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納

~隆波帕默派系裏面,禪定非常了得的一位弟子~

法談文字

《正確修觀呼吸的方法(可到禪那)》

【禪那概述】

阿姜納(隆波帕默尊者指定導師,在隆波的派系裡禪定甚為了得):事實上,若是真的講的話,無論是修習禪定,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原則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修習禪定,或者說的比較簡單的,修習這個觀禪。就是用那個原本覺知的心,去覺知單一的所緣。那個心和我們日常生活中覺知身體的動停的心,並沒有什麼不同。 但那個區別在於,如果我們以那個覺知去覺知那個單一的所緣,那個覺知就會越來越強大,會生起知者的心的狀態。那就是覺知自己會非常有力道。那些我們看不清楚的,會看得非常清楚,看到名色的三相—清楚地看見;然後分離名色,就會清楚地分離。

但是這麼講,不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做到那麼清楚地看見。但也值得去做,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因為原則是正念、禪定和智慧;他們是相互護持和協助。

起步的階段可以以正念開始,或者禪定也行,但是最後這三樣也一定要完善。今天我們要著重地說到禪定。

…..

-----------

【實際修法】

在觀呼吸之前,先每一個人舉一個手指,看自己的指頭。假如這個指頭是呼吸,看到了嗎?我們看這個指頭是有緊盯的狀態,看到了嗎?

因此我們會見到兩樣,假如這個是呼吸,這個呼吸是‘色’。緊盯的心是‘名’

….

一會兒大家看見了嗎?它會走神。這個手指消失了,我們變得迷迷糊糊了。因此誰看見了嗎?我們看一會兒之後就會走神。看到了嗎?是不會一直看到的,是會走神的。

因此,我們就會有三樣,

第一, 呼吸,

第二, 緊盯的心

第三, 走神的心

(這裡教導以觀呼吸到達禪那為主。但其實光看心的變化呈現的三相,已經能到達涅槃)

對嗎?因此這就是我們的功課。

我們在觀呼吸的時候,先看見我們呼吸的身體。然後觀這個呼吸就像觀手指那樣的,然後也看到我們緊盯呼吸的心。別馬上閉上眼睛看能不能做得到。

現在有一個條件,就是我們緊盯的程度要是最少的,但也要能看到呼吸。

試一試,然後我們看手指但不要緊盯,可以看到手指,就是感覺說,那個手指存在。

比如說那個男生,戴眼鏡的緊盯太厲害了,緊盯別太強了。觀察到了嗎?現在的心跟剛才的心不一樣。當下會否更輕鬆一些?寬廣一些?因此用這樣的心觀呼吸。

因此,第一個就是,要用輕鬆自在的心去觀呼吸,

一個是名,一個是色。

很快心就會走神,然後就會有第三個狀態,那就是走神的狀態。一旦走神,我們覺知呼吸的心就會消失,但是有走神的心生起,以這個類似覺知呼吸的心去覺知走神的生起。那之後,回來覺知,以原來的那個狀態的心去覺知呼吸。心跟以前一樣,也就是心面積比較寬廣,而且裡面含有覺知。試一試做,不用閉上眼睛。

給大家五分鐘時間,不用閉上眼睛。

可以自己對照一下,我們修行一段時間之後,是否跟我們一開始的初發心一樣。如果緊盯,要知道緊盯。如果迷迷糊糊地昏沉,要知道迷迷糊糊地昏沉。這個覺知的心要寬廣一點,不要讓心(只)覺知呼吸。如果心有緊盯,有迷迷糊糊,也要知道心有緊盯,迷迷糊糊。

好,五分鐘到了。

00:00-14:27

-------------

【修到二禪】

背景:有學員邊聽法談邊聽呼吸,想問是否可以修禪定

阿姜納:一邊看法談的視頻,一邊觀身體的呼吸,基本上可以進入寧靜。因為當我們在看法談的時候,那時候我們沒有在緊盯呼吸。其實使用的原則,跟剛剛開始說的原則差不多,要知道說,心跟呼吸之間,心呈現的狀態是什麼樣的狀態。

