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摘要

SN48 根相應 Indriyasaṃyuttaṃ 摘要

SN48.1 概要經 Suddhik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五根

1.       信根

2.       精進

3.       念根

4.       定根

5.       慧根

 

SN48.2 入流者經第一Paṭhamasotāpann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當聖弟子如實知道五根的

1.       樂味

2.       過患

3.       出離

-這位聖弟子被稱為入流者、不墮惡趣法者、命運已固定者、以正覺為彼岸者

 

SN48.3 入流者經第二 Dutiyasotāpann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當聖弟子如實知道五根的

1.       集起

2.       滅沒

3.       樂味

4.       過患

5.       出離

-這位聖弟子被稱為入流者、不墮惡趣法者、命運已固定者、以正覺為彼岸者

 

SN48.4 阿羅漢經第一 Paṭhama-arahant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當聖弟子如實知道五根的以下後,不執取後成為解脫者

1.       樂味

2.       過患

3.       出離

-他被稱為阿羅漢

 

SN48.5 阿羅漢經第二 Dutiya-arahant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當聖弟子如實知道五根的以下後,不執取後成為解脫者

1.       集起

2.       滅沒

3.       樂味

4.       過患

5.       出離

-他被稱為阿羅漢

 

SN48.6 沙門婆羅門經第一 Paṭhamasamaṇabrāhmaṇ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凡任何沙門或婆羅門不如實知道這些五根的

1.       樂味

2.       過患

3.       出離

-他不被自己認同為沙門中的沙門,或婆羅門中的婆羅門,而且,那些尊者也不以證智自作證後,在當生中進入後住於沙門或婆羅門利益

-接著佛陀反面論證

 

SN48.7 沙門婆羅門經第二Dutiyasamaṇabrāhmaṇ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凡任何沙門或婆羅門不如實知道

1.       五根

2.       五根集

3.       五根滅

4.       導向五根滅道跡

-他不被自己認同為沙門中的沙門,或婆羅門中的婆羅門,而且,那些尊者也不以證智自作證後,在當生中進入後住於沙門或婆羅門利益

-接著佛陀反面論證

 

SN48.8 應該被看見經 Daṭṭhabb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說起五根應該在哪裡被看見:

1.       信根

a.       四入流支

2.       精進根

a.       四正勤

3.       念根

a.       四念住

4.       定根

a.       四禪

5.       慧根

a.       四聖諦

 

 

SN48.9 解析經第一 Paṭhamavibhaṅg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分析五根:

-信根:相信佛陀的覺悟,如來十號的特質

-精進根: 為了不善法的捨斷、為了善法的具足,住於精進力已被發動的、剛毅的、堅固努力的、在諸善法上不放下負擔的

-念根: 是有念者,具備最高的念與聰敏,是很久以前做過的及很久以前說過的記得者、回憶者

-定根:作捨棄(義註:涅槃)為所緣後,得到定、得到心一境性

-慧根:有慧者,具備導向生起與滅沒、聖、洞察、導向苦的完全滅盡之慧

 

 

SN48.10 解析經第二 Dutiyavibhaṅg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分析五根:

-信根:相信佛陀的覺悟,如來十號的特質

-精進根: 為了不善法的捨斷、為了善法的具足,住於精進力已被發動的、剛毅的、堅固努力的、在諸善法上不放下負擔的+四正勤的內容

-念根: 是有念者,具備最高的念與聰敏,是很久以前做過的及很久以前說過的記得者、回憶者+四念住的內容

-定根:作捨棄(義註:涅槃)為所緣後,得到定、得到心一境性+四禪的內容

-慧根:有慧者,具備導向生起與滅沒、聖、洞察、導向苦的完全滅盡之慧+如實知道四聖諦

 

SN48.11 獲得經 Paṭilābh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分析五根:

-信根:相信佛陀的覺悟,如來十號的特質

-精進根: 四正勤的精進

-念根: 四念住的念

-定根:作捨棄(義註:涅槃)為所緣後,得到定、得到心一境性

-慧根:有慧者,具備導向生起與滅沒、聖、洞察、導向苦的完全滅盡之慧

 

SN48.12-14 摘要

 

-有一次,佛陀說,

1.       五根的達成者、完成者是阿羅漢

2.       較之弱者是不還者

3.       較之弱者是一來者

4.       較之弱者是入流者

5.       較之弱者是隨法行者 (SN55.24-25對佛陀所宣説的法有足夠程度的洞察而後接受)

6.       較之弱者是隨信行者(SN55.24-25:對佛陀(或法)有足夠程度的信、情愛)

 

-像這樣,根的不同有果的不同,果的不同有人的不同。(SN48.13)

-像這樣,全分行者完全成功,部分行者部分成功。五根是功不唐捐的。(SN48.14)

 

SN48.15-17 摘要

 

-有一次,佛陀說,

1.       五根的達成者、完成者是阿羅漢

2.       較之弱者是中般涅槃者

3.       較之弱者是生般涅槃者

4.       較之弱者是無行般涅槃者

5.       較之弱者是有行般涅槃者

6.       較之弱者是上流到色究竟天者

7.       較之弱者是一來者

8.       較之弱者是入流者

9.       較之弱者是隨法行者 (SN55.24-25對佛陀所宣説的法有足夠程度的洞察而後接受)

