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4 魔相應 Mārasaṃyuttaṃ 摘要
SN4.1 苦行經 Tapokammasuttaṃ 摘要
-佛陀初現正覺後,心裏想‘我已經從不伴隨利益的苦行解脫,而且,好!我已經到達解脫、覺悟’
-魔王知道佛陀所想後去見佛陀,並說不能離開苦行而净化,並挑戰佛陀說他非純潔、與純潔之道相違
-佛陀知道是魔王後,便說,任何求不死的苦行都是不伴隨利益的。戒定慧為導向覺悟之道,自己已經到達最高的純潔。死亡已被破壞
-魔王知道敗露後便沮喪地消失
SN4.2 象王的容色經 Hatthirājavaṇṇasuttaṃ 摘要
-當時佛陀初現正覺。世尊在漆黑的夜晚坐在露天處,而天空下著毛毛雨
-魔王爲了嚇佛陀而化作大象王,但卻被佛陀識破。
-魔王知道敗露後便沮喪地消失
SN4.3 清淨經Subhasuttaṃ 摘要
-當時佛陀初現正覺。世尊在漆黑的夜晚坐在露天處,而天空下著毛毛雨
-魔王爲了嚇佛陀而在佛陀不遠處顯現各種閃耀、美麗與醜陋的形象。
-佛陀識破了他,並說善防護身口意者不隨順魔王的控制
-魔王知道敗露後便沮喪地消失
SN4.4 魔網經第一 Paṭhamamārapās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對比丘們說,自己已經以如理作意、如理正勤到達無上解脫
-他們也應如此
-那時魔王去見佛陀,並指控他被天與人的魔網束縛,不能解脫他的束縛
-佛陀隨即反駁他說已由魔網的束縛中解脫
-魔王知道敗露後便沮喪地消失
SN4.5 魔網經第二 Dutiyamārapās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說,自己已經從人天一切網中解脫,他們也是。
-爲了天與人的憐憫與利益,他們要遊行,不要兩個同一地走。
-他們要教導佛法,因爲少塵垢的衆生如果未聽聞法的話將會退失,而他們會了知法
-佛陀本人也會爲了教法去到優樓頻螺的謝那鎮
-那時魔王去見佛陀,並指控他被天與人的魔網束縛,不能解脫他的束縛
-佛陀隨即反駁他說已由魔網的束縛中解脫
-魔王知道敗露後便沮喪地消失
SN4.6 蛇經 Sapp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世尊在漆黑的夜晚坐在露天處,而天空下著毛毛雨
-魔王爲了嚇佛陀而化作大蛇王,但卻被佛陀識破。
-並說,就算有許多蛇蟲、天空破裂、大地搖動—一切生物都驚怖,自己也不會害怕。即使是箭放在胸前,佛陀也不會依著保護處
-魔王知道敗露後便沮喪地消失
SN4.7 睡覺經 Supati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整夜經行後睡覺。
-魔王質問佛陀爲什麽睡覺,佛陀回答自己已經滅盡一切渴愛,反問爲什麽他在那裏?
-魔王知道敗露後便沮喪地消失
SN4.8 歡喜經 Nandati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魔王以偈頌和佛陀說:
1. 有孩子的因爲孩子而歡喜,牛主因爲牛而歡喜
2. 因爲依附而人歡喜,誰人不依附便無歡喜
-佛陀便以偈回答:
1. 有孩子的因爲孩子而哀傷,牛主因爲牛而哀傷
2. 因爲依附而人哀傷,誰人不依附便無哀傷
-魔王知道敗露後便沮喪地消失
SN4.9 壽命經第一 Paṭhama-āyusuttaṃ 摘要
-佛陀有一次對比丘們說,人的壽命是短的,必然到來世,應作善的、梵行。生者無不死,活得長些的只是約100年
-那時魔王去找佛陀,並說
1. 人的壽命是長的,善人不應該鄙視它,
2. 應該如陶醉於乳的(嬰兒)般地過生活,沒有死亡的到來。
-佛陀隨即反駁
1. 人的壽命是短的,善人應該鄙視它,
2. 應該如頭已燃燒般地過生活,沒有死亡的不到來
-魔王知道敗露後便沮喪地消失
SN4.10 壽命經第二 Dutiya-āyusuttaṃ摘要
-佛陀有一次對比丘們說,人的壽命是短的,必然到來世,應作善的、梵行。生者無不死,活得長些的只是約100年
-那時魔王去找佛陀,並說
1. 日夜不流逝,生命不被破壞,
2. 的人壽命繞著走,如車輪對車軸
-佛陀回答
1. 日夜流逝,生命被破壞,
2. 人壽命被耗盡,如小河的水。
-魔王知道敗露後便沮喪地消失
SN4.11 岩石經 Pāsāṇ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世尊在漆黑的夜晚坐在露天處,而天空下著毛毛雨
-魔王爲了嚇佛陀而在佛陀的不遠處碎破諸大岩石。
-佛陀知道是魔王後說,即使他使到整座耆闍崛山移動,正解脫者和佛陀們也不會被動搖
-魔王知道敗露後便沮喪地消失
SN4.12 為何獅子經 Kinnusīh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佛陀被大衆圍繞地教導法,魔王便去搗亂
-魔王挑戰佛陀爲什麽在群衆中那麽自信地說?他有對手,難道他認爲自己是勝利者嗎?
