说了很多,说了三十分钟。旧生是看过了吧,这里再看一次,鼓励新生一下,九点再结束。

晚上希望大家睡得着,白天就坚持练习。可是即使我们睡够的话我们可能还会感觉会困,我们要用动中禅的觉性来觉知困,然后走过去。有的人如果当他困的时候,他以前学了很多方法从来没有困过,为什么学了动中禅就困呢?那么就先不要学吧。有的学员可能过去用过专注的方法,闭眼睛坐着,觉得自己很舒服没有困,可能已经睡着了。可是来练习了动中禅,动中禅就是来唤醒我们的觉性,所以困的感觉有可能会产生的。动中禅是一种方法,如果当大家觉得困的时候也可以用觉性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困得不得了的话,那就应该改变姿势,坐着不行就经行。可是有人相反,有的人闭眼睛很困,可是练习动中禅不会困。

如果有学员已经练习了其他方法,那练习这个方法先把其他方法放下。现在的人在生活上都是动的,动中禅就是一种方法可以运用在生活上,尤其是工作的人,对你有好处,我们工作时应该用觉性去思考。有的人工作也很忙,脑子里带着很多东西觉得脑子很重,我们练习动中禅,就能带着觉知去思考,就会很轻。有的人又失眠的问题每天都要吃药,睡也睡不着,来练习动中禅是有帮助的,长老可以保证这个方法。那些心都带着很多苦恼的人也一样的。我们只能自己练习自己可以知道了解佛法。长老以自己的生命来保证这个方法。所以我们应该培养觉性,让它如环链。

现在长老要做手部动作给大家看,大家可以跟着练。新生,自然地坐,盘腿坐也行,坐椅子也行。自然地呼吸,眼睛也放松。长老面对大家,所以动作时反的。我们从右手开始,如果我们忘记动作就重新开始。知道自己的手在动在停。别动得太快或太慢,太快觉性会赶不上,太慢会变成偏专注。记得住吗?动中禅只有这些手部动作。我们可以改姿势,但是不要停下来,要动。别闭眼睛,必须张开眼睛,因为在我们工作我们要睁开眼睛来工作。所以动中禅就是把我们的六根都打开。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以动中禅以自然的方法为主。所以佛陀也提到六根。

动中禅这个方法就是以自然的方法为主,只要我们可以保持自然的状态的话,如果有人骂我们,我们马上觉知。我们的眼睛是为了看的,但大部分人看了就产生很多感受,当我们眼睛看到东西的时候,不是眼睛在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是我们的心,看到了就会产生比如不快乐,就是从我们的心出来的。心是最大的,是命令的。当你们生气的时候,是不是你们的眼睛生气?是心生气是吗?什么感受感觉都是由我们的心产生的。巴利文说所有的法都是以心为主,只要我们可以保护这颗心,学不学经典都不重要。刚才长老说的不是说大家不要去诵念经典。学得太多有可能我们也想得太多,如果我们修行,我们看到真相,那那些外面的东西就不重要了。所有的修行结果都是以我们的身心或者名色组成的。色就是所有的物质,我们看得到的东西。名就是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如果我们修行好的话,我们呢应该了解名色这两个字。就不会有执着它的感觉。就是说无论信什么教,如果我们了解这个真相,我们就不会去执着这些东西。别无知,执着假的东西。如果我们不了解假的东西,我们去执着它的话,我们就会产生苦恼。当我们失去了我们爱的东西的话,我们会产生那种很痛苦的感觉。无论是什么东西我们爱的话,我们失去它我们会很痛苦的。大家也有可能有这种经验是吗?长老也一样的,有一样的感觉,失去了他爱的东西,觉得很痛苦。所以我们如果执着这些假的东西的话,我们会一直很痛苦,它们都是假的。别把我们的生命放在那些假的东西。我们是信佛的人,所以应该带着觉性,带着智慧带领我们。现在信佛的人因为他们还没有了解到真相,所以当他们有痛苦的时候,他们就求拜他们看不见的东西。

今天就说到这里,接下来看下DVD,大家努力修行。其实长老知道大家感觉很累,但是到现场看到大家,就有很多话跟大家说,所以说着说着就说了一个小时了。资国寺的禅堂环境比较好,符合我们的修行。下午长老已经进到这个禅堂,看到住持在讲话,就在外面等。所以从现在开始,他会时时刻刻到禅堂看大家,谁在困,谁在懒惰,谁在坚持。谁坐着没有动手的话,就拿一杯水泼大家,所以小心一点他会从你的后面进来,包括比丘和比丘尼,他会泼水。现在泰国我们是过泼水节。在泰国很多西方人对泼水节很感兴趣。所以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小心点啊。所以别生气,他已经提醒了,生气的时候觉知自己。动中禅是灭苦的高速公路。养猫养猫,猫养大,猫捉老鼠。老鼠就是我们的念头,猫养大以后就能捉老鼠。猫就是觉性。别让老鼠养猫。猫养大,猫捉老鼠。

2013年4月福鼎资国寺禅七隆波通尊者开示(结营)

希望大家已经把觉性培养得很好了,我们的课程快要结束了,可是时间只是时间而已。佛陀已经说过修行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法是超越所有的事物。所以有智慧的修行者也说过,法超越一切,法可以保护世界。只要我们带着觉性带着智慧带着法,我们能超越所有的痛苦。只要我们带着觉性,自然就会产生智慧,那所有的烦恼都不会是我们的障碍。

所以我们现在还是在行走中,应该慢慢保持走在正道。很多学员都没有读到法,也不知道法的道路是如何,八正道就是灭苦的道路,让我们不用再生不用再苦。谁知道八正道是哪些?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精进正定。这是理论上说的八正道。如果我们只在书上读到八正道但是不修行也不会得到结果。可是动中禅不用读来理解,只要我们修行我们就自己能了解,自己能明白正道是什么。现在也有些人他们也怀疑师父的方法是哪里来的,因为佛法的书上没有提到。只要我们好好培养觉性,坚持下去,我们就会了解,其实动中禅在法的书上已经提到过了,但是动中禅只是用重点来提醒我们。所以为什么尊者没有每天都到现场来和大家交流,因为动中禅只是靠自己练习,师父来交流也没有什么帮助,所以尽量避免交流,让大家自己练习。只要大家坚持,一段时间后怀疑就没有了。

知道有四种,我们记得住的,我们知道的,我们明白了解的,我们真正地了解真相的。最后两个只能通过修行才能明白。身和心,名和色,书上只有谈到色,没有谈到名、心。身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只是东西而已,可是心是在我们里面的,我们看不到的。从粗到细的,身、心,然后是细细的我们只能通过修行才能看到的。把很细很细的东西看到,我们只有不断不断地练习,才能够了解。

如果有些人他们没有追求真相,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出生,为什么去工作,这些都是为了什么目的。我们已经生出来做人了,所以我们应该追求真相,然后好好培养、保护真相,直到我们最后没有呼吸的时候。所以师父希望大家认真地坚持下去,所以我们如果没有坚持下去,我们的心就没有那么强,就无法达到灭苦的目的,然后我们就会再生,越生越苦。所以尊者这次来到这里就是为了鼓励大家。因为有点急事,师父要今天回泰国。所以师父还是希望大家好好坚持下去到最后一天,别怀疑,别担心,别害怕,别忽略,好好培养觉性。动中禅只能靠自己的坚持,所以你们看到师父没有每个时段都到这里来,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坚持下去。师父想要用这段时间告诉大家师父马上要回泰国,另一方面鼓励大家好好用功。

佛陀现在是不在了,但是他已经说到,如果我们的世界还有比丘、比丘尼、信佛的男众女众,这个世界就不会缺乏涅槃的人。所以希望大家坚持下去。师父跟隆波田练动中禅的时候,也经历过和大家一样的痛苦,就是全身很痛,连睡觉也很痛,在那个时候,连洗澡吃饭刷牙都觉得很痛苦,师父也怀疑为什么隆波田用这个方法来教师父。师父以前也是一个很穷很穷的农村人,所以也种田、工作,但是怎么痛苦也不像他练习动中禅那样痛苦。可是他还是坚持,早上中午晚上都一直坚持下去。师父跟着隆波田,那个时候隆波田没有在他旁边指导,所以只能自己定时间,什么时候坐什么时候经行,就是经行坐交替进行,整天都是这样。

所以动中禅只是适合那些爱动的人,就是要不断动,如果那些学员喜欢静静的坐,可能动中禅不适合他们。师父认为中国人是很认真的,很精进的,所以无论到那个地方去,他们都能认真提升自己的事业。我们泰国人都知道,以前中国人去泰国,因为他们认真工作,所以他们也很富有,比泰国人还富有得多,不只是在泰国,在全世界都一样。

所以希望师父回去之后大家还是在这里坚持到最后一天。师父回去泰国还是会过来,时时刻刻都会回中国,只要有人举办课程,他都会来的。希望中国每个城市都有指导动中禅,只要他的身体健康,希望到处弘扬动中禅,只要有学员对动中禅感兴趣,哪里都去,所以希望大家互相帮忙。也希望比丘、比丘尼一起合作,把动中禅弘扬给大众。所以到此为止。还有没有学员想问问题。

问:尊者你好,我想问一下,其他城市有举办动中禅,但是知道老师不是尊者,我想知道其他的老师是不是尊者承认的。

隆波通:师父也听说过有其他法师从泰国来,有一样的课程,但是师父也没有和他们联系过,所以也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可是如果你需要跟着师父的课程,希望你在正念动中禅禅修中心的网站看下有什么课程。可能也有其他动中禅的网站,所以希望大家小心得看。

问:我回去以后没有太多时间去练动中禅。如果一天花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效果会是怎么样的?

隆波通:是一样的效果,开始是觉性,中间是觉性,最终也是觉性,所以结果也是觉性。如果练习一小段时间,只要在那一段时间,让觉性产生不断,那就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整天都在练习但是没有唤醒觉性,那不是好的结果。佛陀已经说过,四念处,只要一天到七天,或者一年到三年,或者三年到七年,效果都是一样的。有的学员提到动中禅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灭苦,不会再生就不会再苦。

问:回去之后精进用功是不是在这十五个动作上要精进用功。还有一个问题可能不太礼貌,请问隆波是不是还要练习?

