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摘要

SN2 天子相應 Devaputtasaṃyuttaṃ 摘要

SN2.1 迦葉經第一 Paṭhamakassap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迦葉天子來到對佛陀說,他説明了關於比丘,但沒有說關於比丘的教誡。

-佛陀便請他説明

(義注:當佛陀在覺悟後第7個雨安居、在33天說阿比達摩時,這位年輕的天子聽到佛陀描述比丘,但並沒有聽到對比丘的教誡,包括應怎樣想、怎樣用心、捨棄這些、進入並住於那個。。。他是根據這個來説的)

-天子說

1.       學習善說的,沙門的訓練

a.       義注:善說=四支善語(SN8.5)/關於四聖諦的、十種適宜的話題(MN24)/37菩提道品

b.       沙門的訓練=38種業處、親近沙門來提升自己的智慧

2.       獨坐在孤獨處,平息心

a.       義注:平息心=八定

b.       天子是說三學。第一句是增上戒學,第二句是增上慧學、第四句是增上心學

 

 

-佛陀聽後認可

 

SN2.2 迦葉經第二Dutiyakassapasuttaṃ 摘要

 

-迦葉天子對佛陀說

1.       比丘應是禪修者而心解脫,願欲心的成就 (義注:阿羅漢的狀態)

2.       知道(義注:行)世間的生滅,有善意不依止的那個利益(義注:阿羅漢的利益)

 

 

SN2.3 摩伽經 Māgh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摩伽天子(義注:天帝的別稱)問佛陀,佛陀隨之回答:

1.       切斷什麼後睡得安樂?

a.       憤怒

2.       切斷什麼後不憂愁?

a.       憤怒

3.       對哪一法的殺害,喬達摩同意?

a.       對端蜜,而根毒之憤怒

b.       義注:之所以根毒是因爲它的結果是痛苦。他又端蜜因爲以怨報怨會生起快樂

 

SN2.4 摩伽大經Māgadh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摩伽大天子(義注:天帝的別稱)問佛陀,佛陀隨之回答:

1.       有多少種光明來照亮世界?

 

(佛陀回答:)

1.       太陽—在日間

2.       月亮—在夜晚

3.       火—在日夜

4.       正覺者—光明是最勝、無上的

a.       義注:這是指佛陀。指哪些?智慧之光、喜之光、清净之光、説法之光。所有佛陀都會生起這些光

 

SN2.5 大嘛哩經Dāmali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大嘛哩天子對佛陀說,婆羅門(阿羅漢)應該勤奮地捨斷諸欲,不渴望存有

-佛陀否認了他的説法,說婆羅門再沒有應該作的,因爲應作的已作。他不用努力因爲已經到達彼岸、已經結束生死

 

SN2.6 葛麼大經Kāmad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葛麼大天子對佛陀說,那是極難做啊!(義注:據説這位年輕天神過去世曾是一個禪修者。但他有很厚的煩惱,只有很努力才能將它們壓制到。雖然他做了沙門的工作,但因爲他的支持緣弱,沒有成爲聖者地往生為天神。他來到佛陀那裏宣說沙門生活的難度

-佛陀便回答:對無家、有戒和定、自我控制的有學來説(義注:對四資具)滿足—那是難作的

 

-天子說,難得到滿足的人啊!

-佛陀回答:樂於心寂靜,日與夜意樂於修習者是難得到的

 

-天子說,心是難定下來的

-佛陀回答:把難定的定下來,樂於平息諸根、切斷死亡之網—聖者行走

 

-天子說,道路是難走的、不平坦的(義注:聖道實非難走和不平的,只是前面的部分有大量的危險麻煩)

-佛陀回答:就算那樣,聖者們也走。

非聖者在不平的道路上(義注:智慧之)頭倒下,(義注:在聖道的上升上無能爲力)

聖者的道路是平坦的,在不平中平坦

 

 

 

 

SN2.7 般闍羅健達經 Pañcālacaṇḍ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般闍羅健達天子對佛陀說

