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支部集 AN4 摘要

AN4.1 領悟經 Anubuddh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因爲對以下四法不領悟、貫通,你我一直在輪回

-領悟、貫通後就沒有下一生了

-而佛陀自己領悟後教導他人

 

 

AN4.2 倒下者經 Papatit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不具備以下四法者被稱爲在佛教中倒下

 

-反之則不倒下

 

-義注說,世間大衆被稱爲倒下,初果聖者在生起煩惱的刹那也倒下。阿羅漢則必定不倒下

 

AN4.3 被傷害經第一 Paṭhamakhat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法的愚人、不善人傷害自己、有罪過、被智者譴責、產生許多罪業

 

-接著佛陀論説相反的四法

 

-接著佛陀説了一首偈頌[1],大意如下

 

 

AN4.4 被傷害經第二  Dutiyakhat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錯誤對待以下四種人的愚人、不善人,是在傷害自己、有罪過、被智者譴責、產生許多罪業。死後到惡道

 

-接著佛陀論説相反的

 

AN4.5 順流經  Anusot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世間有四種人

 

 

AN4.6 少聞者經  Appassut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世間有四種人:

 

-少聞者被人斥責,在戒上未安定者也是。反之責備稱讚

-兩者都具足者是有智慧者,就像金幣一樣,沒有誰適合批評他,連天神、梵天也稱讚他

 

AN4.7 增輝者經  Sobhan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具備以下特質的比丘、比丘尼、男女居士能使到僧團輝耀

 

 

AN4.8 無畏經 Vesārajj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他有的四無畏。無論是沙門、婆羅門、天、魔、梵、世間上的任何人都不能夠如法斥責他以下四樣東西

 

-佛陀之後說偈,大意如下:

 

 

AN4.9 渴愛的生起經 Taṇhuppād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有四樣東西讓比丘的渴愛生起

 

-渴愛為伴的人長時間輪回。

-知道渴愛為苦的根源後,比丘應離渴愛、具念而行

 

AN4.10 軛經Yog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這四種軛

 

-這幾種軛導致雜染、再生、苦惱、苦果報

-接著佛陀論述相反的離軛。說離軛的人是聖賢

 

 

AN4.11 步行經 Car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假如在任何姿勢容忍、不捨斷生起的欲尋或惡意尋或加害尋,他被稱爲無熱心者、無愧者、懶惰的人

 

-佛陀說,依戀家庭的尋被稱爲惡尋

-有這些思想的人被稱爲邪道行者,癡迷於這些,而且不能覺悟

-平息(這些)尋的人才能

 

AN4.12 戒經 Sīlasuttaṃ 摘要

 

-佛陀對比丘說,他們要持好戒

-之後在任何姿勢中驅除五蓋,具備以下

 

-這樣的比丘被稱爲熱心者、有愧者、精進的人

 

-他這樣做,加上

 

被稱爲『常自我努力者』

 

 

AN4.13 勤奮經 Padhānasuttaṃ摘要

 

-佛陀在這裏介紹四正勤

-並說,正勤的人

 

AN4.14 自制經  Saṃvar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勤奮

 

-這樣熱心的比丘能滅盡苦

 

AN4.15 安立經  Paññatti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之最

 

AN4.16 微妙經 Sokhumm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微妙 (義注:微妙=穿透微妙相的智。複注以無常等解釋微妙相)

 

-佛陀接著以偈頌說,

                                                               i.      義注:因爲它無常、分解。這裏指的是隨觀無常

                                                             ii.      複注:無權限而知道為其他。願欲:不要被破壞,但他仍然破壞

 

AN4.17-19 摘要

 

-佛陀說,有四處不應該走至

 

-凡被它們所征服的人,他的追隨者被破壞(義注:名聲追隨者)

 

-反之,追隨者則充滿

 

AN4.20 食物分配者經 Bhattuddesak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假如食物分配者具備不應該走至的欲、嗔、癡、恐懼,將會被帶到地獄之中。

-反之則會被帶到天界中

 

AN4.21 優樓頻螺經第一  Paṭhama-uruvelasuttaṃ摘要

 

-佛陀在優樓頻螺,尼連禪河邊牧羊人的榕樹處剛剛覺悟。

-他想,不尊重順從的人會住於苦。於是看看哪位沙門婆羅門能夠依止。

 

-佛陀不見自己還有未完成的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蘊,而且不見世界中有人比自己更具足這些、而自己應該尊敬、依止。

 

-佛陀於是決定,就讓自己依止這個自己覺悟的法吧!

 

-這時大梵天王 sahampati以他心通知道佛陀的深思後,便來到確認: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佛陀他們也依止法後而生活。

-因此愛惜自己(義注:爲了自己利益)、期待偉大的人應該尊敬正法

-義注提到有四種偉大

 

-佛陀聽後,也知道這是對的,所以尊敬法。

-因爲僧團也偉大,所以自己也尊重僧團

 

AN4.22 優樓頻螺經第二 Dutiya-uruvelasuttaṃ摘要

 

-當時,佛陀在優樓頻螺,尼連禪河邊牧羊人的榕樹處剛剛覺悟

-有許多老的婆羅門來找佛陀。他們批評佛陀不尊敬年老的婆羅門

 

-佛陀心裏想,他們不認識長老或者作爲長老之法

 

-佛陀說,假如一個年老的人,但具備以下的,為愚癡的長老

 

-反之,一個年輕人具備和上面相反的,則為賢智長老

 

-佛陀繼續說,有四個作爲長老之法

 

-接著佛陀以偈頌説法,大意如是:

                                                               i.      義注:蘊等法的彼岸

                                                             ii.      證智的彼岸

                                                           iii.      遍智的彼岸

                                                           iv.      去除的彼岸

                                                             v.      禪修的彼岸

                                                           vi.      體證的彼岸

                                                          vii.      禪定成就的彼岸

                                                               i.      義注:缺乏貪的僵硬

 

AN4.23 世間經  Lok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

 

-佛陀之所以被稱爲如來,是因爲

 

-佛陀已滅盡一切業

-皈依佛陀的天和人集合來禮敬他,他們讚美佛陀,說世界中沒有人和佛陀等同

 

 

AN4.24 黑園經  Kāḷakārām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他知道世間所有衆生所見、所聞、所覺(義注:所嗅、所嘗、所觸)、所識(義注:苦樂等法所緣)、所得 (義注:到達所找尋、不找尋的)、所找尋(義注:找尋已到達或未到達的)、被意所隨行的

 

-雖然佛陀知道,但不會侍奉它們

 

