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25 入相應 Okkantasaṃyuttaṃ 摘要
SN25.1-10 摘要
-佛陀說,以下這些是無常、變異、不穩定的
1. 眼(SN25.1)
2. 色(SN25.2)
3. 眼識(SN25.3)
4. 眼觸(SN25.4)
5. 眼觸所生受(SN25.5)
6. 色想(SN25.6)
7. 關於色的思/意志(SN25.7)
8. 色之渴愛(SN25.8)
9. 地水火風空識(SN25.9)
10. 五蘊(SN25.10)
隨信行者
1. 對以上這些法有信心、確定決意(adhimuccati)
2. MN65的義注解釋,他們為爲了證得入流果的人,他們以信根作先導。當他們成爲初果聖者之後就被叫作‘信解脫‘
隨法行者
1. 對以上這些法有適量的智慧來洞察然後接受
2. MN65的義注解釋,他們為爲了證得入流果的人,他們以慧根作先導。當他們成爲初果聖者之後就被叫作見成就
這兩類人都進入正性決定(義注:聖道)、善人之地、超越凡夫之地,不可能作會讓他再生於三惡道之業,不可能死時都不能證悟入流果(看下面注釋)
1. 義注以《論藏。人施設論。17》來解釋:怎樣是住劫者?這人進入了證悟入流果之道。到了劫燃燒之時,只要這人不證悟入流果,劫就不會燃燒。賦有道之人為住劫者
a. 複注解釋,劫燃燒之時十萬個圍輪世界都會被燃燒、摧毀。佛教還存續世界就不會被摧毀,劫被摧毀之時佛教(在人間)已經不在了…然後描述聖道的心路過程…説明當聖道生起之時無東西能夠障礙後續的聖果生起
b. 根據這些注釋,應指只維持一刹那的聖道。因爲死亡心不可能和道心後續的果心等同時生起,必定等聖道心路走完才能生起
c. 注釋書的見解比較嚴謹,較鬆的解釋為具備一定程度修爲的佛教徒,死前一定能證得果位。但筆者采納注釋書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