1.       廣慧者確實發現了,在擁擠中的空間

a.       義注:有「蓋、欲」兩種障礙,這裡指前者,空間則指「禪定」

2.       那位覺悟了禪那的佛陀,是獨處的帶領公牛、聖賢

 

-佛陀回覆:

1.       在擁擠中發現了抵達涅槃之法

2.       獲得念恰當地善定下

 

SN2.8 德亞那經Tāyanasuttaṃ 摘要

 

-德亞那天子之前為一個宗派的始祖,有一次他來到對佛陀說偈

1.       努力地切斷流,去除欲的婆羅門

a.       義注:流=貪愛之流

2.       聖賢假如不捨棄欲,便不升起一

a.       義注:單一=禪那

 

3.       作應作的,堅固地努力

4.       鬆懈的游行者,更多地撒塵埃

a.       義注:煩惱之塵埃

b.       複注:鬆懈=不尊敬地作

5.       不作惡作是更好的,之後因爲惡作而苦惱

6.       作善作的是更好的,那個已作不後悔

 

7.       如茅草錯誤地被捉著,便會割手

8.       惡拿取沙門的狀態,便會被拉到地獄

 

9.       凡是鬆懈的業、不純潔的守則vataṃ

a.       義注:不純潔的守則=苦行的守則。這裏在教上的因緣而拿取頭陀的守則,但是(動機)是不純潔的

b.       複注:夾雜著渴愛的煩惱

10.   懷疑的梵行,那不會有大果

 

-説後天神便離開。

-過後佛陀向比丘們説起這件事,叫比丘們要記得、學習天子的這首偈,因爲那是伴隨著利益,是梵行的基礎

 

(義注解釋宗派為DN1的62邪見。假如這位天子創辦了其中一見的宗派,他怎能再生於天界?因爲他堅信有業和做了很多功德。往生後他瞭解到佛教帶著利益,所以帶著這首詩來讚美佛教)

 

SN2.9-10 摘要

 

-有一次,月天子(SN2.9)/日天子(SN2.10)分別被羅侯阿修羅王抓住。

-他立即憶念佛陀憶念佛陀並說偈

1.       禮敬你!佛陀!英雄!在一切處上解脫

2.       在上路時遇到障礙,願他成爲我的皈依

-那時佛陀便和羅侯阿修羅王說,月天子(SN2.9)/日天子(SN2.10)已經皈依,請他放掉他,因爲佛陀是憐憫世間者

-羅侯阿修羅王唯有釋放他,然後驚恐地去見毘摩質多阿修羅王

-後者問他何解這樣,羅侯阿修羅王便說如果佛陀誦偈時不放掉月天子(SN2.9)/日天子(SN2.10),頭便會裂成七塊,生活不快樂

 

SN2.11 鄭地麼瑟經 Candimas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鄭地麼瑟天子對佛陀說,

1.       他們將會去到安全處,如鹿在無蚊的沼澤

2.       獲得禪那,單獨、聰明、有念

-佛陀回答

1.       他們將會去到彼岸,如魚對著被切斷的網

2.       獲得禪那,單獨、聰明、有念

 

 

 

 

SN2.12 毘紐經 Veṇḍusuttaṃ 摘要

 

-毘紐天子對佛陀說,

1.       那些人是快樂的—對完全追隨善逝者

2.       在喬達摩教中努力,在學上不放逸

 

(-佛陀回答)

1.       誰在我宣説的教誡處上,學習禪修

2.       在恰當的時機不放逸,便不存在死亡的權力

 

SN2.13 長杖經 Dīghalaṭṭhi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長杖天子(義注:天神世界所有都是同等的三gāvuta約3/4由旬長,但他們在人類世界就成爲很長)對佛陀說

1.       比丘應禪修而心解脫,願欲心的成就

2.       了知世間的生滅,善意而不依止—那個是利益

 

SN2.14 難陀經 Nandan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難陀天子對佛陀說,佛陀的智見是不被覆蓋的(義注:佛陀有一切知智),於是問,什麽類型的人被說為

1.       持戒者

2.       有慧者

3.       超越苦而行動

4.       諸天敬奉

 

-佛陀便回答

1.       有戒 (義注:有了世間、出世間的戒,漏盡)

2.       有智慧

3.       被良好地訓練

4.       有定

5.       樂於禪修的

6.       具念

 

SN2.15 檀香經 Candan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檀香天子問佛陀

1.       誰日夜不懈怠,而越過暴流?