-假如佛陀自稱對上面這些不知道、知道且不知道、既非知道也非不知道那會是他的虛妄

 

-佛陀感知一切後,不會(義注:以貪愛、邪見、慢)思量被覺知的、沒覺知的、能被覺知的。

 

 

-佛陀對這一切都是如是者,而且沒有其他如是者比這個更優勝

 

-義注說,每當佛陀說一個時,大地都震動作爲見證

 

-對於任何見、聞、覺,其他人會認爲是真實,然後執取 (義注:他們對其他主張有信心)

-如是者不會有自己的覆蓋(義注:不會執著哪怕是一個邪見者的主張,他們都被被自己的概念覆蓋或阻隔)

-也不會對真假進一步宣稱(義注:只有這個是真實,其他是錯誤的)

-先前已見到這個(義注:見的)飛鏢被人類强力執著的

-知道和看見如是的這個後,如來不存在執著

 

AN4.25 梵行經 Brahmacariy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佛教的)梵行不是爲了

 

這梵行是爲了

                                                               i.      佛陀說,我說諸流的自制,這些被慧關閉。

                                                               i.      不忍耐生起的欲尋等

 

-這梵行不是傳聞,佛陀教導他來引導進入涅槃

-實行這能得到苦的結束

 

AN4.26 詭詐經 Kuh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以下這些人不是佛陀的信奉者,他們不會在佛教中成長

 

-反之則能增長

 

AN4.27 知足經 Santuṭṭhi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易得且無罪過的微物

-滿足於易得的微物,佛陀說,這是『沙門支』之一。

-這樣他的心不會苦惱,征服(複注:敵對法)而滿足,學習警覺(於善法)

 

AN4.28 聖種姓經 Ariyavaṃs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四個聖者的種姓是古老的(義注:不是現在才有)、被長久認可rattaññāasaṃkiṇṇa 不被切割(義注:不被過去、現在、未來的佛陀切割)、不被有智慧的沙門婆羅門所斥責的

-具備這些的比丘身處在何方,都不會被不喜樂/喜樂所征服,他是堅固者

-他捨棄一切業,(義注:捨棄一切煩惱)

-無人適合斥責他,天神梵天神也稱讚他

 

 

AN4.29 法足經 Dhammapad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四法處是古老的(義注:不是現在才有)、被長久認可rattaññāasaṃkiṇṇa 不被切割(義注:不被過去、現在、未來的佛陀切割)、不被有智慧的沙門婆羅門所斥責的

 

 

AN4.30 遊行者經 Paribbājak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四法處是古老的(義注:不是現在才有)、被長久認可rattaññāasaṃkiṇṇa 不被切割(義注:不被過去、現在、未來的佛陀切割)、不被有智慧的沙門婆羅門所斥責的

 

-假如有人拒絕上面這四法而安立和其相反的為真沙門,佛陀會挑戰他說:請他來啊,讓我看看他的威力。 他是不可能安立這樣的沙門的

 

-假如他認爲這四法處應被反駁、斥責,那麽他當生就有4種應被呵斥處:

 

-即使是那些歐卡拉的瓦砂與巴聶的無因論者、不作業論者、虛無論者,他們也不敢反駁這四法,因爲害怕被非難、憤怒而待

 

-學習1-4者為警覺者

AN4.31 輪經 Cakk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當這四輪轉起時,天神和人類不久就能得到大財富

 

-具備這些的人,他的財物、名聲、及快樂轉起

 

 

AN4.32 攝經 Saṅgah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維持良好關係的方法(四攝法)

 

-假如父母不作這些,甚至得不到子女的驕傲和尊敬

-智者觀察到這些,(實行後)因此成爲巨大、被讚賞

 

 

 

AN4.33 獅子經 Sīh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當獸王獅子傍晚吼叫時,任何動物都會感到畏懼,逃回自己的栖息處

 

-同樣地,當佛陀出世,他教導各別五蘊,各別五蘊的集起,各別五蘊的滅沒。

-聽到佛法之後,長壽的天神都感到畏懼:原先以爲自己是常、堅固的,原來是相反的!自己還未超越有身

 

AN4.34 最上的淨信經 Aggappasād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最上的净信

 

-對最上的有净信的話,果報最上

 

-佈施給他們,會增長第一的福,會有最上的

 

-智者對最高的佈施,定置於最上法 (複注說,最上的净信、佈施之法、不壞净信。)

-當出生為天神或人類、達到最上時(複注:出世間道果),他就會喜悅

 

 

AN4.35 作雨者經 Vassakār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摩揭陀國大臣作雨者婆羅門對佛陀說,他安立具備這四法者為有大智慧的大人

 

-佛陀對於這個不隨喜也不反駁,他自己也安立大智慧大人的四法

 

-之後,作雨者隨喜,並說自己憶持佛陀有這四法。

-佛陀斥責他 (義注:侵入佛陀德行的範疇),但仍然確認自己有這四法

 

-佛陀熟練於什麽是道與非道

-佛陀自己是最後一生了,被稱爲大智慧的大人

 

AN4.36 兜那經 Doṇ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兜那婆羅門和佛陀都在巫葛德與謝德逼雅間旅途中行走。

 

-他見到地上有一個--具有一千個輻條,有輪框,有輪軸圓心,全部完整的相貌的足印,於是便很驚喜,認爲這不是人的足跡

 

-他隨著足跡,走到佛陀那裏,並問

 

 

-他於是好奇爲什麽佛陀會這樣回答。佛陀便說,假如自己還未捨斷煩惱,就會成爲1-4,但自己已經捨斷一切煩惱,未來不再生

 

-佛陀像蓮花那樣出淤泥而不染世間 (義注:行世間,被貪見等污染)。他請兜那視自己爲佛陀

 

 

AN4.37 不衰退經 Aparihāniy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法的比丘不可能衰退,就在涅槃的面前。接著詳説這四項

 

-這樣的人日夜不懈、熱心地修習善法。是愛好警覺者,在疏忽大意上看到可怕。

 

AN4.38 已退出者經 Patilīn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已去除個別的真理、完全排除尋求、身行已寧靜的比丘被稱爲(已覺醒的)已退出者patilīno ’

                                                               i.      義注:透過不還道捨斷

                                                               i.      義注:透過阿羅漢道捨斷

                                                               i.      複注:有梵行之道的尋求指定見的去處之梵行的尋求

                                                             ii.      義注:透過阿羅漢道捨斷 梵行之道的尋求

                                                           iii.      透過入流道捨斷指定見的去處之梵行的尋求

                                                           iv.      什麽是指定見的去處之梵行的尋求 即抓取上面a-j的邪見,而安置在錯誤的 教義 (vibha.919)

