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5 比丘尼相應 Bhikkhunīsaṃyuttaṃ 摘要
SN5.1 阿羅毘迦經 Āḷavikāsuttaṃ摘要
-有一次,魔王想讓阿羅毘迦比丘尼害怕、撤出她所在的盲者樹林,因此來到對她說偈
1. 世間中沒有出離,獨處做什麼?
2. 請你享受、樂於欲,不要以後成為後悔者。
-比丘尼這時心想,對方究竟是誰?是人還是非人?一想便知道是魔王,便以偈回應
1. 世間中有出離(義注:涅槃),被我以慧善觸達,
2. 邪惡者!放逸者的親族,你不知道那個足跡。
3. 欲如長矛,蘊是行刑板,
4. 凡你所說喜樂於欲,那對我是不喜樂的。
-魔王知道被識破後失落地消失
SN5.2 受摩經 Som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魔王爲了使受摩比丘尼害怕、從定中衰退而說,(義注:阿羅漢狀態)不是以女人的少慧而能到達的
-比丘尼這時心想,對方究竟是誰?是人還是非人?一想便知道是魔王,便以偈回應
1. 女人的狀態有什麽應作呢?心也善定下
2. 智慧確實存在,當恰當地觀法
3. 凡確如是存在:‘我是女人或男人‘
4. 或凡‘我是其他‘(義注:渴愛、邪見和慢的想法)---那些適合魔說
-魔王知道被識破後失落地消失
SN5.3 居沙喬達彌經 Som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魔王爲了使居沙喬達彌比丘尼害怕、從定中衰退而說,爲什麽她死了兒子後獨個兒在哭泣?獨自進入林中是在找男人嗎?
(義注:這位比丘尼出家前因爲死了兒子而四處求藥讓他死而復生。後來遇到佛陀,佛陀說如果從沒有死過人的家庭中找到芥子,就存在那種藥。找了數家都找不到了,最後她也了悟了這個法性,埋下了兒子、出家為尼)
-比丘尼這時心想,對方究竟是誰?是人還是非人?一想便知道是魔王,便以偈回應
1. 兒子之死已經究竟了,也已到男人的終結
a. 義注:兒子的死過去已經終結了,現在不再有我兒子的死
b. 既然已經到了兒子死亡之邊,現在我不可能找男人
2. 不憂傷不哭泣。朋友!也不怕你
3. 已經在一切處殺害歡喜,粉碎黑暗(義注:無明)聚
4. 征服死軍,無漏而住
-魔王知道被識破後失落地消失
SN5.4 毘闍耶經Vijay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魔王爲了使毘闍耶比丘尼害怕、從定中衰退而說,
1. 你是年輕美女子,而我是年輕少男,
2. 以五種樂器,來!聖尼!我們尋歡。
-比丘尼這時心想,對方究竟是誰?是人還是非人?一想便知道是魔王,便以偈回應
1. 色、聲、味道、氣味,悅意的觸
2. 給你,魔!我不願欲
3. 這個承載著臭東西的身體,脆弱易壞
4. 煩惱與羞恥,拔出欲貪
5. 進入色的眾生,凡是無色狀態的
6. 凡寂靜定境—在一切處破壞黑暗(義注:無明)聚
-魔王知道被識破後失落地消失
SN5.5 蓮華色經 Uppalavaṇṇ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魔王爲了使蓮華色比丘尼害怕、從定中衰退而對她說,她獨自一人而美麗無雙,難道她不怕流氓嗎?
-比丘尼這時心想,對方究竟是誰?是人還是非人?一想便知道是魔王並識破了他的意圖,於是回應,就算有十萬個像他那樣者來到,自己也不會害怕。自己可以化現種種神通,善修習四神足並已解脫一切繫縛
-魔王知道被識破後失落地消失
SN5.6 遮羅經 Cāl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魔王去見遮羅比丘尼,問她不同意什麽?遮羅比丘尼便回答不同意出生
-魔王便問爲什麽,並說出生者享受諸欲,誰讓她認同不要出生?
-遮羅比丘尼便回答,出生者
1. 會死亡
2. 會接觸諸苦
-因此不應該喜歡出生
-而佛陀教導對出生的超越,爲了讓她捨斷一切苦,於是讓她在真諦上確立(義注:勝義諦、涅槃上)
-凡住於色或無色,不知道滅(義注:諦)的·人會再生
-魔王知道被識破後失落地消失
SN5.7 優波遮羅經 Upacāl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魔王問優波遮羅比丘尼想往生到哪裏,後者答不想往生到任何地方
-魔王便請她志向於各種天界,那樣她將體驗喜樂
-優波遮羅比丘尼便回答說,所有的那些天神都受感官欲樂所繫縛,被魔所控制(義注:死魔、煩惱魔、天子魔)
-一切的世間都在燃燒,不燃燒的地方凡夫不親近。
-自己喜愛魔王不去的地方(義注:涅槃)
-魔王知道被識破後失落地消失
SN5.8 尸蘇波遮羅經 Sīsupacāl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魔王去見尸蘇波遮羅比丘尼,並問她同意哪個宗派。後者答她不同意誰的宗派
-魔王便問,那她指定誰後剃頭呢?她看上去像沙門尼。不同意宗派的她爲什麽像個愚人那樣行走呢?
-比丘尼便回答,在她不同意佛教以外的宗派,他們信仰見,他們不熟悉法。佛陀是自己的大師,自己同意他的教說
-魔王知道被識破後失落地消失
SN5.9 謝勒經 Sel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魔王爲了使謝勒比丘尼害怕、從定中衰退而對她說,
1. 誰已作這個身體,作身體者在哪裏?
2. 在哪裏生起身體,在哪裏身體滅
-比丘尼這時心想,對方究竟是誰?是人還是非人?一想便知道是魔王並識破了他的意圖,於是回應
1. 這個身體不是自己作的,這個苦也不是他人所作的
a. 義注:支持苦的自有
2. 因緣而生,因滅而滅
3. 就如某個種子,撒在田中生長
4. 因土地的作用,與濕潤那兩者
5. 如是蘊和界,這六處
6. 因緣而生,因滅而滅
-魔王知道被識破後失落地消失
SN5.10 金剛經 Vajir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魔王爲了使謝勒比丘尼害怕、從定中衰退而對她說,
1. 誰已作這個衆生,作衆生者在哪裏?
2. 在哪裏生起衆生,在哪裏衆生滅
-比丘尼這時心想,對方究竟是誰?是人還是非人?一想便知道是魔王並識破了他的意圖,於是回應
1. 為何你把『眾生』視爲理所當然呢?魔!那是你的惡見。
2. 這是單純的行之堆積,這裡沒有眾生被發現。
3. 如以各部分的堆積,有『車子』的話語,
4. 這樣在有諸蘊時,有『眾生』的俗稱。
5. 僅苦生成,苦存續與消失,
6. 無除了苦生成之外的,無除了苦滅之外的。
-魔王知道被識破後失落地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