-佛陀便說,大英雄確實在群衆中自信地吼叫,自己已經到達力量、度脫世間的執著
-魔王知道敗露後便沮喪地消失
SN4.13 碎石片經Sakali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的脚被碎石片所傷,生起强烈的苦受,但佛陀具念、正知地忍受那些,不被惱害。
-那時佛陀躺臥休息。
-魔王去見佛陀,質問佛陀是否懶惰睡覺,他的種種目標不存在嗎?
-佛陀說他不是懶惰,達到目標的他已經離憂傷。他對一切生類有憐愍地躺臥。
-即使被箭射到的人也會睡,離開箭的自己爲什麽不能?
-自己不在清醒時害怕,也不害怕地睡
-佛陀不見自己在世間會有減損,加上憐憫一切生類,因此睡覺
-魔王知道敗露後便沮喪地消失
SN4.14 適當經 Patirūp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向在家眾教導法
-魔王於是去搗亂,對著佛陀說,佛陀不適合教誡其他人。這樣做時不要在在順從與排斥上執著
1. 義注說,這是貪與瞋恚(rāgapaṭighesu),當講述法的談論時,因有一類人讚歎,他在那裡生起貪,有一類人不恭敬聽聞,他在那裡生起嫌惡(paṭigho,反感),這是說法者在順從與排斥上執著(sajjati,黏著)
-佛陀回應,他是憐憫他人利益者、正覺者,教導他人時已經從順從與排斥上脫離
-魔王知道敗露後便沮喪地消失
SN4.15 意經 Mānas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魔王去見佛陀,他說,這個意行走在空中的陷阱(義注:貪),因爲那個而被壓迫,佛陀不從自己那裏脫離。
-佛陀便回答說,自己對五塵的欲已消失。死亡已被破壞
-魔王知道敗露後便沮喪地消失
SN4.16 鉢經 Patt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說關於五取蘊的法談,比丘們專心地聼法
-魔王於是去搗亂,化作一隻公牛,到了比丘們放鉢的地方
-有位比丘這時警告另一位比丘說公牛或者會打破鉢
-佛陀聽到後便識破公牛的身份,並說偈
1. 色、被感受的、想、識、被行作的
2. 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如是在那裏離染
3. 如是離染安全,征服一切結縛
4. 尋求一切處後,魔軍也找不到
-魔王知道敗露後便沮喪地消失
SN4.17 六觸處經 Chaphassāyatan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說關於六觸處的法談,比丘們專心地聼法
-魔王於去搗亂,在佛陀不遠處發出很恐怖的聲響,就如大地破裂一樣
-這時一位比丘便對另一位比丘說,大地看起來就像被打裂一樣。
-佛陀立即識破了這個地震的源頭,並說六塵是可怕的世間誘餌,在這裏世間被迷醉。但超越這個、具念的佛陀弟子是超越魔的領域者,如太陽輝耀。
-魔王知道敗露後便沮喪地消失
SN4.18 團食經 Piṇḍ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去到五沙羅樹的婆羅門村落中去托鉢,那時那裏正有少女饗宴客人慶典。
-佛陀爲了托鉢而進入村落
-魔王爲了阻止佛陀得到食物,而佔有那裏的屋主們,使到佛陀真是空鉢而回
(義注:500位少女正要供養慶典蛋糕給佛陀。然後佛陀便會給她們一個開示,她們聽後便會取證入流果。但魔王爲了避免這些發生而佔有了這班少女)
-魔王之後去挖苦佛陀問他是否得到食物
-佛陀反問他,是他讓自己托不到食物嗎?