 

 

AN4.39 優惹雅經 Ujjay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優惹雅婆羅門問佛陀,他是否稱讚所有祭祀。

-佛陀便説,他非稱讚、非不稱讚所有的祭祀

-不稱讚的祭祀

-稱讚的祭祀

 

AN4.40 優陀夷經 Udāyīsuttaṃ摘要

 

-有一次,優陀夷婆羅門問佛陀,他是否稱讚所有祭祀。

 

-佛陀便説,他非稱讚、非不稱讚所有的祭祀

 

-不稱讚的祭祀

 

-稱讚的祭祀

 

 

-接著佛陀誦偈,大意如下:

 

 

AN4.41 定的修習經 Samādhibhāvanā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定的修習。不同定多修習,會轉起

 

-接著佛陀引用〈波羅延富樓那葛所問〉Sn. Pārā. 3.punna. 1054的詞句形容阿羅漢的狀態

 

AN4.42 問題的回答經 Pañhabyākaraṇ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問題的回答:

a.       義注:如問 眼睛和耳朵是否有相同的相同的性質?

b.      應反問:在哪方面?

c.       假如他回答:在聼方面。那應回答不

d.      假如他回答:在無常方面。那應回答是

a.       義注:靈魂與身體是否同一?

-假如知道如何在適當的方式下回答每種類型,他就被稱爲熟練這四種問題者

-他也是

1. 難被征服、深邃的人

2. 熟練什麽是有益(義注:增長)、什麽無益

3. 被説為智者

 

AN4.43-44摘要

-佛陀說,世間存在以下四種人

-接著佛陀說相反的四種人。說,上面1-4的人在佛教中不會增長,反之則會

 

 

AN4.45-46 摘要

-有一次,赤馬天子問佛陀,能否透過行走的方式到達世間之邊(義注:圍輪世界之邊)沒有生老死之處

-佛陀說那個地方不被行走所到達

-赤馬天子便隨喜,說自己以前是個仙人,以神通在空中行走,速度很快,一步就從東海跨到西海。他希望以這種方式到達世間之邊

-除了日常作息,100年的生命中他一直在走,還未成功就死了

-佛陀評論說,

 

AN4.47 極遙遠經 Suvidūrasuttaṃ

-佛陀說,有四種極遙遠的距

-善人的交往是不動、持續的。和不善人的交往很快就消散離

 

AN4.48 毘舍佉經Visākh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毘舍佉般遮羅子尊者以

-佛陀在傍晚打完坐後得知是尊者,便隨喜他。並說大意如下的偈:

 

AN4.49 顛倒經 Vipallās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有四個顛倒想:

-不顛倒想則相反

-被邪見破壞的人輪回、生死

-當佛陀出世後告知止息苦之法

-有智慧的人聽到後變得清醒,有正見而超越一切苦

 

 

AN4.50 隨雜染經 Upakkiles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日月的隨雜染

-也有四種沙門的隨雜染

-這些人

 

AN4.51 福德之流出經第一Paṭhamapuññābhisand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以下的佈施導向天界、合意的事物、快樂,而且大得難以被計算有多大的福報

-如河流流入大海,福德流入佈施各種物品的智者

 

 

AN4.52 福德之流出經第二 Dutiyapuññābhisand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四不壞净導向天界、合意的事物、快樂

-有四不壞净的人被説爲『不貧窮者』,他的生命不空虛

-智者應該憶念佛陀所教,見法(義注:四聖諦)而具備(義注:對三寶之)信、戒

 

 

AN4.53-54摘要

 

-有一次,佛陀對一群夫妻男女說,有四種同居

 

 

AN4.55-56 摘要

有一次,,屋主那拘羅的父母去見佛陀。丈夫說,自從年輕的妻子嫁來,自己未試過以意對妻子僭越,更何況以身體? 他們希望今生來世都相見。之後妻子也說同樣的話

 

-佛陀便説,假如夫妻兩希望今生來世都相見,就要具備相同的信、施、戒、智慧

 

-接著佛陀以偈頌說:

 

 

 

AN4.57 蘇玻瓦沙經 Suppavāsāsuttaṃ 摘要

-拘利人的女兒蘇玻瓦沙以食物供養佛陀後,佛陀對她說,佈施食物者也在佈施四樣東西給受施者

-施予這些後,他獲得天神或人類的1-4

佛陀以偈頌說:

 

 

AN4.58-59 摘要

 

-佛陀說,有四條在家正確的道路方法導向獲得追隨者和天界

-有智慧的人跟隨,佈施後,(義注:因爲佈施隨念)而福德日夜增長,來到天界

 

 

AN4.60 在家正行經 Gihisāmīci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四條在家正確的道路方法導向獲得追隨者和天界

-有智慧的人跟隨,佈施後,(義注:因爲佈施隨念)而福德日夜增長,來到天界

 

 

AN4.61 有收獲行為經 Pattakammasuttaṃ 摘要

 

佛陀有一次對給孤獨屋主說,世間有以下這些合意但難得的東西。每得到一個之後人們就會想得到再下面那些。

 

佛陀說只要具足以下這些,就可以得到上面的了

 

-佛陀說,聖弟子如法、努力賺取的財富後有四個恰當的用途:

 

-在這些以外用錢都是無益、無理由的

-已達到這些財富利益的人

 

AN4.62 無負債經Ānaṇyasuttaṃ摘要

 

-佛陀對給孤獨屋主說,在家人在適當的時機能有四種快樂

 

AN4.63梵天經 brahmak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在那些有『梵天』、『先師』、『應該被奉獻者』的家庭,父母被尊重。

-這些都是父母的同義詞

-因爲父母幫助兒女許多、撫養他們,讓他們見到這個世間。

-父母對子女憐憫。

-有智慧者應侍奉父母,這樣會被賢智者們稱讚、死後生天

 

 

AN4.64地獄經 Niray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具備以下四法會生地獄,智者也不稱讚

 

AN4.65色經 Rūp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世間中存在四種人

 

-義注說,如果把世上所有人分成三份,兩部分是以色來衡量,餘下一部分則是其他的。

如果把其餘的分成五份,四部份會是以聲音來衡量的,餘下一部份不是

如果把其餘的分成十份,九部份會是以粗糙來衡量的,餘下一部份不是

如果把其餘的分成十萬份,只有一份是以法來衡量的

 

-佛陀說,1-2的人受到欲貪的影響不會明白。

-既不看内在,也不看外在(義注:德行)的愚人,會被音聲帶走。

-看到外在者也會是,内外都看則不被聲音帶走

 

