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

簡介

在每個月農曆的初八、十五、二十三和二十九或三十日,這四天是南傳佛教傳統的在家居士布薩日。許多居士會前往寺院受持布薩八戒,也就是中國古德所翻譯的「八關齋戒」,他們也會去做供養,或在寺院裡修行及聽聞佛法,這是緬甸和泰國的傳統。


在緬甸,有些居士會住在寺院裡一天、一個星期或一個月等等,有些是住在寺院裡禪修,有些是為了準備出家而學習,許多人會受持布薩九戒。


在斯里蘭卡,許多佛教道場可能會像緬甸和泰國的傳統一樣,平時為在家居士們受五戒,布薩日為在家居士們受布薩八戒。


八/九戒的内容

對於大家今天所受持的慈心布薩九戒,即使是學佛很久的佛教徒,甚至是出家人,可能會懷疑怎麼會有「慈心布薩九戒」呢?其實布薩九戒是佛陀親口所開示的,它收錄在《增支部‧九法集(Navakanipāta)‧獅子吼品(Sīhanādavaggo)》裡,這部經名為《九支布薩經(Navaṅguposathasuttaṃ)》 。以下是 覓寂去年六月所翻譯的經文:


諸比丘,這裡有聖弟子如此思惟:「諸阿羅漢乃至命終捨斷殺生、離殺生,放下棍杖、放下刀,有慚恥、(pg. 3.0193)有悲心,住於利益、悲愍一切眾生。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捨斷殺生、離殺生,放下棍杖、放下刀,有慚恥、有悲心,住於利益、悲愍一切眾生。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一支。


「諸阿羅漢乃至命終捨斷不與取、離不與取,給與才取、希望給與,以不偷盜使自己住於清淨。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捨斷不與取、離不與取,給與才取、希望給與,以不偷盜使自己住於清淨。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二支。


「諸阿羅漢乃至命終捨斷非梵行,行梵行,離淫欲的粗俗法(gāmadhammā)。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捨斷非梵行,行梵行,離淫欲的粗俗法(gāmadhammā)。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三支。


「諸阿羅漢乃至命終捨斷妄語、離妄語,所說真實,誠實、可以信賴、可靠,不欺騙世間。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捨斷妄語、離妄語,所說真實,誠實、可以信賴、可靠,不欺騙世間。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四支。


「諸阿羅漢乃至命終捨斷放逸原因的穀酒、花果酒(和)酒類,離放逸原因的穀酒、花果酒(和)酒類。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捨斷放逸原因的穀酒、花果酒(和)酒類,離放逸原因的穀酒、花果酒(和)酒類。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五支。


「諸阿羅漢乃至命終一食,不夜食,離非時食。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一食,不夜食,離非時食。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六支。


「諸阿羅漢乃至命終捨斷觀(聽)跳舞、歌唱、音樂、表演,(以及)戴持、塗抹、妝飾原因的花鬘、香、塗香,離觀(聽)跳舞、歌唱、音樂、表演,(以及)戴持、塗抹、妝飾原因的花鬘、香、塗香。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捨斷觀(聽)跳舞、歌唱、音樂、表演,(以及)戴持、塗抹、妝飾原因的花鬘、香、塗香,離觀(聽)跳舞、歌唱、音樂、表演,(以及)戴持、塗抹、妝飾原因的花鬘、香、塗香。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七支。


「諸阿羅漢乃至命終捨斷高、大坐臥具,離高、大坐臥具,(坐)臥小床【390】或草敷具(等)低的坐臥具。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捨斷高、大坐臥具,離高、大坐臥具,(坐)臥小床或草敷具(等)低的坐臥具。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八支。


以慈俱心遍滿一方而住;同樣地,第二(方)、第三(方)、第四(方)、上(方)、下(方)、橫(方),於一切處、一切眾生、一切世間,以慈俱心遍滿、廣大、無量、無怨敵、無惱害遍滿而住。這是具有的第九支。


在比丘前受持慈心布薩九戒儀式

⊙求受三皈布薩九戒法 (Navaṅga-uposathasīla)

Ahaṃ, bhante, tisaraṇena saha navaṅga samannāgataṃ uposathasīlaṃ dhammaṃ yācāmi, anuggahaṃ katvā sīlaṃ detha me, bhante.

尊者,我乞求三皈依和具有九支的布薩戒法。尊者,在攝受後請把戒授給我!

Dutiyam’pi, ahaṃ, bhante, tisaraṇena saha navaṅga samannāgataṃ uposathasīlaṃ dhammaṃ yācāmi, anuggahaṃ katvā sīlaṃ detha me, bhante.

尊者,我第二次乞求三皈依和具有九支的布薩戒法。尊者,在攝受後請把戒授給我!

