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摘要

SN45 道相應 Maggasaṃyuttaṃ 摘要

SN45.1 無明經 Avijjā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對不善法的成就來說,無明(義注:無業作智)是先導,無慚、無愧隨後

-對進入無明的無智者來說,以下相繼發生

1.       邪見

2.       思維

3.       邪語

4.       邪業

5.       邪命

6.       邪精進

7.       邪念

8.       邪定

 

-對善法的成就來說,明是先導,慚、愧隨後

-對進入明的智者來說,以下相繼發生

1.       正見

2.       思維

3.       正語

4.       正業

5.       正命

6.       正精進

7.       正念

8.       正定

 

SN45.2-3 摘要

 

-有一次,阿難(SN45.2)/舍利佛(SN45.3)尊者去見佛陀,說善友誼是梵行的一半

-佛陀隨之否定,說善友誼是梵行的全部,因爲對有善友的人來説,他能被預期必將修習、多作八支聖道

 

-有善友的人如何修習、多修八支聖道?那就是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

1.       正見

2.       思維

3.       正語

4.       正業

5.       正命

6.       正精進

7.       正念

8.       正定

 

-佛陀說,由於作爲善友的自己,生法、老法、死法、愁悲苦憂絕望法的眾生從生、老、死、愁悲苦憂絕望被釋放

 

SN45.4 若奴索尼婆羅門經 Jāṇussoṇibrāhmaṇ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若奴索尼婆羅門以全白的馬車從舍衛城出發

-人們看見後這麼說:那實在是梵乘的樣子啊!

-阿難聽到見到這一切後便去見佛陀,説起所見所聞。他問佛陀是否能在這法、律中能夠安立梵乘?

-佛陀說能夠!以下是八支聖道的同義語

1.     『梵乘』

2.     『法乘』

3.     『戰鬥中無上的勝利』

-以下已修習、多作,有貪、瞋、癡之調伏的完結

1.       正見

2.       思維

3.       正語

4.       正業

5.       正命

6.       正精進

7.       正念

8.       正定

 

SN45.5 為了什麼目的經 Kimatthiy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一群比丘問佛陀,如果其他外道遊行者們問他們,是爲了什麼目的在佛陀處住於梵行呢?如果他們回答是爲了苦的遍知,那回答是如法的嗎?

-佛陀確認,並說,如果他們問為了這個苦的遍知,有道跡嗎?這時應該回答有,那就是八支聖道

SN45.6 某位比丘經第一 Paṭhama-aññatarabhikkhu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一位比丘問佛陀什麼是以下,佛陀隨之回答

1.     梵行

a.     八支聖道

2.     梵行的完結

a.     瞋、癡的滅盡

 

SN45.7 某位比丘經第二 Dutiya-aññatarabhikkhusuttaṃ摘要

 

-有一次,一位比丘問佛陀對於『貪、瞋、癡的調伏』,什麽是同義詞呢?

-佛陀回答,那是涅槃的同義語,那個被稱為諸漏的滅盡

 

-比丘繼續問佛陀什麽是以下?佛陀隨之回答

1.     不死

a.     貪、瞋、癡的滅盡

2.     導向不死之道

a.     八支聖道

 

 

SN45.8 解析經 Vibhaṅg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為比丘們解析八支聖道

1.       正見

a.       四聖諦上的智

2.       思維

a.       離欲、無惡意、無加害的意向

3.       正語

a.       妄語、離間語、粗惡語、雜語的戒絕

4.       正業

a.       殺生、未給予而取、非梵行的戒絕

5.       正命

a.       聖弟子捨斷邪命後,以正命營生

6.       正精進

a.       四正勤

7.       正念

a.       四念住

8.       正定

a.       初禪至四禪

 

SN45.9 穗經 Sū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說,就如稻穗尖或麥穗尖被手或腳以錯誤的方向壓踏,並不可能破裂手脚、讓其流血

-同樣地,如果比丘以錯誤方向的見和道修習,是不可能破壞無明,使明生起,作證涅槃

-接著佛陀反面論證

-怎樣為之以正確方向的見和道修習,破壞無明,使明生起,作證涅槃呢?那就是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以下

