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摘要

SN3 憍薩羅相應 Kosalasaṃyuttaṃ 摘要

SN3.1 年輕經 Dahar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去見佛陀,並問,佛陀自稱已證得無上的圓滿覺悟嗎?

-佛陀確認

-波斯匿王便說,被群衆推舉的六師外道都不這樣自稱,爲什麽佛陀年輕且新出家會這樣說呢?

 

-佛陀說,有四種東西不應該被輕蔑為『年輕』

1.       王族

a.       他可能成爲國王,之後一發怒就會處罰我們

2.      

a.       會咬人

3.      

a.       得到燃料之後會成爲大火

4.       比丘

a.       他燃燒著。義注說,比丘不會以辱駡報以辱駡,以打擊報以打擊,那個以戒燃燒

b.       (如傷害他們的話,)他的兒子、家畜,繼承人、財產都被摧毀,不享有繼承者和財產

-聽後國王隨喜,並皈依三寶

 

 

SN3.2 男子經 Purisasuttaṃ 摘要

 

-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問佛陀,當男子自身內的幾法生起時,生起不利、苦、不安樂住呢?

-佛陀回答:貪、嗔、癡

 

SN3.3 老死經 Jarāmaraṇasuttaṃ摘要

 

-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問佛陀,對已生者來說,有老死之外的嗎?

-佛陀說沒有,就算是有錢人,乃至阿羅漢,他們的身體也是破裂法、捨棄法

-但正法不會衰老

 

SN3.4 可愛經 Piy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對佛陀說,自己在獨坐時心想‘對誰來説自己是可愛的呢?對誰來說自己是不可愛的呢?’

 

-他然後自己想,凡身口意行惡者,對他們來說自己是不可愛的,即使他們會説自己是可愛的。因爲他們對自己作了會對不可愛之人作的事

-接著他反面論證

-佛陀聽後認可,並說偈,大意如下

1.     如果自己對自己來説是可愛的話,便不應該作惡,因爲作惡者難獲得快樂

2.     當死時什麽與他如影不離呢?福德和惡—那是他自己的

3.     因此應作善的,因那是後世的財富。

4.     福德在來世中,是有生命者之所依

 

SN3.5 已自己守護經  Attarakkhit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對佛陀說,自己在獨坐時心想‘對誰來説自己已被守護呢?對誰來説自己未被守護呢?‘

-他然後自己想,凡身口意行惡者,對他們來說自己是未被守護的,即使他們被外在的守護都好。因爲後者的守護是外部的,不是自身内的。

-接著他反面論證

-佛陀聽後認可,並說偈,大意如下

1.       身口意到處自制都是好的。

2.       到處已自制的、有羞恥的,被稱為『已守護』

 

SN3.6 少經 Appa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對佛陀說,自己在獨坐時心想:

1.       擁有大量財富而不迷醉的、不在欲上去到貪求的、不對衆生犯錯的是很少的

2.       反之是更多的

-佛陀認可,並說偈,大意如下

1.       在受用諸欲上貪著者,他們越界而不知道,那個果報是惡的

 

SN3.7 法庭經 Aḍḍakaraṇ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對佛陀說,當他zuozai1法庭時,看到許多富有的王族、婆羅門、屋主因爲感官欲樂的對象而故意妄語,他因而想,自己受夠了,要讓自己的兒子(毘琉璃)坐上法庭來主持。

 

-佛陀認可,並說爲感官欲樂的對象而故意妄語者會有長久的不利、苦,並說偈,大意如下

1.       在諸欲上貪著者,他們越界而不知道,那個果報是惡的

 

 

SN3.8 茉莉經 Mallik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問茉莉皇后,對她來説,是否有任何人比自己更加可愛?