心如果走神去看法談視頻,要知道心走神。當心覺知呼吸的時候,要知道心覺知呼吸的時候心是怎麼樣的狀態。

最後寧靜的增長,心就不會再去聽那個法談,心就會關注那個呼吸。但是也要努力地去觀察心去觀呼吸的那個狀態,最後呼吸就會越來越微細,就會生起寧靜的心來代替,呼吸就會消失,或者呼吸微細到我們幾乎抓不住。

這個心就有兩種心:一顆是覺知呼吸的心的狀態和寧靜的心。

然後就會變成心觀心,因為呼吸已經沒有了。最後寧靜的心就會滅去,這個覺知的那個心就會翻轉來覺知,心就會覺知自己,然後生起知者的心。那一刻名法色法就會立即分離,那個就已經準備好修習vipassana (觀)。

用那樣的心可以繼續去開發智慧,或者是把那樣的心從禪定中退出來用於日常生活也可以。

46:00-

摘录自 14-5-2016 法谈

https://youtu.be/CrlI-_qRHqo

《就只是感覺,觀呼吸時就不會走偏去緊盯》

阿姜納:別讓心去看某一個點,想清楚地看,離它的距離更近

就只是感覺,只是感覺說這只是一瓶水,不必去緊盯這瓶水,如果是緊盯的話,就會有沉重感。如果時間一久就會頭痛。我們只是持續地感覺到,就會很輕鬆自在,讓這個覺知來帶領。

別以聚焦來帶領

摘錄自

1:02:40-1:03:46

14-5-2016

https://youtu.be/CrlI-_qRHqo

《學習覺知心,就會進入安住型的正定》

阿姜納:事實上,在入定之前,要學習老師在前面的開示。先要學習會覺知自己,要能夠記得心的種種狀態或者說現象,如果心有進入禪定的傾向或者可能的話,它就會進入到正確的禪定,就不會進入你現在的狀態,就是黏著於寧靜

摘錄自

14:14:00-16:00

https://youtu.be/CrlI-_qRHqo

《對治--呼吸配合念佛緊盯--的症狀》

背景:有同修呼吸配合念佛,但是出現緊盯的症狀

阿姜納:先等一下。先看當下的心是什麼樣子。記得了嗎?

在你念誦之前,心的臉是怎麼樣子,先記住它。

好,開始念誦或跟呼吸同步進行。

你有帶心進來,看到了嗎?要看到心變了,要記住變的部分是多餘的部分,但是需要這個靠它。然後繼續兩者同步進行,及時地知道心。

觀察到嗎?如果這樣做,緊盯的力度是不會太多的。因為有一個心,在那個地方一直在觀察。就是這麼做

摘錄自

14-5-2016

1:17:52-1:19:30

https://youtu.be/CrlI-_qRHqo


《觀呼吸時不要去緊盯》

阿姜納:觀察這個呼吸的接觸,同時也觀察全身,無論如何是不會緊盯的。要去看到呼吸這個進出的覺知,但是不去緊盯任何某一點

抓住老師講的原則,如果心有在緊盯,要知道說有緊盯的狀態生起。知道在緊盯的心是沒有在緊盯的。緊盯就會變成一個喬莊進來的一個部分

學員:如果觀察那個觸點,然後再把心力放在全身比較寬廣的範圍,就不會緊盯了,對嗎?