1.       正見

2.       思維

3.       正語

4.       正業

5.       正命

6.       正精進

7.       正念

8.       正定

 

 

SN45.10 難提經 Nandiy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難提問佛陀,修習幾法導向涅槃、以涅槃為彼岸

1.       正見

2.       思維

3.       正語

4.       正業

5.       正命

6.       正精進

7.       正念

8.       正定

-聽後難提大受感動,皈依為男居士

 

SN45.11 住處經第一 Paṭhamavihār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想獨坐半個月,因此叫比丘們在此期間不要來見自己,除了來送餐者

-經過半個月後,佛陀從獨坐出來

-佛陀說,自己在這半個月住於初覺悟時(義注:49日内)其中一部分住處

-佛陀這樣知道有以下的感受

1. 有以邪見為緣

a. 義注:依止見而作,生起善不善的感受、果報感受。邪見但做善事,會讓善的感受生起。有邪見而譴責正見、殺生等會生起不善的感受。果報感受會在另一個有那裏

2. 有以見為緣

3. 有以邪思維為緣

4. 有以正思維為緣

5. 有以邪為緣

6. 有以正語為緣

7. 有以邪為緣

8. 有以正業為緣

9. 有以邪為緣

10.  有以正命為緣

11.  有以邪精進為緣

12.  有以正精進為緣

13.  有以邪為緣

14.  有以正念為緣

15.  有以邪為緣

16.  有以正定為緣

17.  有以意欲為緣

a.     義注:八連接貪的心

18.  有以尋為緣

a.     義注:初禪的感受

19.  有以想為緣

a. 義注:初禪至無所有處定的感受

20.  意欲未被平息、尋未被平息、想未被平息

a. 義注:八連接貪的心

21.  意欲被平息、尋被平息、想被平息

a. 義注:非想非非想定的感受

22.  有未到達(義注:阿羅漢果)者為了到達的精進

23.  也在那個處之到達時

 

 

 

SN45.12 住處經第二 Dutiyavihār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想獨坐半個月,因此叫比丘們在此期間不要來見自己,除了來送餐者

-經過半個月後,佛陀從獨坐出來

-佛陀說,自己在這半個月住於初覺悟時(義注:49日内)其中一部分住處

-佛陀這樣知道有以下的感受

1.     有以邪見為緣也有以邪見的平息為緣的

a.     義注:依止見而作,生起善不善的感受、果報感受。邪見但做善事,會讓善的感受生起。有邪見而譴責正見、殺生等會生起不善的感受。果報感受會在另一個有那裏

b.    以邪見的平息為緣=正見

2.     有以見為緣,也有以正見的平息為緣

3.     ……

4.     有以邪為緣,也有以邪的平息為緣的

5.     有以正為緣,也有以正的平息為緣的

6.     有以意欲為緣,也有以意欲的平息為緣感受

c.     義注:以意欲為緣=八連接貪的心

d.    以意欲的平息為緣=初禪

7.     有以尋為緣,也有以尋的平息為緣

e.     義注:以尋為緣=初禪的感受

f.      也有以尋的平息為緣=二禪的感覺

8.     有以想為緣,也有以想的平息為緣

g.    義注:以想為緣=初禪至無所有處定的感受

h.     以想的平息為緣=非想非非想定的感受

9.     意欲未被平息、尋未被平息、想未被平息

i.      義注:八連接貪的心

10.  意欲被平息、尋被平息、想被平息

j.      義注:非想非非想定的感受

11.  有未到達(義注:阿羅漢果)者為了到達的精進

12.  也在那個處之到達時

 

 

SN45.13 有學經 Sekkh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一位比丘問佛陀,什麼情形是有學呢?

-佛陀說,如果他是有學正見至正定的具備者就是了

 

SN45.14 生起經第一 Paṭhama-uppād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未生起的正見至正定這八法,當多作時不離佛陀的出現而生起

 

 

SN45.15 生起經第二 Dutiya-uppād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未生起的正見至正定這八法,當多作時不離善逝之律的出現而生起

 

SN45.16 遍純淨經第一 Paṭhamaparisuddh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未生起的正見至正定這無穢、純净的八法,當多作時不離佛陀的出現而生起

 

SN45.17 遍純淨經第二 Dutiyaparisuddh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未生起的正見至正定這無穢、純净的八法,當多作時不離善逝之律的出現而生起

 

SN45.18 雞園經第一 Paṭhamakukkuṭārām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跋陀尊者問阿難尊者什麼是非梵行呢?