隆波通:师父想动手就动手,想经行就经行,比如我们开车,我们学会开车后,什么时候都可以随意开车。如果会开车之后不开也行。(示范动作)师父从隆波田那里学来的有十五个动作,是很重要的,有些人教导十四个动作,师父也有说过不管十四个动作还是十五个动作,保持觉性就好,但是我还是教导十五个动作,这是尊敬隆波田尊者,不想改变他的教导。希望大家好好保持,留给后代。从佛陀时代到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了,现在如果想要找到真正证悟或者了解真相的是很难找到的。所以刚才做的十五个动作希望大家好好保持,也希望大家好好练习,坚持下去。规律的手部动作就是为了培养觉性,也就是比如说我们建房子要把基础打好,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这里练习十五个手部动作。轻轻松松地动手,自然地动手,不要对自己有什么要求。眼睛自然地看,不要太专注或太紧。希望大家还是留在这里,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隆波想在中国建动中禅的中心,希望有人提供动中禅的道场,举办动中禅的课程,也希望政府没有反对,因为动中禅没有什么坏的目的。动中禅只教大家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求天那些东西,师父所说的都是在我们的心里的,只要我们好好学就能自己了解明白。动中禅只是内观,没有向外追求什么东西。佛陀证悟的是四圣谛,苦集灭道,是在我们的心里,不在外面。

2012年7月海南禅七隆波通尊者开示

各位尊敬的法友大家好.祝福大家在我们内在的正业上得到增进.


我们来刚开始在这里.天人会给大家降下清凉的甘露.让我们觉得舒心.在此时此地觉得清凉.这是我们在海南岛第二次举办动中禅.这里的空气非常清新.环境很优雅.远离喧嚣的闹市.是我们安心办道的寂静处.


这次来的人数比上次有所增加.我们看到新来的人比老的学员人数要多.可以看到我们每一位法友都是带着很好的初发心来到这里.我们有带着净化自己内心的愿望来到这里.所以我们来到这里就要保持自己的初发心.认真修行.全身心地投入到修行中.修行正念动中禅是比较辛苦的.也要请我们不断地动起来.不管是行住坐卧.在四威仪中不断地动起来.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可能我们会遭遇到内在的烦恼的干扰.不管是昏沉.掉举还是无聊.乃至于可能升起退心.所以希望我们在这次禅修中.每一位法友都要拿出精进.努力.用功来圆满地完成这次禅修.所以我们要保持禁语.全身心地跟自己在一起.去觉察自己.跟自己的动作在一起.要努力地保持在修行的状态.别的事跟我们无关.也不要关注别人.我们要跟自己在一起.保持在全然的修行当中.如果有谁能够如法地修行.保持我们的正念.在这个状态中.能够挈入法.跟法在一起.能够精进努力地修行.那么可以肯定在这修行过程中就能获得内证的经验.能够解除内在的纷忧.也就能够得到自在的经验.答案.


我们的生命是需要不断地调整.我们的心灵需要净化和扬升的.所以当我们明白修行是人生第一要务.这时我们就主动地进入解决内在的烦恼.解决由烦恼而产生的种种痛苦的实修当中.我们这里所谈到的苦.是我们内心的苦痛.而不是皮囊.身体的痛苦.而是内心的痛苦.由于种种烦恼的产生.种种的不良情绪.种种的人生的困扰问题而带来的内心的痛苦.我们要解决的是这种痛苦.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身外之物来支持我们的生命.而我们内在还是处在种种的问题之中.内心没有满足感.充沛感.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修行来达成内在的圆满.这个问题不光是我们个人的问题.而是全人类的问题.所有的人都在寻找方法.能够让内心宁静安详.充满幸福.没有痛苦.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寻求方法解决我们内在的问题.为了产生内在的祥和.没有内在的困扰产生.也不跟外在的人或事产生这样和那样的困扰矛盾.而正念动中禅就提供了这种方法.是一种直接.简单而圆满的方法.能够让我们获得心灵的自由.从种种烦恼中解脱出来.所以希望我们每一位法友都拿出自己的精进.要努力.要有内在的坚定.坚强.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状态如法地修行.可以保证.每一位法友都可以得到内证的经验.而整个人生会有一个新的转变.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接受过这样或那样的教育.或曾经参加过这样或那样的培训.我们的头脑里面已经储存了这样的知识.那样的经验.这样的观点.那样的系统.而在这里我们过去所获得的一切观念.经验.系统我们都要统统放下.全然地跟自己.跟自己的觉性在一起.这些经验观点最好暂时珍藏起来.跟自己觉性在一起.动中禅是绝对的安全的.因为我们的正念觉性能运用到任何地方种.换句话说.我们在只要再正法当中.不管是什么样的法都要有正念.作为指导.作为导向.


所以大家对于动中禅要有信心.我从年轻时期到现在已经老了.对这个方法我是用自己的生命来检验它.实践它.培养与增进我们的正念在佛陀的很多经典里面都有提到.而我们现在实修是真正用善巧方便来培养与增进自己的正念.当我们正念发展起来后我们就会明白这些经典.所有的成就者都有提到.正如巴利文的经典里面所说sandit.t.hiko,意思是说觉知是自证自知的.如果我们保持觉性.走在觉性的道路上.我们会自证自知.那我们每有的同修曾经见过我.而有的是第一次见到.所以在我们修行以前过来跟大家见见面.给大家在法上增加信心.


动中禅是直接而简单的.我们已经看了正念动中禅的教学碟片.我们能不能跟着这样去做或者还有什么样的疑问.正念动中禅是依据自然的法则.我们身体是动态的.这方法跟完全坐着不动.闭上眼睛的那种静态禅修是不一样的.它要求我们睁开眼睛.随时随地保持对我们身体动作的觉知.动中禅是一种开放式的.和我们实际的生命状态时一致的.这样一种动态的修行方法.不像闭着眼睛那种修行.那是比较局限.由一定的条件而产生的定.而动中禅是在自然的情形下发展起来的正定.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


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我们有什么样的问题.只是向尊者一个人请益.我们有小参的时段来进行小参.我们不要去问其他的同修.也不要将自己的问题呈现给其他的同修.因为他本人不能圆满地回答你的问题.同时可能被干扰到.也许可能这个问题会衍生出其他问题.所以我们有问题只问尊者一个人.

2012年3月温州仙岩寺禅七隆波通尊者开示

隆波通尊者开示:

各位尊敬的比丘、比丘尼,以及前来修行的学员,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在内在的佛法僧三方面可以增益。这里的气候清净,环境非常秀丽,已经举办过好几次正念动中禅。每一次来,都非常心喜地见到,很多人对动中禅感兴趣,并来到这里参加禅修。每一次来,都得到寺院的方丈大和尚和其他常住的接待和照顾。那么这一次来,第一次碰到天气这么凉爽,对我来说是冷到骨头里去了。来了,就安住在这里,不管是什么样的气候,我们都要坚持下去。那么,作为佛陀的弟子、学法人,我们应该遵从佛陀的教诲,在修行的时候,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该具备内在的品质,也就是精进,要努力,要能够忍耐。

来到这里的每位修行人,也是非常精进和能够忍耐的,正如佛陀在经典里讲到,只有精进才能够到达彼岸。

我们修行的目标,就是灭苦,这是我们人生最大的课题。这个灭苦的过程中,我们会自然体会到由内在生起的轻安以及法喜,这是一个自然产生的过程,我们不需要向外面去寻找快乐,真正的快乐源于我们的内在。

我们每个坐在这里的人,都是发自内心,真心诚意的来到这里,没有受到任何的约束、限制、强迫而来到这里。我们由中国的四面八方,不管是坐飞机、高铁,或其他的交通工具,来到这里。我们来了,就要珍惜每一个当下,拿出我们的努力和精进。

我们现在才刚刚开始,正念的提起、增长、维持,需要有一个过程。每一个人发展的情境都不相同,只要大家努力按照这个技巧、这个法坚持练习下去,我们都能够得到内在体证、内在的受用。

向大家保证,动中禅是最为简单,最为容易,同时也是一个圆满的方法。生命是动态的,动中禅的技巧是要我们在每一时刻,每一个当下,不管我们在做什么,保持我们对身体动态的觉察,通过对动态的觉察,或者叫念住,可以发展出我们的正念。

我可以用自己生命的旅程来保证,用我从29岁一直到现在72岁的体证,以及其他人对这个法的修行体证,可以保证,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我们就可以体证到内在本有的真谛——正念,开启我们内在本有的法。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真正发心修行的人,又是一个能够坚持的人,我可以用我的生命向你保证,坚持不懈的用这个方法,你可以改变自己的身心世界,让自己的生命发生一个巨大的改变。

当我们通过练习动中禅,培养起我们的正念,我们内在的智慧就能够生起,我们就能够随时随地对自己的身心世界了了分明,清清楚楚,就能够活在每一个当下,就能够明白生命的真相,就能够明白什么是功德,就能够知道做善事、持戒真正的内涵。
当我们还没有正念或者是觉性的时候,我们如同在一个黑暗的地方,当正念生起,觉性的光芒进来的时候,在那个当下,我们由“不明”转向“明”,因为我们在那一个瞬间,我们看楚了我们身心的实相,或者看见了我们的“名色”,我们照见了五蕴实际的真相。

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到来,我们要活在每个当下,当我们这样持续下去,我们内在的种种疑惑、种种问题、种种纠结都可以迎刃而解。

佛陀说,我们自己是自己的依靠处,自己是自己的皈依处,这个自己指的就是我们内在所本有的法,我们内在的觉性,我们内在本有的清净,本来就是在这里、是现成的;但由于无明的遮障,我们的心被牵扯到过去的世界,被妄念带到对未来的幻想,没有能够活在当下,而产生了生命的紊乱和问题,不能够放下种种执著,所以我们要去培养我们的正念,有了正念我们就有了正定,就有了般若,就能解开存在我们内心当中的种种结缚,而能够从五蕴中解脱出去。

佛陀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没有正念的话,那么他即使是有生命的,存活着,也犹如死去的人,他站着如同是个死去的人,坐着、行走着或者吃饭、睡觉也犹如死的状态。

想问问在座的同修,有谁是想要死的?(底下有人答道:“没有”)如果我们有了正念以后,想死都死不了,但是如果没有正念的话,想活都活不了。有正念、有觉性的人,佛陀比喻为已经盛开的莲花,也如同点燃的蜡烛。这样的话,他的内在就随时随地有觉性的光芒照耀,在这种情形下,就趋向解除无明的遮障,内在就不会有贪瞋痴三毒烦恼的干扰,内心是如如不动、清凉的,就如同盛开的莲花一般。那反过来,如果没有正念、没有觉性,看不到内在的贪瞋痴,任由内在的烦恼风起云涌,那么,我们内在的光明就会被遮住。有的人是像这样动的(尊者比划动作),就好像我们合成一样,那是有正念的一种情形,可以算作是有50%的正念,一半一半,如果心有正念的话,就像这种情形(尊者比划动作)是盛开的、开放的。所以正念动中禅是一个自检自力的大道,也是一个神奇而伟大的善巧方便,能够让我们的心扉打开,能够让我们心包太虚、量周法界。

人和我们外在周遭的世界被我们称为大自然,这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如果我们内在发生了问题,外在就会呈现出相应的症状,环境的污染来源于人心的不清净,战争的爆发来源于内在的嗔恨,同样也包括自然环境的变化、自然灾难的发生,这些都是跟整个人类的共业相关的。