1.       答:沒有

-王后於是問國王同樣的問題,國王的答案也是一樣

-國王後來和佛陀説起這事,佛陀知道後說偈

1.       心游歷一切方位,在任何一處都得不到比自己還要可愛的

2.       如是他人各別都認爲自己是可愛的,因此不要傷害愛自己的他人

 

SN3.9 牲祭經 Yaññ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憍薩羅國波斯匿王準備好了一個大牲祭,有上千隻動物了牲祭已被帶到祭壇的諸柱子,而他的工人都被威迫要工作,因此淚流滿面

 

-那時許多比丘見到後回去跟佛陀報告此事,

-佛陀知道後說偈,大意如下

1.       種種大殺害的牲祭,是無大果的。

2.       正行的大聖賢(義注:佛陀等)也不接近該牲祭。

3.       對於無殺害的祭祀、隨家族的佈施(義注:跟隨祖先所創立的、恆常的佈施)---正行的大聖賢們接近該牲祭

4.       有智慧的人應該做這種,它有大果報,天神們也歡喜

 

SN3.10 繫縛經 Bandhan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一班比丘看見一群人被憍薩羅國波斯匿王被脚鏈等繫縛,回來後向佛陀説了所見所聞

-佛陀便説

1.       智者不説以上那些是堅固的繫縛

2.       在寶石耳環、妻兒上染著、渴望,智者說這才是堅固的

3.       它們往下拉(義注:往四惡道)、是鬆的(義注:不像鐵那樣阻止人移動)、難擺脫的(義注:除了出世間智慧之外不能擺脫)

 

SN3.11 七位結髮者經 Sattajaṭil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35位外道從佛陀不遠處經過。

-那時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從座位起來後向他們鞠躬並報以姓名3次

-他們離去後國王向佛陀說,他們是阿羅漢或達到阿羅漢之道者其中之一

-佛陀說,對在家受用諸欲的他來説是難以知道誰是的

-接著佛陀說,透過作意、有智慧、加上一項東西,以下能被了知

1.      

a.       共住

2.       清净

a.       説話

b.       義注:有些人前後的説話不一,其他人面前和面對面說,前說和後說,後説和前說也如是。透過説話而知道這個人不净

c.       清净戒的人前後、後前都是一致的。面前、在人背後所説;在人背後所説、面前。因此透過説話而知道清净的狀態

3.       不幸

a.       抗逆力/力量(義注:智慧之力。如果智慧之力不存在,他在生起的不幸上,對於應被穿透、拿取之應作的工作看不見,就如想進入無門的家而行)

4.       智慧

a.       交談

 

-國王聽後隨喜,並說其實他們是他派去外國的間諜。他們除去污垢、洗净後便會享用五欲

-佛陀因而說偈,大意如下

1.       人不是以外貌而善知道,也不是以短暫的看見而信賴

2.       因爲許多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SN3.12 五位國王經 Pañcarāj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以波斯匿王為首的五位國王中出現了這樣的談論‘什麼是諸欲中第一的呢?‘

-他們各說以下答案:色、聲、香、味、觸—互不能説服對方

-波斯匿王便提議去找佛陀問這個問題

-佛陀聽後便說,最合意的便是五欲中第一。

-因爲同樣的色/聲/香/味/觸,對某些人是合意的,對某些人則不。但凡他對那些色/聲/香/味/觸悅意、有圓滿的意向,便不會欲求比它更上的色/聲/香/味/觸了。因對他來説,那個色/聲/香/味/觸是最上的

 

-説完後栴檀額利迦居士便説了一首偈讚美佛陀。

-那五位國王以五件上衣使栴檀額利迦優婆塞裹上,而後者轉送予佛陀

 

SN3.13 一桶煮好的經 Doṇapā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吃了一桶煮好的飯後飽得喘氣。

-他去見佛陀後,佛陀見他這樣後說偈

1.       當人常有念,知量而獲得食物

2.       感受變小,漸漸地消化守護壽命

 

-那時學生婆羅門善見站在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後面,國王便召喚他,並說如果他每天在他的食物到達時說這偈,便會持續每天給他一百迦哈玻那(貨幣單位)的食物

-婆羅門答應後,他每天在國王前唸,國王於是保持最多一那利的飯量。

-過後國王變得纖瘦,並讚美佛陀在今生來世兩方面的利益都憐憫他

 

SN3.14 戰鬥經第一  Paṭhamasaṅgām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阿闍世王韋提希子攻打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後者戰敗,回到自己的首都舍衛城

 

