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三藏住世,佛陀的教法才能夠住世。哪三藏呢?
《律藏》、《經藏》和《論藏》。
我們現在來講《律藏》。 《律藏》(Vinaya)是世尊為諸弟子製定的戒律、教誡和生活規則。
上座部佛教的《律藏》,依緬甸的版本分為五大冊。
第一冊叫《巴拉基咖》(Pārājika);
第二冊叫《巴吉帝亞》(Pācittiya)。
這兩部分合稱為“經分別”(Sutta-vibhaṅga),解釋比庫和比庫尼兩部《巴帝摩卡》。這二冊偏重在“止持”(vāritta),即佛陀制定不能做的事項,比如不能殺生,不能在非時吃食物,不能接受金錢等等。
第三冊叫《大品》(Mahāvagga)
第四冊叫《小品》(Cullavagga)
這兩冊一共有22 個篇章。篇章,巴利語khandhaka,古代依梵語
skandha 音譯為“犍度”。偏重在應當作,叫“作持”(cāritta)。
比如有人來請求出家,應該怎樣讓他出家;袈裟應當怎樣裁剪,怎樣縫製,怎樣保護;對於缽食,哪些是允許,哪些是不允許的食物;住所應該怎樣建,哪些是允許的,哪些是不允許的;僧團要怎樣進行誦戒等等。
第五冊叫《附隨》(Parivāra),相當於附錄,一共有19 品,以不同的方
式解釋前面的戒律內容。 《律藏》是三藏中的第一藏,是一切比庫、比庫尼都應當認真學習、仔細研究,並切實去遵守、行持的。 (瑪欣德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