-阿難尊者便稱讚他的詢問是好的,八支邪道就是非梵行

 

SN45.19 雞園經第二 Dutiyakukkuṭārām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跋陀尊者問阿難尊者什麼是梵行和梵行的完結呢?

-阿難尊者便稱讚他的詢問是好的,八支聖道就是梵行,貪、瞋、癡的滅盡,就是梵行的完結。

 

 

SN45.20 雞園經第三 Tatiyakukkuṭārām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跋陀尊者問阿難尊者什麼是梵行,梵行者和梵行的完結呢?

-阿難尊者便稱讚他的詢問是好的,八支聖道就是梵行,具備這八支聖道者就是梵行者,貪、瞋、癡的滅盡就是梵行的完結。

 

SN45.21 邪性經 Micchatt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教導比丘們

1.       邪性

a.       邪見到邪定

2.       正性

a.       正見到正定

 

SN45.22 不善法經 Akusaladhamm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教導比丘們

1.       不善法

a.       邪見到邪定

2.       善法

b.       正見到正定

 

SN45.23 道跡經第一Paṭhamapaṭipad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教導比丘們

1.       邪道跡

a.       邪見到邪定

2.       正道跡

a.       正見到正定

 

SN45.24 道跡經第二 Dutiyapaṭipadā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自己不稱讚在家人或出家人的邪道跡。

-因為在家或出家的邪行者,不因為邪行之因成為真理、善法的成功者

-邪道跡是邪見到邪定

-接著佛陀反面論證

 

SN45.25 非善人經第一 Paṭhama-asappuris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教導比丘們什麼是

1.       非善人

a.       邪見到邪定者

2.       善人

a.       正見到正定者

 

SN45.26 非善人經第二 Dutiya-asappuris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佛陀教導比丘們

1.       非善人

a.       是邪見到邪定者

2.       比非善人更非善人的

a.       是邪見到邪定+邪智、邪解脫者

b.       複註:邪智-某人作了惡的後心想:「啊!我作了善的。」

c.       義註:邪解脫-非真實的解脫

3.       善人

a.       是正見到正定者

4.       比善人更善人的

a.       見到+正智、解脫者

b.       AN3.146義註:正智-果智

 

SN45.27 瓶子經 Kumbh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就如無支撐的瓶子是易倒的,有支撐的是不易倒的。

-同樣地,無支撐的心是易倒的;有支撐的是不易倒的。

-八支聖道就是心的支撐

 

SN45.28 定經 Samādhi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教導比丘有近因、有資糧的聖正定

-那就是以正見到正念這七支為資糧的心一境性

 

SN45.29 受經 Vedanā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為了三受的遍知,八支聖道應該被修習。

 

SN45.30 鬱低雅經 Uttiy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鬱低雅尊者對佛陀說,自己獨坐時想,哪些是被佛陀所說的五種欲呢?

-佛陀便回答,能被眼/耳/鼻/舌/身/意識知的、想要的、所愛的、合意的、可愛形色的、伴隨欲的、誘人的諸色/聲/香/味/觸/法就是了

-為了這五種欲的捨斷,八支聖道應該被修習

 

SN45.31 行經第一 Paṭhamapaṭipatti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教導比丘們

1.       邪行

a.       邪見到邪定

2.       正行

a.       正見到正定

 

SN45.32 行經第二 Dutiyapaṭipatti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教導比丘們

1.       邪行者

a.       邪見到邪定者

2.       正行者

a.       正見到正定者

SN45.33 已錯失經 Viraddh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 任何已錯失八支聖道者,他也已錯失導向苦的完全滅盡的聖道

-凡任何已發動八支聖道者,他們已發動導向苦的完全滅盡的聖道

 

SN45.34 到彼岸經 Pāraṅgam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如果已修習、多作八支聖道的話就能從此岸走到彼岸