-比丘們看見後便和佛陀報告此事,佛陀並評論說,阿闍世王有惡伴侶,而憍薩羅國波斯匿王有善伴侶。但今天戰敗的波斯匿王睡不好

-佛陀接著說偈:

1.       勝利者招致怨恨,敗北者睡不好,

2.       寂靜者睡得安樂:捨斷勝敗後

 

SN3.15 戰鬥經第二  Dutiyasaṅgām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阿闍世王韋提希子攻打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前者戰敗,並被波斯匿王活捉

-波斯匿王便想,就算他沒有侵犯對方,對方也侵犯自己。但他仍是我的外甥,因此讓我占據他所有軍隊後讓他活著撤退

-比丘們知道後對佛陀報告此事

-佛陀以偈評論

1.       人們掠奪,只要是有利的

2.       但何時其他人掠奪,他這位掠奪者便被掠奪

3.       愚人認爲自己有理由,當惡不折磨他

4.       何時惡折磨他,然後才經歷苦

5.       殺害者獲得殺害、征服者獲得征服

6.       侮辱者則侮辱,激怒者則激怒

7.       然後業的成熟,他這位掠奪者便被掠奪

 

SN3.16 茉莉經Mallik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某位男子去見憍薩羅國波斯匿王,並在耳邊通知說,茉莉皇后已生下女兒。

-聽後國王不高興 (義注:我已經擡舉了她,從貧窮的家庭到皇后的階位。如果她產下男子的話她就會贏得大的榮譽,但她現在失去了這個機會)

-佛陀知道國王不高興後便說偈

1.       有些女人,較男國王好

2.       有智慧的女人,具戒和守則,對伯母如天神、是忠誠的妻子

3.       她所生的男孩,會成爲英雄國王

4.       如是幸運的兒子,會教誡王國

 

SN3.17 不放逸經Appamād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問佛陀說,是否有一法,得到後會住立當生的利益與後世的利益?

-佛陀答是有的,就是不放逸

-接著佛陀便說偈。大意如下

1.       對於種種的美好的欲求者,智者稱讚在福德行為上不放逸

2.       穿透利益的被稱爲智者

 

SN3.18 善友經Kalyāṇamitt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對佛陀說,他獨坐時深思,‘法被世尊善說,但那是對有善友者,而不是對有惡友者’(義注:雖然法對所有人被善宣説,但就如藥那樣只會對那些吃它的人有效,同樣地法只對那些服從、有信心、有善友的人履行他的目的,而非其他)

 

-佛陀認可,並提到,有一次阿難對自己說:‘善友是梵行的一半’

-佛陀立刻糾正,說善友誼是梵行的全部

1.       -因爲有善友的比丘將會被預期必修八正道

2.       -由於作爲善友的佛陀,生法、老法、死法、愁悲苦憂絕望法的眾生從生法、老法、死法、愁悲苦憂絕望被釋放

 

-他繼續告誡國王,當他有善友的同時,應留下一法:在善法上的不放逸

-當他不放逸時,他的國民都會不放逸,那時他自己、宮女、寶庫等也必將被守護

-接著佛陀便說偈。大意如下

1.       對於欲求廣大、更多財富者,智者稱讚在福德行為上不放逸

2.       穿透利益的被稱爲智者

 

SN3.19 無子者經第一 Paṭhama-aputta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憍薩羅國波斯匿王中午去見佛陀。

-佛陀問他從哪裏來?

-他回答,舍衛城中經營錢莊的屋主死了,他搬走那位無子者的財產到國王後宮後而來。

-那位屋主非常富有,但受用的東西很粗鄙。

-佛陀認可,並說,非善人得到廣大的財富後,既不使自己快樂,也不使父母快樂、喜悅,不使、妻兒、奴僕、工人、傭人、朋友、同事快樂

-也不在沙門、婆羅門上使導向天界的、安樂果報的的供養建立

-當他不正當使用財富時,以下會損耗它

1.       國王們拿走

2.       盜賊們拿走

3.       火燃燒

4.       水流走

5.       不可愛的繼承者們拿走

 

-佛陀之後反面論證並說偈

1.       如冷水在無人處,當它不能被喝飲時走向乾涸,

2.       這樣可鄙的人得到財物後,既不自己受用也不施與。

3.       明智者與智者得到財富後,他受用與成為盡義務者,

4.       那位人中之最養育親屬眾後,不被責備地到達天界處。

 

SN3.20 無子者經第二 Dutiya-aputtak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憍薩羅國波斯匿王中午去見佛陀。

-佛陀問他從哪裏來?

