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摘要

SN1諸天相應 Devatāsaṃyuttaṃ 摘要

SN1.1 暴流之渡過經 Oghataraṇ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 , 一位天神問佛陀他是怎樣渡過暴流呢?

1.       義注說有四種暴流,叫作暴流是因爲它讓衆生沉浸在生死輪回當中,不許他們升到更高的狀態和涅槃:

2.       欲:對五欲的貪愛

3.       有:對色有、無色有、禪那的貪

4.       見:62種邪見 (DN1)

5.       無明:對四聖諦的無知

 

-佛陀回答,他不停駐、不奮力地渡過暴流

1.       義注說,佛陀的回答是意圖矛盾的,因爲平常來説一個人透過停駐在一個可立足處,然後努力渡過必須橫渡處

2.       佛陀是想讓他困惑而謙虛,因爲他因自大而僵硬,認爲自己很有智慧。佛陀知道那位天神如果不改變態度,就不能穿透教理,因此以此來抑制他的傲慢。到那一點,天神謙虛了,然後請佛陀解説,佛陀也會以他明白的方式解説。

 

-天神於是便問佛陀如何如他所説而渡過暴流呢?

-佛陀回答,當他停駐時,他沈沒;當他奮力時,他被帶走;因此他不停駐、不奮力地渡過暴流

1.       義注提供了七個解釋:

2.       停駐=煩惱,奮力=造作

3.       因渴愛、見而沉沒因其他煩惱而被帶走

4.       因渴愛而沉沒因邪見而被帶走

5.       常見而沉沒,因斷見而被帶走

6.       懈怠而沉沒,因掉舉而被帶走

7.       致力於欲樂而沉沒,因致力於自我折磨而被帶走

8.       各種不善思而沉沒,因各種世間善思而被帶走

 

-天神便說,他終於看見了般涅槃的婆羅門 (義注:阿羅漢的意思)   ,透過不停駐、不奮力地度脫世間中的執著

1.     義注:在聽完佛陀説法後,天神證得初果

 

-佛陀認可

 

 

SN1.2 解脫經Nimokkh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有位天神問佛陀是否知道衆生的解脫、遠離?

 

-佛陀說知道,並說以以下而知道

1.       遍盡有之歡喜

2.       滅盡想與識

3.       受的滅與寂靜

 

SN1.3 被帶走經Upanīy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義注:再生到某一層梵天界,然後看到有情死去然後再生稻短壽的領域。他受悲憫所觸動然後想敦促人們要做功德—發展色界無色界禪那來投生到長壽的色界無色界,因此)在佛陀面前說偈:

1.       生命短少被帶走,當老已被帶來時不存在庇護所

a.       義注:被帶走是因爲去到毀壞崩解、漸漸到達死亡

2.       看見死亡的怖畏,作福德以帶來快樂

 

-佛陀便回了一偈,前面三句一樣,最後一句如下

1.       抛棄世間的餌期望寂靜

a.       義注:餌有形象化和字面上的意味

b.       形象化指整個輪回和三界—客觀被執著的界

c.       字面上指四資具

d.       寂靜指的是涅槃

 

SN1.4 流逝經 Accenti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在佛陀面前說偈:

1.       時間流逝跨過夜晚,年歲漸漸地抛棄

2.       看見死亡的怖畏,作福德以帶來快樂

 

-佛陀便回了一偈,前面三句一樣,最後一句如下

1.       抛棄世間的餌期望寂靜

a.       義注:餌有形象化和字面上的意味

b.       形象化指整個輪回和三界—客觀被執著的界

c.       字面上指四資具

d.       寂靜指的是涅槃

 

 

SN1.5 切斷多少經 Katichinda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子以偈頌問佛陀:

1.       應該切斷多少應該捨斷多少,且更應該修習多少,

2.       比丘超越多少染著,被稱為『已渡暴流者』?

 

-佛陀便回答:

1.       應該切斷五應該捨斷五,且更應該修習五,

a.       義注:第一第二個五為五下分結

b.       第三個五為五根

2.       比丘超越五染著,被稱為『已渡暴流者』

a.       義注:五染著指貪染著、瞋染著、癡染著、慢染著(mānasaṅgo)、見染著(diṭṭhisaṅgoti)

 

SN1.6 清醒經 Jāgara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以偈頌問佛陀:

1.       當清醒時多少已睡?在已睡時多少清醒?

2.       以多少他抓取了塵垢?以多少他被清淨?

 

-佛陀便回答:

1.       當清醒時五已睡,在已睡時五清醒,

a.       義注:當五根清醒時五蓋已睡….

2.       以五事 (義注:五蓋) 他抓取了塵垢,以五事(義注:五根)他被清淨

 

SN1.7 未確知者經 Appaṭividita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以偈頌和佛陀說:

1.       還未肯定法時,會被引導到異論

a.       義注:異論=62邪見

2.       他們睡覺不醒,是時候醒了

a.       義注:世界生出了佛陀,教導法,僧眾善行道、行儀端正。這是天神說大衆在輪回不醒

 

-佛陀便回答:

1.       當已經肯定法時,便不會被引導到異論

2.       圓滿覺悟者完全明白,在不平中行平的

a.       義注、複注:有世間的不平(世間共住身惡行的不平)、有情生類(念混亂)的不平、生起煩惱(貪等)的不平

 

SN1.8 極忘失者經Susammuṭṭha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以偈頌和佛陀說:

1.       完全忘失法時,會被引導到異論

2.       他們睡覺不醒,是時候醒了

 

-佛陀便回答:

1.       當不忘失法時,便不會被引導到異論

2.       圓滿覺悟者完全明白,在不平中行平的

 

SN1.9 慢之愛欲者經 Mānakāma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以偈頌和佛陀說:

1.       不在這裏調伏慢和愛欲,便不存在智慧和得定

2.       獨自在森林住而放逸,便不會越過死亡的領域

-佛陀便回答:

1.       捨棄慢而心善得定,善意者在一切處解脫

a.       義注:善意=連接智慧的美心

b.       在一切處解脫=在一切蘊、界等解脫

2.       獨自在森林住而不放逸,便越過死亡的領域

 

SN1.10 林野經 Araññasuttaṃ摘要

 

-有一位天神以偈頌問佛陀:

1.       在林野中居住者們的,寂靜的梵行者們的,

2.       食一餐者們的,容色為何明淨?

(義注:這首偈是被一位活在林野的地居天神所說的。每天他都會見到居住在森林中的比丘們,在吃飯後坐禪。每當他們坐,他們的心便會强大地統一。從那裏不同的相繼流便會寧靜,進入同一個相繼流( 複注:表示心的相繼流進入同一個定的類別,入定),心便會明净,因爲心明净所以血也會明净,由心作爲起源而能被執取的色也明净,面的容色就如從莖上脫落的棕櫚果。天神不明白爲何在那麽艱苦的環境下比丘們仍然那麽明净,於是便問佛陀。)

 

-佛陀便以偈回答:

1.       不悲嘆過去、不渴望未來

2.       透過現在的而滋養,因此容色明净

3.       渴望未來,悲嘆過去

4.       愚人枯萎,就如綠蘆葦被切割

 

SN1.11 歡喜園經 Nandan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說故事,說從前有位三十三天天神在歡喜園中被天女眾圍繞,當他賦有天界的五欲時他說偈

1.       凡沒見過歡喜園(33天的園林)他們不了知樂

2.       那是天人的的居處,三十(三天天神)有大群衆

 