-魔王於是請佛陀再入村托鉢,保證會讓佛陀得到食物
-佛陀便回應,攻擊佛陀之後魔王產生惡業,難道他認爲沒有惡報嗎?
-對於一無所有的自己快樂地生活,以喜為食,如光音天的天神
-魔王知道敗露後便沮喪地消失
SN4.19 農夫經 Kassa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說關於涅槃的法談,比丘們專心地聼法
-魔王於去搗亂,化作一個農夫問佛陀有否見到公牛
-佛陀立即識破農夫的身份,並問他的公牛是什麽?
-魔王便答:六根、六塵、六觸之識是自己的。佛陀走到哪裏而能脫離他呢?
-佛陀便承認他所説,但說沒有六根、六塵、六觸之識之處非他的去處
-魔王說如果佛陀的意是‘這是我的’ 或‘我的’ 這樣,便不從自己那裏脫離。
-佛陀便說‘那不是我的’、 ‘那不是我’ ,魔王知道自己見不到佛陀的道
-魔王知道敗露後便沮喪地消失
SN4.20 統治經 Rajj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在獨坐時生起深思‘能夠以法行統治嗎?如此能無殺、無使之殺,無征服、無使之征服,無悲傷、無使之悲傷嗎?’
-魔王知道佛陀的深思後,去見佛陀,並請他統治世間
-佛陀問魔王看見什麽而這樣說呢?
-魔王便說,佛陀已經多修四神足,當希望時,佛陀能把整座馬拉雅山山王變成黃金
-佛陀便回應說,即使兩座金山也不使一個人滿足,知道這樣後變得平靜。由此而看到苦的人誰會彎向欲?知道依著是世間中的『染著』後,人就應該為了它的調伏而學習。
-魔王知道敗露後便沮喪地消失
SN4.21 眾多經 Sambahul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魔王化作一位年老的婆羅門而去找比丘們叫他們年輕就要享受人的欲樂,不要抛棄眼前的而追逐不合時宜的
-比丘們便說他們沒有,而是在抛棄不合時宜的而追逐眼前的。因爲感官欲樂是
1. 暫時的
2. 多苦的
3. 多憂患的
4. 還有更多壞處
-而法是
可見的(義注:證得出世間法時,便會摧毀對其他信仰的可去性,這是省察智自己可見的)
無時間性的(義注:不會有間隔而給予結果。指聖道之法。[聖道一生起聖果便緊接而來])
請你來見的(義注:當被問到是否應被行道時便‘來見吧’這樣顯示)
帶近的(義注:如熱切看待燃燒中的衣服和頭那樣,值得帶心去禪修)
智者各自地知道的(義注:所有敏知者等的智者會說‘修習我的道,就能達證果,體證滅’—他們各自知道)
-聽後婆羅門不悅意地走了
-後來比丘們向佛陀報告此事,佛陀便拆穿了婆羅門的身份,並說由此而看到苦的人誰會彎向欲?知道依著是世間中的『染著』後,人就應該為了它的調伏而學習。
SN4.22 三彌提經 Samiddhi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三彌提尊者在佛陀附近努力禪修。忽然他想,那確實是自己的善獲得啊!他的老師是阿羅漢、圓滿覺悟者;自己在這麼善說的法律中出家;他的同梵行者們是持戒者、善法者
-魔王知道尊者的深思後便去他附近製造出可怕的聲響,聽起來就如大地被打裂一樣。
-之後尊者向佛陀報告此事,佛陀便說那其實就是魔王來的,叫尊者繼續在那裏努力
-第二次,相同的事情發生了,尊者便以偈對魔王說
1. 我透過信而出家,無家非在家人
2. 念、慧、我的覺悟,心善定下
3. 隨你作色吧!不會有我的惱害。
-魔王知道敗露後便沮喪地消失
SN4.23 瞿低迦經 Godhi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瞿低迦尊者努力禪修,但進入禪那不久就退失,如此上演了六次同樣的事情。(義注:尊者會如此是因爲他有長期病患、導致他的狀態不利於專注)