 

-接著佛陀說偈,大意如下

1.       到彼岸的人少,其他人還在彼岸徘徊

2.       順從法的人將越過難越過的死神界、去到彼岸

3.       智者棄惡修善、出家而喜樂於難喜樂的離欲狀態

4.       智者應從心的污染中净化自己、修習七覺支

5.       捨棄執著、無執著者喜樂

6.       煩惱已盡者是證涅槃者

 

SN45.35 沙門性經第一 Paṭhamasāmaññ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教導比丘們

1.       沙門性

a.       八支聖道

2.       沙門果

a.       入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

 

SN45.36 沙門性經第二 Dutiyasāmaññ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教導比丘們

1.       沙門性

a.       八支聖道

2.       沙門目標

a.       貪、瞋、癡的滅盡

 

SN45.37 婆羅門性經第一 Paṭhamabrahmaññ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教導比丘們

1.       婆羅門性

a.       八支聖道

2.       婆羅門

a.       入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

 

SN45.38 婆羅門性經第二 Dutiyabrahmaññ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教導比丘們

1.       婆羅門

a.       八支聖道

2.       婆羅門目標

a.       貪、瞋、癡的滅盡

 

SN45.39 梵行經第一 Paṭhamabrahmacariy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教導比丘們

1.       梵行

a.       八支聖道

2.       梵行果

b.       入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

 

SN45.40 梵行經第二 Dutiyabrahmacariy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教導比丘們

1.       梵行

b.       八支聖道

2.       梵行目標

a.       貪、瞋、癡的滅盡

 

SN45.41-48 摘要

 

-有一次,佛陀提起說,如果其他外道遊行者們問比丘們, 為了什麼目的而在佛陀處梵行被生活呢?

-這時應該回答:為了

1.       貪的褪去 (SN45.41)

2.       結的捨斷(SN45.42)

3.       煩惱隨眠的根除(SN45.43)

4.       (義註:輪迴)旅途的遍知(SN45.44)

a.       義註:到達涅槃後為遍知

5.       諸漏的滅盡(SN45.45)

6.       明、解脫果的作證(SN45.46)

7.       智見(SN45.47)

8.       無取著般涅槃(SN45.48)

-如果他們繼續問,為了以上而有道跡嗎?

-這時應該回答,那就是八支聖道了

 

SN45.49-55摘要

 

-佛陀說,黎明為太陽升起的先兆

-同樣地,以下為八支聖道生起的先兆,

1.       善友誼(SN45.49)

2.       戒具足(SN45.50)

3.       意欲具足(SN45.51)

a.       義註:想為善的慾望

4.       自己(義註:心性)具足(SN45.52)

5.       見具足(SN45.53)

6.       不疏忽大意具足(SN45.54)

7.       如理作意具足(SN45.55)

-因為具有以上的人,他必將修習、多作八支聖道

-怎樣修八支聖道呢?

-比丘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56-62 摘要

 

-佛陀說,黎明為太陽升起的先兆

-同樣地,以下為八支聖道生起的先兆,

1.       善友誼(SN45.56)

2.       戒具足(SN45.57)

3.       意欲具足(SN45.58)

a.       義註:想為善的慾望

4.       自己(義註:心性)具足(SN45.59)

5.       見具足(SN45.60)

6.       不疏忽大意具足(SN45.61)

7.       如理作意具足(SN45.62)

-因為具有以上的人,他必將修習、多作八支聖道

-怎樣修八支聖道呢?

-比丘為了貪、瞋、癡之調伏的完結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63-69 摘要

 

-佛陀說,以下一法對八支聖道的生起是多助益的,

1.       善友誼(SN45.63)

2.       戒具足(SN45.64)

3.       意欲具足(SN45.65)

a.       義註:想為善的慾望

4.       自己(義註:心性)具足(SN45.66)

5.       見具足(SN45.67)

6.       不疏忽大意具足(SN45.68)

7.       如理作意具足(SN45.69)

-因為具有以上的人,他能被預期必將修習、多作八支聖道

-怎樣修八支聖道呢?