2.       無立足處、無懸挂的支持,誰在深處不沉沒?

 

-佛陀回答

1.       總是戒成就,有智慧、善得定、

2.       發起精進、堅定,便會越過難越過的暴流

3.       戒絕欲想、跨越色結

4.       歡喜與貪已盡,他在深處不沉沒

 

SN2.16 瓦須達多經 Vāsudattasuttaṃ 摘要

 

-瓦須達多天子對佛陀說

1.       像被矛觸擊,像在頭處被燃燒著,

2.       為了欲貪的捨斷,比丘應該具念地遊行

 

-佛陀回覆

1.       像被矛觸擊,像在頭處被燃燒著,

2.       為了有身見的捨斷,比丘應該具念地遊行

 

SN2.17 善梵經Subrahm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善梵天子向佛陀提到自己的心常被驚嚇,不論在未生起的苦難上,還是在已發生的上。他問佛陀哪裏有不被驚嚇的?

 

-義注:這位年輕的天神一直和1000位天女在難陀園裏游玩。其中500位天女爬上樹唱歌和抛花落下面。突然間,她們的壽命完結了,並再生於無間地獄。當那位天子發現她們不見了,並再生於地獄,他再檢查自己的壽命,發現自己和其餘500位天女都會在七天内死亡並再再生地獄。完全害怕的他於是來到佛陀處尋找慰籍

 

-佛陀於以偈回答

1.       除了覺(義注:支)、苦行(義注:頭陀行),除了節制根

2.       除了捨棄一切(義注:涅槃)便不在別處---而衆生見安全

 

SN2.18 葛古踏經 Kakudh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葛古踏天子對佛陀說

1.       沙門!你歡喜嗎?

a.       佛陀反問:得到什麼後呢?

2.       沙門!那樣的話,你憂愁嗎?

a.       佛陀反問:失去什麼後呢?

3.       沙門!那樣的話,你既不歡喜也不憂愁嗎?

a.       答:是的

4.       那希望你是無痛苦的、在他身上不發現歡喜,獨坐時也不被不喜樂破壞

a.       佛陀確認

5.       你是如何做到的?

a.       答:生起痛苦者也會有歡喜,反之亦然。請理解我爲無歡喜和痛苦者

6.       我終於見到已般涅槃、無歡喜、無痛苦、已度脫世間中執著的婆羅門/比丘了!

 

SN2.19 鬱多羅經 Uttarasuttaṃ 摘要

 

-有位鬱多羅天子在佛陀面前說偈:

1.       生命短少被帶走,當老已被帶來時不存在庇護所

a.       義注:被帶走是因爲去到毀壞崩解、漸漸到達死亡

2.       看見死亡的怖畏,作福德以帶來快樂

 

-佛陀便回了一偈,前面三句一樣,最後一句如下

1.       抛棄世間的餌期望寂靜

a.       義注:餌有形象化和字面上的意味

b.       形象化指整個輪回和三界—客觀被執著的界

c.       字面上指四資具

d.       寂靜指的是涅槃

 

SN2.20 給孤獨經 Anāthapiṇḍi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給孤獨天子對佛陀說:

1.       這裡確實是那個祇樹林,仙人僧團經常來往的

a.       義注:仙人僧團=比丘僧團

2.       被法王居住,我的喜產生。

3.       業、明與法,戒--最高之活命,

a.       義注:行為、明=聖道

b.       業=道思

c.       明=道智

d.       確立戒的活命為最高的活命

4.       不免一死的人們以這些淨化,非以種姓或以財產。

5.       因此賢智者之人,自己利益的看見者,

6.       應該如理考察法,他在那裡這麼淨化。

7.       如舍利弗以慧,以戒與以寂靜upasamenā,

a.       義注:寂靜=煩惱的平息

8.       凡即使到彼岸的比丘,最高者會是這樣程度的。

 