(義注:這位天神剛剛投生到天界,為自己的天界榮耀而高興,因而說偈。有位女神是聖弟子,想‘這位愚蠢的天神想象自己的榮耀是常和不變的,但沒有了解到那是會遭受到崩壞的’因此說偈來驅除他的愚癡)

 

-當這位天神這樣說時,另一位天神便說他蠢,不知道阿羅漢的言語:

1.       一切行(條件組合的事物)確是無常的,是生滅的現象;

2.       生而後滅,那個的止息為樂。

 

SN1.12 歡喜經 Nandati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以偈頌和佛陀說:

1.       有孩子的因爲孩子而歡喜,牛主因爲牛而歡喜

2.       因爲依附而人歡喜,誰人不依附便無歡喜

 

-佛陀便以偈回答:

1.       有孩子的因爲孩子而哀傷,牛主因爲牛而哀傷

2.       因爲依附而人哀傷,誰人不依附便無哀傷

 

 

SN1.13 沒有等同兒子者經Natthiputtasamasuttaṃ摘要

 

-有一位天神以偈頌和佛陀說:

1.       沒有等同對兒子的愛,沒有等同牛之財,

2.       沒有等同太陽的光明,大海是池湖中最勝的

 

-佛陀便以偈回答:

1.       沒有等同對自我的愛,沒有等同穀物之財

a.       義注:因爲就算人抛棄父母和兒女,仍然會顧及自己

b.       因爲如果饑荒的話,人們甚至會給出金銀和其他資產來獲得穀物

2.       沒有等同慧的光明,雨是池湖中最勝的

a.       義注:因爲智慧之光能夠照耀十萬個世界,能夠驅除過去受隱藏的黑暗

b.       因爲如果雨水被切斷,就算是大海也會乾枯。但當雨水傾盆於世界,整個世界的水甚至會淹到光音天

 

SN1.14 剎帝利經 Khattiya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以偈頌和佛陀說:)

1.       剎帝利(王族)是兩足中最上的,四足中則是公牛,

2.       青少年的是妻子中最上,而兒子中則是較年長的

 

(-佛陀便以偈回答:)

1.       正覺者是兩足中最上的,四足中則是駿馬,

2.       順從的是妻子中最上的,而兒子們中是孝順的

 

SN1.15 出聲經 Saṇamāna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以偈頌和佛陀說:

1.       中午時分已住立時,在鳥兒們已安靜時,

2.       廣大的林野發出雜音,那個恐怖在我心中出現。

 

(-佛陀回答:)

1.       中午時分已住立時,在鳥兒們已安靜時,

2.       廣大的林野發出雜音,那個喜樂在我心中出現。

 

SN1.16 睡眠與懶惰經 Niddātandī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以偈頌和佛陀說:

1.       睡眠、懶惰、打哈欠、不樂、飯後困倦

2.       聖道在這個衆生中不顯現

 

(-佛陀回答)

1.       睡眠、懶惰、打哈欠、不樂、飯後困倦

2.       透過精進驅散它們,聖道便變得清澈

 

SN1.17 困難經Dukkara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以偈頌和佛陀說:

1.       沙門的狀態對於愚人是難做、難忍耐的

2.       在那裏(義注:聖道)有大量的障礙,愚人在彼沉沒

 

(不知名説者:)

1.       如果不制止心,又能行多少沙門狀態呢?

2.       假如隨順(義注:欲的)思維,便會在處處(義注:所緣上)下沉

 

(-應是佛陀回答:)

1.       就如烏龜的肢體在自己的殼裏,比丘抑制自己的意尋

2.       不依止、不傷害他人,已般涅槃的不會責備誰

a.       義注:不依止渴愛和見

b.       不會譴責其他人的行爲缺失等,因爲想侮辱他,而是出於悲憫、想要他恢復良好

 

SN1.18 慚經Hirī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以偈頌和佛陀說:)

1.     以慚抑制(義注:不善法)的人,他們在世間中存在

2.     誰被責備而不被激起,如良馬對鞭

 

(-佛陀回答:)

1.     以慚抑制(義注:不善法)的人是少的,他們總是具念而行

2.       已經到達苦邊,在不平中行平的

b.       義注、複注:有世間的不平(世間共住身惡行的不平)、有情生類(念混亂)的不平、生起煩惱(貪等)的不平

 

 

SN1.19 小屋經Kuṭikā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以偈頌佛陀:)

1.       沒有你的小屋嗎?沒有巢嗎?

2.       沒有延申嗎?你是解脫繫縛者嗎?

 

(-佛陀回答:)

1.       確實沒有我的小屋,確實沒有巢,

2.       確實沒有延申,我確實是解脫繫縛者。

 

-天神:)

1.       我說小屋究竟是什麼?我說你的巢是什麼?

2.       說你的延申是什麼?我說繫縛究竟是什麼?

 

(-佛陀回答:)

1.       你說小屋是母親,你說巢是妻子,

2.       你說的延申是兒子,你說我的繫縛是渴愛。

a.       義注:母親是小屋是因爲一個人待在自己的母親子宮裏10個月

b.       妻子是巢因爲通常艱辛的一日過後,男人就會依靠女人的照顧,就如小鳥整天找尋食物後會回到巢中

c.       佛陀這樣回答是因爲佛陀不再出生在母親的子宮裏、養活妻子、得兒子

 

-天神:)

1.       沒有你的小屋-好!沒有巢-好!

2.       沒有子孫-好!你是解脫繫縛者-好!

 

SN1.20 三彌提經 Samiddhi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三彌提尊者在破曉時起來後,前往溫泉灌洗澡

-那時有位天神去找尊者叫他要享用(義注:五欲),不要讓(義注:年輕的)時間空過

-尊者便回答,自己不知道(義注:死亡)的時候、它是隱藏的,因此不要讓(義注:履行僧人職務的)時間空過

 

-那位天神繼續游説尊者叫他年輕就要享受人的欲樂,不要抛棄眼前的而追逐不合時宜的

-尊者便說他沒有,而是在抛棄不合時宜的而追逐眼前的。因爲感官欲樂是

1.       暫時的

2.       多苦的

3.       多憂患的

4.       還有更多壞處

 

-而法是

-這時天神便疑惑他這樣說的意思是什麽?尊者便說自己還是新人,請他直接去找佛陀問

-天神說見佛陀很難的,因爲佛陀被其他大力量的天神所圍繞。但如果尊者去問佛陀問題,自己也會去聼法。尊者答應

 

-接著尊者便去見佛陀説了剛才發生的事情,並說,假如那位天神説的是真的話,他應該就在不遠處。

-那位天神便立即回話叫他問。

 

-佛陀便對天神說

1.       認知能被表達之事物的有情,在能被表達之事物被確立

2.       不遍知被表達之事物,便陷進死亡的枷鎖

a.       義注:能被表達之事物是五蘊,被言語參照的客觀領域。

b.       ‘認知能被表達之事物的有情’ 指的是,當凡夫認知五蘊時,他們的認知受常、樂、我的見解所影響,因此而説是被扭曲的。

c.       這些被扭曲的認知於是便鼓動煩惱,因此而説‘在能被表達之事物被確立’

d.       在八處被確立:貪、嗔、癡、見、隨眠、慢、疑、掉舉

e.       這是偈是爲了顯示欲樂是多麽浪費時間。

3.       但遍知被表達之事物,講者不思量

a.       義注:有三遍知:智遍知ñātapariññā、判定遍知tīraapariññā、捨棄遍知pahānapariññā

b.       智遍知是了知五蘊的各自特性

c.       判定遍知是判定它們為無常、苦等42種模式

d.       捨棄遍知是透過最上道而捨棄對蘊的貪

e.       ‘講者不思量’=阿羅漢不再視五蘊為‘我的’、‘我’、‘我的自我’

