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摘要

SN10 夜叉相應 Yakkhasaṃyuttaṃ 摘要

 

SN10.1 因陀羅迦經 Inda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因陀羅迦夜叉去見佛陀並問佛陀

1.       佛陀說色不活命,應怎樣知道這個身體呢?

2.       從哪裏有骨肉,怎樣挂在洞穴中

 

-佛陀回答

1.       首先成爲kalalaṃ,之後成爲abbudaṃ

a.       義注:kalalaṃ:與結生識一起三樣東西接觸時那個名字不存在,然後三樣東西(結合)的成品像毛綫端上確立、油滴大小為kalalaṃ

b.       就如芝麻油點,酥油醍醐般純潔

c.       如是相同的面貌,此刻被叫作kalalaṃ

d.       abbudaṃ:因此kalalaṃ過了一個星期,用水洗了的肉的面貌就叫abbudaṃ

e.       一個星期的kalalaṃ成熟被廢除

f.        從新開始的狀態,生起名叫abbudaṃ的東西

2.       abbudaṃ生起pesi,pesi 生ghano

a.       義注:abbudā一個星期過去,像溶解了的鉛pesi,應被闡明為黑椒糖水。就如村中少女把完全成熟的黑椒拿著,然後用大衣包裹,擠壓它們、放進缽中、放在太陽熱力底下。待它乾了再把所有部分釋放。如是就是pesi,abbudaṃ消失

b.       一個星期的abbudaṃ成熟被廢除

c.       從新開始的狀態,生起名叫pesi 的東西

d.       Ghano:pesi一個星期過去後便生起鷄蛋狀的肉團,如是就是Ghano,pesi消失

e.       就如鷄蛋、整個都是圓形的

f.        如是就是ghano的樣子,生起業緣

3.       Ghano生肢節,頭髮毛髮指甲

a.       義注:到第五周兩隻手脚和頭等五腫物生,第六第七周等被省略

4.       無論母親享用什麽,食物和飲料

5.       因爲那些而在那裏滋養進入母親子宮的人

 

綜合經典和義注:

---三事和合(父母交配、母親是受孕期、結生識現前)-->kalalaṃ--過了一個星期-->abbudaṃ--過了一個星期--> pesi--過了一個星期-->ghano

 

SN10.2 沙卡那摩經 Sakkanām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沙卡那摩迦夜叉對佛陀說,對已經捨斷一切繫縛的佛陀來説,教誡他人是不好的

 

-佛陀便回答

1.       沙卡!在哪裏無論因何理由,而生起親密

2.       那個不堪稱為有慧者,反而是以意憐憫

3.       以清净之意,在何時對其他人隨教誡

4.       誰有憐憫、悲憫,便不因此而被捆綁

 

SN10.3 針毛經 Sūcilom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走進了針毛夜叉的領域。

1.       義注:他是迦葉佛的比丘弟子,但沒有任何成就,這一生,出生在迦耶村入口的垃圾場,世尊見他有證入初果的潛力,所以進入他的領域教導他。他的領域「登居得床」(akitamañce),是一塊石板安在四塊石頭上的床(mañc),登居得(akita)為其名稱

-柯樂夜叉對針毛夜叉說佛陀是沙門

-針毛夜叉回應說他是假沙門,不論是否自己要弄個明白爲止

-針毛夜叉去見佛陀,使身體斜向靠近他

-佛陀於是避開

-針毛夜叉問佛陀是否怕他,佛陀說不怕,只是他的接觸是惡的

-針毛夜叉説要問佛陀問題,如果佛陀不回答,就搞亂他的心/使他的心臟破裂/抓住他的腳後拋到恒河彼岸

-佛陀說他不見宇宙閒有任何人能這樣做,但是還是請他問

-夜叉問佛陀

1.       貪和嗔從哪裏為源頭?

2.       樂、不樂、身毛豎立從哪裏?