有了正念,我们就有了能够挡风遮雨的工具。如果下雨,我们有雨伞可以避免雨水打湿衣服,也能够帮助我们在烈日下有份独自的清凉,所以我们需要努力,需要精进,精进用功练习动中禅,好好养猫,猫养大,猫捉老鼠。佛性圆满。

四圣谛——苦、集、灭、道,都是在我们内在自性里面。世人只知道向外面去找答案,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不究竟的,佛陀把解决问题的方向指向我们每个人的人心,指向我们的内在,这是产生问题的根源。所以要了解一切的真相,我们应该向内反光内照,在里面寻找答案。我们修行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身心世界,可以说这个身体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大雄宝殿,我们每个人修行的道场。

佛陀说只要每一个人如法的修行,他都可以自证自知的,这是不分地点、不分场合,没有时间限制的,而且他是自己知道的,因为这个内证的经验是发生在他的心里面,在他自性里面曾见过的,所以他是独自自知的。

动中禅非常简单,只有这15个动作。我们做的时候,大家要睁开眼睛,因为平常我们在工作的时候、生活的时候,眼睛是自然的睁开的,这有利于培养、增进我们的正念,自然的睁开眼睛是可以将我们的正念带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去的,所以要清清楚楚地保持觉知。

2011年6月22日隆波通尊者关于手部动作的特别开示

时间:2011年6月22日下午

地点: 镇安寺

翻译: 邓虹嵘居士

有些学员曾参加过别的老师教导的动中禅,学习的是14个动作,现在想拜隆波通尊者为师,隆波对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开示:

若是14个动作,是没有完全地跟随隆波田,没有完全传承隆波田的教导,没有完全尊敬隆波田尊者。因为隆波田尊者特别地标明总共是15个动作,他们没有纯正地把15个动作传承。 现在在中国有很多地方在教动中禅,我们动中禅注重的是正念,同时我们在修学的时候也要提起自己的正念,这样才有分辨的能力。

我曾经,在动中禅最初传入到中国的时候,就告诉大家动中禅未来将会在中国广泛传播,同时会有不少人来传这个法,所以,我们自己要很清醒(知道)这件事情。 现在他们教14个动作,我遵照隆波田尊者教导教15个动作。隆波田尊者他教导15个动作。因为起式这个动作实际上很重要,在整个连环过程中,衔接到这个(第2个)动作时,我们可以防止整个动作滑过去。所以,在这个动作(起式)时我们可以同时觉知到两个手,它是起均衡地觉知(作用),避免了我们在做的过程中滑过去陷入到没有觉知的状态。

在我这里,我是完全传承隆波田尊者15个动作,如果学员在别的地方学了14个动作,来到我这里后,我就告诉他们,隆波田尊者是按照这种方法来标记动中禅的动作的。 如同我们的手有十个指头,若少了一个环节,就象少了一个指头一样。又如我们有两个眼睛,若少了一个眼睛,我们就有缺陷。 在家里我们都有父母,只要父母健在,我们要孝顺父母;父母去了,父母好的教导我们要传承。 如果我们是学生,对师长的教导我们要遵守,对师长要尊敬。所谓尊敬,就是按照师长的教导去做。

动中禅的传承也是要按照原汁原味去教导,不要让它在传承的过程中发生一些改变。对于佛陀的言教,也是这样。在整个佛陀言教的传承过程中,同样有的地区也是发生一些改变,这些改变会让后来人产生误解,包括泰国也有类似情况,比如在一个大的石头上发现有些痕迹象是脚印,他们说那是佛陀的脚印,说是能带来好运的圣迹,结果很多老百姓就去崇拜,实际上这个就远离了佛陀的教导。所以,我们也要观察我们自己的老师,他引导我们的道路是不是一条直接的道路。 我这样讲,不是要大家跟着我所讲的就去执行,没有限制任何人,只是把这个实际的情况告诉大家。在我这边,我传承隆波田的15个动作的方法;如果有其他老师,有跟随隆波田,(却)有其他的提法,那么那是他个人的见解。正如我们有十个指头,我们不能(漏)掉哪个指头。

作为我自己,我是不会跟别的老师就这些问题去争辩,我个人主张完全遵照隆波田的教导。如果我们从第2个动作去数的话,确实是14个动作,事实上是把第2个动作算成了第1个动作。 如果我们个人有些偏差,有些缺少,那这样在往下传承的时候,那学习的人又有其他偏差,那么可能就会越走越远。 对于正念的强调,我们都是一致的,不管我们在行住坐卧中都要保持正念,乃至我们眨眨眼睛都要保持觉知。对于这一套培养我们正念的15个动作的技巧,我们要把它纯正地传承下去。事实上在泰国也有不少人在教14个动作,但如果到南来寺一定是15个动作。如果在南来寺,坚持14个动作的话,我们就要把他赶出寺院。

大家可以相继地去宣传,说尊者从来到中国传动中禅的第一天开始,就坚持15个动作。

隆波通的開示一  邱絲里、林崇安譯 法光佛研所1999.3.6

 願世人迎接正法! 

比丘、比丘尼以及所有這兒的人們:

 這兒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所,訓練佛法及世間法。 佛法及世間法二者是一起運作的。由此世人了解佛法及真理。如果沒有佛法,活在世間就會受苦。 

佛法必須是真正的、可以證實的。 

不是真正的法,就不能被證實。 

佛法的核心,是能被證實的。 

能被證實的佛法,一定是在我們身心之內的。 

不能被證實的,則是在我們身心之外的。 

真實的法在我們的內在,因此,我們可以在身心之內去證實它。 外在的法,不能用智慧去證實它。 真實的法在我們身心之內,我們可以證實它、看到它。 我們想證實它,我們就要回歸自己,看自己身體的動作,看清自己的身與心。 如果我們不回歸自己,不看自己,我們就忘了自己,迷失自己。 回歸自己,就是知道自己的身體動作。  這是活在當下的方法,大多數的人都活在過去或未來。由於我們不與自己在一起,不能活在當下,結果,我們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雖然我們有很多知識,但仍然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不能找出解決的方法。 所以,我要講的,是有關自己的身與心。 (隆波通用泰語時,不用「我」這個字,在英文翻譯的需要才加上「我」)。 當我們談到身外的東西,那就遠離真實的事了。 在座每人都有身和心。 但有的人,仍不知道身與心,忘記身與心,迷失了身與心。 結果,沒有真正的東西可以依賴了。 如果能回歸自己,自己就有真正的依靠了, 就像佛陀所說的:自己是自己的依靠。 佛陀要我們依賴自己。 多數的人,沒有內在的依靠,看不到心、看不到生命,結果,往外依靠。 、

佛陀說:外在的依靠,不是永久的依賴,只是一個暫時的歸依處。 因此,佛陀要我們往內依賴一個真正的歸依處。 在我們之前,佛陀發現了這個內在的歸依處,也就是內心的歸依。 因此,誠摯的人可以發現自己內在的歸依處。 今天我要介紹一個簡單的方法,來培養自己的覺性,練習時身體不能靜止不動。此方法喚醒我們自己的覺性,弄醒自己。或者說,喚醒我們的佛性。由於我們不夠警覺,不知喚醒自己的覺性。 本方法(覺醒自己的覺性)的利益,來自個人的努力,當有圓滿的覺性,或者,一直都活在當下,這個人就不會有痛苦了。 有一句巴利諺語:一個有覺性的人,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是一個快樂的人。心中有覺性,快樂就不遠了。 我們從未觀看自己的身心,只看外在的東西,結果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 因為我們從外找快樂,未看自己的身心,結果不能找到真實的東西,不能找到實相。這方法鼓勵我們覺知身體的動作,持續如一環鏈。 這個培養自覺的方法,是以身體作為工具。能夠將覺性持續如鏈的話,我可以保證:你一定可以開悟、可以滅除痛苦。 佛陀說:在行、住、坐、臥時要保持覺知,在伸屈時要保持覺知。眨眼、呼吸、吞口水時,都要保持覺知。 巴利文說:佛陀對弟子說:『對周遭要保持持續的覺知。阿羅漢的戒律就是要保持覺知。』 我希望大家學習這個新而簡單的方法。這是自然的方法,因為身體的性質就是不斷地動,它不會保持不動,而且有許多事去做。 眨眼、呼吸都是自然的動作,但我們從未觀察這些自然的動作。大多時間,我們都在無知中動作。如果覺知這些動作,我們將發現自己以前未知的內在的真理。 佛陀說:研究自己,就能了解自己。 巴利文說:修行者將自知自證,且與時間無關(表示,隨時可以修行,且隨時可能證悟)。 快樂與不快樂來自內心,而不是來自內在。正確與錯誤、快樂不快樂,這些別人不能給我們。但我們一直責備別人,認為痛苦是來自別人。  佛陀說:一個人由於痛苦而責備別人,那麼,這個人就是忘了自己。因為,我們如果當下具有覺性,那麼就能當下正確地處理問題。 要一直動。 要喚醒佛性:如瓶中水,若不動,就如死水。若一直搖動,就有水泡一直出現。 或者,我們給心一個工作去做,心不想留在自己美麗的家,心一直想東跑西跑。 我們要訓練自己的心,一直覺知肢體的動作,如果不訓練,就會給念頭拉著跑,就像葉子順流而下。  15有兩種念頭:一種是自然的念頭,不會傷害我們,我們用來處理一般事情。另一種是不想要的妄念,是不能作主的,不是自然的念頭,是我們不需要的。覺性增加時,這種妄念就會減少。這種妄念會干擾我們,會使我們痛苦。 有好的覺性,自然就會看清我們的念頭。覺性如貓,妄念如老鼠。 從來,我們的妄念很多,如同大老鼠,我們未培養觀察自己的動作,因而覺性很弱,如同小貓。而貓的本性是從來不怕老鼠。同樣,覺性從來不怕妄念。小貓看到大老鼠就去抓,但會被大老鼠拉著跑。同樣,弱的覺性知道有妄念,但會被妄念拉著跑。 因此,有些事我們心裡不想去想,但卻不由自主的一再去想。因為貓太小了。所以,我們要一直餵這隻小貓—什麼是食物呢?就是要覺知自己肢體的動作。因此,想要有強的覺性,就要不斷地餵貓,持續地覺知自己肢體的動作。當貓大了,不用教牠去捉老鼠,貓的天性自然就會去捉老鼠。 同樣,覺性一大,就可看清念頭,妄念自然就沒有了,就像大貓捉到大老鼠,老鼠就完了。  


問與答

 問:晚上睡著了,覺性豈非中斷?如何培養持續的覺性? 答:身心都要休息。晚上睡著了就休息,一醒來就繼續練習。一直練習到覺性很強時,雖然在睡覺,然而覺性仍在運作,此時,睡時充滿覺性,醒時亦充滿覺性。  


問:可否靜止不動? 