 

AN4.66 有貪者經 Sarāg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世間上存在著四種人:有貪、嗔、癡、慢者

-被癡束縛的人增長束縛

-因爲貪嗔癡,愚人作惡業,生起苦

無明所蓋的人不會想自己存在(義注:貪等)法

 

AN4.67 蛇王經Ahirāj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某位比丘被蛇咬死了。

-佛陀對比丘們說,假如他對以下四類蛇王家族以慈心遍滿,他就不會被咬死了

-於是佛陀教導比丘透過以護衛偈、散播慈心的方式保護自己

-巴利文原文看文末

 

AN4.68 提婆達多經Ahirāj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提婆達多被利養、恭敬、名聲所殺害,就如

 

AN4.69 勤奮經Padhānasuttaṃ 摘要

 

-佛陀教導以下四種勤奮,熱心的比丘以此成阿羅漢

 

AN4.70 不如法的經 Adhammik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當國王不如法時,會有以下後果相繼發生

 

 

-然後全國都睡不好。

-國王如法的話後果就會相反

 

AN4.71 勤奮經 Padhān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法的比丘無過失,爲了滅盡煩惱作開始

 

AN4.72 正見經  Sammādiṭṭhi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法的比丘無過失,爲了滅盡煩惱作開始

 

AN4.73 善人經Sappuris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透過以下四法而知道這個人是非善人

 

-善人則相反

 

-佛陀說,媳婦剛剛嫁來時,會對家裏的所有人都表現慚(恥於作惡)、愧(害怕作惡)。但一段時間後就對丈夫奶奶無禮。

-剛出家的比丘也一樣,隨著時間推移,會對老師無禮。

-因此佛陀教誡比丘要以剛來的媳婦之心來生活

 

AN4.74-75 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第一(AN4.74

-另外四種第一為(AN4.75

-義注指這是指阿羅漢的1-4

 

AN4.76 拘尸那羅經 Kusinārasuttaṃ 摘要

 

-佛陀般涅槃之時,對身邊的比丘們說,假如他們對三寶、正道、道跡等有任何疑惑要問了,之後不要後悔。

-問了三次都沒有人説話。

-於是佛陀便說可能他們是出於對佛陀的尊重而不問,因此可以和朋友說

-僧團依然保持沉默

-阿難尊者便感到很不可思議,他相信在這個僧團這對於上述内容沒有任何懷疑

 

-佛陀也以自己的智慧確認。佛陀說這裏500位的比丘最低也是初果聖者

 

AN4.77 不可思議經 Acinteyy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四個不應被思維的東西,凡思維他們的或會發瘋、苦惱

AN4.78 供養經 Dakkhiṇ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佈施的净化 (義注:有大果)

 

AN4.79 買賣經 Vaṇijjasuttaṃ 摘要

 

-舍利佛尊者問佛陀爲甚以下的情況會出現?佛陀逐一解釋

 

AN4.80 劍浮闍經 Kambojasuttaṃ 摘要

 

-阿難尊者問佛陀,爲甚麽婦女們不在坐在集會堂上(義注:作裁決)、從事(主要)工作、偏遠地方

佛陀回答,因爲婦女

 

AN4.81 殺生經 Pāṇātipāt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法的人被帶到地獄中

-持這四戒的人則會生天

 

AN4.82 妄語經 Musāvād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法的人被帶到地獄中

-持這四戒的人則會生天

 

AN4.83 適於責備者經 Avaṇṇārah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法的人被帶到地獄中

 

-做和這四個相反的人則會生天

 

AN4.84 重憤怒者經Kodhagarusuttaṃ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法的人被帶到地獄中

-做和這四個相反的人則會生天

 

AN4.85 從闇黑到闇黑者經 Tamotam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世間有四種人

 

AN4.86 彎下的彎下者經Oṇatoṇat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世間有四種人

 

 

AN4.87 兒子經 Putt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沙門

                                                               i.      膽汁而生

                                                             ii.      痰而生

                                                           iii.      風而生

                                                           iv.      [三者]集合而生

                                                             v.      時節變化而生:太冷太熱

                                                           vi.      不當照顧而生的:義注說--火、食物等因素

                                                          vii.      突然來襲而生的:義注說--懲罰、束縛等

                                                        viii.      業果報

-佛陀說自己是沙門中的微妙沙門

 

 

AN4.88 結經 Saṃyojan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沙門

AN4.89 正見經 Saṃyojan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沙門

                                                               i.      膽汁而生

                                                             ii.      痰而生

                                                           iii.      風而生

                                                           iv.      [三者]集合而生

                                                             v.      時節變化而生:太冷太熱

                                                           vi.      不當照顧而生的:義注說--火、食物等因素

                                                          vii.      突然來襲而生的:義注說--懲罰、束縛等

                                                        viii.      業果報

 

AN4.90 蘊經 Saṃyojan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沙門

                                                               i.      膽汁而生

                                                             ii.      痰而生

                                                           iii.      風而生

                                                           iv.      [三者]集合而生

                                                             v.      時節變化而生:太冷太熱

                                                           vi.      不當照顧而生的:義注說--火、食物等因素

                                                          vii.      突然來襲而生的:義注說--懲罰、束縛等

                                                        viii.      業果報

 

AN4.91 阿修羅經 Asur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世間存在四種人

 

AN4.92-93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人

 

AN4.94 定經第三 Tatiyasamādhi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人

 

AN4.95-99 摘要

 

-佛陀說,世上有四種人,越下的就越優勝

                                                               i.      不是言語的善巧者,不具備---

1.      圓滿poriyā (復註:對話機敏,說話質素圓滿)

2.      (聲音)清晰 vissaṭṭhāyā

a.       義註:沒有阻隔

b.      複注:膽汁等不束縛

3.      無瑕疵的anelagalāyā

a.       義註:無缺點、不粗糙的、句節不掉落

4.      令知的説話教導比丘們屬於不依止(義註:輪迴)的

                                                             ii.      也不振奮同修,使到他們愉悅

 

AN4.100 玻德哩亞經 Potaliy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佛陀問遊行者玻德哩亞,世上有四種人,哪種人他認爲較優勝?