4.       那些他不存在,在那裏人們也不會說那些存在

a.       義注:‘那些他不存在’=那些在漏盡者中不存在

b.       ‘在那裏人們也不會說那些存在’=不會說他有貪嗔癡

 

-佛陀問他明不明白,天神說不明白,請佛陀再解釋。

 

佛陀再說偈:

1.       等同、勝過或較劣,誰思量就會因爲這樣而爭吵

a.       義注:‘等同、勝過或較劣’ --這是我慢

b.       他這個人便會因爲我慢,和人在一起時便會‘ 誰追到了我?誰的出身達到(我)?或氏族、家族、容貌的美麗、多聞、頭陀行?’ 這樣便會爭吵

c.       這裏是説感官欲樂真是‘不合時宜’

2.       在這三種上不動搖時,‘等同、勝過’也不存在

a.       義注:斷除慢的為阿羅漢

 

-佛陀問他明不明白,天神說不明白,請佛陀再解釋。

-佛陀再說偈:

1.       捨棄名稱的他不去到勝過別人的慢,切斷貪愛和這裏的名色

a.       義注:名稱=貪嗔癡

2.       他切斷束縛、無苦、無渴望;當找尋時(其他人)不抵達:

3.       天神、人類、這裏、其他世界、在天界或一切居處

a.       注釋:阿羅漢不再生成新的五蘊,誰也找不到死後的阿羅漢去了哪裏

 

-佛陀問他明不明白,天神終於明白了,並概括

1.       一切世間的事情,惡的不應該透過身口意而作

2.       捨棄欲樂而具念、正知;不親近苦和有害的

 

 

SN1.21 矛經 Satti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以偈頌和佛陀說:

1.       像被矛觸擊,如在頭處被燃燒著,

2.       為了欲貪的捨斷,比丘應該具念地遊行

 

-佛陀便以偈回答:

1.       像被矛觸擊,如在頭處被燃燒著,

2.       為了有身見的捨斷,比丘應該具念地遊行

 

義注:天神只是透過禪那暫時壓制欲貪而已,而佛陀建議他取得入流道,那就可以切斷身見,就算些微的隨眠也不遺下,因此便可以確保在最多七世時取得圓滿的覺悟

 

 

SN1.22 接觸經 Phusati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以偈頌和佛陀說:

1.       不會接觸沒接觸者,但會接觸接觸者,

a.       第一個接觸應指惡業,第二個接觸應指傷害他人

2.       因此傷害無過者,會接觸接觸者

 

-佛陀便以偈回答:

1.       誰冒犯無過的人,清净無染的人

2.       那個惡便回到愚人那裏,就如幼塵逆風而擲

 

 

SN1.23 結縛經 Jaṭā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以偈頌和佛陀說:

1.       內亂團外亂團,世代被亂團糾纏,

a.       義注:亂團=貪愛之網,因爲它‘交織在一起’—會在所緣如色等重複地上下生起

b.       内外分別是指自己和別人的所有物、自己的身體和別人的身體、内外的處

2.       喬達摩!我問你這個:誰能解開這結縛?

 

-佛陀便以偈回答:

1.       有慧的人在戒上確立,修習心與慧

a.       義注:第一個‘慧’ 是與生俱來的智能。第二個慧是指觀慧。

b.       注:修習心應指修止

2.       熱心聰明的比丘,他解開這個亂團

a.       義注:熱心=精進。精進地折磨煩惱

b.       聰明ātāpī =智慧。這處是注意的智慧。即‘這時讀誦、這時問問題’ 所有要做的他也注意

3.       他捨棄無論是貪嗔還是無明

4.       漏盡的阿羅漢解開那個亂團

5.       在那處名色完全地停止

6.       撞擊、色想—就在這裏切斷亂團

a.       義注:撞擊想被定義為五感官的想。而色想則既可以為現在我們見到的景象色或在禪那看到的色[複注:如修地遍時的地遍色想]

b.       前者意味著欲有,後者色有,兩者聯合則也意味著無色有,因此完整了三界

c.       ‘就在這裏切斷亂團’—是指三界輪回被終止。依靠涅槃而它被切斷和停止

 

 

 

SN1.24 意的制止經 Manonivāraṇa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以偈頌和佛陀說:)

1.       從何處抑制意,苦便不會從那裏來

2.       抑制每一處的意,他便從苦中釋放

 

(-佛陀便以偈回答:)

1.       不用抑制一切意--讓(一切)意去到自制

2.       從哪裏有惡,就從那裏抑制意

 

 

SN1.25 阿羅漢經 Arahantasuttaṃ 摘要

 

(義注:有一位天神住在樹叢中,然後聽到森林的比丘用‘我吃、我坐、我的鉢、我的袈裟’ 等等,於是想‘我一直認爲這些比丘為阿羅漢,但阿羅漢是否能夠帶著’自我‘ 的信念而説話?’ 於是他問佛陀:)

1.       阿羅漢是否也會說‘我説’,‘他對我説’呢?

 

-佛陀回答,他們也會。善知世間的慣用語的他們,只會在表達的程度而表達

1.       義注:雖然阿羅漢已經捨棄了帶著’自我‘ 信念的話,他們不會違背通俗的説話而説‘這個蘊吃、坐’等,否則將無人能夠明白

 

(義注:這時天神想阿羅漢雖然不會帶著(邪)見而說,但他們依然會這樣做因爲仍然有我慢。所以他問第二條問題:)

1.       走進我慢的阿羅漢是否也會說‘我説’,‘他對我説’呢?

-佛陀便回答,阿羅漢已經破壞一切的慢,但他們也會這樣說。善知世間的慣用語的他們,只會在表達的程度而表達

 

 

SN1.26 燈火經 Pajjota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問佛陀:)

1.       有多少種光明來照亮世界?

 

(佛陀回答:)

1.       太陽—在日間

2.       月亮—在夜晚

3.       火—在日夜

4.       正覺者—光明是最勝、無上的

a.       義注:這是指佛陀。指哪些?智慧之光、喜之光、清净之光、説法之光。所有佛陀都會生起這些光

 

 

 

SN1.27 溪流經 Sara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問佛陀:)

1.       從哪裏溪流留在後面,輪回在哪裏不轉動?

a.       義注:溪流是輪回的意思

2.       在哪裏名與色完全地停止?

 

(佛陀回答:)

1.       在地水火風不堅立之處

2.       溪流留在後面,輪回在不轉動

3.       在這裏名與色完全地停止

a.       義注:涅槃

 

 

 

SN1.28 大富者經 Mahaddhana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對佛陀說:)

1.       大財產和大財富者,擁有國王的王族

2.       他們互相覬覦,在感官欲樂上不滿足

3.       他們生起渴望,在有之流上跟隨

4.       誰在這裏捨棄貪愛、誰在世界無貪愛?