10.   較之弱者是隨信行者(SN55.24-25:對佛陀(或法)有足夠程度的信、情愛)

 

-像這樣,根的不同有果的不同,果的不同有人的不同。(SN48.16)

-像這樣,全分行者完全成功,部分行者部分成功。五根是功不唐捐的。(SN48.17)

 

SN48.18 行者經 Paṭipannasuttaṃ 摘要

 

-佛陀宣說五根。

 

-五根的完滿者是阿羅漢,之後越下面的就越弱

1.       為了阿羅漢果的作證之行者

2.       不還者

3.       為了不還果的作證之行者

4.       一來者

5.       為了一來果的作證之行者

6.       入流者

7.       為了入流果的作證之行者

 

假如這五根在每一方面都不存在,他被稱爲‘在外者、停留在凡夫那邊’

 

義注:這個經文的根指的是出世間之根。 因此這裏為了….果的作證之行者指的是取得聖道的人。這個説法比較嚴謹

 

SN48.19 具足經 Sampann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某位比丘問佛陀什麼情形是根具足者呢?

-佛陀說,導向寂靜、導向正覺地修習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的人就是了

 

SN48.20 漏的滅盡經 Āsavakkhay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說,以五根的已自我修習、已自我多作,比丘以諸漏的滅盡,以證智自作證後,在當生中進入後住於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SN48.21 再有經 Punabbhav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說,只要自己不如實證知五根的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自己就不會在包括天,魔,梵的世間中,自稱『已現正覺無上圓滿正覺』

-但因為自己如實證知才這樣自稱

-而且,自己的智與見生起:『我的解脫是不動搖的,這是最後的出生,現在,沒有再有。』

 

SN48.22 命根經 Jīvitindriy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這三根:

1.       女根

2.       男根

3.       命根

 

SN48.23 完全智根經 Aññindriy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這三根:

1.       『我將知未知的』根 anaññātaññassāmītindriyaṃ

a.       義註:知道無始輪迴先前未知的法。進入入流道的剎那時生起的根

2.       已知根 aññindriyaṃ

a.       義註:對已知的法知識的狀態,入流果等六處生起之根

3.       知道者之根 aññātāvindriya

a.       義註:在知道者阿羅漢果法上的根

 

SN48.24 一種子者經 Ekabījī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說,

1.       五根的達成者、完成者是阿羅漢

2.       較之弱者是中般涅槃者

3.       較之弱者是生般涅槃者

4.       較之弱者是無行般涅槃者

5.       較之弱者是有行般涅槃者

6.       較之弱者是上流到色究竟天者

7.       較之弱者是一來者

8.       較之弱者是一種子者

a.       義註:凡成為須陀洹後,就一個個體出生後達到阿羅漢狀態者,這名為一種子者

9.       較之弱者是良家到良家者

a.       義註:二、三生)輪迴後得到苦的結束者

10.   較之弱者是最多七次者

11.   較之弱者是隨法行者 (SN55.24-25對佛陀所宣説的法有足夠程度的洞察而後接受)

12.   較之弱者是隨信行者(SN55.24-25:對佛陀(或法)有足夠程度的信、情愛)

 

SN48.25 概要經 Suddhak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這些六根

1.       眼根

2.       耳根

3.       鼻根

4.       舌根

5.       身根

6.       意根

 

SN48.26 入流者經 Sotāpann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當聖弟子如實知道六根的

1.       集起

2.       滅沒

3.       樂味

4.       過患

5.       出離

這位聖弟子被稱為入流者、不墮惡趣法者、決定者、正覺為彼岸者。

 

SN48.27 阿羅漢經 Arahant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當聖弟子如實知道六根的

1.       集起

2.       滅沒

3.       樂味

4.       過患

5.       出離

後,不執取後成為解脫者,

-他被稱為阿羅漢

 

SN48.28 正覺經Sambuddh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說,只要自己不如實證知六根的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自己就不會在包括天,魔,梵的世間中,自稱『已現正覺無上圓滿正覺』

-但因為自己如實證知才這樣自稱

-而且,自己的智與見生起:『我的解脫是不動搖的,這是最後的出生,現在,沒有再有。』

 

SN48.29 沙門婆羅門經第一 Paṭhamasamaṇabrāhmaṇ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凡任何沙門或婆羅門不如實知道六根的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者,

-那些沙門或婆羅門不被佛陀認同為沙門中的沙門,或婆羅門中的婆羅門

-而且,那些尊者也不以證智自作證後,在當生中進入後住於沙門或婆羅門利益

-接著佛陀反面論證

 

 

SN48.30 沙門婆羅門經第二 Dutiyasamaṇabrāhmaṇ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凡任何沙門或婆羅門不知道

1.       六根

2.       六根集

3.       六根滅

4.       導向六根滅道跡

-那些沙門或婆羅門不被佛陀認同為沙門中的沙門,或婆羅門中的婆羅門

-而且,那些尊者也不以證智自作證後,在當生中進入後住於沙門或婆羅門利益

-接著佛陀反面論證

 

SN48.31 概要經 Suddhik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五根

1.       樂根

2.       苦根

3.       喜悅根

4.       憂根

5.      

