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摘要

SN20 譬喻相應 Opammasaṃyuttaṃ 摘要

SN20.1 屋頂經 Kūṭ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凡任何重閣的椽,全都在屋頂會合,如果拆除屋頂,那一切都會走到根除。

-同樣地,凡任何不善法,都是以無明為根本的,如果根除無明,那一切都走到根除。

-佛陀要比丘們不疏忽大意地生活

 

SN20.2 指甲尖經 Nakhasikhasuttaṃ 摘要

 

-佛陀使微少塵土沾在指甲尖後,引導比丘承認指尖的塵土比起大地來説微不足道

-同樣地,再生於人間的衆生是少量的,再生於其他道的人是較多的

-佛陀要比丘們不疏忽大意地生活

 

SN20.3 家經 Kul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猶如任何多女人、少男人的家,他們是容易被盜賊、小偷侵犯的。

-同樣地,凡任何比丘的不多作慈心解脫,他是容易被非人侵犯的。

-接著佛陀反面論證

-佛陀要比丘們學習,應多作、努力於慈心解脫

 

SN20.4 大口鍋經  Okkhā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如果有人午前、中午、傍晚都施予百大鍋之食物布施

-都比不過午前、中午、傍晚時修習慈心即使甚至如擠牛奶時拉一次奶頭那樣短的時間—那樣大果報

1.       義注:向一切有情遍滿祝願

-佛陀因此要比丘們學習,應多作、努力於慈心解脫

 

SN20.5 矛經 Sattisuttaṃ 摘要

 

-佛陀引導比丘承認,以手或拳使這銳利尖端的矛倒退,是不容易的,最終只有疲勞、苦惱的份

-因而帶出,凡任何比丘多作慈心解脫,如果非人想讓他的心拋出,那時,那位非人只有疲勞、苦惱的份

-佛陀因此要比丘們學習,應多作、努力於慈心解脫

 

SN20.6 弓箭手經 Dhanuggahasuttaṃ 摘要

 

-佛陀引導比丘承認,假如有四位精通的、善學的、熟練的、擅長弓術的弓箭手站在四方,那時,如果一位男子走來:『我將捉住被這四位精通弓術的弓箭手從四方射出、未落地的箭後帶來。』--這位男子是疾速者

-佛陀說,日月的速度比那個更快,天神的速度又比日月更快;而壽行被耗盡的速度比那些天神的速度更快。

-佛陀因此要比丘們不疏忽大意地生活

 

 

SN20.7 楔子經 Āṇi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在未來世,當佛陀說深、具深義、出世間、連接空的經典時,比丘們將不想知

1.       深的經典 (SN55.53義注)

a.       義注:比如說Salla Sutta (Sn3.8)

2.       具深義的經典

a.       義注:比如說Cetanā Sutta (SN12.38-40)

3.       出世間的經典

a.       義注:比如說Asakhatasayutta(SN43)

4.       連接空的經典

a.       義注:比如說Khajjaniya Sutta (SN22.79)

 

-反而學習、想知外道美詞美句的經典

-這樣,那些具深義、出世間、連接空的經典便會消失

-佛陀因此叫比丘們要學習、掌握這些經典

 

SN20.8 圓木頭經 Kaliṅgar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說,現在離車人以圓木頭為枕頭、不疏忽大意的、在訓練上熱心,摩揭陀國阿闍世王韋提希子沒得到機會

-但未來,離車人將成為手腳柔軟的、嬌嫩的,他們在柔軟的床與綿枕上將睡到太陽上昇,阿闍世王韋提希子對他們將得到機會

-現在,比丘以圓木頭為枕頭、不疏忽大意的、在勤奮上熱心,魔王沒得到機會

-但未來他們將成為手腳柔軟的、嬌嫩的,他們在柔軟的床與綿枕上將睡到太陽上昇,讓魔王得到機會

-因此佛陀要他們學習以圓木頭為枕頭、不疏忽大意的、在勤奮上熱心

 

SN20.9 象經 Nāg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某位新進比丘過度地去諸家,比丘們對他這麼說:「尊者!你不要過度地去諸家。」

-新進比丘便不滿說,那些所謂的上座比丘也是這樣,更何況是我?

 

-那時衆多比丘去見佛陀説起這件事。佛陀便說比喻:

1.       從前,在林野處有大湖,象依止它住,牠們潛入那個湖中後,以鼻拔出蓮的幼芽後,徹底清洗咀嚼後,吃無泥的幼芽,這是為了牠們的容色同時也為了力量,不從那個因由遭受死亡,或接近死亡程度的苦。

2.       但那些模仿大象的年輕幼象子獸們潛入那個湖中,以鼻拔出蓮的幼芽後,不徹底清洗,不咀嚼後,吃有泥的,這既不是為了牠們的容色也非為了力量,從那個因由遭受死亡,或接近死亡程度的苦。

 

-佛陀說,同樣地上座比丘們進入村落,對在家人説法,在家人對他們作有净信的行爲,他們不被繫縛、不被衝昏頭腦、不被染著,看見過患地、有出離慧地受用那個利得,這是為了他們的容色同時也為了力量,不從那個因由遭受‘死亡’ (還俗),或‘死亡’程度的苦。

-但新進比丘卻被束縛云云,因而遭受‘死亡’,或‘死亡’程度的苦

-佛陀因此要比丘學習不被繫縛、不被衝昏頭腦、不被染著,看見過患地、有出離慧地受用那個利得

 

SN20.10 貓經 Biḷār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某位比丘在諸家中過度地交際,比丘們對他這麼說:「尊者!你不要在諸家中過度地交際。」

-然而,那位比丘卻還是不停止。

-衆多比丘因此去找佛陀並説起這事,佛陀便說故事

1.       從前有隻貓抓了老鼠,為咀嚼後便匆忙吞下,那隻還在生的老鼠便咬他的内臟,貓兒因而遭受死亡,或死亡程度的苦。

 

-這個故事比喻一類比丘進村托缽時未守護身口意、念未現起、未防護諸根。

-當他看到衣著暴露的女性之後,貪心使他墮落,因而遭受死亡,或死亡程度的苦

1.       在聖者之律中還俗=死亡

2.       犯上某種污染、但允許懺悔的罪=死亡程度的苦

a.       義注:某種污染=受污染心驅使的

 

-佛陀因此要比丘學習托缽時要守護身口意,現起念、防護諸根

 

SN20.11 狐狼經 Siṅgālasuttaṃ 摘要

 

-佛陀問比丘是否在破曉時聽到老狐狼的鳴叫,並說,雖然那隻老狐狼有疥瘡,但牠仍可以去牠想要之處,站牠想站之處,坐牠想要坐之處,躺牠想要躺之處,而且涼風強力吹牠。

 

-佛陀說,某類釋迦之徒的自稱者,如果他經驗像這樣的個體,那就好了!

1.       義注說佛陀指的是提婆達多。

2.       注:他因行惡而下地獄

 

-佛陀因此要比丘們不疏忽大意地生活

 

 

SN20.12 狐狼經第二Dutiyasiṅgāl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問比丘們在破曉時是否聽到老狐狼鳴叫著?

-佛陀說,那隻老狐狼會有知恩、感恩

1.       義注:有一次,這隻狼被巨蟒抓住,一個農夫救了他。過了一段時間,農夫也被巨蟒抓住了,出於感恩,那隻狼引導農夫的兄弟救了農夫

-但在某類自稱釋迦之徒者上,不會有任何知恩、感恩。

1.       義注:指的是提婆達多

-佛陀因此要比丘要是知恩者、感恩者,而且,即使於我們所作的少量恩惠也不要毀滅(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