Tatiyam’pi, ahaṃ, bhante, tisaraṇena saha navaṅga samannāgataṃ uposathasīlaṃ dhammaṃ yācāmi, anuggahaṃ katvā sīlaṃ detha me, bhante.

尊者,我第三次乞求三皈依和具有九支的布薩戒法。尊者,在攝受後請把戒授給我!

比 丘:Yamahaṃ vadāmi taṃ vadetha.

我念什麼你們也跟著念。

受戒者:Āma, bhante.

是的,尊者。

⊙比丘念:Namo tassa,受戒者就直接念完三遍禮敬詞,或比丘念一句,受戒者跟著念一句。

比 丘: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3x)

禮敬彼世尊、阿羅漢、正自覺者。(三遍)

受戒者: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3x)

禮敬彼世尊、阿羅漢、正自覺者。(三遍)

⊙比丘念:Buddh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受戒者就直接念完三皈依文,或比丘念一句,受戒者跟著念一句。

Buddh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

我皈依佛。

Dhamm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

我皈依法。

Saṅgh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

我皈依僧。

Dutiyam’pi, Buddh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

第二次我皈依佛。

Dutiyam’pi, Dhamm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

第二次我皈依法。

Dutiyam’pi, Saṅgh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

第二次我皈依僧。

Tatiyam’pi, Buddh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

第三次我皈依佛。

Tatiyam’pi, Dhamm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

第三次我皈依法。

Tatiyam’pi, Saṅghaṃ saraṇaṃ gacchāmi.

第三次我皈依僧。

比 丘:Tisaraṇagamanaṃ paripuṇṇaṃ.

三皈依已經圓滿。

受戒者:Āma, bhante.

是的,尊者。

========

九戒

1. Pāṇātipāt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ṃ samādiyāmi.

我受持離殺生學處。

2. Adinnādān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ṃ samādiyāmi.

我受持離不與取學處。

3. Abrahmacariy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ṃ samādiyāmi.

我受持離非梵行學處。

4. Musāvād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ṃ samādiyāmi.

我受持離虛誑語學處。

5. Surā-meraya-majja-pamādaṭṭhān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ṃ samādiyāmi.

我受持離(飲)放逸原因的穀酒、花果酒(和)酒類學處。

6. Vikālabhojan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ṃ samādiyāmi.

我受持離非時食學處。

7. Nacca-gīta-vādita-visūkadassanā mālā-gandha-vilepana-dhāraṇamaṇḍana-vibhūsanaṭṭhān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ṃ samādiyāmi.

我受持離觀(聽)跳舞、歌唱、音樂、表演,(以及)戴持、塗抹、妝飾原因的花鬘、香、塗香學處。

8. Uccāsayana-mahāsayan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ṃ samādiyāmi.

我受持離(坐臥)高、大坐臥具學處。

9. Mettāsahagatena cetasā sabbapāṇabhūtesu pharitvā viharaṇaṃ samādiyāmi.

我受持以慈俱心遍滿一切眾生而住。

Sabbe sattā averā hontu, abyāpajjā hontu, anīghā hontu, sukhī attānaṃ pariharantu.

願一切有情没有仇敵,没有精神的痛苦,沒有身體的痛苦,保有自己的快樂或安穩快樂!

Idaṃ me sīlaṃ āsavakkhayā’vaham hotu.

願我此功德,導至諸漏盡。

Idaṃ me sīlaṃ nibbānassa paccayo hotu.

願我持此戒,成為涅槃緣。

比 丘:Tisaraṇena saha navaṅga samannāgataṃ uposathasīlaṃ dhammaṃ sādhukaṃ katvā appamādena sampādetha.

在完全地(受了)三皈依和具有九支的布薩戒法後,當不放逸地努力(成就)。

受戒者:Āma, bhante.

是的,尊者。

Sādhu! Sādhu! Sādhu!

善哉! 善哉! 善哉!

細明定義

第一條離殺生學處:一般稱為不殺生戒,也就是戒除殺生的戒條。應當注意的是:不殺生戒不但不可自己殺生、教唆他人殺生、自殺,也不可以讚歎死或鼓勵死,以及墮胎等,甚至蟲、蟻等小動物以及牠們的卵都不可以殺害。


第二條離不與取學處:這是依照巴利語直譯的,一般譯為不偷盜戒,也就是戒除偷盜的戒條。在家居士受持五戒就不應該霸佔他人的財物、偷盜、搶劫,甚至逃漏稅、偷渡、使用偽鈔、吃秤兩、報假帳,侵犯他人的所有權、著作權,或故意使對方導致損失等,並且應當遵守國家法律。