 

 

SN48.32 入流者經 Sotāpann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五根

1.       樂根

2.       苦根

3.       喜悅根

4.       憂根

5.      

 

-當聖弟子如實知道這些五根的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這位聖弟子被稱為入流者、不墮惡趣法者、決定者、正覺為彼岸者。

 

SN48.33 阿羅漢經Arahant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五根

1.       樂根

2.       苦根

3.       喜悅根

4.       憂根

5.      

 

-當比丘如實知道這些五根的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後,不執取後成為解脫者

-這被稱為阿羅漢比丘。

 

SN48.34 沙門婆羅門經第一經 Paṭhamasamaṇabrāhmaṇ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五根

1.       樂根

2.       苦根

3.       喜悅根

4.       憂根

5.      

-佛陀說,凡任何沙門或婆羅門不如實知道五根的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者,

-那些沙門或婆羅門不被佛陀認同為沙門中的沙門,或婆羅門中的婆羅門

-而且,那些尊者也不以證智自作證後,在當生中進入後住於沙門或婆羅門利益

-接著佛陀反面論證

 

SN48.35 沙門婆羅門經第二 Dutiyasamaṇabrāhmaṇ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五根

1.       樂根

2.       苦根

3.       喜悅根

4.       憂根

5.      

-佛陀說,凡任何沙門或婆羅門不知道

1.       五根

2.       五根集

3.       五根滅

4.       導向根滅道跡

-那些沙門或婆羅門不被佛陀認同為沙門中的沙門,或婆羅門中的婆羅門

-而且,那些尊者也不以證智自作證後,在當生中進入後住於沙門或婆羅門利益

-接著佛陀反面論證

 

SN48.36 解析經第一 Paṭhamavibhaṅg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五根

1.       樂根

a.       身的樂

2.       苦根

a.       身的苦

3.       喜悅根

a.       心的樂

4.       憂根

a.       心的苦

5.      

a.       身或心的不苦不樂

 

SN48.37-38摘要

 

-佛陀說有五根

1.       樂根

a.       身的樂

b.       =樂受

2.       苦根

a.       身的苦

b.       =苦受

3.       喜悅根

a.       心的樂

b.       =樂受

4.       憂根

a.       心的苦

b.       =苦受

5.      

a.       身或心的不苦不樂

b.       =不苦不樂受

像這樣,這些五根依法門有五個(五根)後成為三個(三受),有三個後成為五個。(SN48.38)

 

SN48.39 如木柴經 Kaṭṭhopam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五根

1.       樂根

2.       苦根

3.       喜悅根

4.       憂根

5.      

-緣於能被感受為樂之觸,樂根生起,

-正當是樂的時,知道:『我是樂的。』

-就以那個能被感受為樂之觸的滅,他知道:『凡對應那個被感受的:緣於能被感受為樂之觸所生起的樂根,它被滅,它被平息。』

(其餘四根同論)

-猶如從兩塊柴的磨擦、結合,熱被產生,火生起。

-就從那兩塊柴的分離分置,凡對應那個的熱,它被滅,它被平息

 

SN48.40 非慣常順序的經 Uppaṭipāṭik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五根

1.       樂根

2.       苦根

3.       喜悅根

4.       憂根

5.      

 

-這裡,住於不疏忽大意的、熱心的、自我努力的比丘的苦根/憂根/樂根/喜悅根/捨根生起

-他這麼知道:『我的這苦根/憂根/樂根/喜悅根/捨根已生起,那是有相的、有因的、有行的、有緣的,

-「而那個無相的、無因的、無行的、無緣的苦根將生起。」這不存在可能性。』

-他知道苦根/憂根/樂根/喜悅根/捨根、知道苦根/憂根/樂根/喜悅根/捨根集、知道苦根/憂根/樂根/喜悅根/捨根滅、知道那個已生起的苦根/憂根/樂根/喜悅根/捨根無殘餘地被滅之處

 

-已生起的苦根/憂根/樂根/喜悅根/捨根在哪裡無殘餘地被滅?

1.       苦根

a.       就從離諸欲後,從離諸不善法後,進入後住於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禪

b.       義註:當全身被喜和樂遍滿,苦根完全地停止,因為它被相反的打倒

2.       憂根

a.       從尋與伺的平息,自身內的明淨,心的專一性,進入後住於無尋、無伺,定而生喜、樂的第二禪

b.       義註:當身體疲倦和因尋與伺而有精神上的緊張,憂根就會生起。但二禪中缺乏尋與伺,因此憂根無餘被滅

3.       樂根

a.       從喜的褪去、住於平靜、有念正知、以身體感受樂,進入後住於凡聖者們告知『他是平靜者、具念者、安樂住者』的第三禪

b.       義註:在三禪掉下後,當身體被喜所生的微細物理現象觸碰時就會再次生起樂根。但在三禪中沒有喜,因此樂根無殘餘地被滅

4.       喜悅根

a.       從樂的捨斷與從苦的捨斷,就在之前諸喜悅、憂的滅沒,進入後住於不苦不樂,平靜、念遍純淨的第四禪

5.       捨根

a.       超越一切非想非非想處後,進入後住於想受滅

 