 

(佛陀回答:)

1.       捨棄屋子的和尚, 捨棄兒子、四足

2.       破壞貪嗔捨棄無明

3.       漏盡的阿羅漢,他無貪於世間

 

 

SN1.29 四輪經 Catucakka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對佛陀說:)

1.       四輪與九孔,被貪充滿、連接

a.       義注:四輪=四行儀(行住坐臥),九孔是九個傷口開口(眼、耳、鼻孔、嘴、生殖器、肛門)

2.       污穢所生;大英雄;怎樣逃離?

a.       義注:污穢=污穢的身體部位,例如頭髮等等

(佛陀回答:)

1.       切斷皮帶和繩索,惡的欲求和貪愛

a.       義注:皮帶=敵意(較强的憤怒),繩索是剩餘的煩惱

b.       欲icchā和貪愛lobha是同樣的心境,但欲是初步弱的階段或還未獲得東西的那種欲望。貪愛則是隨後強的階段,或握取一件已取得的東西

2.       拔除渴愛,要如此逃離

 

SN1.30 如鹿小腿經Eṇijaṅgha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問佛陀:)

1.       有如羚羊小腿的英雄,少食、不貪婪

2.       就如獨行的獅子、大象,在欲上不期待

3.       到達而詢問:怎樣解脫苦?

 

 

(佛陀回答:)

1.       世間的五種欲,意被宣説為第六

2.       在這裏捨棄欲,如是解脫苦

 

 

SN1.31 與善人們經Sabbhisuttaṃ 摘要

 

義注:背景故事如下:從前有一架載著700人的商船,當渡海時遇到了暴風雨。當船要沉沒時,船員們都瘋狂地向他們的神祈禱。但當注意到他們其中一員鎮定、盤腿而坐、像一個禪修者、沒有害怕時;他們便問他,他是怎樣可以如此鎮靜的?他解釋,當他已經三皈五戒時他沒有害怕的理由。他們便向他要求同樣的。他隨後便把船員分成7組,每組100人,把三皈五戒傳授給他們,一做完船便沉沒了。因爲他們臨終的善業,所有人死後立即投生到33天,成爲一組天神,以那個帶領者為頭。當知道他們因爲領導的善心而取得如此的幸運,他們來到佛處然後讚賞他。

 

-其中一位天神對佛陀說:

1.       只應與有德者結交、與有德者作親密

2.       相信善人的正法,便會成爲更好而非更惡的

 

-其餘天神也相繼發言,他們的四句偈頭三句和第一位天神的相同,第四句各不同:

1.       會得到智慧而非從其他

2.       在憂傷中不憂傷

3.       在親屬中閃耀

4.       有情去到善趣

5.       有情不斷地住立(義注:於快樂)

 

-另一位天神問佛陀誰説得好?佛陀說他們全部都説得好。並加上了自己的偈(上偈頭三句+第四句):

6.       解脫一切苦

 

SN1.32 慳吝經 Macchari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一衆天神去找佛陀,其中一位和佛陀說

1.       慳吝與放逸,如是施物不被給予

2.       願欲福德者,了知(義注:福德果)而給予

 

另一位天神說

1.       吝嗇者害怕而不給予的,就在那時給予怖畏:

2.       飢餓和口渴—那就是吝嗇者所懼怕的

3.       而只有愚人接觸到(義注:飢渴),在這個和其他世界

4.       因此去除吝嗇,給予佈施征服雜染

5.       福德在其他世界中,資助生命

 

另一位天神說

1.       他們在死亡中不死,在道路上一起同行

a.       義注:‘死亡’=吝嗇之死。吝嗇者的東西就像死者那樣,因爲他們兩者也不會分發自己的所有物

2.       即使只有少量的也給予,這是常恆之法

a.       義注:在無始輪回的荒漠中一起前行,有少量的施物也給予,那在死亡中不死

3.       某些擁有少量的(義注:施物)給予,某些有大量的卻不給予

4.       少量的也給予佈施,便等同千倍的量

 

另一位天神說

1.       難給的也給予,難做的業也做

2.       不善人不模仿,難隨行善人法

3.       因此善人與不善人,從那裏去到不同

4.       不善人去到地獄,善人以天界為最終處

 

-這時一位天神問佛陀誰的話説得好?佛陀認可這裏所有的話,並也説出自己的偈:

1.       行法者就算是拾落穗者,有妻子的男人給予少量的

2.       一百一千、給予一千者,如是也不值他的十六分之一

 

-這時天神便問佛陀爲什麽會這樣?佛陀便回答說

1.       那些被建立在不正的佈施、傷害他人、因此有著不等同的價值

 

 

SN1.33 好經 Sādhu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一衆天神去找佛陀,其中一位和佛陀說

1.       先生,佈施是好的

2.       慳吝與放逸,如是施物不被給予

3.       願欲福德者,了知(義注:福德果)而給予

 

另一位天神說

1.       某些擁有少量的(義注:施物)給予,某些有大量的卻不給予

2.       少量的也給予佈施,便等同千倍的量

 

另一位天神說

1.       先生,佈施是善的;少許的佈施也是善的

2.       然後透過信心的佈施是善的

3.       佈施如同戰爭,少量的善士征服許多

a.       義注:就如在戰爭中少量的英雄會征服大量膽怯的人。如是信等成就而給予少量的,便會粉碎大量的吝嗇,獲得大量的功德果

4.       有信的人就算給予少量,他便會在別處快樂

 

另一位天神說

1.       先生,佈施是善的;少許的佈施也是善的

2.       透過信心的佈施是善的,然後如法而獲得而佈施的是善的

3.       誰人如法獲得而給予佈施,奮起精進而獲得的衆生,

4.       越過閻羅的vetarai河(義注:大地獄之河),人便到達天界處

 

另一位天神說

1.       先生,佈施是善的;少許的佈施也是善的

2.       透過信心的佈施是善的,然後如法而獲得而佈施的是善的

3.       審察而佈施是善的

4.       審察而佈施,善逝也讚嘆

5.       誰在這個活命的世界值得受施,在這裏給予有大果

6.       如種子播種在良田

a.       義注:有兩種審察。1.關於佈施—把低劣的東西擱置在一邊然後只給予勝妙的。2.關於受施者—捨棄哪些戒德上有缺失者或95外道的追隨者,給予例如有戒德等的那些在佛教裏出家的人

 

另一位天神說

1.       先生,佈施是善的;少許的佈施也是善的

2.       透過信心的佈施是善的,然後如法而獲得而佈施的是善的

3.       審察而佈施是善的,然後生類自制也是善的

4.       誰不傷害生類而行,因爲(義注:害怕)其他人的譴責而不作惡

5.       在那裏讚賞膽小的而不是大膽的,懼怕的善士不作惡

 

-這時一位天神問佛陀誰的話説得好?佛陀認可這裏所有的話,並也説出自己的偈:

1.       信心的佈施被多種途徑讚賞,佈施法句更好

a.       義注:給予涅槃的法句更好

2.       以前又或更早的善士,有智慧的他們證得涅槃

a.       義注:指過去佛

 

SN1.34 沒有經 Nasanti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一衆天神去找佛陀,其中一位和佛陀說

1.       在人類中不存在著常的欲(kāmā感官享樂的所緣),在這合意的欲上被束縛

2.       在那個上放逸,這個人不從死亡的領域裏來到‘不回來‘

a.       義注:‘不回來‘=涅槃。因爲有情不會從涅槃裏回來

 

(另一位天神說)

1.       欲chanda生憂傷、欲生苦

2.       由於去除欲而去除憂傷,由於去除憂傷而去除苦

 

(佛陀回話說:)

1.       世間那些美的不是欲愛 kāmā,思維的貪染為人的欲愛

2.       美的事物僅在世間上住立,然後智者在這裏去除欲

3.       捨棄憤怒捨棄慢,越過一切結縛

4.       不在那些名色上依附,苦不降臨在無所有者

5.       捨棄名稱者不來到勝過他人的慢,切斷貪愛、這裏的名色

a.       義注:名稱=貪嗔癡

6.       那個切斷束縛無苦惱、無願的人---找尋不了:

7.       無論在天神、人類、這裏、他世、天界、一切居處

 

(義注:Mogharāja 是位精通於經典連貫結構的長老[他是Bāvarı̄婆羅門16位學生之一 Sn1116-19] 看到最後一偈句的意思不是連貫而去的,他便發言連貫地連接它)

 

(Mogharāja長老說:)

1.       假如不見如是解脫的他:無論在天神、人類、這裏、他世

2.       (這位)人中之主為人類行利益

3.       無論什麽禮敬他--便應被讚賞?