3.       從哪裏升起意尋,如男孩放烏鴉?

-佛陀回答:從‘這裏’ (義注:這個自有)

 

佛陀繼續說

1.       從情愛、從自己生,如從榕樹的幹

2.       許多纏繞的欲,就如蔓草在林中伸展

3.       誰清楚知道從哪裏為源頭,

4.       夜叉!請聽!那個確實去除

5.       越過那個難越過的瀑流—以前未越過的---不再出生

 

SN10.4 吉祥寶珠經 Maṇibhadd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吉祥寶珠夜叉去見佛陀並說

1.       有念者總是吉祥的,有念者增長快樂

2.       有念者明天會更好,從敵意中釋放

 

佛陀回應

1. 有念者總是吉祥的,有念者增長快樂
2. 有念者明天會更好,但不從敵意中釋放
3. 誰一切日夜意樂於不害,
4. 他對一切衆生有慈心,無論以何都沒有敵

 

SN10.5 沙奴經 Sānusuttaṃ 摘要

 

-(義注:沙奴是位虔誠的沙彌。在他成熟的時候,開始對比丘生活不滿,於是回到母親的家中想要還俗。她的媽媽在請他再考慮清楚後便去準備餐膳給他。在此時她過去世的媽媽—一隻夜叉--也爲此感到擔憂。爲了阻止他還俗而上他身,抛他落地,讓他顫抖、、雙眼滾動、口吐白沫。當他的母親回答房間便發現了此事)

 

-母親於是哭著說,自己不是從阿羅漢那裏聽過,只要在每月14、15日、每半月的第8日、和神變月的特別日子持八戒,就不會被夜叉玩嗎?但現在卻發生此事

1.       連同原本的第八、十四、十五日。神變月則加上初七、初九、第十三日的布萨。

2.       神變月包括雨安居的三個月,和(前雨安居、后雨安居结束时)两個自恣的那兩個半月。

-夜叉聽後認同這句話,但她請母親在沙奴醒後對他說--不要作惡,因爲就算飛起逃走也逃不掉作惡業後的苦果

 

-這時沙奴醒了,看見媽媽在哭,便問她爲什麽。

-媽媽便說,他已經捨棄感官欲樂,但現在卻想還俗。

-情況就如已經逃離地獄但再次掉落地獄

-義注:母親這樣説完之後,他生起慚愧,想‘不存在我當在家人的利益’。母親就說‘善哉!兒子!’ 於是便給兒子好吃的食物。再問‘你現在有多少個雨安居了?’ 優婆夷想了之後便說:‘由此,兒子,你應達上成爲比丘’ 於是便給黃袍兒子。他拿了三衣之後學習三藏,持戒,不久便完滿到達成爲阿羅漢,他為大説法者,一共活了120嵗。般涅槃時震撼整個印度

 

 

SN10.6 匹亞迦勒經 Piyaṅkar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阿那律尊者在破曉時念法句。

-匹亞迦勒的母親女夜叉便哄兒子,叫他不要出聲。了知法句之後應進一步實踐,那會讓他們得到利益

-他們要持好戒,那就可以從精靈的子宮中解脫

 

SN10.7 富那婆蘇經Punabbasu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對比丘們說關於涅槃的法談。

-那時母親夜叉哄自己兒子富那婆蘇要安靜,雖然自己愛自己的兒子和丈夫,但更愛法,因爲只有透過法能從苦中解脫

 

-富那婆蘇配合,並表示不了知正法的話便會行苦的。持最後身的佛陀教導法、為天神和人類、愚癡者帶來光明

 

-母親說,兒子確實是智者,因爲他喜歡佛法。並叫他要快樂,也要聼自己的話,因爲自己今天已經成爲(義注:初果聖者)。

 

SN10.8 須達多經 Sudatt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給孤獨屋主聽聞佛陀已出現在世間,就立刻想前往。但在夜晚還不是適當的時機,於是計劃明天才去。