-如果比丘這樣做,這被稱為比丘知道苦根/憂根/樂根/喜悅根/捨根的滅,他為了那個目的集中心

 

SN48.41 老法經Jarādhamm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阿難尊者去見佛陀, ,接著以手逐一地按摩世尊的肢體

-他慨嘆佛陀

1.       現在世尊的膚色不是那麼遍純淨的、皎潔的

2.       而肢體全部是鬆弛的、起皺的

3.       身體前傾的

4.       諸根的變異被看見

 

-佛陀同意,並說

1.       在年輕時有老法

2.       在無病時有病法

3.       在活命時有死法

-之後說偈,大意是

1.       討厭卑微、產生醜的老

2.       那麼適意的身體被老壓碎

3.       即使能活100歲,還是以死亡作為終結

4.       死亡不會迴避任何東西,反而壓碎它們

 

SN48.42 巫男巴婆羅門經 Uṇṇābhabrāhmaṇ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巫男巴婆羅門問佛陀,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各有不同行境,不經驗彼此的行境、境域,那麼它們的依處是什麼?什麼經驗他們的行境、境域呢?

-佛陀回答:意

-問:那麼,意的依處是什麼?答:念

-問:那麼,念的依處是什麼?答:解脫

-問:那麼,解脫的依處是什麼?答:涅槃

-問:那麼,涅槃的依處是什麼?答:你超越問題,你不能把握問題的極限,因為梵行被住於涅槃為立足處、涅槃為彼岸、涅槃為完結

-聽後巫男巴婆羅門隨喜離開。

-佛陀在他走後便說,婆羅門已建立了對佛陀堅固的信心,不能被任何眾生所動搖。如果他死後再沒有結讓他再來到這個世界

 

SN48.43 娑雞多經 Sāket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問比丘們有沒有方式讓五根成為五力;五力成為五根呢?

-比丘們請佛陀直接開示

-佛陀便說,有的, 凡信/精進/念/定/慧根者,那是信/精進/念/定/慧力

-猶如斜向東的河,在它的中央有洲島

-有法門,由於該法門,就名為『那條河有單一條水流』

-也有法門,由於該法門,就名為『那條河有二條水流』。

-什麼法門,由於該法門,就名為『那條河有單一條水流』呢?凡在那個島東邊與西邊的水

-什麼法門,由於該法門,就名為『那條河有二條水流』呢?凡在那個島北邊與南邊的水

-以這些五根的已自我修習、已自我多作,比丘以諸漏的滅盡,以證智自作證後,在當生中進入後住於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SN48.44 東門屋經Pubbakoṭṭha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問舍利佛尊者: 你相信,五根已修習、已多作,有不死的立足處、不死的彼岸、不死的完結嗎?

-舍利佛尊者回答,他不以信而走到這樣的結論.如果未知道、看見、發現、作證、以慧觸達的話,就會以信走到這樣的結論.

-但自己已經知道、看見、發現、作證、以慧觸達了

-佛陀隨喜認可

 

SN48.45 東園經第一 Paṭhamapubbārām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問比丘們, 以幾根的已自我修習、已自我多作,漏盡比丘記說完全智:『我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被作的已作,不再有此處[輪迴]的狀態。」』呢?

-比丘們請佛陀直接開示

-佛陀便說,一根:慧根。

-對有慧的聖弟子來說,隨行那個的信/精進/念/定確立

 

SN48.46 東園經第二Dutiyapubbārām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佛陀問比丘們, 以幾根的已自我修習、已自我多作,漏盡比丘記說完全智:『我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被作的已作,不再有此處[輪迴]的狀態。」』呢?

-比丘們請佛陀直接開示

-佛陀說:兩根: 聖慧(=慧根)與聖解脫(=定根)

 

SN48.47 東園經第三 Tatiyapubbārām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佛陀問比丘們, 以幾根的已自我修習、已自我多作,漏盡比丘記說完全智:『我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被作的已作,不再有此處[輪迴]的狀態。」』呢?

-比丘們請佛陀直接開示

-佛陀說:四根:

1.       精進根

2.       念根

3.       定根

4.       慧根

 

SN48.48 東園經第四 Catutthapubbārām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佛陀問比丘們, 以幾根的已自我修習、已自我多作,漏盡比丘記說完全智:『我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被作的已作,不再有此處[輪迴]的狀態。」』呢?

-比丘們請佛陀直接開示

-佛陀說:五根:

1.       信根

2.       精進根

3.       念根

4.       定根

5.       慧根

 

SN48.49 賓頭盧婆羅墮若經 Piṇḍolabhāradvāj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完全智被尊者賓頭盧婆羅墮若記說:「我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被作的已作,不再有此處[輪迴]的狀態。』

-那時眾多比丘對佛陀說起此事,並問佛陀當什麼因由被尊者賓頭盧婆羅墮若看見時,完全智被記說呢?

