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SN54.10,清淨導論,無礙解道, luang ta siri, ajahn brahm)
1. 到林野,或到樹下,或到空屋
2. 坐下,盤腿
3. 定置端直的身體
4. 建立面前的念後(ajahn brahm: 指將念作為優先事項),他只具念地吸氣、只具念地呼氣。同時放鬆、放下到極點
5. 接著學習以下:
【身】
1. 當吸氣、呼氣長時,知道吸氣、呼氣長
2. 當吸氣、呼氣短時,知道吸氣、呼氣短
3. 當吸氣、呼氣時,經驗著一切身
a. 《清淨導論》:呼吸的整個過程
b. Ajahn brahm: 你看到呼吸進的演變:它到達頂點,然後漸漸退去,到完全褪去。你甚至看見呼吸進和呼吸出之間的停頓。之後你看見呼吸出的醞釀,開展,每一刻的轉變,到達頂點,褪去,褪至虛無。再觀察那個停頓和接下來的吸氣。
4. 當吸氣、呼氣時,使身行輕安
a. 《無礙解道》:平息身體的前屈、搖動、震動等
b. 《清淨導論》:當身心熱惱時呼吸會很粗,反之則會很微細
c. Ajahn brahm: 當一個人舒適地和呼吸在一起,它會自動平息。或者可以在心裡說‘平靜,平靜,平靜’
【受】
5. 當吸氣、呼氣時,經驗著喜 (進入初禪)
6. 當吸氣、呼氣時,經驗著樂
7. 當吸氣、呼氣時,經驗著心行 (心的情緒、狀態)
8. 當吸氣、呼氣時,使心行輕安 (慢慢拋下尋、伺、喜、樂等禪支,進入更高的禪那)
【心】
9. 當吸氣、呼氣時,經驗著心
10. 當吸氣、呼氣時,使心喜悅
11. 當吸氣、呼氣時,集中著心
12. 當吸氣、呼氣時,使心解脫 (這四步驟為進入第四禪,因為進入第四禪的心清爽、滿足、集中、解脫於其餘一切禪支和煩惱)
(Luang ta siri 說身-心的步驟是完成止禪的修行,法念住部分是完成觀禪的修行)
【法】
13. 當吸氣、呼氣時,隨觀無常
a、 Luang ta siri:當呼吸入就是一個生,呼吸出時就是死。呼吸入就是一個生,呼吸出時就是滅,生滅。這個名色法的生滅。所以觀法如法的意思,就是看到呼吸出入的生滅,或者說這個呼吸出入或五蘊的生滅。呼吸入就是生、呼吸出就是滅,一直看到生滅。好比喻為見到五蘊,這個呼吸入就是生、呼吸出就是死,不斷在生死生死。這個就是關於無常觀。
14. 當吸氣、呼氣時,隨觀著離貪
a. Luang ta siri: 接著我們就會對五蘊產生厭離。呼吸入、呼吸出,對五蘊產生厭倦、厭離、離欲
15. 當吸氣、呼氣時,隨觀著滅
a. 此時證悟道果,看見作為‘滅’的涅槃
16. 當吸氣、呼氣時,隨觀著捨離
a. 證悟道果後永久捨離部份或全部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