答:本方法以不斷地動肢體作工具,來培養我們的覺性。要持續自己的覺性如同環鏈,就很容易增長覺性(如果能夠覺性不斷,那麼肢體靜止就無所謂了)。

 

 問:如何不生氣? 答:你此時生氣嗎? 

答:不生氣。 事實上,沒有所謂的生氣。生氣是因為你忘記了肢體的動作,你並沒有活在當下。當下忘了自己,結果生氣冒起來了,並且沒有看清它。如果當下,你覺知肢體的動作,你具有覺性,就能看清生氣,當下生氣就停止了。因為,生氣不是自然的事情。生氣來自無明,無明是來自你不知當下肢體的動作。如果我們有覺性,生氣一冒出來,就可以看清它,它將感到害躁而跑走。 生氣像盜賊,當主人不在時,就跑來屋裡,如果我們有覺性,就如有了警衛在屋內,因此主人不用作任何事情,讓警衛去做他的責任。 巴利文佛陀說:一個能滅除生氣的人,就是快樂的人。 沒有任何武器能滅除生氣,只有覺性能滅除生氣。 今日大家主要的問題就是生氣。  當生氣跑到任何人的身上時,形象就改變了(臉變紅,耳朵也紅了,身體抖動,高聲尖叫…),碗盤就飛了、踢桌椅(當下不覺得痛,事後才覺得很痛),生氣很有威力。因此,要將覺性磨得尖銳,佛陀已成功了。 我所說的方法,不是杜撰,在《念住經》中佛陀已有開示。經上雖提到,這還不夠,大家要實際練習,使「正念」提昇到「大正念」。使「覺性」提昇到「大覺性」,或全面的覺悟。而後讓大覺性去做它自己的工作—去滅除痛苦。 如果只是一般的覺性,仍然有痛苦,因此,要不斷培養成大覺性,此時就沒有任何痛苦了。 

內在的真諦

各位尊敬的比丘、比丘尼,以及前來修行的學員,希望我們大家能

夠在内在的佛法僧三方面可以增益。這裡的氣候清淨,環境非常秀

麗,已經舉辦過好幾次正念動中禪。每一次來,都非常心喜地見到

很多人對動中禪感興趣,並來到這裡參加禪修。每一次來,都得到

寺院的方丈大和尚和其他常住的接待和照顧。那麼這一次來,第一

次碰到天氣這麼涼爽,對我來說是冷到骨頭裡去了。來了,就安住

在這裡,不管是什麼樣的氣候,我們都要堅持下去。那麼,作為佛

陀的弟子、學法人,我們應該遵從佛陀的教誨,在修行的時候,在

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應該具備內在的品質,也就是精進,要努

力,要能夠忍耐。

來到這裡的每位修行人,也是非常精進和能夠忍耐的,正如佛陀在

經典裡講到,只有精進才能夠到達彼岸。

我們修行的目標,就是滅苦,這是我們人生最大的課題。這個滅苦

的過程中,我們會自然體會到由內在生起的輕安以及法喜,這是一

個自然產生的過程,我們不需要向外面去尋找快樂,真正的快樂源

於我們的內在。

2

我們每個坐在這裡的人,都是發自內心,真心誠意的來到這裡,沒

有受到任何的約束、限制、強迫而來到這裡。我們由中國的四面八

方,不管是坐飛機、高鐵,或其他的交通工具,來到這裡。我們來

了,就要珍惜每一個當下,拿出我們的努力和精進。

我們現在才剛剛開始,正念的提起、增長、維持,需要有一個過

程。每一個人發展的情境都不相同,只要大家努力按照這個技巧、

這個法堅持練習下去,我們都能夠得到內在體證、內在的受用。

向大家保證,動中禪是最為簡單,最為容易,同時也是一個圓滿的

方法。生命是動態的,動中禪的技巧是要我們在每一時刻,每一個

當下,不管我們在做什麼,保持我們對身體動態的覺察,通過對動

態的覺察,或者叫念住,可以發展出我們的正念。

我可以用自己生命的旅程來保證,用我從 29 歲一直到現在 72 歲的

體證,以及其他人對這個法的修行體證,可以保證,只要我們堅持

下去,我們就可以體證到內在本有的真諦──正念,開啟我們內在

本有的法。所以,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發心修行的人,又是一個能夠

堅持的人,我可以用我的生命向你保證,堅持不懈的用這個方法,

3

你可以改變自己的身心世界,讓自己的生命發生一個巨大的改變。

當我們通過練習動中禪,培養起我們的正念,我們内在的智慧就能

夠生起,我們就能夠隨時隨地對自己的身心世界了了分明,清清楚

楚,就能夠活在每一個當下,就能夠明白生命的真相,就能夠明白

什麼是功德,就能夠知道做善事、持戒真正的內涵。

當我們還沒有正念或者是覺性的時候,我們如同在一個黑暗的地

方,當正念生起,覺性的光芒進來的時候,在那個當下,我們由

「不明」轉向「明」,因為我們在那一個瞬間,我們看清楚了我們

身心的實相,或者看見了我們的「名色」,我們照見了五蘊實際的真

相。

過去已經過去,未來還沒有到來,我們要活在每個當下,當我們這

樣持續下去,我們內在的種種疑惑、種種問題、種種糾結都可以迎

刃而解。

佛陀說,我們自己是自己的依靠,自己是自己的皈依處,這個自己

指的就是我們內在所本有的法,我們內在的覺性,我們內在本有的

清淨,本來就是在這裡、是現成的;但由於無明的遮障,我們的心

被牽扯到過去的世界,被妄念帶到對未來的幻想,沒有能夠活在當

4

下,而產生了生命的紊亂和問題,不能夠放下種種執著,所以我們

要去培養我們的正念,有了正念我們就有了正定,就有了般若,就

能解開存在我們内心當中的種種結縛,而能夠從五蘊中解脫出去。

佛陀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沒有正念的話,那麼他即使是有生命

的,存活著,也猶如死去的人,他站著如同是個死去的人,坐著、

行走著或者吃飯、睡覺也猶如死的狀態。

想問問在座的同修,有誰是想要死的?(底下有人答道:「沒有」)

如果我們有了正念以後,想死都死不了,但是如果沒有正念的話,

想活都活不了。有正念、有覺性的人,佛陀比喻為已經盛開的蓮

花,也如同點燃的蠟燭。這樣的話,他的內在就隨時隨地有覺性的

光芒照耀,在這種情形下,就趨向解除無明的遮障,内在就不會有

貪瞋癡三毒煩惱的干擾,内心是如如不動、清涼的,就如同盛開的

蓮花一般。那反過來,如果沒有正念、沒有覺性,看不到內在的貪

瞋癡,任由內在的煩惱風起雲湧,那麼,我們內在的光明就會被遮

住。有的人是像這樣動的(尊者比劃動作),就好像我們合成一樣,

那是有正念的一種情形,可以算作是有 50%的正念,一半一半,如

果心有正念的話,就像這種情形(尊者比劃動作)是盛開的、開放

的。所以正念動中禪是一個自檢自力的大道,也是一個神奇而偉大

5

的善巧方便,能夠讓我們的心扉打開,能夠讓我們心包太虛、量周

法界。

人和我們外在周遭的世界被我們稱為大自然,這是與我們息息相關

的,如果我們內在發生了問題,外在就會呈現出相應的症狀,環境

的污染來源於人心的不清淨,戰爭的爆發來源於內在的嗔恨,同樣

也包括自然環境的變化、自然災難的發生,這些都是跟整個人類的

共業相關的。

有了正念,我們就有了能夠擋風遮雨的工具。如果下雨我們有雨傘

可以避免雨水打濕衣服,也能夠幫助我們在烈日下有份獨自的清

涼,所以我們需要努力,需要精進,精進用功練習動中禪,好好養

貓,貓養大,貓捉老鼠。佛性圓滿。

四聖諦──苦、集、滅、道,都是在我們內在自性裡面。世人只知

道向外面去找答案,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是不究竟的,佛陀把解

決問題的方向指向我們每個人的人心,指向我們的內在,這是產生

問題的根源。所以要瞭解一切的真相,我們應該向內反觀自照,在

裡面尋找答案。我們修行的地方就是我們的身心世界,可以說這個

身體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大雄寶殿,我們每個人修行的道場。

6

佛陀說只要每一個人如法的修行,他都可以自證自知的,這是不分

地點、不分場合,沒有時間限制的,而且他是自己知道的,因為這

個內證的經驗是發生在他的心裡面,在他自性裡面曾見過的,所以

他是獨自自知的。

動中禪非常簡單,只有這 15 個動作。我們做的時候,大家要睜開眼

睛,因為平常我們在工作的時候、生活的時候,眼睛是自然的睜開

的,這有利於培養、增進我們的正念,自然的睜開眼睛是可以將我

們的正念帶到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去的,所以要清清楚楚地保持覺

知。

以覺滅苦

現在來說有關於內在的、自己的、修行的部份:

動來動去有各種方式,可是正念動中禪是有技巧的來培養覺性,就

是用「手部的規律動作」和「經行」兩種。動中禪要隨時不斷移動

肢體,不要靜止不動,重點是無論在經行或做手部動作的時候,都

要去知道當下肢體的動作,除了這兩者之外,所有我們在做任何事

時身體的動作,都要保持覺知。

能讓覺性持續越長越好,不要斷掉,這樣練習可以回歸自己。一般

人都是往外看,看得遠遠的,結果迷失了!因為沒有和自己在一

起,沒有活在當下,所以無法解決自己當下所產生的問題。只要能

夠隨時保持覺知,活在當下,不要忘記自己,那麼隨時隨地,在問

題發生的當下,就能立刻解決問題。

現在有些人剛開始練習,還不瞭解,所以有些時候可以覺知,有些

時候不行,以致於有很多的疑惑。一定要堅持不斷的練習,讓覺性

持續如環鏈,不要斷掉,讓它非常的穩固。至於心中的疑惑,只要

覺性穩固了,就可以找到答案。我們這麼練習是為了解決生命中的

2

問題,在當下解決。

動中禪的手部規律動作跟經行,只要能不斷的練習,覺性一定可以

增長。隆波可以用生命作保證,只要能不斷的培養覺性,讓它非常

的穩固,到覺性圓滿,對全世界任何的事情都不會再有疑惑。只要

不斷的覺知當下身體動作,不用看經典和三藏大經,就可以滅苦。

有些人已經看過很多經典了,或熟讀經典了,如果好好練習動中

禪,對經典也會更深入的瞭解;只要好好練習,自然就可以把經典

放下,不會把它們背在身上當成自己的負擔。無論誰拿那一部經

典,或佛陀說過的那一句話來挑戰,都能夠明白。

正念動中禪不強調經典,而是強調實修,好好的練習,親自來體

驗。不論讀了多少的經典,如果沒有把自己身心的這一部經典讀

懂,外在的經典讀得再多,還是沒有辦法真正瞭解經典的意義,

有時候只會把經典所讀到的,拿過來不斷的思考,但仍有一大堆疑

惑。只要好好的培養覺性,會讓你超越思考,超越一切的,你自然

可以明白,因為覺性自然可以瞭解。

關於生死的問題,像是死了之後要去那裡,這種教導很多。死了之

3

後靈魂離開我們的身體之後會到那裡去,如果覺性夠,就會明白,

不會有疑惑。如果一個人沒有疑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很好,即

使在家裡盡自己該盡的責任,或是在工作上做該做的事,都可以做

得很好。一個人疑惑越少,苦就越少;疑惑越多,苦就越多,疑惑

最多的人,那是最苦的。

我們現在有「我執」,如果能培養覺性,才有辦法「無我」。 因為現

在大多數的人都是沒有覺性,無論到那裡,「我執」都非常的大,非

常沉重;如果有覺性,就無我了,無論到那裡都非常輕鬆、不會沉

重,而且照樣可以去盡自己的責任,做該做的事。覺性越高的人,

不論工作再多、再沉重,心裡都不會有負擔,工作越多越好。

有覺性還是可以思考,並不是有覺性的人就不思考了,還是可以帶

著覺性思考。無論有多少該做的事情,雖然色身會累,但是心不會

累,而且頭腦也可以帶著覺性想,不會因為想而頭痛。沒有覺性的

人無論到那裡都是沉重的,一個人沉重,和大家在一起也是沉重。

所以佛陀不斷的強調覺性,有覺性的人是最圓滿的。巴利文有一段

經文說:「如果誰有覺性,這個人就天天都是快樂的,如果我們有覺

性,喜悅就離我們不遠了。」一般人心是苦的,無論眼睛看到什

麼、耳朵聽到什麼,心就苦了;覺性好的人,無論看見聽見什麼,

4

心不會造作,所以就不會有苦了。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彼此之間是不會互相傷害的,

六根自然都是清涼的。誰的六根隨時能保持清涼,這個人當下就是

涅槃,不用死了後再證涅槃,活著時就可以了。

不要等死了後才涅槃,到那邊去找,要在活著的時候,在當下、在

此刻證得涅槃。

現在所說的並不是要你有欲求的心,或是開始作夢,現在就想要涅

槃,而是讓你不斷的去練,不斷的培養覺性,不要有欲求的心,這

個果自然就會到來。

我們只要把當下的因種好,心裡舒服了,果自然就會到來,不要去

管未來的這個果。只要好好培養覺性,所有一切的果自然就會到

來,這是超越想像的。

現在有疑惑的人,還是要繼續練習,如果有疑惑又不練習,這樣是

沒有辦法到達終點的;不管有沒有疑惑,繼續的練習,才有辦法到

達終點,沒有疑惑。就像我們要到一個地方,如果有疑惑,但是不

5

走的話,我們就在原地,永遠沒有辦法到達目的地;雖然說有疑

惑,但還是繼續不停的走,這樣遲早有一天,一定可以到達目的

地。

我們現在練習的這個方法是有終點的,我們來培養覺性,這也是有

層次的,是從低不斷往高,有剛開始的初級、中級,到高級。有須

陀洹向、須陀渲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

阿羅漢向、阿羅漢果,這跟經典所說的都是一樣的,只要你培養覺

性,所有的一切都包含在裡面。

即使熟讀經典,不論讀得再多,記得再熟,如果沒有真正體驗的

話,那只是空有經典、文字記憶而己。不論任何人,即使沒有讀經

典,可是好好的來培養覺性,自然可以自修、自覺、自證,四雙八

輩──須陀洹向、須陀渲果、斯洹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

阿那含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都可以瞭解,無論是男眾或女

眾,無論在家出家,只要好好練習,一樣可以瞭解。

正念動中禪

根據大自然的法則,人就是要動,不能一直靜止不動。

藉著自然法則,我們在動中培養覺性,生命就會更安全、更自在。

不論做什麼事,都要覺知身體的動作,行、住、坐、臥都要帶著覺

性。

那要怎樣才能在每個動作上都帶著覺性?必須有技巧來培養。這裡

有個方法,是正念動中禪。如果真正對生命有興趣,想認真學習,

它很簡單。

正念動中禪很簡單,就只有一個「覺」:開始是「覺」,中間是

「覺」,最後還是「覺」,是直接到心的捷徑。

讓我們以知道每個身體的動作來培養覺性。在每個身體動作中禪

修,保持覺性,隨時活在當下,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在練習。

正念動中禪是善巧、是方法,是要你將注意力放在身體的動作上,

給你到世界各地亂跑的這個妄想一個工作做,幫助你安住在當下!

2

念頭有兩種。一種是工作要用的念頭,這種念頭是自然的,我們人

不管做什麼都想要計劃,這是自然的、要盡責任的,沒有問題,不

該去禁止它。

另一種念頭是妄念,妄念是造作的意思,是無明,是行蘊,胡思亂

想,妄念紛飛,不是刻意去思考,它自己也會思考,沒有故意去

想,是造作出來的。那是由於不知、無明造作而來,會讓我們難

過、傷心、快樂、不快樂、開心、不開心,是行造作來的。我們所

升起的負面情緒包括嗔恨、煩躁、不滿意,都是因為沒有覺性而產

生,這是非自然的,這種妄念是從無明、煩惱、愚癡所生起,覆蓋

我們的心。

每個人知道自己有念頭,這是用弱的覺性知道的,是一般程度的覺

性,而看到念頭,則是用強的覺性,二者是不同的體驗。

看到念頭時,有時看到念頭生起,有時看到沒有念頭。如果升起的

是不想要的妄念,可以立刻斷,有用的念頭,如煮飯時要起念頭,

則照常進行。

當我們把覺性訓練好,妄念就不會來干擾、不會生起、不會造作。

3

把覺性訓練好的人,跟沒有訓練的人是不一樣的,覺性、智慧穩固

之後,妄念就不會造作、來干擾。

覺性像貓,妄念像老鼠,把貓養大後,貓自然會去處理老鼠。我們

的責任就是把貓養大,培養覺性。

不斷覺知身體的動作培養覺性,讓覺取代不覺。覺性會把妄念之流

砍斷,心不再造作。

佛陀希望每個生命都來訓練自己的心,訓練自己的覺性、智慧,讓

自己能夠活在當下,在日常生活當中跟每個身體動作在一起。如果

任何人能夠訓練、能夠做得到的話,心就會穩定,就會得到自由。

當覺性發展起來,隨著覺性有多強,就可以看見心念有多清楚。覺

性自己會做它的工作──觀照心念,能照見這個心,當心產生什麼

狀態,心在思考什麼,就能看很清楚就能分明,而且分明之後智慧

就產生,會斬斷不需要的。如果覺性圓滿,就會清清楚楚,明明白

白。

現在就是不斷的練習,練習的過程我們的覺知力有多大,就會幫我

4

們處理多少。好像這個杯子有茶水,現在我們不斷倒清水進去,時

候到了,茶水自然就淡掉了,只剩下清水。

我們不斷地練習,覺性一定會增長、會穩固。當覺性強盛清明,覺

性的本質會往回,去尋找苦的因,去尋找苦集。當明白了什麼讓它

苦,就會去熄滅。

如果覺性夠好,做什麼都可以依靠自己、可以幫助自己,無論是工

作,還是義務。保持覺性,讓它穩固、堅強、堅固和圓滿,它才能

夠去處理所有的煩惱、無明,那些讓我們迷惑、黑暗、盲目的對

象。

不斷地培養覺性,覺性會越強,心就會越警覺、越清明。培養覺

性,是自證自知,不受時間限制,在任何時候、地點都可以練習,

而且任何時刻都可能證悟。

當隨時都能覺知身體動作時,覺性會自然運作,增長到圓滿,會知

道以前所不知道的,看到以前所看不到的,了解以前所不了解的。

覺性好的人每天都是優秀的人,能夠跟自己在一起,知道自己,可

5

以讓自己的生命往前發展。在心裡面有發展,不混亂、不苦、不混

淆、不複雜、不受貪嗔痴的侵害。

讓覺性持續不斷如環鍊,覺性會自然提升到完整、圓滿,而圓滿的

覺性會做它自己的工作──滅苦。

每一種善的特質都包含在圓滿的覺性之中,像是慈心、悲心、喜

樂、平等心等,所有一切都已經在那裡。我們需要練習,直到它自

然顯現。

當覺性圓滿,就會同時擁有了慈悲、智慧,戒、定、慧自然圓滿在

大覺性裡。

來培養覺性,讓心提升到最高,我們隨時都會舒適,雖然活在世

上,但心超越這世間。我們的生命會脫離苦惱和精神混亂,我們的

心不再被染污,不再有煩惱來干擾。

當覺性圓滿的時候,我們會喜歡自己的生命,也會喜歡別人的生

命,因為看到自己的生命和別人的生命是一樣的。我們會自然的幫

助別人,為別人來工作、服務。

6

一個覺性圓滿的人,行、住、坐、臥都能夠沒有任何的苦,對於生

死、過去和未來沒有任何的疑惑。雖然色身繼續活著,繼續教導或

執行職責,但內在是寂靜清涼的,沒有欲求,沒有貪、瞋、痴,沒

有無明,心自由自在,隨時都是光明、潔淨。心不再起伏,不再悲

傷,不會因為任何人、事、物而苦。

見法

「死亡」這件事可以用兩種角度來說:

一般世俗人的說法是認為:一個人斷氣、沒有生命了就叫死亡。但

是從「法」上來說,一個人就算還活著,但如果過得迷迷糊糊、不

知不覺、不清不楚,沒有覺性,那就等於死亡了。所以,從「法」

上來說,沒有覺性的人,就跟死人一樣。

所以,一般世俗人的說法,談論的都是一些具體表相的東西,但

是,從「法」的角度來說,則是談論比較看不到的、抽象而深奧的

東西,這只有用心眼來看才看得到。

如果我們覺性不夠、沒有智慧的話,就沒有辦法體會得到「法」的

義涵,因為它是深奧微妙的,只能用慧眼、心眼去看以及體會。

我們要不斷地培養覺性,培養出多少你就能知道多少、清楚多少。

如果你這樣一直不斷地培養,讓它越來越增長強大,當覺性漸漸穩

固,乃至達到圓滿的時候,那就到達終點了。

覺性圓滿就是我們說的成就「出世間法」了,也就是超越了世俗之

2

法。

如果我們還落在世問法當中的話,那就會一直流轉在三界裡面,永

無出期,但是只要我們達到「出世間法」、成就「聖諦」,那就超越

三界了。

沒有覺性的人就像瞎了眼晴的人一樣,他事實上自己看不見,但卻

一直用手指東指西。沒有覺性就像閉著眼晴,明明就看不見,卻老

是指著過去,指著未來。

所以我們耍打開自己的神通眼,所謂的神通眼就是覺性和智慧,有

了智眼和慧眼,那我們的生活就會很自由自在。

諸位!一切一切都在我們的心裡,在我們的內在,無論是說什麼或

做什麼,一切都是來自我們心裡,都是從這裡出來的,從來不離我

們的心,所以全部都在裡面,不要向外到處去尋找,它就在這裡。

我們的心、覺性、和智慧是抽象的束西,是「名」和「法」。「法」

是抽象的,真正的法是不能說也沒辦法講的,那現在為什麼還要講

呢?這是藉世俗人的說法來表達而讓人明白,只是隨順世人的假名

3

施設。比如,我們說:這個是什麼,那個叫什麼,這個要擺這裡,

那個又要擺哪裡,這些都是隨順世人方便施設的,是眼可見、耳可

聞的,但是真正的「法」是要用慧眼去看、去體會的。

所以,不耍忘失自己,不要放逸,不要迷惑,要時時自覺。當我們

能時時自覺的時候,就能清楚自己的「名色」,「色」是指我們的肉

身,「名」就是指抽象的束西,也就是內在的一切法。我們會清楚︰

事物是假名,色身是假名,心也是假名。

我們要從假名施設的東西解脫出來,要從假相的東西上出離,不要

做一個瞎了眼的人,或迷惑在那個地方、執著在那個地方,我們要

出離、耍解脫。

不要被假相蒙蔽蓋住,要打開來;不要緊緊抓著,要放下。如果我

們知道這些假相是無常、苦、無我的,是依此三法印而流轉的,那

麼我們就能夠不被蒙蔽,就能夠不執著、不黏著。

相反地,如果我們一直執著、迷惑,那就好像關在一個黑暗的房問

一樣,怎麼找都找不到門,找不到出路,而一直在裡面摸索。

4

當我們執著、迷惑在假相上,那就會永遠在生老病死當中流轉輪

迴,沒辦法超越或解脫出來。

我們要怎麼樣才能解脫、超越生老病死的輪迴呢?超越的「法」是

有的,我們要依這個「法」來超越。

所以希望大家回去之後繼續練習,應用在日常生活中,這樣才可以

依靠自己、幫助自己。佛陀也教導我們︰要自依止,以自己為導

引。

只有覺性才可以讓我們皈依和依靠,而且覺性沒有時間、空間的限

制,也不限於是什麼時代。有覺性的人是超越時間、空間,超越時

代的,覺性是跟得上時尚的東西,是不會隨時代變遷而退流行的。

培養出強大而圓滿的覺性之後,佛法僧三寶就俱足了。覺性是我們

至高無上、美善及崇高的皈依處,佛法僧就是在我們的心中啊!

佛陀所講說的與教導的法是完美的,我們要有信心。所以再強調:

要時時自覺,不要放逸、不要忘失自己。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我們不要把沒有的東西認之為有或把它變

5

成有,假相的東西就是沒有的東西,我們不要將它認知或設想為有

的東西。

因為如果我們把沒有的東西當作是有,那就會一直鑽進去,執著在

那個地方,因而沒有辦法出離、解脫出來。我們要清楚地知道一切

「無我」,「無我」就是沒有「我」,那沒有就是沒有,不要問:「沒

有了,那會去哪裡?」因為沒有就是沒有了,為什麼還問會去哪裡

呢?

如果這樣認為、這樣設想,那就沒辦法出離,因為你就會執著在那

個地方,然後一直在找它。你找的是沒有的東西,但是你卻一直

找,要讓它有,一直在那裡鑽啊鑽的。本來就是沒有,但你卻硬要

讓它有,那當然就會迷失在那個地方了。

另外有些人是過去了他還去找它去了哪裡。去了就是去了、沒有

了,不用去找、去追、去問︰它去了哪裡?有很多人就是喜歡沒事

找事,給自己一堆事和一堆問題,結果變成了一堆垃圾。

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沒有了,不要去怪過去,就好像我們自己吃錯

藥了,不該向外去怪東怪西。有的人老是去怪幾世或或幾萬劫以前

6

的過去,明明就看不到過去,卻還去怪過去,明明就是沒有的東

西,卻硬把它找了出來,不懂得珍惜父母給予我們的今生的生命,

好好當下努力,而只一味地怪罪幾世、幾劫以前的過去。

如果大家還是不斷地鑽在這個「我」的東西上,那就沒辦法到達終

點;相反地,如果我們能體會「無我」,那就到達終點了。

法的核心


我們現在是在修行,最好來講要如何解脫、如何淨化我們的生命,

講這個比較直接。如果我們只去講南傳、北傳這些,是個人化的認

知、學識、觀念和經驗,因為觀念上不一樣,可能會起衝突,所以

還是講一些比較中道,真正生活上可以用到的,可以解決個人生活

問題的,比較直接。

我們執著這個、執著那個,以為這樣是、那樣不是,就執著在名相

上了。如果說到個人的了解、個人的觀點,那個「我」就起來,心

就不平了,這對個人沒什麼好處。當你能放下自己的觀點時,你會

看見覺知、智慧,一切都是沒有問題的,都是一樣的,全都是一體

的。

我們用文字來分析覺知、定、智慧,好像是分開的,其實如果你真

正覺知時,就會引導自己到智慧、到正定去,這本來是一體的。當

你們體悟到了,自知自證了,就不會有任何懷疑,無論是止觀、內

觀,都會很清楚。真正覺知就會知道,這個境界無法用推論而知,

是超越我們所能想像的。

2

無論是南傳小乘或北傳大乘,都只是一個名稱、一個名相,用來稱

呼而已。要看的是你真正的本質,它沒有分別,說起來都是一樣

的。最重要的要先了解自己的煩惱,這個很重要。佛陀說只要世間

有人求道,只要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弟子繼續修

行,世間的道果就不會消失,阿羅漢也不會從世間消失。

南傳跟北傳的佛法,都說是佛陀所教,但是有些部份是不一樣的,

如果引經據典來討論,沒辦法一致就會爭論不休。這些佛陀的教導

形諸文字,是在佛陀寂滅後才開始集結,經過第一次、第二次……到

第五次之後,才比較一致。如果拿經典來講會講不清楚,常常會有

疑問,重點是我們煩惱造作出來的時候,我們如何去解決。

我們要盡可能去解決苦,解決生命的問題、當下的問題,解決到最

多、解決到底,然後讓後人來延續這件事、延續教導、延續修行。

佛陀所教的法是可以讓人解脫一切苦的真理,而真理就存在於每個

人的生命中,不管你知道或不知道,它一直都在那裡。佛法的核

心,是能被證實的,能被證實的法,一定在身心之內。真實的法在

身心之內,可以證明,可以看到,想要證實法就要回歸自己,看清

楚自己的身與心。

3

如果我們能夠回歸自己,就會有真正的依靠。依止內在的佛、法、

僧,心就會清淨光明和蓮花一樣。見法就是見佛,看到自己,看到

自己的本來面目,就可以看到佛。看見是以心眼,以智慧之眼看

見。

能夠來如實修就能夠如實見,自覺自見是一個微妙的法。如果能完

全讀出自己,一切煩惱就沒有了。來讀自己,會告訴自己答案。自

己不疑惑了,對外面的世界就不會疑惑。

好好的照顧這個心,要修的就是這個心。我們每個人都有心,成就

在哪裡?成就在這個心。經、律、論都是由心生出。跟自己的內心

學,當真正知道、看見、明白的時候就結束了。

苦來自於貪、瞋、痴,來自無明。只要有無明就會有痛苦煩惱。如

果沒有無明,就剩下明。不斷的練習,當只剩下明,無明就沒有

了。當心只有明的時候,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干擾我們。

佛陀講得很好,他說:「人,如果能訓練自己的心是非常殊勝的,他

不會受到任何的干擾。」佛陀用巴利文說:「能訓練心者,是一個善

4

者。」

知法、見法、悟法的人生活自在。但是要怎麼與法共存?怎麼見

法?那就要靠自己修行了。

心一被訓練就能產生快樂,快樂不需要向外尋找,是在心裡的。法

是從實踐中得到的,法是從修行中升起,而法也會來保護修行的

人。法就是去做、去實踐。

人生難得,要好好的利用時間修行,活在當下。一定要精進,只有

精進才能超越痛苦。真的捨,真的精進,真的實踐,才能見到真

理。

覺性就是真理,而真理就在這心裡。真理是不變的,每一個人都

有。真理一直存在,不會因為佛陀不在而消失。

四聖諦:苦、集、滅、道都在心裡面,只有來培養覺性,我們才有

辦法找到這個根源。

念頭就是讓我們煩,讓我們苦,讓我們憂,讓我們惱的源頭。苦集

就是從念頭而來,因為沒有看到苦的原因,只有看到它的結果,所

5

以沒辦法解決。

「因」做好了,「果」自然好,「因」做不好,「果」怎麼會好呢?這

個很重要,一切法從因生,一切法從因滅,就是滅「因」這個地

方。所以要去了解原因在哪裡?但是怎麼能夠知道這個因?那就是

要來培養覺性。

什麼是覺性呢?現在請你手握拳頭,再放開。知道自己手在動嗎?

這種知道的特質就是佛性,而佛性就是覺性。依照自然來說,覺性

本自俱足,但是沒有經過訓練,所以它不穩定。如果沒有訓練覺

性,讓它變的穩定,它就無法對我們這個生命帶來利益。

我們每個人本身都有覺性,是自然、是佛性、是覺知性、是證悟

性,是存在每個生命中清淨的本質。可是因為它還沒有提升、還沒

有堅強穩固,所以我們要來把它發展起來、訓練它、讓它提升、讓

它堅強穩固。

就像水在瓶中靜靜的樣子,如果我們把它搖動,就會產生很多泡

沫。如果我們沒有做什麼,它就不動。

6

學習正念動中禪的目的是為了喚醒覺性。其實它已經存在,只是還

沒醒,就像在睡著還沒有醒來的人一樣。

覺性的本質是覺知,清楚明白一切。現在我們被無明煩惱蓋住,覺

性還沒有被啟發出來,當完全的打開,覺性圓滿了,就會清楚明白

一切,會證悟、解脫、離苦。

消業障

練習正念動中禪要很單純地實修,也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培養覺性,

讓覺性越來越清明、越來越增長、越來越强大。

我們要當下修、當下做。「做」就是所謂的「業」,做好的就是善

業,做不好的就是惡業。我們現在來練習正念動中禪,也是造業,

就是在造當下的業──在當下培養覺性。

業就是造作,處就是地基,業處是心造作的地方。所有事情都是我

們的心練習的地方,盡責任工作的地方,真正來說業處到處都是,

如果我們真正瞭解就很舒服、很輕鬆了。

人們不了解業,有時候以為業只是過去的。我們為什麼生於此?人

們以為,都是因為過去世造的善業和惡業所造成的。可是以真實來

說,「業」就是現在你做什麼,都是現在!