-佛陀便說, 以三根的已自我修習、已自我多作,完全智被賓頭盧婆羅墮若比丘記說: 念根、定根、慧根

-而這些三根有什麼為終極呢?滅盡。

-什麼的滅盡為終極呢?生、老、死的

-當『生、老、死的滅盡』被賓頭盧婆羅墮若比丘看見時,完全智被記說

 

SN48.50 阿巴那經 Āpaṇ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問舍利佛尊者: 那位在如來上到達一向極淨信的聖弟子,他在如來或如來的教說上是否會疑惑,或會懷疑呢?

-答:不

-對有信的聖弟子來說,能這麼被預期:為了不善法的捨斷、為了善法的具足,他必將住於精進力已被發動的、剛毅的、堅固努力的、在諸善法上不放下負擔的。凡他的精進力,那是他的精進根。

-對有信的、精進力已被發動的聖弟子來說,能這麼被預期:他必將是有念的,具備最高的念與聰敏,是很久以前做過的及很久以前說過的記得者、回憶者。凡他的念,那是他的念根。

-對有信的、活力已被發動的、念已現起的聖弟子來說,能這麼被預期:作捨棄(義註:涅槃)為所緣後,他必將得到定;他必將得到心一境性。凡他的定,那是他的定根。

-對有信的、精進力已被發動的、念已現起的、心已得定的聖弟子來說,能這麼被預期:他必將這麼知道:輪迴是無始的,無明蓋、渴愛結眾生的流轉的、輪迴的起始點不被知道,但就那個無明黑闇聚集的無餘褪去與滅,這是寂靜之境,這是勝妙之境,即:一切行的止,一切依著的斷念,渴愛的滅盡、離貪、滅、涅槃。凡他的慧,那是他的慧根。

-那位有信的聖弟子這麼一再努力後;這麼一再憶念後;這麼一再得定後;這麼一再知道後,他這麼相信:『這些、那些法凡在以前被我聽聞者,而我現在以那個身觸後住,且以慧貫通後看見。』大德!凡他的信,那是他的信根。

-佛陀聽後隨喜認可

 

SN48.51 薩羅經 Sāl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說, 猶如凡任何畜生類,獸王獅子被說為牠們中第一的,即:以力量、以速度、以勇氣。

-同樣地, 凡任何覺分法,慧根被告知為它們中第一的,即:以覺

-而哪些是覺分法呢?信/精進/念/定/慧根

SN48.52 末羅經 Malli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說, 只要聖弟子的聖智未被生起,就還未有其它四根的定立/確立

-但當聖弟子的聖智已被生起,那時有四根的定立/確立

-哪四個的呢?信根的、精進根的、念根的、定根的。

-猶如只要重閣的尖頂未被立起,就還未有椽的定立/確立

-但當重閣的尖頂已被立起,那時有椽的定立/確立

-對有慧的聖弟子來說,隨行那個的信/精進/念/定確立

 

SN48.53 有學經 Sekh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問比丘們: 有法門,由於該法門,住立於有學階位的有學比丘會知道:『我是有學。』住立於無學階位的無學比丘會知道:『我是無學。』嗎?

-比丘們請佛陀直接開示

-佛陀說有的, 由於以下的法門,住立於有學階位的有學比丘知道:『我是有學。』

1.       有學比丘如實知道四聖諦

2.       學比丘像這樣深慮:『在這裡之外有其他沙門或婆羅門教導這樣真實的、真正的、如實的法,如世尊嗎?』他這麼知道:『在這裡之外沒有其他沙門或婆羅門教導這樣真實的、真正的、如實的法,如世尊。』

3.       有學比丘知道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其最高的--他仍未以身觸達後住,但以慧貫通後看見

 

-由於以下法門,住立於無學階位的無學比丘知道:『我是無學。』

1.       無學比丘知道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其最高的---他以身觸達後住,以及以慧貫通後看見

2.       無學比丘知道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他知道:『這些六根將全部完全地、每一方面完全地、無殘餘地被滅,無論在哪裡,在不論哪種上將無其它六根生起。』

 

 

SN48.54 足跡經 Pad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猶如任何叢林生物的足跡類者,那些全都在象的足跡中走到容納,象的足跡被告知為它們中第一的,即:以大的狀態

-同樣地,凡任何轉起覺的足跡者,慧根被告知為它們中第一的,即:以覺。

-而哪些是轉起覺的足跡呢?比丘們!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是足跡,它轉起覺。

 

SN48.55 樹心經 Sār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猶如任何香樹心,紫檀被告知為它們中第一的

-同樣地,凡任何轉起覺的足跡者,慧根被告知為它們中第一的,即:以覺。

-而哪些是轉起覺的足跡呢?比丘們!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是足跡,它轉起覺。

 

SN48.56 已住立經 Patiṭṭhit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說, 在不疏忽大意上住立的比丘有被修習、被善修習的五根

-而怎樣是不疏忽大意?在漏上與在有漏法上守護心

-當在漏上與在有漏法上守護他的心時,五根都會修習完滿

 

