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44 無記相應 Abyākatasaṃyuttaṃ 摘要
SN44.1 讖摩經 Khem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入住兜樂那哇堵
-他請他的下屬在那裏找他今天能拜訪的的沙門或婆羅門
-那位下屬走遍兜樂那哇堵只找到讖摩比丘尼一位,於是便向國王推薦她,説她『是賢智者、聰明者、有智慧者、多聞者、巧說者、善辯才者。』
-國王見到讖摩比丘尼後便問以下的問題,但比丘尼都回答 ‘這不被世尊記說‘
1. 死後如來存在嗎?
2. 死後如來不存在嗎?
3. 死後如來存在且不存在嗎?
4. 死後如來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嗎?
-聽後國王大惑不解,他請比丘尼解釋爲什麽這些不被佛陀記説。
-比丘尼引導國王承認,他沒有任何算術師能夠計算在恒河中的沙或大海中的水
-同樣地,佛陀已經捨斷色/受/想/行/識,根已被切斷,[如]已斷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
-從色/受/想/行/識的名稱解脫的佛陀是甚深的、不能被測量的,難被深解的,猶如大海
-因此上面1-4都不適用
-説後國王隨喜然後離開
-過些時候國王去見佛陀,問佛陀同樣的問題。佛陀給予同樣的答案
-國王覺得不可思議,因爲他們的答案與字句是一摸一樣的
-之後國王隨喜離開
SN44.2 阿奴羅度經 Anurādh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眾多外道遊行者對阿奴羅度尊者說,當安立已證得無上成就的佛陀時,在這四個地方安立
1. 『死後如來存在』
2. 『死後如來不存在』
3. 『死後如來存在且不存在』
4. 『死後如來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阿奴羅度尊者對那些外道遊行者說,當安立時,從除了以上這四個地方外安立
-這時外道以「新的、愚笨的」之語貶抑尊者,然後離開
-這時阿奴羅度尊者思考如果他們問下去,應該如何回答才會如法?於是去見佛陀述説這事
-佛陀便誘導他承認色/受/想/行/識是無常的,故是苦的。凡無常、苦、變易法的,不適合認為它:『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自我。』
-因此任何色/受/想/行/識都應該以正確之慧如實看為『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自我。』
-這麼看的有聽聞的聖弟子在色/受/想/行/識上厭
-厭者離染,從離貪被解脫
-在已解脫時,有『[這是]解脫』之智,他知道:『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被作的已作,不再有此處[輪迴]的狀態。』
-佛陀繼續誘導尊者承認,說以下的都是不對的
1. 『色/受/想/行/識是如來。』
2. 『如來是在色/受/想/行/識中。』
3. 『除了色/受/想/行/識外有如來。』
4. 『色受想諸行識是如來。』
5. 『這位那個無色者……無受者……無想者……無行者……無識者是如來。』
-因此,當在此生中真實、實際的如來未被得到時,說以上4個記説並不適當
-佛陀說,從以前到現在,自己只告知苦,連同苦的滅。
SN44.3 舍利弗與拘絺羅經第一 Paṭhamasāriputtakoṭṭhi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摩訶拘絺羅尊者問舍利弗尊者以下的問題,但舍利佛尊者以佛陀不記説來回應
1. 死後如來存在嗎?
2. 死後如來不存在嗎?
3. 死後如來存在且不存在嗎?
4. 死後如來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嗎?
-摩訶拘絺羅尊者便好奇爲什麽舍利佛尊者這麽回答
-舍利弗尊者便說,說以下的話,便涉及色/受/想/行/識,因此佛陀不記説
1. 『死後如來存在。』
2. 『死後如來不存在。』
3. 『死後如來存在且不存在。』
4. 『死後如來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SN44.4 舍利弗與拘絺羅經第二 Dutiyasāriputtakoṭṭhi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摩訶拘絺羅尊者問舍利弗尊者以下的問題,但舍利佛尊者以佛陀不記説來回應
1. 死後如來存在嗎?
2. 死後如來不存在嗎?
3. 死後如來存在且不存在嗎?
4. 死後如來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嗎?