-到第七次,尊者希望取刀自殺(義注:他想,因爲對於從禪那掉失的人死後去處是不確定的,但對於不掉失的,那個再生處是肯定是梵天世界,讓我用刀吧!‘)
-義注:魔王想,這個沙門想用刀。這意味住他不在意身體和生命,這樣的人能夠證悟成爲阿羅漢。如果我嘗試阻止他,他是不會停止的,但如果他的老師阻止,他就會。於是他假裝關心長老的利益而去見佛陀
-魔王於是先禮敬佛陀,然後便請佛陀制止還是有學的尊者
-那時尊者已經自殺了(義注:長老心想:「以這種活命對我何用(kiṃ mayhaṃ)?」之後躺臥然後用刀切脖子,苦受生起,上座鎮伏[苦]受後,就探索那個受。念生起,當把握(sammasanto)根本業處時,到達阿羅漢狀態)
-佛陀知道是魔王後便對他說,智者不期待活命,連根拔除渴愛的瞿低迦已般涅槃
-那時佛陀召喚比丘們後告知尊者自殺的消息,帶著他們去他那裏。
-那時黑雲在那裏四處走,佛陀問比丘們是否見到。並說那是魔王試圖探求瞿低迦的識住立在哪裡。然而他的識已不住立,他已般涅槃了
-之後魔王失落地消失
SN4.24 七年追蹤經 Sattavassānubandhasuttaṃ 摘要
-當時魔王已經跟了佛陀七年,等待機會(義注:他想,如果他看見佛陀行爲上有什麽不當就呵斥),但是一直都等不到。於是就來找佛陀,問他
1. 是否因爲憂愁、損失財富、犯了罪而在森林中禪修
2. 爲什麽他不交朋友?
-佛陀便回答自己已經完全拔去憂傷之根、切除有貪地禪修,並稱呼魔王為放逸的親屬
-魔王便說,如果佛陀的意是認爲 ‘這是我的’、 ‘我的’ 的話,就沒從自己那裏脫離
-佛陀便說那不是我的、那不是我,魔王也知道自己見不到他的道
-魔王說,如果道是導向不死、安穩的,那請佛陀自己走,爲什麽要和人說呢?
-佛陀回答,那是因爲別人問,自己就和他們說無依著的真理
-魔王之後認輸離去
SN4.25 魔的女兒經 Māradhītusuttaṃ 摘要
-魔王在佛陀前説了厭倦的偈後離開到佛陀不遠處,盤腿、無言以對地以木棒刮著地
-那時魔王的三個女兒:渴愛、不喜樂、貪去見魔王,問父親爲什麽不快樂,讓她們以貪繫縛他,來給魔王控制
-魔王便說,佛陀是不易被誘惑的,他已超越自己的領域,因此自己非常憂愁
-她們於是去見佛陀,並分別以以下誘惑佛陀,但佛陀不予理會
1. 自己
2. 化作一百個少女
3. 化作一百個未生過小孩的女人
4. 化作一百個生過一次小孩的女人
5. 化作一百個生過兩次小孩的女人
6. 化作一百個中年女人
7. 化作一百個老年女人
-這時她們終於認同父親所説,並說,如果她們以這些來攻擊未離貪的修行人,他們的心臟會破裂、熱血會從口中湧出,或會瘋狂、心散亂。
-魔的女兒渴愛問佛陀
1. 是否因爲憂愁、損失財富、犯了罪而在森林中禪修
2. 爲什麽他不交朋友?
佛陀便回答
1. 目標已達成、心寂靜,已征服可愛、怡人的色
2. 獨自禪修體現樂,因此不與人作友誼
3. 誰都不到達和我的友誼
-魔的女兒不喜樂問佛陀
1. 怎樣多住的比丘渡過六暴流(義注:六根的污染)
2. 怎樣多修禪而讓欲想得不到他?
-佛陀回應:
1. 身輕安(義注:第四禪出入息之身輕安)、善解脫(義注:阿羅漢果解脫)、不造作(義注:三業)、具念、無依附
2. 明白了(義注:四聖諦)法、無尋地禪修(義注:無尋的四禪)
3. 不(義注:透過憤怒而)擾動、不(義注:透過貪而)流動、不(義注:透過癡而)昏沉
4. 這裡這樣多住的比丘,已渡過五暴流這裡渡過第六,
5. 他這樣多修禪而[使]諸欲想,成為得不到他的局外者。
6. 義注:這是在説明去除了蓋、漏盡
-魔的女兒貪對佛陀說,切斷貪愛的他和僧團一起生活,會有許多人相信與實行他的教法。並感嘆佛陀從死神那裏搶奪後引導他們到彼岸
-佛陀確認自己以正法引導他們,並問是哪個女人知道後妒忌?
-魔王見到女兒回來後便說她們不自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