SN48.57 梵王娑婆主經Sahampatibrahmasuttaṃ 摘要

 

-佛陀初覺悟時,有一次,他深思: 五根已修習、已多作,有不死的立足處、不死的彼岸、不死的完結

-大梵天王以他心通知道後,來到佛陀處認可佛陀

-他說,以前自己曾在迦葉佛那裡修梵行,別人都叫他娑婆葛比丘。

-以這些五根的已自我修習、已自我多作,在欲上使欲的意欲離染後,以身體的崩解,自己死後往生善趣梵天世界

 

SN48.58 野豬洞經 Sūkarakhat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問舍利佛尊者,當看到什麼利益時,阿羅漢比丘會在佛陀或佛陀的教說上轉起最高的禮敬呢?

-舍利佛尊者回答: 當看見無上離軛安穩時

-佛陀隨喜,並問,什麼是無上離軛安穩呢?

-舍利佛尊者回答: 漏盡比丘修習五根,導向寂靜、導向正覺

-佛陀認可,並問, 什麼是最高的禮敬呢?

-舍利佛尊者回答:在以下上住於尊敬的、順從的

1.      

2.      

3.       僧團

4.      

5.       正定

 

-佛陀認可

 

SN48.59 生起經第一Paṭhama-uppād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五根,已修習、已多作,未生起的(五根)不離佛陀的出現而生起

 

SN48.60 生起經第二 Dutiya-uppād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五根,已修習、已多作,未生起的(五根)不離善逝之律生起

 

SN48.61 結經 Saṃyojanasuttaṃ摘要

 

-已修習、已多作五根,轉起結的捨斷

 

SN48.62 煩惱潛在趨勢經 Anusayasuttaṃ摘要

 

-已修習、已多作五根,轉起煩惱隨眠的根斷

 

 

SN48.63 遍知經 Pariññāsuttaṃ 摘要

 

-已修習、已多作五根,轉起[生命]旅途的遍知

1.       義註:輪迴為旅途,到達涅槃後為遍知

 

SN48.64 漏的滅盡經 Āsavakkhayasuttaṃ摘要

 

-已修習、已多作五根,

1.       轉起結的捨斷

2.       轉起煩惱隨眠的根除

3.       轉起[生命]旅途的遍知

4.       轉起諸漏的滅盡

 

SN48.65 果經第一 Paṭhamaphalasuttaṃ摘要

 

-已修習、已多作五根,能預期二果其中之一果:阿羅漢果或三果

 

SN48.66 果經第二 Dutiyaphal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 以這些五根的已自我修習、已自我多作,七果、七效益能被預期

1.       在當生提前成為阿羅漢。

2.       如果在當生未提前成為阿羅漢,那麼在死時成為阿羅漢。

3.       如果在當生未到達成為阿羅漢,如果在死時未達成成為阿羅漢,則以五下分結的滅盡,

a.       成為中般涅槃者

b.       為生般涅槃者

c.       為無行般涅槃者

d.       為有行般涅槃者

e.       為上流到色究竟天者

f.        (以上全為三果聖者,越下的人在成為阿羅漢前待在三果的狀態越久)

 

SN48.67 樹經第一 Paṭhamarukkh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猶如任何閻浮提的樹,閻浮樹被告知為它們中第一的

-同樣地,凡任何轉起覺的足跡者,慧根被告知為它們中第一的,即:以覺。

-而哪些是轉起覺的足跡呢?比丘們!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是足跡,它轉起覺。

 

 

SN48.68 樹經第二 Dutiyarukkh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 猶如凡任何三十三天的樹,晝度樹被告知為它們中第一的

-同樣地,凡任何轉起覺的足跡者,慧根被告知為它們中第一的,即:以覺。

-而哪些是轉起覺的足跡呢?比丘們!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是足跡,它轉起覺。

 

SN48.69 樹經第三 Tatiyarukkh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 猶如凡任何阿修羅的樹,質多玻達哩樹被告知為它們中第一的

-同樣地,凡任何轉起覺的足跡者,慧根被告知為它們中第一的,即:以覺。

-而哪些是轉起覺的足跡呢?比丘們!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是足跡,它轉起覺。

 

SN48.70 樹經第四 Catuttharukkh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 猶如凡任何金翅鳥的樹,尖頂絹綿樹被告知為它們中第一的

-同樣地,凡任何轉起覺的足跡者,慧根被告知為它們中第一的,即:以覺。

-而哪些是轉起覺的足跡呢?比丘們!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是足跡,它轉起覺。

 

SN48.71-76 摘要

 

-佛陀說,就如以下的河是斜向東邊的,修習、多作五根的比丘是斜向涅槃的

1.       恒河(SN48.71,48.76)

2.       耶牟那河(SN48.72,48.76)

3.       阿致羅筏底河(SN48.73,48.76)

4.       薩羅浮河(SN48.74,48.76)

5.       摩醯河(SN48.75,48.76)

 

-怎樣修習而是傾向於涅槃的呢?

