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38 閻浮車相應 Jambukhādakasaṃyuttaṃ 摘要
SN38.1 涅槃的詢問經 Nibbānapañh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閻浮車問舍利弗尊者什麽是涅槃?
-舍利弗尊者說貪嗔癡的滅盡被稱為涅槃
-閻浮車問,為了這涅槃的作證,有道嗎?
-舍利弗尊者回答:八支聖道
-閻浮車評論到,這為了涅槃的作證之道是善的。而且不疏忽大意是足夠的
SN38.2 阿羅漢狀態的詢問經 Arahattapañh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閻浮車問舍利弗尊者什麽是阿羅漢狀態?
-舍利弗尊者說貪嗔癡的滅盡被稱為阿羅漢狀態
-閻浮車問,為了這阿羅漢狀態的作證,有道嗎?
-舍利弗尊者回答:八支聖道
-閻浮車評論到,這為了阿羅漢狀態的作證之道是善的。而且不疏忽大意是足夠的
SN38.3 如法之說者的詢問經Dhammavādīpañh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閻浮車問舍利弗尊者,誰是世間中的以下呢?尊者隨之回答
1. 如法之說者
a. 凡為了貪嗔癡的滅盡而教導法者
2. 善行者
a. 凡為了貪嗔癡的滅盡之行者
3. 善逝
a. 凡對他們來說貪嗔癡已被捨斷,根已被切斷,[如]已斷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
-遊行者閻浮車繼續問,那麼,為了這貪、瞋、癡的捨斷,有道嗎?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那就是這八支聖道
-閻浮車評論到,這為了貪、瞋、癡的捨斷之道是善的。而且不疏忽大意是足夠的
SN38.4 為了什麼目的經 Kimatthiy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閻浮車問舍利弗尊者,為了什麼目的而在佛陀處以梵行生活呢?
-舍利弗尊者回答:為了苦的遍知
-遊行者閻浮車繼續問,那麼,為了這苦的遍知,有道嗎?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那就是這八支聖道
-閻浮車評論到,這為了苦的遍知之道是善的。而且不疏忽大意是足夠的
SN38.5 已達到穌息者經 Assāsappatt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閻浮車問舍利弗尊者,什麽情形是已達到穌息者呢?
-舍利弗尊者便説,那是當如實知道六觸處的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之時
-遊行者閻浮車繼續問,那麼,為了這穌息的作證,有道嗎?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那就是這八支聖道
-閻浮車評論到,這為了這穌息的作證之道是善的。而且不疏忽大意是足夠的
SN38.6 已達到最高穌息者經 Paramassāsappatt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閻浮車問舍利弗尊者,什麽情形是已達到最高穌息者呢?
-舍利弗尊者便説,那是當如實知道六觸處的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後,不執取後成為解脫者
-遊行者閻浮車繼續問,那麼,為了這最高穌息的作證,有道嗎?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那就是這八支聖道
-閻浮車評論到,這為了這最高穌息的作證之道是善的。而且不疏忽大意是足夠的
SN38.7 受的詢問經 Vedanāpañh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閻浮車問舍利弗尊者,什麼是受呢?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有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
-遊行者閻浮車繼續問,那麼,為了這些三受的遍知,有道嗎?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那就是這八支聖道
-閻浮車評論到,這為了這些三受的遍知之道是善的。而且不疏忽大意是足夠的
SN38.8 漏的詢問經 Āsavapañh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閻浮車問舍利弗尊者,什麼是漏呢?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有三種漏:欲漏、有漏、無明漏
-遊行者閻浮車繼續問,那麼,為了這些漏的捨斷,有道嗎?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那就是這八支聖道
-閻浮車評論到,這為了這些漏的捨斷之道是善的。而且不疏忽大意是足夠的
SN38.9 無明的詢問經 Avijjāpañh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閻浮車問舍利弗尊者,什麼是無明呢?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在苦、苦集、苦滅、苦滅之道上無知便是了
-遊行者閻浮車繼續問,那麼,為了這無明的捨斷,有道嗎?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那就是這八支聖道
-閻浮車評論到,這為了這無明的捨斷之道是善的。而且不疏忽大意是足夠的
SN38.10 渴愛的詢問經 Taṇhāpañh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閻浮車問舍利弗尊者,什麼是渴愛呢?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有這三種渴愛:欲的渴愛、有的渴愛、虛無的渴愛
-遊行者閻浮車繼續問,那麼,為了這渴愛的捨斷,有道嗎?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那就是這八支聖道
-閻浮車評論到,這為了這渴愛的捨斷之道是善的。而且不疏忽大意是足夠的
SN38.11 暴流的詢問經 Oghapañh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閻浮車問舍利弗尊者,什麼是暴流呢?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有這四種暴流:欲的暴流、有的暴流、見的暴流、無明的暴流
-遊行者閻浮車繼續問,那麼,為了這暴流的捨斷,有道嗎?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那就是這八支聖道
-閻浮車評論到,這為了這暴流的捨斷之道是善的。而且不疏忽大意是足夠的
SN38.12 取的詢問經 Upādānapañh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閻浮車問舍利弗尊者,什麼是取呢?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有這四種取: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論取
-遊行者閻浮車繼續問,那麼,為了這取的捨斷,有道嗎?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那就是這八支聖道
-閻浮車評論到,這為了這取的捨斷之道是善的。而且不疏忽大意是足夠的
SN38.13 有的詢問經 Bhavapañh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閻浮車問舍利弗尊者,什麼是有呢?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有這三種有:欲有、色有、無色有
-遊行者閻浮車繼續問,那麼,為了這有的遍知,有道嗎?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那就是這八支聖道
-閻浮車評論到,為了這有的遍知之道是善的。而且不疏忽大意是足夠的
SN38.14 苦的詢問經 Dukkhapañh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閻浮車問舍利弗尊者,什麼是苦呢?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有這三種苦性:苦苦性、行苦性、變易苦性
1. DN33義注:苦苦性-苦受
2. SN38.14義注:行苦性--以有爲的狀態而說是苦的狀態
3. SN38.14義注:變易苦性-快樂變爲痛苦的狀態
-遊行者閻浮車繼續問,那麼,為了這苦的遍知,有道嗎?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那就是這八支聖道
-閻浮車評論到,為了這苦的遍知之道是善的。而且不疏忽大意是足夠的
SN38.15 有身的詢問經 Sakkāyapañh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閻浮車問舍利弗尊者,什麼是有身呢?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五取蘊被佛陀稱為有身
-遊行者閻浮車繼續問,那麼,為了這有身的遍知,有道嗎?
-舍利弗尊者便回答那就是這八支聖道
-閻浮車評論到,為了這有身的遍知之道是善的。而且不疏忽大意是足夠的
SN38.16 難做的詢問經 Dukkarapañhā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遊行者閻浮車問舍利弗尊者
1. 什麼是在這法、律中難做的呢?
a. 答:出家
2. 什麼是難被出家者做的呢?
a. 答:歡喜
3. 什麼是難被歡喜者做的呢?
a. 答:隨法而行
4. 隨法而行的比丘多久會成為阿羅漢?
a. 答: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