-他回答,舍衛城中經營錢莊的屋主死了,他搬走那位無子者的財產到國王後宮後而來。

-那位屋主非常富有,但受用的東西很粗鄙。

-佛陀認可,並說起這位屋主的往事

1.       過去世他佈施食物給名叫多迦羅尸棄的辟支佛取用,叫他佈施給沙門

a.       就以那個業的果報,他往生天界七回,以正是那個業的殘餘果報,他就在這舍衛城作經營錢莊者七回

2.       但給了後,後悔—應該給工人吃

a.       因此他的心不傾向於上妙五種欲的受用

3.       而且他因爲錢而奪取兄弟獨子的生命

a.       他在地獄受折磨好幾十萬年

b.       正是那個業的殘餘果報,使這第七次無子者的財產進入國王的藏庫。

-而那位經營錢莊的屋主以前的福德已滅盡,且沒累積新福德,他現在在大叫喚地獄受折磨

 

-佛陀於是說偈,大意如下

1.       一切物質都沒拿走就被迫死去

2.       而身口意所作的卻是自己的,隨著他走

3.       因此應該作善的,那是後世的財富,

4.       福德在來世中,是有生命者所依

 

SN3.21 人經 Puggalasuttaṃ摘要

 

-佛陀對憍薩羅國波斯匿王說世間有四種人

 

SN3.22 祖母經 Ayyik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問憍薩羅國波斯匿王,他中午去了哪裏?

-憍薩羅國波斯匿王於便說,他120嵗的祖母死了,如果能以任何貴重的東西來換他的祖母不要死,他也是願意的

-佛陀便說,一切眾生都是會死的

-國王隨喜認同

-佛陀說偈,大意如下

1.       一切眾生必將死

2.       他們依業而去,作惡下地獄,為善就到善道

3.       因此應該作善的,那是後世的財富,

4.       福德在來世中,是有生命者所依

 

SN3.23 世間經 Lokasuttaṃ 摘要

 

-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問佛陀,當世間的幾法生起時,生起不利、苦、不安樂住呢?

-佛陀回答:貪、嗔、癡

 

SN3.24 弓術經 Issatt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問佛陀,布施應該被施於何處呢?

1.       答:往心淨信之處。

-國王繼續問:那麼,所施於何處有大果呢?

1.       佛陀便說:『布施應該被施於何處』,這是一個問題,而『所施於何處有大果』,這是另一個問題、

2.       對持戒者的所施有大果

 

-佛陀給了一個譬喻,引導國王承認,假如出現戰爭,不論種姓,他不會雇用任何膽小、不熟練的人。反之則要

-同樣地,不論什麽種姓,假如他捨棄了五蓋,具備五無學蘊(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佈施給他就有大果

 

SN3.25 如山經 Pabbatūpam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問憍薩羅國波斯匿王中午前做什麽來?

-國王便答,自己(義注:剛拘捕並刺擊了一班想伏擊他而侵占他的王國的人)

-(義注:佛陀爲了避免他會感到灰心並不想親近佛陀,於是便不譴責他的行徑,而是間接地教導他)

-佛陀便說,假如四方都有值得信賴的男子來告訴他,自己看到像雲高的大山正壓碎著一切生物而來,並請大王做凡他應該做的,他會做什麽呢?

-國王便說,除了做福德、正行之外

-佛陀說,現在老死向他壓來了,他會做什麽呢?

-國王回答,就算是用上軍隊、參謀大臣、金錢等,在老死前都沒辦法,除了做福德外,會有什麼應該作的呢?

-佛陀認可,並說偈,大意如下:

1.       對於老死,任何人都避不開

2.       而且用上以上的都不能打勝

3.       因此智者、看見自己利益的人,應安頓好信心在三寶上

4.       以身口意行法

5.       這樣在這裏人們稱讚他,死後他也會在天界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