-那就是比丘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77-82 摘要

 

-佛陀說,就如以下的河是斜向大海的,修習、多作五根我的比丘是斜向涅槃的

1.       恒河(SN48.77,48.82)

2.       耶牟那河(SN48.78,48.82)

3.       阿致羅筏底河(SN48.79,48.82)

4.       薩羅浮河(SN48.80,48.82)

5.       摩醯河(SN48.81,48.82)

 

-怎樣修習而是傾向於涅槃的呢?

-那就是比丘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83摘要

 

-佛陀說,在以下的眾生之中,佛陀被說為他們之中的第一

1.       無足的

2.       二足的

3.       四足的

4.       多足的

5.       有色的

6.       無色的

7.       有想的

8.       無想的

9.       非想非非想的

-同樣地,凡任何善法,那些全都以警覺為根、會合,它被說為那些法中第一的。

-警覺的比丘能被預期必將修習、多作五根

-而警覺的比丘怎樣修習、多作五根呢?他

1.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而修習

2.     為了貪、瞋、癡之調伏的完結而修習

3.     為了不死的立足處、不死的彼岸、不死的完結而修習

4.     傾向涅槃而修習

信根到慧根

 

SN48.84-92 摘要

 

-佛陀說,就如

1.       任何叢林中生物的足跡,全部都容納在象足之中,象的足跡以大的狀態在它們之中被說為第一(SN48.84)

2.       任何重閣的椽都傾向屋頂,屋頂被說為它們中的第一(SN48.85)

3.       任何香根,黑鳶尾草被說為它們中的第一(SN48.86)

4.       任何香樹心,紫檀被說為它們中的第一(SN48.87)

5.       任何香花,茉莉花被說為它們中的第一(SN48.88)

6.       任何小王,一切為轉輪王的從屬,轉輪王被稱為王中之第一(SN48.89)

7.       任何星光的光明,那些全都不及月亮光明的十六分之一,月亮光明被說為它們中的第一(SN48.90)

8.       晴朗無雲的秋天,日出時,陽光輝耀,驅散空中一切黑暗(SN48.91)

9.       任何編織衣服,迦尸衣被說為它們中第一的(SN48.92)

-同樣地,凡任何善法,那些全都以警覺為根、會合,它被說為那些法中第一的。

-警覺的比丘能被預期必將修習、多作五根

-而警覺的比丘怎樣修習、多作五根呢?

-他會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而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93-95 摘要

 

-佛陀說,猶如

1.       任何應該作的工作,它們全都依止/住立於土地後而作(SN48.93)

2.       任何種子/草木都依止土地而成長/成滿(SN48.94)

3.       依止喜馬拉雅山山王後,諸龍使身體生長、獲取力量,之後進入小池、大池、小河、大河、大海,牠們在那裡以身體來到巨大狀態、成滿狀態(SN48.95)

-同樣地,比丘依止/住立於戒後,修習/多作五根

-是怎樣修習的呢?比丘

1.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

2.       為了貪、瞋、癡之調伏的完結

3.       有不死的立足處、不死的彼岸、不死的完結

4.       傾向涅槃地

信根到慧根

 

 

SN48.96 摘要

 

-佛陀問比丘們,就如樹木是傾向東邊的,假如它被切斷根的話會往哪邊倒下?

-比丘回答:往斜向處

-佛陀說,同樣地,修習/多作五根的比丘是傾向於涅磐的

-而怎樣修習、多作五根的比丘是傾向涅槃的的呢?

-比丘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97摘要

 

-佛陀對比丘們說,就如倒下的瓶子吐出水,不逆吞回

-同樣地,修習/多作五根的比丘吐出諸惡不善法,不逆吞回

-而怎樣修習、多作五根的比丘吐出諸惡不善法,不逆吞回呢?

-比丘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98摘要

 

-有一次,佛陀說,就如稻穗尖或麥穗尖被手或腳以正確的方向壓踏,是可能破裂手脚、讓其流血對

-同樣地,如果比丘以正確方向的見和道修習,是可能破壞無明,使明生起,作證涅槃的

-怎樣為之以正確方向的見和道修習,破壞無明,使明生起,作證涅槃呢?那就是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五根

 

SN48.99摘要

 

-佛陀說,猶如在虛空中種種風會吹

-對修習、多作五根的比丘來說,以下都會修習圓滿

1.       四念住

2.       四正勤

3.       四神足

4.       五根

5.       五力

6.       七覺支

 

-怎樣修習/多作五根而使它們修習圓滿呢?那就是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00摘要

 

-佛陀說,猶如在夏季的最後一個月塵垢被揚起後,驟雨立即使塵垢消失。

-同樣地,修習/多作五根的比丘一一、立即地使已生起的諸惡不善法消失、平息

怎樣修五根而有這樣的效果呢?那就是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01摘要

 

-佛陀說,猶如已生起的大雨雲,大風從它的內部使它消失、平息。

-同樣地,修習/多作五根的比丘一一、立即地使已生起的諸惡不善法從內部消失、平息

怎樣修五根而有這樣的效果呢?那就是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02摘要

 