 

(佛陀回答長老:)

1.       他成爲應被讚賞的比丘,當他禮敬如是解脫者

2.       已經明白法而去除疑惑,成爲超越依附的比丘

 

 

SN1.35 挑毛病經 Ujjhānasaññisuttaṃ 摘要

 

-有一夜,一班‘挑毛病’的天神(義注:沒有分開的天神叫‘挑毛病者’。他們被冠以這個名稱,是因爲他們為佛陀‘濫用’四資具而來挑毛病。他們想‘隱士喬達摩對比丘們讚揚於簡單的資具上知足,但他自己卻奢華地過活。每天他對大衆教導法,但他言行不一‘)來到佛處然後站在空中對佛陀說(義注:這是不禮貌的表演):

1.       誰人自己是一套、宣説的又是另一套

2.       欺詐的騙子,那是透過盜竊而享用的

 

(另一位天神說:)

1.       怎樣做便怎樣說,不做便不那樣說

2.       對說而不做者,智者肯定了知

 

(佛陀回應)

1.       不只是說,或一味聽

2.       而是能夠隨行這個堅固的道路

3.       透過這個而智者解脫,禪修者解脫魔王

4.       知道世間的規律之後,智者不作

5.       智者已經明白而熄滅,跨越世間上的依附

a.       義注:智者知道世間的規律—行世間的生滅、四聖諦—於是透過煩惱的熄滅而熄滅、跨越世間上的依附

 

-説完天神落到地上懺悔,佛陀顯露微笑 (義注:爲什麽?那些天神并不是真心道歉,佛陀知道會生起更多的對話因此顯露微笑)。

-那些天神見此而更加挑毛病,升上空中而說

1.       對承認過錯者,假如他不接受

2.       内裏憤怒、重憤怒,他被敵意束縛

 

(佛陀回應天神)

1.       假如過錯不存在,不在這裏違犯

2.       而(天神的)敵意不平息,以何在這裏存在善的?

 

(天神問)

1.       誰的過錯不存在?誰不存在違犯?

2.       誰不迷惑?哪個智者一直具念?

 

(佛陀回應)

1.       對如來佛來説,他憐憫一切生類

2.       他的過錯不存在,不存在違犯

3.       他不迷惑,他這位智者一直具念

4.       對承認過錯者,假如他不接受

5.       内裏憤怒、重憤怒,他被敵意束縛

6.       那敵意我不認可,我寬恕你們的僭越

 

SN1.36 信經 Saddh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一衆天神去找佛陀,其中一位和佛陀說

1.       信是人的伴侶,無信便不住立

a.       義注:因爲信而去到天界、人界、涅槃

2.       隨從和名聲從那裏存在,捨棄身體後他渠去到天界

 

-而另一位天神也說:

1.       捨棄憤怒捨棄慢,越過一切結縛

2.       不在那些名色上依附,苦不降臨在無所有者

 

(-佛陀說:)

1.       愚人從事放逸

2.       智者警覺,守護最上財富

3.       不從事放逸,不要和‘享受欲樂’ ‘親密’

4.       警覺而禪修,便會到達最上的快樂

a.       義注:阿羅漢的快樂

 

 

SN1.37 集會經 Samay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與500位阿羅漢比丘一起住在釋迦族人的迦毘羅衛城大林中,而十個世界的大部分天神,為了見世尊與比丘僧團而已集合

1.       義注:這裏的背景故事是,佛陀在Rohiı̄.河邊調解和避免了釋迦族人和Koliyan人(他的父系和母系親屬)的戰爭後,兩邊的各250個年青人都出家當比丘。一段時間的努力後,他們全都在同一天成爲阿羅漢(Jeṭṭhamūla月的月圓日 [5-6月] ).此經開始時,他們都聚集在大師的前面想宣説自己的成就

-四位淨居天的天神知道後也來到在佛前分別說偈

1.       在叢林中的大集會,天神眾已集合,

2.       我們已到達這法的集會,為了能見不被征服的僧團。

 

-第二位:

1.       在那裏比丘入定,自心已作正直

2.       如駕車者捉持導引之物,智者守護根

 

-第三位:

1.       切斷標柱、切斷横杆,移除帝柱無渴愛

a.       義注:切斷貪嗔癡等標柱、橫杆、帝柱

2.       他們清净、離垢而行,賦有眼者善馴服幼象

a.       義注:五眼—佛眼、法眼、普眼、肉眼、天眼。應指佛陀

b.       象--不去到欲等為象

 

-第四位:

1.       誰去到皈依佛陀,不會去到惡道處

2.       捨棄人身,將充滿天眾

 

SN1.38 碎石片經 Sakali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的脚被碎石片所傷,因而生起强烈的身體苦受,但佛陀具念、正知地忍受它,不被惱害

-佛陀作獅子臥時700位天人去見佛陀。他們都各自讚美佛陀能如以下般具念、正知地忍受身體的劇烈苦受

1.     大象

2.     獅子

3.     駿馬

4.     牛王

5.     能負擔的獸

6.     已調御者

 

另一位天神說,佛陀(義注:阿羅漢果)定已善修習、心善解脫(義注:果解脫為善解脫),不去到被有行所抑制阻礙(義注:指切斷煩惱的果定,因不被煩惱所障礙)。如果有人認爲佛陀能被超越,他除了沒看見之外還有什麽?

 

(應是佛陀說:)

1.       (學習)百年五吠陀,婆羅門行苦行

2.       心不恰當地解脫,下劣的情況而不去到彼岸(義注:涅槃)

 

3.       進入貪愛被戒禁束縛,行粗鄙的苦行百年

4.       心不恰當地解脫,下劣的情況而不去到彼岸

 

5.       不在這裏調伏慢合欲愛,便不存在智慧不得定

6.       獨自在森林居住而放逸,便不越過死亡的領域

 

7.       捨棄慢善抑制,善意者在一切處被釋放

8.       獨自在森林居住而不放逸,便能越過死亡的領域

 

 

SN1.39 雨神的女兒經第一 Sakali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雨神的女兒紅蓮女神拜訪佛陀並說偈,大意如下:

1.       在毘舍離大林中居住眾生中最高的正覺者—佛陀

2.       禮拜佛陀

3.       以前只是聽聞到被領悟的佛法,現在自己親證它

4.       任何愚人對聖法斥責將會到達恐怖的叫喚地獄,經驗長久的苦

a.       義注:有兩個叫喚:煙叫喚(dhūmaroruvo)與「焰叫喚」(jālaroruvo),前者是另一個(visuṃ),後者名為無間大地獄(avīcimahānirayassevetaṃ),在那裡,眾生被火燒時,他們一再地吼叫(punappunaṃ ravaṃ ravanti),與AA.42.2的「涕哭地獄、大涕哭地獄」相當