-他向著佛陀睡覺,三次在夜間醒來,以爲已破曉(義注:大量的净信生,存在喜之光,黑暗因此消失)

-當他想走出城門時,非人為他打開門。

-出去後(義注:他的脚踩上潮濕的尸體,另一個打擊他的脚背,蒼蠅四周飛舞,惡臭打擊鼻腔,對佛陀的净信因此變得淺薄),光明消失,他變得恐懼,想要折返

-但隱形的尸婆迦夜叉鼓勵他繼續向前。

-如是一共上演了三次這樣的劇情

-那時屋主終於到達佛陀處

-佛陀當時正在經行,看到屋主後特意坐下叫上他的名字

-屋主聽到佛陀叫他的名字後非常開心,並對佛陀致予最上的禮敬

-他問佛陀是否睡得安樂

-佛陀便回答,對於已涅槃的婆羅門來説是的。他們在感官欲樂上不沾染、無依著、得到心的寂靜,因此睡得安樂

 

 

SN10.9 白淨經第一 Paṭhamasukk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白淨比丘尼被大眾圍繞教導法.

-有位對她有信心的夜叉到舍衛城後,到處說偈,大意是

1.       舍衛城中的人作了什麼?像喝了蜜酒那樣睡著了不侍奉白净比丘尼

2.       讚美比丘尼的法談

 

SN10.10 白淨經第二 Dutiyasukk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一位男居士對白淨比丘尼佈施食物,對她有净信的夜叉於是便到處讚美那位男居士有智慧,纍積了許多的福德,因爲他佈施食物給阿羅漢白淨

 

 

SN10.11 基臘經 Cīr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一位男居士對基臘比丘尼佈施衣服,對她有净信的夜叉於是便到處讚美那位男居士有智慧,纍積了許多的福德,因爲他佈施衣服給阿羅漢基臘

 

SN10.12 阿羅婆迦經 Āḷava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走進阿羅婆迦夜叉的領域。

1.       義注:阿羅毘地方的國王被阿羅婆迦夜叉抓住,要脅他每天要提供一個人給他吃,否則就要吃掉國王。起先,國王每天送一位罪犯去,罪犯送完了,送國境內的小孩。國境內有小孩的人家都逃光了,國王打算送他的王子去。就在前一天,佛陀去阿羅婆迦夜叉住的洞穴,但阿羅婆迦夜叉剛好外出到喜馬拉雅山參加聚會,於是,佛陀坐在夜叉的座位上,為夜叉的妻后說法。夜叉聽到了,很生氣地趕回來,於是開始本經的對話。

-阿羅婆迦夜叉去見世尊,命令佛陀出去又進來三次,佛陀都順從,但第四次佛陀不從,叫他有什麽就做吧。

1.       義注:起初,佛陀隨順夜叉的指令,想軟化他,但到第四次後,佛陀知道夜叉打算整夜戲弄,就拒絕他的要求。

-阿羅婆迦夜叉便要求佛陀回答他問題,如果不從,就會使他的心混亂/使他的心臟破裂/抓住腳後拋到恒河彼岸

-佛陀說他不見任何衆生能夠這樣做到,但還是請他問了

 

【第一個問題】

什麽財富在這裏為人中之首?

1. 

2.      義注:當有信心時,能獲得珍珠、珠寶等類;也能獲得三種家族的快樂、六欲天、九梵天世界、甚至到達不死的大涅槃。因此信心是最上的財富。

3.  法句經303 說:

4.      信戒成就,會擁有隨從和財富

5.      無論去到哪裏結交,都會在那裏受尊重

什麽善修習帶來快樂?

1.

2. 義注:人類的快樂、天帝等的天界快樂,涅槃的快樂

什麽肯定地是更甜蜜的味道?