-佛陀說,對藤索固綁的航海船來說,它的藤索六個月在水中被侵蝕後,冬天被拉上陸地,被風、陽光損耗,再被雨雲下大雨,便不難腐爛

-同樣地,對修習、多作五根的比丘來說,諸結不難腐爛。

-怎樣修有這樣的效果呢?那就是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03摘要

 

-佛陀說,就如用來接待客人的屋舍,不同種姓的人們從四方八面來住。

-同樣地,修習、多作五根的比丘,

1.     凡應該被證智遍知的諸法,他以證智遍知那些法

a.     五取蘊

2.     凡應該被證智捨斷的諸法,他以證智捨斷那些法

a.     無明與有的渴愛

3.     凡應該被證智作證的諸法,他以證智作證那些法

a.     明與解脫

4.     凡應該被證智修習的諸法,他以證智修習那些法

a.     止與觀

 

-怎樣修五根而有這樣的效果呢?那就是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04摘要

 

-佛陀問比丘,就如恒河是傾向東邊的,如果眾人帶來鏟子與簍子後,想要努力將恒河傾向西邊,比丘會如何想呢?

-比丘回答,不容易啊,而且只有疲勞和苦惱

-佛陀說,同樣地,如果國王/親朋戚友以財富引誘一位修習/多作五根的比丘還俗享用與作福德財富,比丘也不可能還俗

-因為比丘的心長久是傾向遠離的

-怎樣修習/多作五根呢?那就是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05摘要

 

-佛陀說,為了以下三種尋求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該修五根

1.      

2.      

3.       梵行(義註:尋求已考量邪見的梵行)

 

-怎樣修五根呢?就是

1.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

2.       有貪、瞋、癡之調伏的完結修習

3.       有不死的立足處、不死的彼岸、不死的完結修習

信根到慧根

 

SN48.106 摘要

 

-佛陀說為了以下這三種慢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五根

1.       『我是優勝者』

2.       『我是同等者』

3.       『我是下劣者』

 

-哪五根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07摘要

 

-佛陀說為了以下這三種漏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五根

1.      

2.      

3.       無明

 

-哪五根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08 摘要

 

-佛陀說為了以下這三種有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五根

1.      

2.      

3.       無色

 

-哪五根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09 摘要

 

-佛陀說為了這三種苦性:苦苦性、行苦性、變易苦性--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五根

1.       DN33義注:苦苦性-苦受

2.       SN38.14義注:行苦性--以有爲的狀態而說是苦的狀態

3.       SN38.14義注:變易苦性-快樂變爲痛苦的狀態

 

-哪五根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10 摘要

 

-佛陀說為了這三種荒蕪----貪荒蕪、瞋荒蕪、癡荒蕪--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五根

 

-哪五根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11摘要

 

-佛陀說為了這三種垢----貪垢、瞋垢、癡垢--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五根

 

-哪五根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12摘要

 

-佛陀說為了這三種惱亂--貪惱亂、瞋惱亂、癡惱亂--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五根

 

-哪五根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13摘要

 

-佛陀說為了這三種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五根

 

-哪五根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14摘要

 

-佛陀說為了這三種渴愛--欲的渴愛、有的渴愛、虛無的渴愛--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五根

 

-哪五根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15 摘要

 

-佛陀說為了四種暴流--欲的暴流、有的暴流、見的暴流、無明的暴流--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五根

 

-哪五根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16摘要

 

-佛陀說為了四種軛--欲之軛、有之軛、見之軛、無明之軛--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五根

 

-哪五根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17 摘要

 

-佛陀說為了四種取--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論取--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五根

 

-哪五根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18摘要

 

-佛陀說為了以下四種束縛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五根

1.       貪婪的身束縛

a.       義註:名身的束縛,交織組合的煩惱

2.       惡意的身束縛

3.       戒禁取的身束縛

4.       這是真實之執持的身束縛

a.       義註:拿取邊見而生起‘這是真實的’

-哪五根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19摘要

 

-佛陀說為了以下七種隨眠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五根

1.    

2.     嫌惡

3.    

4.    

5.    

6.     有貪

7.     無明

-哪五根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20 摘要

 

-佛陀說為了五欲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五根

-哪五根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21摘要

 

-佛陀說為了五蓋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五根

-哪五根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22 摘要

 

-佛陀說為了五取蘊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五根

-哪五根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23摘要

 

-佛陀說為了以下五下分結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五根

1.     有身見

2.    

3.     戒禁取

4.     欲的意欲

5.     惡意

-哪五根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SN48.124 摘要

 

-佛陀說為了以下五上分結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五根

1.     色貪

2.     無色貪

3.    

4.     掉舉

5.     無明

-哪五根呢?

1.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

2.     有貪瞋、癡之調伏的完結修習

3.     有不死的立足處、不死的彼岸、不死的完結修習

4.     是傾向涅槃的、斜向涅槃的、坡斜向涅槃的修習

信根到慧根

 

SN48.125-178 摘要

 

=SN48.71-124

但-->那就是比丘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信根到慧根

改為-->那就是比丘為了貪/瞋/癡之調伏的完結修習信根到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