-説完天子便離開了

-後來佛陀召喚僧團説起有位天子向自己説了這首偈

-阿難尊者一聽完便認出了是給孤獨天子,因爲他對舍利佛尊者有很强烈的信心

-佛陀認可並讚美阿難

 

 

SN2.21 濕婆經 Siv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濕婆天子對佛陀說:

1.       只應與有德者結交、與有德者作親密

2.       相信善人的正法,便會成爲更好而非更惡的

 

-天子其餘的偈的四句偈頭三句和上面相同,第四句各不同:

1.       會得到智慧而非從其他

2.       在憂傷中不憂傷

3.       在親屬中閃耀

4.       有情去到善趣

5.       有情不斷地住立(義注:於快樂)

 

-佛陀也回覆了自己的偈

1.       只應與有德者結交、與有德者作親密

2.       相信善人的正法,解脫一切苦

 

SN2.22 安穩經Khem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安穩天子對佛陀說偈:

1.       愚人對自己如對敵人而行

2.       作了惡業,那會有疼痛的果

3.       作那個業不是善的,誰人已作都會後悔

4.       當那個果報追隨時,他哭得淚流滿面

 

5.       作了那個業是善的,作了那個之後不會後悔

6.       當那個果報追隨時,他歡喜快樂

 

(-佛陀回答:)

1.       應首先做那個—知道會對自己有利益時

2.       就如車夫考量,智者考慮後努力

 

3.       就如迷醉的車夫,捨棄了平整的大道

 

4.       攀上不平的道路,破壞了軸後憂思

 

5.       如是遠離法,追隨非法

 

6.       愚人到達死亡之口,憂思切斷了的軸

 

 

SN2.23 悉梨經 Serī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悉梨天子拜訪佛陀並在佛前說偈:

1.       天神和人類兩者都歡喜於食物

2.       然後什麽名字的夜叉,他是不歡喜於食物的?

 

-佛陀回答:

1.       誰以信心來佈施、以明净心

2.       他會被食物伴隨:在此世和他世

3.       因此去除吝嗇,給予佈施征服雜染

4.       福德在此世他世,資助有情

 

-聽後天子讚嘆佛陀所説的,並説起往事

1.       從前他是名叫悉梨國王的施主、並對佈施稱讚。

2.       他在王國的四門佈施給各人

3.       那時,後宮的婦女來見自己,希望她們也能做佈施。大王因爲是施主、稱讚佈施,所以唯有讓了一道門給她們做佈施。自此他的佈施減退了

4.       後來隨侍的王族、軍人、婆羅門+屋主們也來找國王要求同樣的事情,國王也就順他們意

5.       之後有人來稟報王上,說現在國王沒有做任何佈施了。於是國王便命令他們對國外的收益分一半,一半進入内宮,一半就在那裏佈施給衆人。

 

-這麽長久的善業,他都不能計算它的盡頭。

-説完他再次讚美隨喜佛陀的偈

 

SN2.24 額低葛勒經 Ghaṭīkār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額低葛勒天子 Ghaṭīkāra向佛陀匯報無煩天的七位天神已經成爲阿羅漢了。經佛陀詢問得出是

1.       優波迦 upako

2.       波羅揵荼 palagaṇḍo

3.       補估沙地 pukkusāti

4.       跋提雅 bhaddiyo

5.       揵陀提婆 khaṇḍadevo

6.       婆侯羅提 bāhuraggi

7.       僧提雅 siṅgiyo

 

-佛陀問他們是了知到誰的教法之後而成爲阿羅漢? 天神回答是從佛陀他那裏。天神說他們七位

1.       切斷了有之繫縛

2.       名與色完全地寂止

義注說他們七位天神一生天就證得涅槃。

 

-佛陀問他是從哪裏了知到這麽難明白的法,而這樣說?