-比丘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70-76 摘要

 

-佛陀說,以下一法對八支聖道的生起是多助益的,

1.       善友誼(SN45.70)

2.       戒具足(SN45.71)

3.       意欲具足(SN45.72)

a.       義註:想為善的慾望

4.       自己(義註:心性)具足(SN45.73)

5.       見具足(SN45.74)

6.       不疏忽大意具足(SN45.75)

7.       如理作意具足(SN45.76)

-因為具有以上的人,他能被預期必將修習、多作八支聖道

-怎樣修八支聖道呢?

-比丘為了貪、瞋、癡之調伏的完結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77-83 摘要

 

-佛陀說,自己不見還有其它一法,以那個,未生起的八支聖道生起,或已生起的八支聖道走到圓滿的修習,那分別是以下

1.       善友誼(SN45.77)

2.       戒具足(SN45.78)

3.       意欲具足(SN45.79)

a.       義註:想為善的慾望

4.       自己(義註:心性)具足(SN45.80)

5.       見具足(SN45.81)

6.       不疏忽大意具足(SN45.82)

7.       如理作意具足(SN45.83)

-因為具有以上的人,他能被預期必將修習、多作八支聖道

-怎樣修八支聖道呢?

-比丘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84-90 摘要

 

-佛陀說,自己不見還有其它一法,以那個,未生起的八支聖道生起,或已生起的八支聖道走到圓滿的修習,那分別是以下

1.       善友誼(SN45.84)

2.       戒具足(SN45.85)

3.       意欲具足(SN45.86)

a.       義註:想為善的慾望

4.       自己(義註:心性)具足(SN45.87)

5.       見具足(SN45.88)

6.       不疏忽大意具足(SN45.89)

7.       如理作意具足(SN45.90)

-因為具有以上的人,他能被預期必將修習、多作八支聖道

-怎樣修八支聖道呢?

-比丘為了貪、瞋、癡之調伏的完結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91-96 摘要

 

-佛陀說,就如以下的河是斜向東邊的,修習、多作八支聖道的比丘是斜向涅磐的

1.       恒河(SN45.91,45.96)

2.       耶牟那河(SN45.92,45.96)

3.       阿致羅筏底河(SN45.93,45.96)

4.       薩羅浮河(SN45.94,45.96)

5.       摩醯河(SN45.95,45.96)

 

-怎樣修習而是傾向於涅磐的呢?

-那就是比丘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97-102 摘要

 

-佛陀說,就如以下的河是斜向大海的,修習、多作八支聖道的比丘是斜向涅槃的

1.       恒河(SN45.97,45.102)

2.       耶牟那河(SN45.98,45.102)

3.       阿致羅筏底河(SN45.99,45.102)

4.       薩羅浮河(SN45.100,45.102)

5.       摩醯河(SN45.101,45.102)

 

-怎樣修習而是傾向於涅磐的呢?

-那就是比丘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03-108 摘要

 

-佛陀說,就如以下的河是斜向東邊的,修習、多作八支聖道的比丘是斜向涅槃的

1.       恒河(SN45.103,45.108)

2.       耶牟那河(SN45.104,45.108)

3.       阿致羅筏底河(SN45.105,45.108)

4.       薩羅浮河(SN45.106,45.108)

5.       摩醯河(SN45.107,45.108)

 

-怎樣修習而是傾向於涅磐的呢?

-那就是比丘為了貪、嗔、癡調伏的完結而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09-114 摘要

 

-佛陀說,就如以下的河是斜向大海的,修習、多作八支聖道的比丘是斜向涅槃的

1.       恒河(SN45.109,45.114)

2.       耶牟那河(SN45.110,45.114)

3.       阿致羅筏底河(SN45.111,45.114)

4.       薩羅浮河(SN45.112,45.114)

5.       摩醯河(SN45.113,45.114)

 

-怎樣修習而是傾向於涅磐的呢?

-那就是比丘為了貪、嗔、癡調伏的完結而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15-120 摘要

 

-佛陀說,就如以下的河是斜向東邊的,修習、多作八支聖道的比丘是斜向涅槃的

1.       恒河(SN45.115,45.120)

2.       耶牟那河(SN45.116,45.120)

3.       阿致羅筏底河(SN45.117,45.120)

4.       薩羅浮河(SN45.118,45.120)

5.       摩醯河(SN45.119,45.120)

 

-怎樣修習而是傾向於涅磐的呢?