 

-遊行者玻德哩亞答:第四種人·,因爲他中捨

 

-佛陀也説是第四種,原因卻是因爲他在那個情況下知時

-説後玻德哩亞隨喜附和,並皈依三寶

 

AN4.101 雲經第一  Paṭhamavalāhakasuttaṃ摘要

 

-佛陀以四種雲比喻四種人

AN4.102 雲經第二 Paṭhamavalāhakasuttaṃ摘要

 

-佛陀以四種雲比喻四種人

AN4.103 瓶子經 Kumbhasuttaṃ 摘要

 

-佛陀以四種瓶子比喻四種人

AN4.104 水池經 Udakarahadasuttaṃ摘要

 

-佛陀以四種水池比喻四種人

 

AN4.105 芒果經 Ambasuttaṃ摘要

 

-佛陀以四種芒果比喻四種人

 

AN4.106=無經文

 

AN4.107 老鼠經 Mūsikasuttaṃ摘要

-佛陀以四種老鼠比喻四種人

AN4.108 公牛經 Balībaddasuttaṃ摘要

-佛陀以四種公牛比喻四種人

 

AN4.109 樹經 Rukkhasuttaṃ摘要

 

-佛陀以四種樹木比喻四種人

 

AN4.110 樹經 Rukkhasuttaṃ摘要

AN4.110 毒蛇經 Āsīvisasuttaṃ 摘要

-佛陀以四種毒蛇比喻四種人

 

AN4.111 蓋西經 Kesisuttaṃ摘要

-有一次,馴馬師蓋西去見佛陀

-佛陀問他如何調伏應該被調御的馬呢?

-之後蓋西 反問佛陀,是怎樣調伏應該被調御的人呢?

-蓋西便問,佛陀不是不殺生的嗎?佛陀確認,並解釋說,佛陀和智者同修不教誡、和他交談,在佛教=殺了他

 

AN4.112 快速經 Jav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支的馬適合國王使用,同樣,具備這些的人值得被尊敬、供養、是無上福田

 

AN4.113 鞭子經 Patod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世間存在四種馬,以此比喻四種人

 

AN4.114 龍象經 Nāg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支的象適合國王使用,同樣,具備這些的人值得被尊敬、供養、是無上福田

AN4.115 處經 Ṭhān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事情

 

AN4.116 不放逸經 Appamādasuttaṃ摘要

 

-佛陀勸誡比丘們在四處應行不疏忽大意,要捨斷以下培育對立面

-當捨斷1-4,修身口意善行和正見時,便不會害怕死、來世

 

 

AN4.117 守護經Ārakkh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比丘們爲了自己利益,應在這四個地方不疏忽大意、有念、守護心

 

當他離1-4,不會害怕動搖,也不會被引導去其他沙門的話中((義注:漏盡的意思)

 

AN4.118 能激起急迫感經 Saṃvejanīy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有四個能激起有信心善男子急迫感之處

 

AN4.119 -120 摘要

 

-佛陀說,有這些恐懼

AN4.121 自責經 Attānuvād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作惡的怖畏

 

-當害怕時,他棄惡修善,護持自己的清淨

 

AN4.122 波浪的怖畏經 Ūmibhay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當入水時有四種怖畏,比喻因爲信仰、想要滅苦而出家的人所預期遇到的挑戰

 

 

AN4.123 差異經第一Paṭhamanānākaraṇasuttaṃ摘要

 

-佛陀在這裏列舉了眾色界的壽命

 

然而,凡夫完結色界的壽命之後(或)會投生到惡道,佛教聖者則會在那裏般涅槃

 

義注内容參考AN3.117板塊

 

AN4.124 差異經第二 Dutiyanānākaraṇ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人進入初禪至四禪後,觀照五蘊的以下

 

-死後往生至淨居天

-并説,這是與一般人不共通的往生

 

AN4.125 慈經第一 Paṭhamamettāsuttaṃ 摘要

 

-佛陀在這裏說明了修四梵住後享受它,然後在它們中住立、投入、多住、不衰退後,死後投生各色界天:

 

 

然而,凡夫完結色界的壽命之後(或)會投生到惡道,佛教聖者則會在那裏般涅槃

-根據上座部教導,四梵住都能達到三禪,但只有捨梵住能到達四禪

 

AN4.126 慈經第二 Dutiyamettā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有人進入四梵住後,觀照五蘊的以下

 

-死後往生至淨居天

-並説,這是與一般人不共通的往生

 

 

 

 

 

 

AN4.127 如來-不可思議經第一 Paṭhamatathāgata-acchariy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佛陀出現時,有四個不可思議的未曾有法出現

 

AN4.128 如來-不可思議經第二  Dutiyatathāgata-acchariy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佛陀的出現讓四種不可思議的未曾有法出現

 

AN4.129-130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關於阿難的不可思議之未曾有法:無論是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女居士,他們都會因爲看到他而高興,因爲阿難所說而高興、當他沉默就不滿足

 

-轉輪王也被剎帝利、婆羅門、屋主眾、沙門眾這樣歡迎 4.130

 

 

AN4.131 結經 Saṃyojan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世上存在四種人;

 

AN4.132 辯才經  Paṭibhān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世間存在四種人:

 

AN4.133 略說即知者經  Ugghaṭitaññūsuttaṃ摘要

 

-佛陀說,世間存在四種人:

 

AN4.134 奮起果經Uṭṭhānaphal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世間存在四種人:

 

AN4.135 有罪過經 Sāvajj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世間存在四種人:

AN4.136 戒經第一 Paṭhamasīl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世間存在四種人:

 

AN4.137 戒經第二 Dutiyasīl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世間存在四種人

 

AN4.138 抑下者經 Nikaṭṭh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世間存在四種人

AN4.139 說法者經Dhammakathik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說法者

 

AN4.140 說者經Vādī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說話者

 

-擁有四種無礙解不可能來到義理/辭句的耗盡

 

AN4.141-145 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光明(AN4.141)/光照(AN4.142)/ (AN4.143)/ 光輝 (AN4.144)/ 發光(AN4.145)

 

AN4.146-147 摘要

 

-佛陀說,在這四個時機正確修習,將會此第滅盡煩惱

 

AN4.148 惡行經 Duccarit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語惡行

 

AN4.149 善行經 Sucarit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語善行

 

AN4.150  核心經 Sār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核心

 

AN4.151-152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根(AN4.151)、力(AN4.151

 

AN4.153-155 摘要

 

-佛陀說,有以下這些力

                                                               i.      深慮身口意惡行的果報在今生來世都是苦的

                                                             ii.      因此能夠捨棄身口意的惡行,修習善,護持清净

                                                               i.      =有學力  (AN2.11)

1.       因爲有學力而捨斷貪嗔癡、不作任何不善

2.       義注說有學是由初道到阿羅漢道的七種人

                                                             ii.      依止遠離viveka、依止離貪virāga、依止滅nirodha、捨棄vossaggo的成熟修習七覺支 (AN2.12)