5.       但接受並抵達聖法的人死後則會生天

SN1.40 雨神的女兒經第二 Dutiyapajjunnadhītu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雨神的女兒紅蓮女神拜訪佛陀並說偈,大意如下:

1.       自己帶著光輝美貌來,自己禮敬佛陀的同時也説説自己學習所及:

2.       在一切世間中,任何惡不應該被身語意作,

3.       捨斷諸欲愛後有念正知,不應該親近伴隨苦與無利益的

 

SN1.41 燃燒經 Āditt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一位天神拜訪佛陀並在佛前說偈,大意如是:

1.       在家被燃燒時取出器具是有利益的,而不是待在那裏被火燒

2.       當世界被老死燃燒時,就應該以佈施‘取出’東西

3.       所施予的會帶來樂果,未施予的會遭受毀滅,而死後也要把它們捨棄

4.       智者知道後應享用和佈施

5.       如其能力地佈施及受用之後就會無過失地到達天界

 

SN1.42 施與什麼經 Kiṃdad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佛陀施予什麽即施予以下,佛陀便回答:)

1.       力氣

a.       食物

2.       容貌

a.       衣服

3.       安樂

a.       交通工具

4.       眼睛

a.       燈光

5.       一切

a.       居處

b.       義注:一切為給予力等。

c.       力量:在兩三個村莊托鉢後不獲得任何東西。就如進入清涼的池塘,當進入住處的一刻去床那裏睡覺,睡醒後便帶來身體的力量

d.       容色:在外面時被風和日光燃燒。但當進入住處的關上門一刻,不同的相繼流便會平息,進入同一個相繼,帶來容色

e.       安樂:在外面時刺會刺到足,會擊到樹樁,會遇到爬蟲類、盜賊等的危險。但當進入住處關上門的一刻,所有危險便不存在。

f.        不死:也可以演練法、得到法的喜樂、作意業處,生起輕安和快樂。

g.       眼睛:在外面出汗,汗會刺到眼睛。到住處後坐下會帶來的明亮

6.       不死

a.       教法

 

SN1.43 食物經Ann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一位天神拜訪佛陀並在佛前說偈,)

1.       天神和人類兩者都歡喜於食物

2.       然後什麽名字的夜叉,他是不歡喜於食物的?

 

(佛陀回答:)

1.       誰以信心來佈施、以明净心

2.       他會被食物伴隨:在此世和他世

3.       因此去除吝嗇,給予佈施征服雜染

4.       福德在此世他世,資助有情

 

SN1.44 一根本經 Ekamūl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一位天神說:)

1.       一根、二漩渦,三垢穢、五平石,

a.       義注:一根=無明,二漩渦=常見、斷見,三垢穢=貪等(貪、瞋、癡),五=五種欲

2.       大海十二個漩渦:看見者isī越過深淵

a.       義注:大海=渴愛(以不滿足意-apūraṇīyaṭṭhena),十二個漩渦=六內外處

 

SN1.45 最高經 Anom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一位天神說:)

1.       完美名者聰明而看見義理,給予智慧、在欲愛執著中不執取

a.       義注:完美名者=擁有一切美德、無缺陷名字、圓滿的名字之義

b.       聰明而看見義理=佛陀在精細的蘊内等看見義理

c.       給予智慧=取證道路的智慧後,透過説話的範疇把行道的智慧給予出去

2.       看那個有智慧者、全知者,在聖道上行走的大仙!

 

 

SN1.46 天女經 Acchar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一位天神說:)

1.       嘹亮的天女眾,是已來往的鬼眾

2.       那個樹林名為誘惑,要如何逃離呢?

a.       義注:這位天子[生前]在大師的教誡中出家五年後,取喜歡的業處進入林野,因害怕放逸而日夜不食不臥,只作意業處,以致體內生起刀風絕命,死後立即往生在三十三天的大宮殿門旁,如睡醒般。他看見宮殿內成千天女說宮殿的主人天子來了,取樂器圍繞他。因爲轉世太快,天子不知道已死,以為自己還是出家人而羞愧。那些天女嘗試誘惑他,但他拒絕了他們色情的舉動然後繼續自己的禪修,所以會視那些天女眾為勾引誘惑他的惡鬼眾。最終天女們給了他一塊鏡子,他才發現自己已經投生為天神,但他想‘我修行不是爲了再生到天界,而是爲了取證阿羅漢果’ 。保存了自己的美德後,他被大群天女隨從跑來向佛陀求援

 

(-佛陀回答:)

1.       那個道路名為正直,那個方向名為無畏,

2.       馬車名為不嘎嘎響,被法輪連結的。

3.       慚是它的控制工具,念是它的帷幕,

4.       我說法是駕駛者,正見是先行者。

5.       凡有像這樣的車輛:女子的或男子的,

6.       他確實以這輛車,涅槃就在他的面前

 

 

SN1.47 造林者經 Vanarop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一位天神問:)

1.       誰人日與夜,福德一直增長?

2.       而且那人如法、具戒德,會去到天界?

 

(-佛陀回答說:)

1.       種植園林者、誰是作橋梁者

a.       義注:在天然非種植樹林所圍繞的界限,爲了對佛塔、菩提樹、經行處暫時的大帳篷、寮房、住房、夜晚場所、日間場所作遮蔭而種樹

b.       誰是作橋梁者=在不平處作橋梁,在水中準備船

2.       [喝]水[處]或池、給予住處者

a.       義注:水=水的施捨大廳

b.       水井=水池、溪

3.       那人日與夜,福德一直增長

a.       義注:非在尋思不善尋或睡覺時增長。何時隨念時就會增長

4.       而且那人如法、具戒德,會去到天界

a.       義注:如法=作福德、圓滿十善法

 

 

SN1.48 祇樹林經 Jetavana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說:)

1.       這裡確實是那個祇樹林,仙人僧團經常來往的

a.       義注:仙人僧團=比丘僧團

2.       被法王居住,我的喜產生。

3.       業、明與法,戒--最高之活命,

a.       義注:行為、明=聖道

b.       業=道思

c.       明=道智

d.       確立戒的活命為最高的活命

4.       不免一死的人們以這些淨化,非以種姓或以財產。

5.       因此賢智者之人,自己利益的看見者,

6.       應該如理考察法,他在那裡這麼淨化。

7.       如舍利弗以慧,以戒與以寂靜upasamenā,

a.       義注:寂靜=煩惱的平息

8.       凡即使到彼岸的比丘,最高者會是這樣程度的。

 

SN1.49 慳吝經 Maccharisuttaṃ 摘要

 

(-有一位天神問佛陀:)

1.       吝嗇、惡口(義注:比丘乞食時罵爲什麽對方不耕作等、叫他出去)、對他人的佈施製造障礙—他們的果報和來世是怎樣的?

 

(-佛陀回答)

1.       他們會出生到地獄、畜生、閻羅王的世界(應指鬼界)

2.       再生為人時會出身貧乏,難獲得(義注:五欲的)喜樂

3.       這是現世報:愚人從其他人希求的,那也不被他們得到

 

(天神問:)

1.       慷慨離吝嗇的人、在佛陀、佛法中有淨信者,極尊重僧團—他們的果報和來世是怎樣的?