一般人因為不了解,以為做好做壞,都是過去做的,現在產生果

報。有些人面對無法解決的問題,會想這是不是業障,或者曾經對

人家做了什麼事情,現在才會承受這樣的報應,把一切歸到業障。

2

想過去,想未來,都沒有想自己現在的行為是什麼,自己現在在做

什麼。

業是當下的作為,業障是無明。如果當下沒有覺知,那是無明,就

是業障。業是自己來決定的,只要把當下做好,過去和未來自然會

好。

有很多人擔心:「過去的業障會不會影響自己的修行,或業障太重是

不是就沒辦法修行?」修正念動中禪當下所造的業是「培養覺性」。

如果我們努力培養覺性的話,那麼儘管過去有很多很重的業障影響

修行也沒關係,因為只要我們不斷地在當下培養覺性,當覺性強大

起來,它自然就會去處理過去的種種業障。

也有很多人問:修正念動中禪可以消業障嗎?

他們害怕受報,怕現在或甚至未來會被業障追到而受報應,因此內

心有恐懼感。

覺性夠好,我們就能走出來,能脫離、能戰勝。我們不會跟業障在

一起,不會執著,就能超越過它了。覺性夠好,我們就放得下,自

3

己會找辦法走出業障、脫離業障、超越業障。好的覺性可以解決問

題而不是放棄不理,就像荷葉一樣,我們將水倒進去,它並不會沾

染,沒有什麼的。

只要大家每一個當下保持正念正知,每一個當下保持覺性,每一個

當下都在覺知、在培養覺性,那麼,無論過去累積了多少劫的無量

無邊的業障,它們永遠都追不到你、跟不上你。

如果大家努力培養覺性,等你有了圓滿的覺性,它自然就會消除一

切業障。而且覺性不只是消業障,還能夠消除一切煩惱、苦惱,它

就像一把很利的刀,能斬斷一切貪、瞋、痴、執著、我慢。

如果沒有覺性,你要怎麼去消那些業障呢?所以,覺性對每一個生

命都很重要。

只要我們每個當下都一直在修善、一直在做好,自然就能夠超越過

去不好的業障。比如,我們身體被割傷,敷了藥把傷口治好之後,

它還是會留下疤痕,雖然有疤痕,卻不痛了啊!這個業障也是一

樣,當你培養出強大或甚至圓滿的覺性,就能超越過去的業障,這

時候業還在不在?在!但它不苦了。

4

如果我們沒有把傷口治好,它可能就會演變成慢性發炎,會一直長

膿或潰爛,但當我們把傷口裡的毒啊膿啊完全治好而痊癒之後,它

就不會痛了,雖然還留下疤痕,但疤痕也不會痛了!我們過去所造

的業障也是如此,如果我們沒有培養覺性而超越它的話,它就會繼

續惡性循環,但只要我們培養出强大而有力的覺性,自然就能超越

一切業障,而不再受苦,所以,我們培養覺性是一舉全得。

消業障要趁我們身體還健康、生命還在的時候,也就是要在現在當

下消,當下做好,將來自然會好,當下把因做好,將來的果必然會

好。

逆煩惱

1

妄念和煩惱就像水順流,而修行又稱逆煩惱,我們要逆流走才能切

斷這個妄念和煩惱!如果我們的人生、我們的生命能處理這個由無

明造作的妄念和煩惱,那就會變得很自由、很自在。

佛陀說只有修練這個心、培養這個覺性才能讓我們的生命活的更有

意義而且更圓滿。正念動中禪這個方法說難也是不難,說容易也是

不容易,只要我們有堅持的心,一定會達到目的地。怎樣才能讓我

們的心不動搖、不散亂,那就要靠持續不斷的精進了。

佛陀說我們的心是最難保持、最難訓練的,如果誰能訓練這個心,

就能讓自己的身心達到自在。已經陪養出覺性的心與沒有訓練出覺

性的心不同。巴利文說:已訓練的心會帶來快樂。還沒訓練好的

心,就像兇猛的野獸一樣,隨時可以傷害我們。已訓練好的心就是

調服過的心,會帶來快樂。訓練過的心好像住在家裡一樣很自在很

快樂,沒訓練過的心會一直往外跑,覺得這個家不能住。

一切問題是由心而來,由念頭造成各種各樣的問題,由心不斷的製

造,當製造出來我們又執著它。

2

一切念頭由無明而來,無明讓心造作又執著,造出很多問題。

一切從心而來,一切一切都從心湧出,如果能訓練它、調伏它、戰

勝它,那就是無我,就會達到無我。如果沒有戰勝自己的心,還是

會有這個我。我這個字,不是肉體,是內心裡面那個我的感覺、執

著感覺的那個我。所以誰能照見這個心,心產生什麼狀態、心在思

考什麼,就能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之後智慧就會產生並斬斷

痛苦煩惱。

現在我們手部動作和經行就是從規律動作所緣進入到內在,由外在

進入內在,究竟在心、終點在心,不是在外面,而是活生生的這個

心。

因為現在我們還沒有把心訓練好,沒有培養出好的覺性,所以當接

觸到外境的時候我們會執著、會造作、沒辦法放下,因此產生了煩

惱、痛苦。

當別人送給我們不好的東西,送一些垃圾給我們,我們不需要去接

受那個東西。但是如果我們沒有覺性,不論是人家給什麼,通通都

3

接受通通都拿,而且還執著不放掉!

當我們的心訓練好了或是培養出強的覺性時,無論是什麼狀態產生

都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內心,我們只是讓這些過去、流過去。

正念動中禪很簡單,方法就是練習手部規律動作和經行。正念動中

禪是簡單、自然的禪法,但是非常有效。有些人修了很有感覺,會

問:「我是不是見法或見性了?」或者:「我的覺性是否圓滿了?」

如果你還有疑問,那怎麼是見法了呢?

正念動中禪是個直接有效的方法,可以很迅速的培養覺性。覺性增

強之後,我們會感覺輕安、法喜,甚至覺得心很明亮,但是這並不

是抵達了。

見到光、很寧靜,想要保有抓住它,這就是障礙,因為執著所有發

生的現象。這些都只是感覺,千萬不可以執著這些感受。大部分的

人都會想留住這種感受,但是它來來去去,事實上是留不住的。輕

安、法喜只是感受,不可以執著。

如果你執著喜樂,就會落入另一個極端──悲傷、苦惱,所以要守

4

中道,不要在極端兩邊。

不要聽到別人說看到什麼,就懷疑自己沒看到,是不是自己修得不

好。

我們該努力的是時時刻刻都要提起覺性,覺知當下的每一個身體動

作,用這個方法來培養我們的覺性。不用你去求它,有一天,覺性

就圓滿了。

是真的阿羅漢就會從行為上發出法味,度化眾生,阿羅漢的法味自

然會變成眾生的法藥。

即使禪修只有一個人隆波也會來,生命是最重要的。

三部大藏經、八萬四千法門是從真理出來的,真理是從我們修行到

了解自己的身心而來。

真理在內,不要往外追尋,真理大家都讀過、聽過──苦、集、

滅、道,是佛陀教導、體證的法。

苦是內在的,不是在外面,應該在裡面滅,可是大家都往外面找。

5

證了真理之後就超越了,不用追尋了。

只要有人修正法,世間不會缺少聖者。法要自己修證,但證了也不

能自己講自己是聖者了,法是會自然呈現的,自動會去做,幫助別

人。

菩提心度眾

1

現在誰、哪一位高興?高興的學員因為要回去了,因為颱風想回去

就覺得福報降臨,不想回去的就覺得修行為什麽那麽多障礙。現在

誰要想回家、想回去?看哪一個比例比較多?如果想回去請擧手!

看看誰想要留下繼續用功,請擧手!代表想要繼續用功修動中禪的

比例很多。很高興的,因為要回去的比例比較少,看起來動中禪有

希望了!有很多人精進而且給自己機會,把握這個機會!但是留下

來的一定要精進,沒有精進也不會進展,回去的學員回去了不用

功,也是一樣會退縮。

無論如何現在大家就能體會到自然法是不確定的,像是颱風它想來

就來,它要走慢就走很慢,它要快它就快,這個是沒有任何人去控

制它、去導引它。它想來就來、它想去就去、它要怎麼轉它就怎麼

轉,這個就是一個自然的現象,而且自然它從來也沒有跟我們講,

它會不會傷害到我們、它會不會對我們怎麼樣。所以我們就是要準

備好,好像煩惱也是一樣,從來沒有說「你先準備好,我等一下進

去,要找你麻煩!」,它時時刻刻只要有機會就馬上進來控制。

所以佛陀才教我們:「時時要有正念正知、不要放逸、不要忘失自

2

己」,隨時都要準備好,這樣才不會受到傷害。我們隨時都要保持覺

知、正念正知、不放逸,當我們有這個正念正知的時候,無論內在

的颱風多大,貪颱風、瞋颱風、癡颱風多強多大,也不會影響我

們。如果我們隨時隨地準備好的話,我們就不會緊張、也不會恐

懼,但是我們要預防它。

有覺性者、不放逸者就是不死者,沒有覺性的人雖然是活著也好像

是死的人。所以覺知、正念正知對每一個生命是非常重要的,時時

刻刻要保持覺知。我們一動就是覺知、帶著覺知行、住、坐、卧,

這樣就不會因為外境影響內在。所以留下來也帶著覺知留下來、回

去也是帶著覺知回去,有覺性的人就是「時時安樂、時時安住、時

時平靜」,無論什麼要發生,就是很平靜的面對。

一般人就是沒有守護著六根,所以一觸即發,六根觸六塵的時候就

反應出苦樂、或者是不苦不樂,如果有正念正知的時候,就能守護

這個六根,當觸境的時候,它就是正念的觸、正知的觸,所以心還

是平靜。

現在我們還沒有看到結果不要急、也不要退心,我們是剛剛把種子

種下去,不要要求說一種下去就開花、結果,那是不可能的事。我

3

們的責任就是要灌溉、給它肥料、澆水,這樣不要求,時間到了它

自然開花結果,而且這個果實啊,時間到了它也會自然熟。但是現

在的人就是它還沒熟就趕快摘下來,趕快讓它熟,所以那個甜味就

不一樣、不自然。

任何的果實到時間就會熟,所以我們培養覺知到哪個次第,它自然

就是會幫我們處理內在的一切的煩惱。這個覺性啊,無論是用什麼

來講、來表達、來比喻、來描述,是無法去形容的,是要我們自己

自覺、自知、自證。

還有重要的是在培養覺知的時候,我們不要隨這個念頭轉、不要隨

它跑、不要給它拉走。很多念頭啊!想要回去、想要睡覺、想要懶

惰,很多念頭出現的時候,我們不要隨著它。覺知到了,就放下

它!