                                                           iii.      修習四禪(AN2.13)

 

AN4.156 劫經  Kapp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這四種劫不能被數、難以『幾年』、『幾百年』、『幾千年』、『幾十萬年』計算

 

AN4.157 病經  Rog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兩種病

 

-佛陀說,有四種出家人的病

-佛陀告誡比丘不要做上面那些,要忍受寒、暑、飢、渴,與虻蚊風烈日蛇的接觸,辱罵、誹謗、身體上强烈的苦受

 

AN4.158 退失經  Parihānisuttaṃ 摘要

 

-舍利佛尊者說,任何人看見自己有以下四法,就知道自己從善法退失、也被佛陀説爲退失

                                                               i.      注釋書說,阿羅漢以下的人仍然有機會以沒有連接邪見的心認爲行為樂,但他沒有可能有行為樂的邪見。

                                                             ii.      他被無明覆蓋後(暫時忘記實相),一反思就會知道剛才那個觀念是錯的了。

 

-反之,則不退失

 

AN4.159 比丘尼經 Bhikkhunīsuttaṃ摘要

 

-有一次,有位比丘尼托一個男子去找阿難尊者,說自己生重病·,希望他能來見自己

-比丘尼看見遠處走來的阿難尊者後,暴露自己的身體。

 

-阿難尊者沒有理會,而說了以下的義理

                                                               i.      SN12.11/12.64 義注解釋四食為

                                                             ii.      摶食=一般的食物

                                                           iii.      -觸食為六塵對六根的接觸;為感受的食物

                                                           iv.      -意思食 心的動機、即造業;為三有的食物

                                                             v.      -識食為在結生時作爲名色的食物

 

-比丘尼聽後向阿難尊者懺悔

 

AN4.160 善逝之律經  Sugatavinay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當善逝或善逝之律在世間住立,是爲了天神與人類的快樂、利益

 

-佛陀說,有四法導致正法的混亂與消失

 

-反之,正法則不會混亂和消失

 

AN4.161-163 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行道

                                                               i.      樂行道=進入四種色界禪那

                                                             ii.      在這篇經中這兩者都依止這五學力而住:信力、慚力、愧力、活力之力、慧力

AN4.164-165  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行道

 

 

AN4.166 二者經 Ubhay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行道

 

AN4.167-168 摘要

 

大目揵連尊者

舍利弗尊者

 

AN4.169 有行經 Sasaṅkhār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人

                                                               i.      在這篇經中這四種人都依止這五學力而住:信力、慚力、愧力、活力之力、慧力

                                                             ii.      義注說這是乾觀行者

 

AN4.170 雙連經 Yuganaddhasuttaṃ 摘要

 

-阿難尊者說,任何阿羅漢都是以以下四種方法而證悟:

                                                               i.      或可在安止定中觀看禪支的變化例如看見喜生、住、滅。在不同禪那中進進出出

                                                             ii.      入安止定休息得夠了,退出到近行定裏面然後保持。看到内在的生滅某些境界(如禪支)會冒出來然後滅掉

 

 

AN4.171 思經 Cetanā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有身體、語言、意時

 

-但無明根除後,以此為緣而讓苦樂生起的身口意不存在

 

-佛陀接著說,有四種個體獲得。而舍利弗尊者也詳細説明1-3的意思,(義注:第四個雖然他自己知道,但認爲是佛陀的範疇,所以交由佛陀講解)

 

-舍利佛尊者於是問,爲甚有些衆生在非想非非想天死後是不還者,有些不是而要返回這裏?

 

AN4.172 解析經  Vibhatti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尊者舍利弗在佛陀面前向比丘們說,自己在受具足戒半個月就已經作證有關分類、字詞上的四無礙辯 (詳細的解釋可看Vism chapter 14.21-331, vibh292-94·

 

 

-尊者自己能以種種方法解釋。有懷疑者歡迎來問

 

AN4.173-174摘要

-有一次,摩訶拘絺羅尊者去見舍利弗尊者(AN4.173)。並問了以下的問題,但全都被舍利佛尊者說不要這樣問

 

 

-摩訶拘絺羅尊者於是便好奇爲什麽這所有舍利佛都叫他不要這樣問

 

-舍利佛尊者便回答,1-4是在增殖無增殖的

 

-所有六觸處去處之所及,則是增殖所及。反之亦然

-六觸處的根滅就是增殖的滅(這裏應指無餘涅槃)

 

-AN4.174,則是阿難尊者問摩訶拘絺羅尊者

 

AN4.175 優波摩那經 Upavāṇ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優波摩那尊者問舍利弗尊者以下的問題,但都被否定。舍利佛尊者隨後也解釋

 

-舍利弗尊者補充:

 

AN4.176 祈願經Āyācanasuttaṃ摘要

-AN2.131-134  

 

 

AN4.177 羅侯羅經 Rāhul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佛陀教導羅侯羅尊者無論内外的四界都是四界,都應以正確之慧如實觀看---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自我。

-接著就會在他們上厭、離染

-這樣的人

 

AN4.178 泥沼池經  Jambālīsuttaṃ摘要

 

-佛陀說,世上有四種人

 

 

AN4.179 涅槃經 Nibbān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阿難尊者問舍利弗尊者爲什麽某些衆生當生不證涅槃呢?

-舍利佛尊者回答,這是因爲他們不如實知道

 

-能生當生證涅槃則是因爲如實知道上面1-4

 

 

AN4.180 大法教經 Mahāpades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佛陀教導比丘四大教法

 

AN4.181 戰士經 Yodhājīv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說,具備四支的戰士適合國王使用,以此比喻值得尊敬、供養、為世間無上福田的比丘

 

AN4.182 保證人經 Pāṭibhog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包括天神的任何人都沒辦法在以下作保證

 

AN4.183 所聞經 Sut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摩揭陀國大臣作雨者和佛陀說,自己認爲任何人依其所感知的而如實説出來沒有過失

 

-佛陀聽後這樣教導:

 

AN4.184 無畏經 Abhay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若奴索尼婆羅門和佛陀說,自己認爲會死的人都會對死亡害怕,沒有不害怕的

 

-佛陀回答,有些會害怕,有些不會

-以下這些人會害怕

 

-和以上相反的人則不會感到害怕

 

AN4.185 婆羅門真理經 Brāhmaṇasaccasuttaṃ摘要

 

-衆多婆羅門包括安那巴勒、哇勒大勒、色古巫大夷,一起聚在一個園林

-當時佛陀在傍晚打坐出來後和他們説話而得知,他們在談論什麽是婆羅門的真理

 

-佛陀說,自己以證智自作證後,也宣説四個婆羅門真理。

                                                               i.      義注:這是在修習無障礙、無執著之道

                                                               i.      我不在何處=見不到自己

                                                             ii.      屬於任何人=不是一個能被任何人所拿取的個體。即不能被拿取為朋友,雖然在別人朋友的位置。。。。其他關係也是如此

                                                           iii.      也不存在任何地方、任何事物=沒有其他人的

                                                           iv.      ……那是屬於我的:不見一個別人的自我屬於自己,不論是家人、朋友….