-那就是比丘為了不死的立足處、不死的彼岸、不死的完結而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21-126摘要

 

-佛陀說,就如以下的河是斜向大海的,修習、多作八支聖道的比丘是斜向涅槃的

1.       恒河(SN45.121,45.126)

2.       耶牟那河(SN45.122,45.126)

3.       阿致羅筏底河(SN45.123,45.126)

4.       薩羅浮河(SN45.124,45.126)

5.       摩醯河(SN45.125,45.126)

 

-怎樣修習而是傾向於涅磐的呢?

-那就是比丘為了不死的立足處、不死的彼岸、不死的完結而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27-132 摘要

 

-佛陀說,就如以下的河是斜向東邊的,修習、多作八支聖道的比丘是斜向涅槃的

1.       恒河(SN45.127,45.132)

2.       耶牟那河(SN45.128,45.132)

3.       阿致羅筏底河(SN45.129,45.132)

4.       薩羅浮河(SN45.130,45.132)

5.       摩醯河(SN45.131,45.132)

 

-怎樣修習而是傾向於涅磐的呢?

-那就是比丘傾向涅槃地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33-138 摘要

 

-佛陀說,就如以下的河是斜向大海的,修習、多作八支聖道的比丘是斜向涅槃的

1.       恒河(SN45.133,45.138)

2.       耶牟那河(SN45.134,45.138)

3.       阿致羅筏底河(SN45.135,45.138)

4.       薩羅浮河(SN45.136,45.138)

5.       摩醯河(SN45.137,45.138)

 

-怎樣修習而是傾向於涅磐的呢?

-那就是比丘傾向涅槃地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39 如來經 Tathāgat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在以下的眾生之中,佛陀被說為他們之中的第一

1.       無足的

2.       二足的

3.       四足的

4.       多足的

5.       有色的

6.       無色的

7.       有想的

8.       無想的

9.       非想非非想的

-同樣地,凡任何善法,那些全都以警覺為根、會合,它被說為那些法中第一的。

-警覺的比丘能被預期必將修習、多作八支聖道

-而警覺的比丘怎樣修習、多作八支聖道呢?他

1.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而修習

2.     為了貪、瞋、癡之調伏的完結而修習

3.     為了不死的立足處、不死的彼岸、不死的完結而修習

4.     傾向涅槃而修習

正見到正定

 

SN45.140-148 摘要

 

-佛陀說,就如

1.       任何叢林中生物的足跡,全部都容納在象足之中,象的足跡以大的狀態在它們之中被說為第一(SN45.140)

2.       任何重閣的椽都傾向屋頂,屋頂被說為它們中的第一(SN45.141)

3.       任何香根,黑鳶尾草被說為它們中的第一(SN45.142)

4.       任何香樹心,紫檀被說為它們中的第一(SN45.143)

5.       任何香花,茉莉花被說為它們中的第一(SN45.144)

6.       任何小王,一切為轉輪王的從屬,轉輪王被稱為王中之第一(SN45.145)

7.       任何星光的光明,那些全都不及月亮光明的十六分之一,月亮光明被說為它們中的第一(SN45.146)

8.       晴朗無雲的秋天,日出時,陽光輝耀,驅散空中一切黑暗(SN45.147)

9.       任何編織衣服,迦尸衣被說為它們中第一的(SN45.148)

-同樣地,凡任何善法,那些全都以警覺為根、會合,它被說為那些法中第一的。

-警覺的比丘能被預期必將修習、多作八支聖道

-而警覺的比丘怎樣修習、多作八支聖道呢?