1.      真諦

2. 義注:世界中的鹹味、酸味等的所有味不及真諦之味甜蜜。以真諦的力量,能使急速的河流停止,毒液不侵入,支開大火,天空下雨。

3. 法句經224說 (言語中的真實):

a.     實語不生氣,雖少亦能施;

b.    以此三因故,能去諸天界。

4. jā. 2.21.433 說(禁戒的真實):

a.     真實住立於沙門婆羅門

5. 經集891 說 (見的真實):

a.     爲什麽真實會有所不同,爭吵著誰是善說?

6. AN4.185 說(婆羅門的真實):

a.     一切眾生不應被打殺。

b.    一切欲都是無常的、苦的、變易法。

c.     一切有都是無常的。

d.    我不屬於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地方、任何事物,那也不屬於我。

7. 經集890 說(究竟諦):

a.     只存在一個真相,不存在第二個

8. 論藏分別論說(聖真實):

a.     四個真實有多少是善的?

b.    這些真諦的力量能讓水不斷流動,幫助我們越過生老死的彼岸

9. 本生經2.21.443說:

a.     真實語讓水流,智者的真實移除毒液

b.    真實讓天空打雷下雨,假如住立便(能)願欲涅槃

c.     大地的味道當中,真實為更甜美的味道

d.      真實住立沙門婆羅門,越過生死

怎樣過活他們說是最上?

1.       智慧地

2.       義注:在家人以智慧生活為持守五戒等。和尚的智慧生活為考慮‘這是有利益的‘ , 於是享用業處取得觀禪、道果涅槃。

3.       誰人奮起工作、皈依三寶、佈施、持戒、遵守布薩戒為在家人的行爲規範,

4.       作、執行無悔的戒律,那個更進一步為清净其心。這個則是出家人的行爲規範獲得智慧而活

 

 

【第二個問題】

 

如何渡暴流呢?

1.     

2.  注:有欲、有、見、無明的暴流

3.  義注:須陀洹支近因是信根,因此這樣說。這裏是指透過須陀洹道越過見的暴流

如何渡海洋呢?

1.      不疏忽大意

如何征服苦呢?

1.      精進

如何變得清净呢?

1.      以智慧

 

【第三個問題】

 

如何得到慧呢?

1.  相信阿羅漢,到達涅槃之法,

2.  欲聽聞者、(義注:透過念現起)不疏忽大意、明而得慧

如何找到財富呢?

1.  作合適的肩負(責任)者,奮起而獲得財富

如何獲得名呢?

1.  真實

2.  義注:說真話。 或指最高真諦(勝義諦)‘佛陀、辟支佛、聖聲聞’如是獲得名聲

如何綁住朋友們

1.  佈施

2.      義注:誰想要就給予--這樣綁住朋友。難給的他給予,這樣也綁住。應知以佈施為先的四攝法綁住。

從此世到後世,如何死後不悲傷?

1.       有這四法的有信(義注:因爲信心而所有善法生起)在家人:

2.       真實

a.       義注:因爲真實而到達名聲

3.       克制

a.       義注:‘欲聽聞而獲得智慧’ 這裏欲聽聞、透過智慧的理由而說克制。更多地獲得世間出世間慧的理由

4.       堅定

a.       義注:‘負擔奮起者’ 這裏更多地得到世間出世間財富的理由

5.       施捨

a.       義注:施捨更多地綁住朋友

 

 

【第四個問題】

-佛陀請夜叉問其他沙門婆羅門,是否有東西比以下更多地被發現?

1.       真實

2.       克制

3.       施捨

4.       忍耐

 

-夜叉便反問爲何自己還要問?自己已經了知關於來世的利益。佛陀爲了自己的利益來到這裏。自己也知道佈施到哪裏有大果。自己會到處遊行、禮敬著佛陀和法良善的品質

義注:夜叉所提問的四個問題,是其父母從迦葉佛那裡聽來而教他的,但現在夜叉只記得問題,已忘了答案,於是,就趁機拿來問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