(-佛陀回答)

1.       他們會往生到天界、善趣

2.       再生為人時會出身富足容易獲得(義注:五欲的喜樂

3.       當生的果報為:能自在地享用他人帶來的財富(複注:他們被賦予快樂,就如他化自在天神那樣控制其他天神創造的東西

 

SN1.50 額低葛勒經 Ghaṭīkār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一位天神(額低葛勒 Ghaṭīkāra)向佛陀匯報無煩天的七位天神已經成爲阿羅漢了。經佛陀詢問得出是

1.       優波迦 upako

2.       波羅揵荼 palagaṇḍo

3.       補估沙地 pukkusāti

4.       跋提雅 bhaddiyo

5.       揵陀提婆 khaṇḍadevo

6.       婆侯羅提 bāhuraggi

7.       僧提雅 siṅgiyo

 

-佛陀問他們是了知到誰的教法之後而成爲阿羅漢? 天神回答是從佛陀他那裏。天神說他們七位

1.       切斷了有之繫縛

2.       名與色完全地寂止

義注說他們七位天神一生天就證得涅槃。

 

-佛陀問他是從哪裏了知到這麽難明白的法,而這樣說?

 

-天神便回答,在過去他是陶器師傅,是侍奉父母者、梵行者、迦葉佛的居士。他也是佛陀以前的同伴

-佛陀認可,並說這是朋友們的會合,兩位都持最後身

 

SN1.51 衰老經 Jarā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以下,佛陀隨即回答:)

1.       直到衰老什麼也是好的?

a.       戒德

b.       義注:珍珠、珠寶、深紅色的布料等,在年青時作爲裝飾就會看來美麗。年老時穿戴的話別人就會説:這人今天還希望年輕,我想是瘋了。但戒德則不會是這樣。年青時守護戒時也不會被人說‘爲什麽會有這個戒?’

2.       當已住立時什麼是好的?

a.       信心

3.       什麼是人類的寶物?

a.      

4.       什麼是難被盜賊拿走的?

a.       福德

b.       義注:福德之思是無色的,難被帶走

 

SN1.52 以不衰老經 Ajarasāsuttaṃ摘要

 

 

(有位天神問以下,佛陀隨即回答:)

1.       什麽不衰敗什麼是好的?

1.       戒德

2.       當已住立時什麼是好的?

2.       信心

3.       什麼是人類的寶物?

3.      

4.       什麼是難被盜賊拿走的?

4.       福德

義注:福德之思是無色的,難被帶走

 

 

SN1.53 朋友經 Mitt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以下,佛陀隨即回答:)

1.       什麼是遠行者的朋友?

a.       商隊

2.       什麼是自己家中的朋友?

a.       母親

3.       什麼是當需要生起時的朋友?

a.       同伴

4.       什麼是來生的朋友?

a.       自己所作的福德

 

SN1.54 所依經 Vatthu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以下,佛陀隨即回答:)

1.       什麼是人的所依?

a.       兒子

b.       義注:因爲他們待父母老時照顧父母

2.       這裡什麼是最上的朋友?

a.       妻子

b.       義注:因爲一個人可以只和妻子說他的秘密

3.       凡依止大地的生類生物,他們依什麼生活?

a.       雨水

 

SN1.55 人經第一 Paṭhamajan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以下,佛陀隨即回答:)

1.       什麼使人出生?

a.       貪愛

2.       他的什麼跑來跑去?

a.      

b.       義注:可以跑到其他海洋

3.       什麼落入輪迴?

a.       衆生

4.       什麼是他的大恐怖?

a.      

 

SN1.56 人經第二 Dutiyajan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以下,佛陀隨即回答:)

1.       什麼使人出生?

a.       貪愛

2.       他的什麼跑來跑去?

b.      

c.       義注:可以跑到其他海洋

3.       什麼落入輪迴, 不從(義注:輪回之)苦被釋放?

d.       衆生

 

SN1.57 人經第三 Tatiyajan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以下,佛陀隨即回答:)

1.       什麼使人出生?

1.       貪愛

2.       他的什麼跑來跑去?

2.      

3.       義注:可以跑到其他海洋

3.       什麼落入輪迴?

4.       衆生

4.       什麼是他的依怙?

5.      

 

SN1.58 邪道經 Uppath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以下,佛陀隨即回答:)

1.       什麼被告知為錯誤之道?

a.      

2.       什麼在日夜間消逝?

a.       壽命

3.       什麼是梵行的垢穢?

a.       女人,在這裡這個世代被黏著

4.       什麼是無水的沐浴?

a.       苦行與梵行

 

SN1.59 伴侶經 Dutiy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以下,佛陀隨即回答:)

1.       什麼是男子的伴侶?

a.      

b.       義注:由信而去到善趣、涅槃

2.       而什麼教導他?

a.       慧 (義注:這個應作那個不應作)

3.       人對什麼的喜樂時,會從一切苦被釋放?

a.       涅槃

 

SN1.60 詩人經 Kavi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以下,佛陀隨即回答:)

1.       什麼是詩句的根基?

a.       詩體學

2.       什麼製造它們?

a.       音節

3.       什麼是偈頌的依據?

a.       名稱

b.       義注:要作詩就要依靠一些名詞,例如海洋、大地

4.       什麼是偈頌的住處?

a.       詩人

 

SN1.61 名經 Nām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

1.       什麼征服一切?比什麼更多的不存在?

2.       什麼一法,一切就隨其權威?

 

(佛陀回答:)名稱

1.       義注:化生的或人造的,脫離名的眾生不存在,即使不知名的樹木或岩石,仍名為無名者

 

SN1.62 心經 Citt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

1.       世間被什麼引導?被什麼牽引?

2.       什麼是一法,一切就隨其控制?

 

(佛陀回答:)心

 

SN1.63 渴愛經 Taṇhā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

1.       世間被什麼引導?被什麼牽引?

2.       什麼是一法,一切就隨其控制?

 

(佛陀回答:)渴愛

 

SN1.64 結經 Saṃyojan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

1.       什麼是世間的結?什麼是它的行走?

2.       以什麼的捨斷,像這樣被稱為涅槃?

 

(佛陀回答:)

1.       歡喜是世間的結,尋是它的行走

2.       以渴愛的捨斷,像這樣被稱為涅槃。

 

SN1.65 繫縛經 Bandhan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

1.       什麼是世間的連結?什麼是它的行走

2.       以什麼的捨棄,切斷一切繫縛?

 

(佛陀回答:)

1.       歡喜是世間的連結,尋是它的行走

2.       以渴愛的捨斷,切斷一切繫縛

 

SN1.66 破壞自己經 Attahat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

1.       世間被什麼折磨?被什麼包圍?

2.       被什麼箭刺入?經常冒什麽煙?

 

(佛陀回答:)

1.       世間被死亡折磨,被老包圍,

2.       被渴愛之箭刺入,經常冒欲求之煙

 

SN1.67 被綁住經 Uḍḍit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

1.       世間被什麼綁住?被什麼包圍?

2.       世間被什麼覆蓋?世間在什麼上被建立?

 

(佛陀回答:)

1.       世間被渴愛綁住,被老包圍,

2.       世間被死亡覆蓋,世間在苦上被建立。

 

SN1.68 被覆蓋經 Pihit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

1.       世間被什麼覆蓋?世間在什麼上被建立?

2.       世間被什麼綁住?被什麼包圍?