-他會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而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49-151 摘要

 

-佛陀說,猶如

1.       任何應該作的工作,它們全都依止/住立於土地後而作(SN45.149)

2.       任何種子/草木都依止土地而成長/成滿(SN45.150)

3.       依止喜馬拉雅山山王後,諸龍使身體生長、獲取力量,之後進入小池、大池、小河、大河、大海,牠們在那裡以身體來到巨大狀態、成滿狀態(SN45.151)

-同樣地,比丘依止/住立於戒後,修習/多作八支聖道

-是怎樣修習的呢?比丘

1.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

2.       為了貪、瞋、癡之調伏的完結

3.       有不死的立足處、不死的彼岸、不死的完結

4.       傾向涅槃地

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52 樹木經 Rukkhasuttaṃ 摘要

 

-佛陀問比丘們,就如樹木是傾向東邊的,假如它被切斷根的話會往哪邊倒下?

-比丘回答:往斜向處

-佛陀說,同樣地,修習/多作八支聖道的比丘是傾向於涅磐的

-而怎樣修習、多作八支聖道的比丘是傾向涅槃的的呢?

-比丘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53 瓶子經 Kumbhasuttaṃ 摘要

 

-佛陀對比丘們說,就如倒下的瓶子吐出水,不逆吞回

-同樣地,修習/多作八支聖道的比丘吐出諸惡不善法,不逆吞回

-而怎樣修習、多作八支聖道的比丘吐出諸惡不善法,不逆吞回呢?

-比丘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54 穗尖經 Sū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說,就如稻穗尖或麥穗尖被手或腳以正確的方向壓踏,是可能破裂手脚、讓其流血對

-同樣地,如果比丘以正確方向的見和道修習,是可能破壞無明,使明生起,作證涅槃的

-怎樣為之以正確方向的見和道修習,破壞無明,使明生起,作證涅槃呢?那就是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以下

1.       正見

2.       思維

3.       正語

4.       正業

5.       正命

6.       正精進

7.       正念

8.       正定

 

SN45.155 虛空經Ākās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猶如在虛空中種種風會吹

-對修習、多作八支聖道的比丘來說,以下都會修習圓滿

1.       四念住

2.       四正勤

3.       四神足

4.       五根

5.       五力

6.       七覺支

 

-怎樣修習/多作八支聖道而使它們修習圓滿呢?那就是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56 雨雲經第一 Paṭhamamegh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猶如在夏季的最後一個月塵垢被揚起後,驟雨立即使塵垢消失。

-同樣地,修習/多作八支聖道的比丘一一、立即地使已生起的諸惡不善法消失、平息

怎樣修八支聖道而有這樣的效果呢?那就是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57 雨雲經第二 Dutiyamegh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猶如已生起的大雨雲,大風從它的內部使它消失、平息。

-同樣地,修習/多作八支聖道的比丘一一、立即地使已生起的諸惡不善法從內部消失、平息

怎樣修八支聖道而有這樣的效果呢?那就是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58 船經 Nāvā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對藤索固綁的航海船來說,它的藤索六個月在水中被侵蝕後,冬天被拉上陸地,被風、陽光損耗,再被雨雲下大雨,便不難腐爛

-同樣地,對修習、多作八支聖道的比丘來說,諸結不難腐爛。

-怎樣修有這樣的效果呢?那就是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59 來客經 Āgantuk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就如用來接待客人的屋舍,不同種姓的人們從四方八面來住。

-同樣地,修習、多作八支聖道的比丘,

1.     凡應該被證智遍知的諸法,他以證智遍知那些法

a.     五取蘊

2.     凡應該被證智捨斷的諸法,他以證智捨斷那些法

a.     無明與有的渴愛

3.     凡應該被證智作證的諸法,他以證智作證那些法

a.     明與解脫

4.     凡應該被證智修習的諸法,他以證智修習那些法

a.     止與觀

 

-怎樣修習八支聖道而有這樣的效果呢?那就是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60 河經 Nadīsuttaṃ 摘要

 

-佛陀問比丘,就如恒河是傾向東邊的,如果眾人帶來鏟子與簍子後,想要努力將恒河傾向西邊,比丘會如何想呢?

-比丘回答,不容易啊,而且只有疲勞和苦惱

-佛陀說,同樣地,如果國王/親朋戚友以財富引誘一位修習/多作八支聖道的比丘還俗享用與作福德財富,比丘也不可能還俗

-因為比丘的心長久是傾向遠離的

-怎樣修習/多作八支聖道呢?那就是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61 尋求經 Esanā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為了以下三種尋求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該修八支聖道

1.      