-摩訶拘絺羅尊者便好奇爲什麽舍利佛尊者這麽回答
-舍利佛尊者便回答,不如實知、見以下者,就會想上面1-4
1. 色/受/想/行/識
2. 色/受/想/行/識集
3. 色/受/想/行/識滅
4. 導向色/受/想/行/識滅道跡
-如實知見的話便不會這樣想
-因此佛陀不記説
SN44.5 舍利弗與拘絺羅經第三 Tatiyasāriputtakoṭṭhi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摩訶拘絺羅尊者問舍利弗尊者以下的問題,但舍利佛尊者以佛陀不記説來回應
1. 死後如來存在嗎?
2. 死後如來不存在嗎?
3. 死後如來存在且不存在嗎?
4. 死後如來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嗎?
-摩訶拘絺羅尊者便好奇爲什麽舍利佛尊者這麽回答
-舍利佛尊者便回答,在色/受/想/行/識上是未離貪者、未離意欲、未離情愛、未離渴望、未離熱惱、未離渴愛者來說,他便會想1-4
-但已經對色/受/想/行/識離貪的話便不會這樣想
-因此佛陀不記説
SN44.6 舍利弗與拘絺羅經第四 Catutthasāriputtakoṭṭhi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舍利弗尊者問摩訶拘絺羅尊者以下的問題,但摩訶拘絺羅尊者以佛陀不記説來回應
1. 死後如來存在嗎?
2. 死後如來不存在嗎?
3. 死後如來存在且不存在嗎?
4. 死後如來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嗎?
-舍利佛尊者便問爲什麽摩訶拘絺羅尊者這麽回答
-摩訶拘絺羅尊者便回答,對色/受/想/行/識喜樂,對色/受/想/行/識滅不如實知見者會想上面1-4。反之則不會
-舍利佛尊者繼續問,有其他法門因此而佛陀不記説?
-摩訶拘絺羅尊者便回答,有有的喜樂,對有滅不如實知見者會這樣想1-4,反之則不會
-舍利佛尊者繼續問,有其他法門因此而佛陀不記説?
-摩訶拘絺羅尊者便回答,有取的喜樂,對取滅不如實知見者會這樣想1-4,反之則不會
-舍利佛尊者繼續問,有其他法門因此而佛陀不記説?
-摩訶拘絺羅尊者便回答,有渴愛的喜樂,對渴愛滅不如實知見者會這樣想1-4,反之則不會
-舍利佛尊者繼續問,有其他法門因此而佛陀不記説?
-摩訶拘絺羅尊者便反問,從這裡之上他想要什麼呢?對渴愛之滅盡解脫的比丘來說,沒有輪迴的安立
SN44.7 目揵連經 Moggallān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婆蹉氏問目揵連尊者以下的問題,但目揵連尊者都説佛陀不記説
1. 世界是常恆的嗎?
a. DN29義注:世間即自我,因爲外道把遍相當成自我、世間
2. 世界是非常恆的嗎?
3. 世界是有邊的嗎?
a. DN1義注:修禪定時禪修者不能成功擴濶這個遍相到整個世界,因此這樣說
4. 世界是無邊的嗎?
a. DN1義注:修禪定時禪修者成功擴濶這個遍相到整個世界
5. 命(靈魂)即是身體嗎?
6. 命是一身體是另一嗎?
7. 死後如來存在嗎?
8. 死後如來不存在嗎?
9. 死後如來存在且不存在嗎?
10. 死後如來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嗎?
-婆蹉便問目揵連尊者爲什麽當被這樣問到時,外道遊行者們會有以上相應的回答,而佛陀不會這樣回答?
-目揵連尊者便回答,因爲其他外道遊行者們認為眼/耳/鼻/舌/身/意為『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自我。』,所以會如此回答
-但佛陀不這樣認爲,所以不會這樣回答
-之後遊行者婆蹉氏去見佛陀,問同一樣的問題,佛陀以相同的答案答覆他。
-聽後他大爲驚嘆,因爲佛陀和尊者以同樣的道理和字句回答自己
SN44.8 婆蹉氏經 Vacchagott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婆蹉氏問佛陀以下的問題,但佛陀都説自己不記説
1. 世界是常恆的嗎?
a. DN29義注:世間即自我,因爲外道把遍相當成自我、世間
2. 世界是非常恆的嗎?