培養這個覺知是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大家就是要時時刻刻覺

知,不是說回去了,怎麼辦、怎麼修?我們知道這個方法、知道這

個原則,一樣的,就是隨那個動覺知,帶著覺知去做事、去處理

事。不知道剛剛所有擧手的是不是都要留下來?擧手了就不可以改

變了!要一心,不能多心!那有報名兩期者,如果可以繼續,那就

4

是表示給自己一個很好的機會,這樣的天氣太好了,不用開電風

扇、不用開冷氣,很涼快!但是這樣的天氣,要小心這個五魔、煩

惱魔、五蓋!這樣的天氣它最愛的,尤其是昏沈魔,這個要很小

心!

五蓋它非常的狡猾、非常的聰明,你坐下來它就派昏沈來了;你經

行它就派那個掉舉、妄念出來;那你坐的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它就

派那個瞋心來;如果坐的很舒服它就派貪心來;那坐坐、坐到好像

一點都沒有什麼進展,它就派那個疑惑來。你看無論你要怎麼躲避

它,都躲避不掉這個煩惱魔。

你們有沒有被五蓋壓住呢?五蓋最怕的就是不斷堅持、不斷精進的

人,能夠不斷的覺知、能夠不斷的保持正念正知,它是怕這樣的

人。在巴利文有一句說「不斷堅持、不斷精進可以燃燒一切煩

惱。」

如果不斷堅持、精進,找到了辦法克服障礙,那就一定要堅持、要

努力的遵循那個方法,只要有堅持力和精進力就可以戰勝五蓋。要

不斷堅持、不斷精進的跟這個五蓋奮鬥。

5

練習正念動中禪的這個過程,每一個人不一樣的地方是,有的人是

坐的比較好,有的人用經行的方式練習比較好,這個是因人而異。

我們自己知道哪一個是讓我們做了會很輕鬆、很自然而且培養的很

清明、很清楚,我們那個姿勢就要多練習。每一個人可以用自己相

應的那個姿勢來培養,我們要自己調、自己選!

當我們知道自己動作太快太慢的時候,那就要趕快調到中道,無論

是新學員或者是舊學員,一定要把這個動作調到中道,不要太快,

也不要太慢。

經上說:「能夠脫離苦惱的,就是因為精勤、努力。」只要精進、努

力,就能夠成功。

現在修行所做的是很微細的,不用慧眼看不見,是最乾淨清明的

事,不清明的人看不見。

現在所教導的是真理,不只是讓大家來這裡覺得好累而已。現在

累、不舒服的感受升起時,只要繼續的練習,這種累的感覺就會慢

慢的消失了。覺性可以慢慢的被喚醒,可以明白,心不要因為累而

動搖、退縮。

6

想要看見真理、實相,就必須真正的用功。佛陀也是因為親證了這

個真理,才成為佛陀,真理就是苦、集、滅、道,這四項就是讓佛

陀可以為佛陀的真理。只要追隨佛陀的教導,不斷的練習,也可以

和佛陀一樣親證真理。真理在佛陀親證之前就已經有了,每個人都

有的,只是佛陀是第一位親證真理,並把它說出來教導大家的人。

所以只要用功有恆心,每個人都可以親證真理。每個修行的人如果

已經熄滅痛苦煩惱,就沒有什麼可以熄滅了!沒有煩惱苦惱了那就

不需要給它什麼了!好像我們坐船到對岸,我們到對岸了,我們就

不用那個船,但是我們可以留下那個船,去教別人要怎麼划船、要

怎樣才可以達到對岸。

所以要學這個划船的,如果沒有學好,划到半途也可能會沈下去;

那有的覺得太遠了,也不想往前走;那的有的碰到浪太大了,也想

轉道回去或者被那個浪捲入那個海裡面。現在我們培養覺知也是這

樣,有很多浪、有大小浪,有的人就是半途就被捲入海了,就是沒

有達到那個彼岸,因為我們學的還不夠好、還不夠圓滿,所以我們

才要來培養這個覺知!

佛陀曾經說過:你們也像如來!你們也像如來!所謂的像如來一

7

樣,就是如來證了,他就是去度眾,那你們也是一樣,當你們真正

修證了,也會像如來一樣會去度眾,這個是很自然的。而且他比喻

說:我還沒成佛的時候跟你們一樣,一樣是眾生、一樣是眾生,現

在我是證了!他說:以前我跟你一樣會生氣,但是現在我不會生

氣,如果你修證了,你也跟我一樣不會生氣,所以你跟我是一樣

的。這一個是還有生氣、一個是熄滅了生氣,但是如果兩個都已經

熄滅生氣,那就是一樣的。

覺性圓滿就是確實知道自己此生已盡、梵行已立、該作已作、不受

後有,就是煩惱熄滅了!就是修到生氣沒有生、計較沒有生、嫉妒

沒有生,這一些惱人的情緒都沒有生了!煩惱沒有了、痛苦沒有

了,因為已經被我們熄滅了,就沒有什麼再燃燒了!

如果有了這樣的光、有了這樣的燈,自然會送給別人、傳給別人,

因為看到別人還在黑暗中,很自然的會把這個燈傳給別人,幫他們

照亮這個道路。

法燈、慧燈從二千五百多年前,到現在從來沒有熄滅過,一直在照

亮這個世間,只要有人修習正法、培養覺知,聖者不會空於這個世

間,因為大家都可以是傳燈者。

8

大家要給別人這個燈之前,自己要先照亮自己,自己有了這一盞燈

可以照亮自己,才可以照亮別人。

而我們說的「菩提心度眾」,就好像我們種果樹它開花結果了,這個

果樹它不需要要求這個鳥要來吃、那個鳥要來吃,都不用,它是自

然去供應任何的眾生。所以當自己真正證悟了、開花結果了,它自

然會供應的,你看越大棵樹它供應越多的眾生,這個是同樣的。

精進培養覺性

1

法是崇高的、甚深的,所以必需要精進、要用功的修行,因為如果

沒有精進的話,我們要培養覺性就不容易,如果我們不精進的話,

我們怎麼可以看得到崇高的東西、甚深的東西、清淨的東西。當我

們忽略了這一方面,我們往往都會往外攀緣,給自己找煩惱、給自

己痛苦。所以當我們往外攀緣的時候,我們就會迷惑上那些外境,

我們就會一直尋找以為是自己所求的,但是越尋找越找不到,因為

我們所尋找的方法不對,我們所尋找的東西不是真的,所以變成迷

惑在那邊、找不到出路,就一直迷住在外境。當我們跟著外境奔波

久的時候,攀緣了、迷惑了,我們要找回自己、回到自己的家,那

就比較困難,因為我們出去外面太久、迷了太久,要回來就是不容

易,而且回來了要安住在內在、在自己的家裡,也是很困難。

所以現在我們知道我們是從善來,那我們要向善去,或者我們知道

自己從光明來,那就要向光明的、向光明回去。我們生來其實不是

為了苦惱,但是我們自己找那個苦惱,我們生來是為了要解脫、為

了要離苦,但是我們往往會去執著,然後讓自己有煩惱、苦惱。所

以大家知道了…我們做什麼都是苦,在動也苦、靜靜的坐也是苦,

當我們知道苦了,就要尋找那離苦的方法。當我們可以找到苦的原

2

因是什麼,就是讓我們很煩的、讓我們很散亂的、沮喪的、悲傷的

原因是什麼,如果我們找到了,我們才能知道要怎麼樣厭離、捨

棄,然後進入明、進入清淨、到達光明,所以一定要先知道那個苦

的原因是什麼。

想要從苦因出離,那就要有正念正知,就是要有覺性,當有了覺性

它才可以厭離、才可以離那個苦因。

但是要培養這個覺性,而且要維持這個覺性,可能大家就疑惑,說

這個很不容易,我們來到這邊專修已經不容易了,回去日常生活那

就更困難了,其實我們有這個疑惑是因為我們的覺性還不夠強。如

果大家能把握它的重點、它的技巧,其實並不是只在這邊才可以

修、才可以練習或者是說維持這個覺性,回去也可以一直把這個覺

性延續在日常生活。所以我給大家以這個動作為所緣培養覺性,其

實它很方便,它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但是我們人就喜歡把簡單的變

成困難的,把困難的做為簡單的,就是有這樣的顛倒。其實我們是

把這個簡單的這樣培養運用在日常生活,就是一舉一動,隨那個動

作覺知,它就這麼簡單,只要我們維持這樣的覺知,不斷的去覺

知、不忘失自己、不放逸的話,其實一點一滴、每一天這樣的培

養、這樣的維持,它不會退步,就算它沒有進展、也可維持在原來

3

那個狀態。那我就講到這裡,請大家回去要繼續維持覺知,當我們

可以維持不斷的練習,它就是自然增長的、它不會退的,大家不要

軟弱,要堅強一點,而且要堅持,不要只是來共修的時候很堅強,

一回去還是一樣軟弱。所以不論在哪裡,處處要堅強、處處要培養

覺性,而且要常常提醒自己,如果覺得自己懶散了,趕快提醒自

己,然後就要精進,而且如果覺得很困難,那就是要以忍辱來推

動,做為推動力。如果不提醒自己的話,被外境轉了,貪念一起

來,我們就乖乖的跟著它走。所以修行者就是以覺知為法住,這樣

它會時時提醒我們,日常生活就是要以覺知睡、要以覺知做事,在

行住坐臥上都要覺知的清清楚楚,如果出發點都是以正念、以覺知

去做事的話,它就安全了,心也不會覺得累、心也不會覺得煩、心

也不會軟弱,這個就是覺知。原來工作好像很重它就變輕了,原來

工作讓我們很累,但是它就不累了。當我們碰到大障礙的時候,對

有覺性者來講,不會有任何的影響,他的心也不會動搖。

佛陀說:「自己要依止自己」,就是要以自己為歸依處、自己要依法

不依他。如果能依己、依法,這樣的生活是自在的,尤其我們是佛

陀的弟子、或者說是佛教徒,就是不要求、不要到處那個去拜、去

求,不要依外面的做為依靠,就是要依靠自己,而且不要認為,外

4

面可能有什麼力量,有什麼能量。這一些要把它放下,因為佛陀他

教的是「無我」,但是我們一直都尋找「有我」,所以現在世間為什

麼會變成這樣,大家尋找的是「我」這個東西,就一直沒辦法找得

到歸依處。

沒有苦是涅槃。

涅槃不在外,不在遠的地方,就在心。

涅槃是沒地方可去,也沒地方可來。

涅槃是沒有火,沒有火是清涼。

-隆波通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