2.      

3.       梵行(義註:尋求已考量邪見的梵行)

 

-怎樣修八支聖道呢?就是

1.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

2.       有貪、瞋、癡之調伏的完結修習

3.       有不死的立足處、不死的彼岸、不死的完結修習

正見到正定

 

SN45.162 慢經 Vidhā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為了以下這三種慢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八支聖道

1.       『我是優勝者』

2.       『我是同等者』

3.       『我是下劣者』

 

-哪八支聖道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63 漏經 Āsav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為了以下這三種漏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八支聖道

1.      

2.      

3.       無明

 

-哪八支聖道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64 有經 Bhav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為了以下這三種有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八支聖道

1.      

2.      

3.       無色

 

-哪八支聖道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65 苦性經 Dukkhatā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為了這三種苦性:苦苦性、行苦性、變易苦性--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八支聖道

1.       DN33義注:苦苦性-苦受

2.       SN38.14義注:行苦性--以有爲的狀態而說是苦的狀態

3.       SN38.14義注:變易苦性-快樂變爲痛苦的狀態

 

-哪八支聖道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66 荒蕪經 Khil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為了這三種荒蕪----貪荒蕪、瞋荒蕪、癡荒蕪--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八支聖道

 

-哪八支聖道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67 垢經 Mal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為了這三種垢----貪垢、瞋垢、癡垢--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八支聖道

 

-哪八支聖道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68 惱亂經 Nīgh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為了這三種惱亂--貪惱亂、瞋惱亂、癡惱亂--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八支聖道

 

-哪八支聖道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69 受經Vedanā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為了這三種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八支聖道

 

-哪八支聖道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70 渴愛經 Taṇhā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為了這三種渴愛--欲的渴愛、有的渴愛、虛無的渴愛--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八支聖道

 

-哪八支聖道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71 渴望經Tasinā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為了這三種渴望---欲的渴望、有的渴望、虛無的渴望--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八支聖道

 

-哪八支聖道呢?

1.     貪、瞋、癡之調伏的完結

2.     有不死的立足處、不死的彼岸、不死的完結

3.     傾向於涅槃而

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72 暴流經 Ogh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為了四種暴流--欲的暴流、有的暴流、見的暴流、無明的暴流--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八支聖道

 

-哪八支聖道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73 軛經 Yog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為了四種軛--欲之軛、有之軛、見之軛、無明之軛--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八支聖道

 

-哪八支聖道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74 取經 Upādān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為了四種取--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論取--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八支聖道

 

-哪八支聖道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75 束縛經 Ganth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為了以下四種束縛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八支聖道

1.       貪婪的身束縛

a.       義註:名身的束縛,交織組合的煩惱

2.       惡意的身束縛

3.       戒禁取的身束縛

4.       這是真實之執持的身束縛

a.       義註:拿取邊見而生起‘這是真實的’

-哪八支聖道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76 煩惱潛在趨勢經 Anusay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為了以下七種隨眠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八支聖道

1.    

2.     嫌惡

3.    

4.    

5.    

6.     有貪

7.     無明

-哪八支聖道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77 欲種類經 Kāmaguṇ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為了五欲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八支聖道

-哪八支聖道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78 蓋經Nīvaraṇ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為了五蓋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八支聖道

-哪八支聖道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79 取蘊經 Upādānakkhandh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為了五取蘊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八支聖道

-哪八支聖道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80 下分經 Orambhāgiy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為了以下五下分結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八支聖道

1.     有身見

2.    

3.     戒禁取

4.     欲的意欲

5.     惡意

-哪八支聖道呢?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正見到正定

 

SN45.181 上分經 Uddhambhāgiy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為了以下五上分結的證智、遍知、遍盡、捨斷,應修習八支聖道

1.     色貪

2.     無色貪

3.    

4.     掉舉

5.     無明

-哪八支聖道呢?

1.     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成熟修習

2.     有貪瞋、癡之調伏的完結修習

3.     有不死的立足處、不死的彼岸、不死的完結修習

4.     是傾向涅槃的、斜向涅槃的、坡斜向涅槃的修習

正見到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