3. 世界是有邊的嗎?
a. DN1義注:修禪定時禪修者不能成功擴濶這個遍相到整個世界,因此這樣說
4. 世界是無邊的嗎?
a. DN1義注:修禪定時禪修者成功擴濶這個遍相到整個世界
5. 命(靈魂)即是身體嗎?
6. 命是一身體是另一嗎?
7. 死後如來存在嗎?
8. 死後如來不存在嗎?
9. 死後如來存在且不存在嗎?
10. 死後如來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嗎?
-婆蹉便問佛陀爲什麽當被這樣問到時,外道遊行者們會有以上相應的回答,而佛陀不會這樣回答?
-佛陀便回答,其他外道遊行者們認爲以下,因此會這樣回答。
1. 色/受/想/行/識是我
2. 我擁有色/受/想/行/識
3. 色/受/想/行/識在我中
4. 我在色/受/想/行/識中
-而佛陀不這樣認爲,因此沒有以上1-10的想法
-之後遊行者婆蹉氏離開去見目揵連尊者,並問同樣的問題,尊者以同樣的答案回答他。
-聽後他大爲驚嘆,因爲佛陀和尊者以同樣的道理和字句回答自己
SN44.9 論議堂經 Kutūhalasāl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婆蹉氏對佛陀說,在早幾天,眾多種種外道沙門、婆羅門、遊行者們談到,以下的導師會記説死了的弟子、甚至已證得最高成就的弟子的往生處
1. 富蘭那迦葉
2. 末迦利瞿舍羅
3. 尼乾陀若提子
4. 散惹耶毘羅梨子
5. 浮陀迦旃延
6. 阿夷多翅舍欽婆羅
-而佛陀也記説死了的弟子往生到哪裏。但對於已證得最高成就的弟子,佛陀則記説他「他切斷渴愛,破壞結,從慢的完全止滅作苦的終結。」
-他疑惑應該怎樣證知佛陀的法
-佛陀說他有疑惑是正常的
-佛陀說,自己對有取著者安立往生處,非對無取著者。猶如有燃料的火燃燒,非無燃料的
-婆蹉再問佛陀,在火焰被風拋出,甚至走遠時,佛陀怎樣安立它的燃料?
-佛陀便回答說是風
-婆蹉再問,凡眾生這個身體倒下,且未往生另一個身體時,什麽是燃料?
-佛陀便回答說是渴愛
SN44.10 阿難經 Ānand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婆蹉氏問佛陀:有我嗎?
-佛陀保持沉默
-他再問:那麼,無我嗎?
-佛陀再次保持沉默
-阿難尊者待婆蹉離開後便問佛陀爲何不回答婆蹉
-佛陀說,如果回答『有我』,那便會被誤解為恆常論,如果說無我,便會被誤解為斷滅論。
-佛陀問阿難尊者,如果回答『有我』,那麽隨順『一切法是無我』智的生起嗎? 答:不
-如果回答『無我』,那就會讓已經迷惑的他更加迷惑—之前的確有我的自我,它現在不存在了
SN44.11 沙比雅迦旃延經 Sabhiyakaccān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婆蹉氏問沙比雅迦旃延尊者以下的問題,但尊者都説佛陀不至於記説
1. 死後如來存在嗎?
2. 死後如來不存在嗎?
3. 死後如來存在且不存在嗎?
4. 死後如來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嗎?
-婆蹉於是便好奇爲什麽沙比雅迦旃延尊者這麽回答
-沙比雅迦旃延尊者說,對安立『有色者』或『無色者』,或『有想者』或『無想者』或『非想非非想者』的所有因與所有緣
-如果那因與緣全部無殘餘地被滅,安立者如何安立他為以上呢?
-婆蹉問沙比雅迦旃延尊者出家多久?答:不久,三年
-婆蹉評論:雖是僅這麼久,他就能有這麼多,更不用說超過這樣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