 

-天神便回答,在過去他是陶器師傅,是侍奉父母者、梵行者、迦葉佛的居士。他也是佛陀以前的同伴

-佛陀認可,並說這是朋友們的會合,兩位都持最後身

 

 

SN2.25 遮堵經 Jantu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遮堵天子在一個十五布薩日去見一班修爲差的比丘,並說

1.       先前他們快樂地生活—喬達摩的信徒比丘

2.       他們無欲地尋找團食、無欲地尋找床

3.       知道世界的無常性後,他們已作苦之邊

 

4.       已造成自己難養,就如村落中的村長般

5.       一再食用後躺臥,在其他人家中迷醉

 

6.       已作對僧團的禮敬:對這裏某些人我説

7.       被丟棄、無依的你們,就如鬼一樣

a.       義注:在佛教中被丟棄就如死人那樣。親屬不守護尸體,任由鳥吃掉它;同樣地,他們不獲得導師的教誡而被丟棄、無依

8.       那些放逸而住的人,我是根據他們來説的

9.       誰人不放逸而住,對他們我作禮敬

 

SN2.26 赤馬經  Rohitass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赤馬天子問佛陀,能否透過行走的方式到達世間之邊(義注:圍輪世界之邊)沒有生老死之處

-佛陀說那個地方不被行走所到達

-赤馬天子便隨喜,說自己以前是個仙人,以神通在空中行走,速度很快,一步就從東海跨到西海。他希望以這種方式到達世間之邊

-除了日常作息,100年的生命中他一直在走,還未成功就死了

-佛陀評論說,

 

SN2.27 難陀經 Nandasuttaṃ 摘要

 

-難陀天子在佛陀面前說偈:

1.       時間流逝跨過夜晚,年歲漸漸地抛棄

2.       看見死亡的怖畏,作福德以帶來快樂

 

-佛陀便回了一偈,前面三句一樣,最後一句如下

1.       抛棄世間的餌期望寂靜

a.       義注:餌有形象化和字面上的意味

b.       形象化指整個輪回和三界—客觀被執著的界

c.       字面上指四資具

d.       寂靜指的是涅槃

 

SN2.28 廣歡喜經 Nandivisālasuttaṃ 摘要

 

-廣歡喜天子對佛陀說:

1.       四輪與九孔,被貪充滿、連接

a.       義注:四輪=四行儀(行住坐臥),九孔是九個傷口開口(眼、耳、鼻孔、嘴、生殖器、肛門)

2.       污穢所生;大英雄;怎樣逃離?

a.       義注:污穢=污穢的身體部位,例如頭髮等等

(佛陀回答:)

1.       切斷皮帶和繩索,惡的欲求和貪愛

a.       義注:皮帶=敵意(較强的憤怒),繩索是剩餘的煩惱

b.       欲icchā和貪愛lobha是同樣的心境,但欲是初步弱的階段或還未獲得東西的那種欲望。貪愛則是隨後強的階段,或握取一件已取得的東西

2.       拔除渴愛,要如此逃離

 

SN2.29 蘇尸摩經 Susim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佛陀問阿難尊者,他是否喜歡舍利佛?

-阿難回答,這是確實的,對非愚者、邪惡、心顛倒者來說,誰不會喜歡尊者舍利弗呢?

-因爲舍利佛是以下者 [解釋參考無礙解道]

1.       大慧Mahāpañña者

a.       把握四無礙解

b.       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蘊

c.       什麽是可能或不可能

d.       各種禪那

e.       聖諦

f.        三十七菩提道品

g.       沙門果

h.       神通

i.         涅槃

2.       博慧Puthupañña者

a.       把握蘊、處、界、緣起

b.       之後同1.大慧Mahāpañña

3.       悅慧Hāsapañña者

a.       四無礙解的智慧

b.       喜悅地完成13. 慧Sīghapañña的内容

4.       速慧Javanapañña者

a.       急速地視一切五蘊無常(滅盡之義)、苦(怖畏之義)、無我(不實之義)