 

AN4.186 婆羅門真理經 Brāhmaṇasacc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某位比丘問了佛陀以下的問題

AN4.187 作雨者經  Vassakār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摩揭陀國大臣作雨者婆羅門去見世尊。

-在討論中,佛陀説明了以下義理

 

-作雨者聽後隨喜,並説了以下故事來認同佛陀

 

AN4.188 巫玻葛經 Upa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瑪地葛之子巫玻葛和佛陀說,如果有人譴責他人,但他不行使所有(義注:善法),那他就是卑劣、應受譴責

 

-接著佛陀重複了他的話,並說巫玻葛就是這樣。

-巫玻葛承認自己被佛陀抓住了

 

-佛陀說,他宣説以下,并以無量的詞、句、法來教導

 

-巫玻葛隨喜,回去後告訴摩揭陀國阿闍世王韋提希子剛才發生的事。

-阿闍世王於是便批評他大膽、竟然認爲佛陀能被攻擊、叫他消失

 

AN4.189 應該被作證經 Sacchikaraṇīy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

 

 

AN4.190 布薩經 Uposath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佛陀在布薩日觀察沉默的僧團後,召喚比丘,並這樣形容這個僧團:

 

AN4.191 入耳經 Sotānugat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當對佛陀教導的九分教入耳、以語練習、以心隨觀察、以見善貫通時,四種利益可被預期

 

AN4.192 處經 Ṭhān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一個人有沒有以下四種特質,只要透過長時間的各別遭遇(e.g.共住)、作意(複注:省察)、有智慧的人就能知道

 

 

 

AN4.193 跋提雅經  Bhaddiy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離車人跋提雅見佛陀,他聽説佛陀有讓人外道弟子轉向的幻術,於是問佛陀這是否屬實

 

 

-佛陀便暫時支開並叫他不要靠以下這些

 

-佛陀教導他,只要知道這些法是

-就應捨斷。反之,則應實行

 

佛陀引導他們,去認識

 

-接著佛陀反面論證

 

-跋提雅聽後隨喜並皈依三寶。

 

-佛陀便指出,自己並沒有要求他成爲自己的弟子,自己則成爲老師。所以有關幻術的指控是不實的

 

-跋提雅便説,佛陀的幻術是善的、吉祥的。假如所有人都被這幻術所轉向,他們會有長久的利益、安樂

 

-佛陀確認,但也加上要他們捨斷不善法的、具足善法

 

 

AN4.194 跋提雅經  Sāmugiy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阿難尊者對虎路說,佛陀爲了讓衆生清净、超越憂悲、證悟涅槃而說四種遍淨勤奮支

 

 

AN4.195 哇玻經 Vapp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大目揵連尊者問尼乾陀弟子釋迦哇玻:假如一個人節制身口意,以無明的褪去、(義注:道)明的生起,他能看到會有透過苦受(義注:而生)的漏流到來生嗎?

 

-當時佛陀在傍晚打坐出來後便了解到他們的話。

 

-佛陀引導哇玻接受:

 

-阿羅漢會得到六六常住

-當感受身體(義注:=五門)終了的感受時,他知道

-當感受生命(義注:=意門)終了的感受時,也知道

-他也知道,以身體、生命的耗盡,就在這裡1,一切被感受為不被歡喜的都將成為清涼2

 

-之後哇玻察覺到尼乾陀的愚癡轉而皈依三寶

 

AN4.196 薩哈經 Sāḷhasuttaṃ摘要

 

-有一次,離車人薩哈與離車人無畏去見佛陀。

-薩哈對佛陀說,有些沙門、婆羅門安立兩者越過暴流 (欲、有、見、無明的暴流)

 

-佛陀評論說

 

-佛陀隨後以擁有三樣特質的戰士適合國王使用,來比喻應被尊敬、供養、是世間無上福田的比丘們

AN4.197 茉莉皇后經 Mallikādevī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茉莉皇后問佛陀,爲什麽

 

佛陀於是説明它們的原因

 

-茉莉皇后便説,自己過去一定是

-並立志戒除三樣不好的特質。之後皈依三寶

 

AN4.198 自己苦行經 Attantap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世上有四種人:

 

AN4.199 渴愛經 Taṇhāsuttaṃ摘要

 

-佛陀在這篇經文教導覆蓋世間、讓衆生不超越惡道的渴愛

 

-佛陀教導,有十八種内在渴愛的伺察

 

-複注:爲什麽義注會在這裏的渴愛伺察中提到見和慢?雖然見、慢在言語上相互分開,實際上見、慢離不開貪愛,以那個為根、為首

 

-接著佛陀提到另外18種外在渴愛的伺察,其實等於在上面18個前加上這個iminā‘

 

-這裏合共36種渴愛的伺察。有過去、現在、未來各36種渴愛的伺察。合共有108

 

AN4.200 情愛經Pem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模式:

 

-佛陀說,當比丘進入色界禪那時以上這四種不存在

 

-當比丘成爲阿羅漢後,1-4也被根絕

-阿羅漢被稱爲

 

AN4.201 學處經 Sikkhāpadasuttaṃ摘要

 

佛陀教導以下人的定義

 

AN4.202 無信者經Assaddhasuttaṃ摘要

 

佛陀教導以下人的定義

 

 

 

 

AN4.203 七業經 Sattakammasuttaṃ 摘要

 

佛陀教導以下人的定義

 

 

AN4.204 十業經 Dasakammasuttaṃ 摘要

 

佛陀教導以下人的定義

 

AN4.206 十道經 Dasamaggasuttaṃ 摘要

 

佛陀教導以下人的定義

 

AN4.207,209摘要

 

佛陀教導以下人的定義

 

AN4.208210 摘要

 

佛陀教導以下人的定義

 

AN4.211 團體經 Parisā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這四種污損的團體

 

-美善的團體則是相反的

 

AN4.212-216 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法者會下地獄

-反之則會上天堂

 

AN4.217 言說路徑經第一  Paṭhamavohārapath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法者會下地獄