 

(佛陀回答:)

1.       世間被死亡覆蓋,世間在苦上被建立,

2.       世間被渴愛綁住,被老包圍。

 

SN1.69 欲求經 Icchā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以下,佛陀隨即回答:)

1.       世間被什麼繫縛?

a.       欲求

2.       以什麼的調伏被解脫?

a.       欲求

3.       以什麼的捨斷,切斷一切繫縛?

a.       欲求

 

SN1.70 世間經 Lok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以下,佛陀隨即回答:)

1.       世間在什麼之中被生起?

a.       六(義注:内處)

2.       在什麼之中作親密交往?

a.       六(義注:外處)

3.       對什麼執取後,世間在什麼之中被惱害?

a.       六(義注:内處);六(義注:外處)

 

SN1.71 切斷後經 Chetvā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佛陀,佛陀隨之回答:)

1.       切斷什麼後睡得安樂?

a.       憤怒

2.       切斷什麼後不憂愁?

a.       憤怒

3.       對哪一法的殺害,喬達摩同意?

a.       對端蜜,而根毒之憤怒

b.       義注:之所以根毒是因爲它的結果是痛苦。他又端蜜因爲以怨報怨會生起快樂

 

SN1.72 車經 Rath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佛陀什麽是以下的標志 [義注:透過這個而被瞭解] ,佛陀隨之回答:)

1.      

a.       旗幟

2.      

a.      

3.       國家

a.       國王

4.       女人

a.       丈夫

b.       義注:一個已婚的女人,甚至轉輪王的女兒都跟男人的姓

 

 

SN1.73 財產經 Vitt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佛陀,佛陀隨之回答:)

1.       什麼是男子的最上財產?

a.      

b.       義注:信心帶來善趣和涅槃

2.       善實行什麼者帶來樂?

a.      

3.       什麼確實是味道中最甜美的?

a.       真理

b.       義注:世間中鹹味、酸味等所有味中,真理之味更勝。真理能靜止快速的,停止咆哮的,分解毒藥、支開火、讓天下雨、因此真理是味道中最甜美的

4.       如何活著者是他們說最上的活命者?

a.       以慧活著者

b.       義注:對於在家人指的是已確立於五戒、定期做供養的;對於出家人則是如理省思地用資具、拿取業處、確立觀、然後取得聖道聖果

 

SN1.74 雨經 Vuṭṭhi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佛陀:)

1.       什麼是最上的升起者?

2.       什麼是殊勝的落下者?

3.       對到處走者來說(最上的)是什麼?

4.       什麼是殊勝的說話者?

 

(義注說,這時第二個天神打斷然後說,爲什麽問佛陀?讓我回答你!)

1.       種子

a.       義注:因爲種子升起時食物充足、國家安穩

2.      

a.       義注:因爲下雨確保有充足的穀米

3.      

a.       義注:因爲他們製造五種乳製品,包括奶、凝乳、牛油、酥油、酥油的奶油—透過這些人們維持他們的健康

4.       兒子

a.       義注:因爲他不會在皇家法庭等上說傷害父母的話

 

(義注:第一位天神駁斥他插嘴,然後繼續問佛陀,得出以下答案:)

1.      

a.       義注:四道

2.       無明

a.       義注:輪回之根源

3.       僧團

a.       義注:因爲他是肥沃的福田

4.       佛陀

a.       義注:因爲他的説法讓許多百千的衆生離束縛

 

SN1.75 害怕經 Bhītā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佛陀,爲什麽當道被許多種方式被説明後(義注:38種禪修目標  [清净導論則有40業處,這裏是38個是因爲它將空遍處和識遍處當爲空無邊處和識無邊處。而清净導論則把十遍處的那兩個定為有限的空遍處和光遍處] ),許多人依然是害怕的?(義注:而抓取62邪見)

-在哪幾方面站立時不會害怕來世?

 

-佛陀回答

1.       正確地安置言語

2.       與意後

3.       不以身作惡

4.       住在許多食物飲料的家者,有信、柔軟、慷慨saṃvibhāgī、慷慨vadaññū

-當已站在這四法上時便不會害怕來世

 

SN1.76 不衰退經 Najīrati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佛陀,佛陀隨之回答:)

1.       什麼衰退、什麼不衰退?

a.       色、姓名

2.       什麼被稱為『錯誤的道路』?

a.      

3.       什麼是法的障礙?

a.      

4.       什麼在日夜間消逝?

a.       壽命

5.       什麼是梵行的垢穢?

a.       女人

6.       什麼是無水的沐浴?

a.       苦行與梵行

7.       世間中有多少孔隙,在那裡財產不住立?

a.       懶惰

                                                               i.      義注:在站立處站立,在坐下處坐下,就如油在水上不作什麽

b.       疏忽大意

                                                               i.      義注:睡覺或在煩惱的掌控内疏忽大意

c.       不奮起

                                                               i.      義注:工作時沒有工作的精力

d.       不節制

                                                               i.      義注:戒想消失、有鬆懈的行儀

e.       睡眠

                                                               i.      義注:大量睡眠

f.        懈怠

g.       佛陀說應該回避它們全部

 

SN1.77 統治權經 Issariy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佛陀,佛陀隨之回答:)

1.       什麼是世間中的統治者?

a.       權威 (義注:使到指令的行使)

2.       什麼是物品中最上的?

a.       女人(義注:因為女人是「不應該丟棄的物品」(avissajjanīyabhaṇḍattā),一切菩薩與轉輪王就從母親的子宮出生。)

3.       什麼是世間中的劍銹?

a.       憤怒(義注:智慧之劍)

4.       什麼是世間中的瘤abbuda(義注:破壞的原因)?

a.       盜賊

5.       當誰拿走時他們阻止?

a.       盜賊

6.       而當誰拿走時是可愛的?

a.       沙門

7.       當誰一再到來,賢智者們歡喜?

a.       沙門

 

 

SN1.78 想要經 Kām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佛陀,佛陀隨之回答:)

 

1.       想要利益者不應該給出什麼?

a.       自己

b.       義注:不應給出自己成爲他人的奴隸,除了所有菩薩

2.       不免一死的人不應該捨棄什麼?

a.       自己

b.       義注:同樣地,一個人不應捨棄對老虎獅子自己,除了所有菩薩

3.       應該釋出什麼善的?而不應該使什麽惡的被釋出?

a.       語言

 

 

SN1.79 旅程的資糧經 Pātheyy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佛陀,佛陀隨之回答:)

 

1.       什麼維繫(輪回)旅程的資糧?

a.      

b.       義注:生起信後給與布施,守護戒(德行),作布薩行為,因為那樣它被說

2.       什麼是財富的棲息處?

a.       幸運

3.       什麼拖著人人繞轉?

a.       欲望

4.       什麼是世間中難放棄的?

a.       欲望

5.       當個個眾生在什麼上被繫縛時,如鳥之於以網?

a.       欲望

 

 

SN1.80 光明經Pajjot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佛陀,佛陀隨之回答:)

1.       什麼是世間中的光明?

a.      

2.       什麼是世間中的清醒者?

a.      

3.       什麼是在工作上的同事?什麼是其行動的路徑?

a.       牛,犁沟

4.       什麼養育懶惰者與不懶惰者,如母對子?

a.      

5.       凡依止大地的生類生物,他們依什麼生活?

a.      

 

SN1.81 無諍者經 Araṇasuttaṃ 摘要

 

(有位天神問佛陀)

1.       誰在這世間是寂靜者(義注:無煩惱者)?

2.       誰圓滿而不喪失?

3.       誰在這裏遍知欲?

4.       誰一向擺脫勞役?

5.       誰的父母兄弟,禮敬他(義注:戒)的確立?

6.       誰的出身卑微,但連王族也要禮敬?

 

(-佛陀答):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