b.       視一切五蘊為無常的、有為的、緣起的,是滅盡法、消散法、離貪法、滅法—之慧

5.       利慧Tikkhapañña者

a.       對一切惡不善法不容忍而鏟除之慧

6.       抉擇慧nibbedhikapañña者

a.       對於一切行驚駭、厭煩、不歡喜,洞察而破壞以前未洞察、破壞的不善法、導向有的業

7.       少欲者

8.       知足者

9.       獨住者 pavivitto

a.       義注:身遠離即遠離的身、樂於捨棄

b.       心遠離,即清净心、抵達最上的遠離

c.       執著的遠離,即無依附的人、剝離於物質

d.       這裏獲得三種遠離

10.   不交往

a.       義注:見的接觸、耳的接觸、交談的接觸、物質享用的接觸、身體的接觸。在這裏空於五種接觸

11.   精進已被發動者

12.   告誡他人者

13.   被告誡的能容忍者

14.   舉罪者

15.   呵責惡者

-佛陀認可阿難尊者的話

-當舍利佛尊者的稱讚被說時,蘇尸摩天子被大天子眾圍繞,去見佛陀,並也認可佛陀的話。自己無論到哪個天子眾那裏,都多聽到佛陀那番話

-當舍利佛尊者的稱讚被說時,蘇尸摩天子的天子眾感到高興,發出種種光輝、顏色

 

-這時蘇尸摩天子對佛陀說

1.       有名的智者,舍利佛不會憤怒

2.       少欲、柔和、已調御,為大師帶來容色

 

-佛陀回答

1.       有名的智者,舍利佛不會憤怒

2.       少欲、柔和、已調御,善調御者等待時至

a.       義注:等待般涅槃的時至。阿羅漢不會歡喜於死亡和渴望生存。他渴望時至就如一個一個站立著的工人等待日薪

 

 

SN2.30 種種外道弟子經 Nānātitthiyasāvakasuttaṃ 摘要

 

-有一次,許多外道弟子的天子來到佛前

(義注:這些天神為業力的認同者,因此他們作福德而投生到天界。他們認爲自己生天,是因爲對他們各自老師的信心,因此來到佛陀前以偈頌讚美自己各自的老師。富蘭那迦葉和末迦利瞿舍羅都提出和佛陀業力論相反的教條,他們的教說被分類為導向壞出生的一群)

 

-阿色麼天子説了關於富蘭那迦葉的偈頌

1.       在這裏砍斷和殺害,殺滅被迦葉了知

2.       對於自己不見為惡,和福德

3.       他宣説的確實值得相信,大師值得相信

 

-色喝哩天子説了關於末迦利瞿舍羅的偈頌

1.       以苦行嫌厭善節制,人捨棄爭吵之語

2.       戒除不實說實語,像這樣確實不作惡

 

-尼迦天子説了關於尼乾陀若提子的偈頌

1.       避免(義注:惡行)、聰明的比丘,在四種節制中善節制

2.       宣説所見所聞,的確不存在惡

 

-阿勾得迦天子說關於種種外道的偈頌:

1.       浮陀迦[旃延]、葛低亞那、尼乾陀,以及這末迦利、富蘭那,

2.       群眾的大師已到達沙門身分,他們確實離善人不遠

 

威格玻哩天子以偈頌回答阿勾得迦天子:

1.       低劣的豺狼同行,就算是有時也不會等同獅子

2.       裸體說妄語的群衆大師,邪惡行爲者與善者是不相近的

 

-魔波旬佔有威格玻哩天子後(義注:魔王想 ‘他譴責其他的導師,讓我使他稱讚他們自己,用他自己張嘴’),在世尊的面前說這偈頌:

1.       致力於苦行嫌厭,守護獨處

2.       在色上(義注:以渴愛和見)確立,在天界歡喜

 

-佛陀知道是魔王,於是以偈回應

1.       任何在此世他世的色,在空中美麗的容色

2.       所有魔王你都讚美,就像為了殺害魚而投擲的餌

 

-那時,麻那哇格米雅天子說關於佛陀的偈

1.       毘富羅在王舍城中,被說是最勝的山,

2.       謝達是喜馬拉雅山中最勝的,天空行走者中是太陽。

3.       大海是大水中最勝的,而星宿中是月亮,

4.       包括天的世間中,佛陀被說是第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