 

-反之則會上天堂

 

AN4.218 言說路徑經第二  Dutiyavohārapath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法者會下地獄

 

-反之則會上天堂

 

AN4.219 無慚者經Ahirik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法者會下地獄

-反之則會上天堂

AN4.220 破戒經Dussīl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法者會下地獄

-反之則會上天堂

 

AN4.221 惡行經 Duccarit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語惡行

 

-有四種語善行

 

AN4.222-223 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法的愚人、非善人,維持自己被傷害、有過失、被智者們責備、產出許多罪業

-接著佛陀反面論證

 

AN4.224-226 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法的愚人、非善人,維持自己被傷害、有過失、被智者們責備、產出許多罪業

 

-接著佛陀反面論證

 

AN4.227 言說路徑經第一  Paṭhamavohārapath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法的愚人、非善人,維持自己被傷害、有過失、被智者們責備、產出許多罪業

 

-接著佛陀反面論證

AN4.228 言說路徑經第二  Dutiyavohārapath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法的愚人、非善人,維持自己被傷害、有過失、被智者們責備、產出許多罪業

 

-接著佛陀反面論證

 

 

AN4.229 無慚者經Ahirik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法的愚人、非善人,維持自己被傷害、有過失、被智者們責備、產出許多罪業

-接著佛陀反面論證

 

 

AN4.230 破戒經Dussīl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法的愚人、非善人,維持自己被傷害、有過失、被智者們責備、產出許多罪業

-接著佛陀反面論證

 

AN4.231 詩人經Kavi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這四種詩人

 

AN4.232-234摘要

 

-有一次,西柯目揵連婆羅門引述受那葛亞那學生婆羅門,說佛陀安立一切業無其作用,因爲這世間斷滅,並加以反駁

 

-佛陀說,他沒有見過受那葛亞那。並說,他以證智自作證後教導四種業,

 

AN4.235-236 摘要

 

-佛陀說,他以證智自作證後教導四種業,

a.       持五戒

a.       作有瞋恚(義注:有苦)和無瞋恚的身口意行

a.       爲了捨斷1-3之思/意志 AN2.235-236

 

AN4.237-238摘要

 

 

-佛陀說,他以證智自作證後教導四種業,

 

AN4.239-240摘要

 

-佛陀說,具備這些的人會被帶到地獄中

-反之,則天界

 

 

AN4.241 沙門經 Samaṇ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比丘們應正確地作獅子吼,只在佛教中有第一至第四沙門,即初果至四果聖者

其他學説中空於沙門

 

AN4.242 善人的效益經 Sappurisānisaṃs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依止善人有四個好處

 

 

AN4.243 僧團分裂經 Saṅghabheda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問阿難尊者諍訟(應指發生在kosambī的爭訟)是否平息了?

 

-佛陀說,惡比丘見到四種利益而見到僧團被分裂而高興

 

AN2.15 義注說,有四種訴訟

 

AN4.244 犯戒的怖畏經 Āpattibhayasuttaṃ摘要

 

-佛陀以比喻說明犯四種戒律的怖畏。有這樣强烈的怖畏現前時,他就不會犯戒,就算犯了也會如法懺悔

AN4.245 學的效益經 Sikkhānisaṃs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這梵行因爲以下而被住

 

AN4.246 臥經 Seyyā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臥

                                                               i.      複注:這是獅子王無畏的狀態,比喻現起念的比丘

                                                               i.      義注:會覺得這不符合英勇的狀態

 

 

 

AN4.247 值得領受塔者經 Seyyā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值得爲他們建塔

 

AN4.248 慧的增長經Paññāvuddhisuttaṃ摘要

 

-佛陀說,這四法增長智慧

 

 

AN4.249 多所助益經Bahukār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這四法對人類多所助益

 

AN4.250-253 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非聖言說

 

-反之則是聖言説

 

AN4.254 證智經 Abhiññā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四法應以abhiññā證智(一般指六神通,這裏義注説是知道’)

 

AN4.255 遍求經 Pariyesanā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非聖遍求

 

-聖遍求則是知道1-4法的過患之後遍求涅槃

 

AN4.256 攝事經Saṅgahavatthusuttaṃ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維持良好關係的方法

 

AN4.257 摩羅迦子經 Mālukyaputt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摩羅迦子尊者去見佛陀。他請求佛陀能教導他法,這樣他就能單獨熱心地努力了

-佛陀起初拒絕了他,因爲他已經準備好和年輕的比丘説某些法,而他已經老了

-當摩羅迦子尊者再次乞求,說自己或許能在聽到簡短的開示後領會,佛陀便答應爲他説法

 

-佛陀說有四種比丘生起的渴愛

 

-但當渴愛滅盡時就能終結苦

 

-聽後尊者回去努力,不久便成爲阿羅漢

 

AN4.258 家經Kul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任何富有的家庭而不能長期持續,全都因爲這四種原因,或其中一些

 

-反之則能長久

 

AN4.259-260 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支的馬適合國王使用,用來比喻值得受恭敬、供養、是世間無上福田的比丘

 

AN4.261 力經 Balasuttaṃ 摘要

 

-佛陀說,有四種力

 

AN4.262 林野經 Araññ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法的比丘不適合住森林、偏僻處

 

-反之則適合

 

 

AN4.263 業經 Kammasuttaṃ摘要

 

-佛陀說,具備四法的人是愚人、不善人、維持自己被傷害、有過失、被智者們責備、產生出許多罪業

-接著佛陀反面論證

 

AN4.264-273摘要

 

-佛陀說,具備以下者將會下地獄

-接著佛陀反面論證

 

AN4.274-783 摘要

 

-佛陀說,爲了以下煩惱

 

-爲了他們的

 

-應修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



[1] 原經文:

誰人對值得斥責的人讚美, 斥責值得讚美的

他選擇了面前不祥的骰子,因爲不祥骰他不感受快樂

小小的這個骰,卻讓他輸掉財富所有財產一起離開自己

 

有比這個大的不祥骰:誰對善逝(義注:進入正道的人)有污染心(義注:嗔心)

十萬又三十六 nirabbudānaṃ []20乘以10^ 42);加五abbudāni. []10^35

閻羅王譴責來到地獄的人,誰有邪惡地說和想

 

[2] 根據AN10.89義注:

1koi=10^7

1pakoi=1koikoi=10^14

1nahuta=1koipakoi=10^21

1Ninnahuta=1koinahuta=10^28

1 abbuda=1koininnahuta= 10^35

1 nirabbuda= 1koiabbuda = 10^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