阿姜納:如果只是輕鬆自在地覺知,就會像所說那樣

摘錄自

1:28:00-1:28:30

14-5-2016

https://youtu.be/CrlI-_qRHqo


《阿姜納談禪那和在禪那中起觀》

阿姜納:比如呼吸,觀呼吸來到一定的程度,呼吸就會滅去。或者變成更微細的,例如氣,或者會演變成禪相、變成光。當心去到那樣的程度,快樂、法喜就會生起,初禪的五支就會生起。問說這個地方有生滅嗎?有。如果沒有及時地知道緊盯所緣的心,如果沒有一開始就分離心跟心的狀態,第二個法喜就會控制心,就像今天早上有人報告給隆波帕默尊者時這樣。生起了法喜被法喜控制,沒有及時地知道。一旦有了那一點,我們就有新的作業。當法喜生起來的時候,我們就要學習分離心跟法喜是不同的部分。一旦法喜慢慢開始萎縮,就會變成樂,就需要進一步地觀照到樂,也是一個在刺扎心的東西。一旦快樂跟心分離,安住的狀態就會生起,這個覺知覺醒喜悅的狀態就會呈現,就會看到喜也是無常的,源自於造作,他們有生、住、異、滅。這就是一種在禪定裡,修習viapssana的方法。

在喜樂還未滅去的時候,那只是屬於這個初階的禪定。就會看到喜跟樂也是無常。這種感受也可能是很強烈,很弱,無法控制。

學員:這沒有師父指點,會否出問題?

阿姜納:如果一開始就能正確掌握原則,有什麼東西,只是一個觀者,是沒有什麼東西。一定要掌握原則,或者把基礎掌握得牢牢的。懂得去學習心每一種的原則是什麼情形。這個覺知的心是什麼樣子的,走神的心是什麼樣子的,緊盯的心是什麼樣子的。這個如果這些狀態我們有學習,而且有記得了,一旦我們進入禪定時,就不會忘了這些東西。

學員:這就保險我們不會出什麼風險對嗎?

阿姜納:對

學員:一定要坐著,才能進入禪定嗎?

阿姜納:禪定有好幾個級別,適合開發智慧的禪定,僅僅只是需要剎那定。在經行的時候也能生起禪定,就是生起一剎那的安住然後滅去。但是如果打坐進入的禪定就會比這個更多一些,但並不代表說,每個人都做到同樣的程度。這取決於是否合適。每一種禪定都同樣能夠離苦。一種是vipassan 在帶領,另外一種是以禪定在帶領。

摘錄自

8-5-2016

2:06:00-

https://youtu.be/CrlI-_qRHqo


《修十遍而進入的定是很難撤換成觀的》

學員:除了觀察呼吸或者唱誦之外,還有沒有方法可以進入禪定嗎?

禪定一定要坐下來閉上眼睛,一動不動嗎?

阿姜納:當我們想到我們的布施,想到我們自己已經擁有的那些戒,想到死亡。。。非常多。

但是這每一樣抵達禪定的深淺程度是不同的。有些東西很難過渡到修vipassana,如修習十遍那些的所緣。例如修習地水火風,緊盯光,緊盯顏色。那個會生起禪相,生起寧靜,但那個全在禪相那面,可以擁有心力,顯示神通,但是忘了身心。得到的只是三摩地,但是沒有(心安住型的)禪定。

問說有沒有修行人當中同時修得這兩種的?有。那些具有特別能力的人。

在這佛經記載的佛陀傳記裡面。有一部分阿羅漢,是可以做到這些的,除了他們沒有了煩惱習氣,是透過禪定,而且可以透過三摩地產生種種神通,也是透過修習那些十遍得到的能力。因為他們來佛教裡面出家為比丘之前,他們往往是先出家成為隱士,就是他們非常精通於修習遍定而得到的神通。我們之所以沒有講到這方面,是因為想生起禪定是非常難的。而且,就算我們能夠修行,進入,我們往往忘了覺知身、覺知心,念會徹底地陷入所緣。這個難度是非常地難的,把那種狀態撤換成覺知、覺醒、喜悅者的狀態。而現代的這個時代,要修這個是非常難的。

學員:這根四禪八定是無關對嗎?

阿姜納:相關。但是老師的這個介紹是基礎。當如果我們真的去練習就會自動地徹入。之所以老師沒有去說,是因為大家沒有進入這樣的狀態。

摘錄自

8-5-2016

2:06:00-

https://youtu.be/CrlI-_qRHq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