第三條離非梵行學處:有時也稱為不淫戒或離不淨行學處等,也就是遠離淫欲、性交貞潔的戒條。


第四條離虛誑語學處:一般稱為不妄語戒,也就是戒除打妄語的戒條。其實這條戒非常的微細,無論經由口頭說出,或者書面所寫,乃至手勢等肢體語言,凡是故意的欺騙,都會構成犯戒,所以在日常當中,必須特別小心慬慎言行,應當保持誠實與正直。


第五條離放逸原因的穀酒、花果酒,(和)酒類學處:也稱為不飲酒戒,也就是戒除飲用各種酒類的戒條,而且包括各種麻醉毒品。只要明知是酒,即使才喝一滴,也構成犯戒。此外,將米酒等加入中藥等而製成的藥酒,即使有醫療效果,只可外用,但不得飲用。


第六條離非時食學處:是指戒除在不適宜的時間食用一般食物的戒條。當中的「非時(vikāla)」或不適宜的時間是指:從日正當中〔正午〕直到隔天明相〔黎明〕升起,這段時間是諸佛與諸阿羅漢所不用餐的時間。而「一般食物(yāvakālika,時限藥)」是指除了通常用來當藥的藥品、鮮奶油、精煉奶油、油、蜂蜜、糖漿和有些果汁之外,一般用來充飢的主食和副食品。所以從黎明升起到正午這段時間〔適時(kāla)〕,梵行者可以食用除了非三淨肉(看見、聽見或懷疑為自己或其他梵行者宰殺的魚肉)以外的任何食物。但從正午直到隔天黎明升起,則只可服用一般人們不用來當食物吃的藥品,鮮奶油、精煉奶油、油、蜂蜜、糖漿,以及喝芒果、香蕉等果汁,但必須是經過濾、沒有殘渣,而且未經加熱的。而椰子汁、西瓜汁、哈蜜瓜汁等大型水果的果汁則是不可以在非時飲用的 。其它諸如:牛奶、豆漿、米漿、乳酪、巧克力等也是不可以在非時食用的。註釋書也提到:芒果等水果所作成的果糖是屬於時限藥,過了正午是不允許食用的 。


第七條離觀(聽)跳舞、歌唱、音樂和表演及戴持、塗抹、妝飾原因的花鬘、香、塗香學處學處:這裡的「跳舞」是指舞女、舞者所跳的各種舞蹈,乃至孔雀舞、猴子舞等。「歌唱」是指各種歌謠,乃至在聖者般涅槃時以嬉戲的歌謠來讚歎三寶功德,或不自制的比丘以歌聲來誦法,都屬於歌唱。「音樂」是指各種音樂、演奏,乃至水瓶鼓樂、水鼓樂等。這條戒不只不可以觀聽音樂等,也不可以自己跳舞、唱歌、演奏,而且也不可以叫人跳舞等。戴持花環、花束,塗抹各種香油、香水、香粉、香料、化妝品等以裝飾自己即犯此戒。有長老認為,受持此戒者也不可以戴耳環、項鍊、手鐲、戒指、手錶等裝飾物。以下情況是不犯戒的:1. 有歌舞等表演從自己所在的方向前來而看見或聽見時。然而假如有歌舞等表演從自己的方向前來,自己從站著、坐著或躺著的地方站起來或向前觀看等,則是犯戒的。2. 有事緣走在道路而看見或聽見時。但假如故意轉頭去看,或故意向表演的方向靠近,則是犯戒的。3. 由於皮膚病而塗抹藥膏等時,而藥中有香味者。4. 為了供佛而接受或拿花、香等。


第八條離高、大坐臥具學處:所謂的「高、大坐臥具」並不是僅限於床、椅,而是包括床、椅、床墊、椅墊、床單、地毯、坐墊等等,所以我們譯為「高、大坐臥具」。受持了此戒者,主要是不得坐臥奢華、高腳的坐臥具。床座腳高的規定是除了床、椅底部的框架不算外,腳部不可超過佛陀的八指寬。‘VinA.iii,p.567.’和‘Kkvt.p.40.’提到:佛陀的張手是中等男子的三倍。‘VbhA.p.343.’提到七粒穀等於一指寬;十二指寬等於一張手;二張手等於一肘尺。假如以常人的一指寬為二公分來算,佛陀的八指寬則為四十八公分;但是有些傳承則認為是二十七英寸或十三英寸。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高床、高椅、大毯子都不可以坐臥。正方形的椅子(āsandika)即使腳高超過佛陀的八指寬,也是佛陀所允許的 ;七支椅(sattaṅga) 即使腳高超過佛陀的八指寬,也是佛陀所允許的 。對比丘而言,佛陀允許除了高床椅、獸腳床椅、裝填棉花的床椅外,比丘們可以坐在在家人所擁有,並且由他們所鋪設的大坐臥具上,但不得躺臥 。然而說法座即使是高大的,比丘也是可以坐的 。在瞭解了上述的內容後,我們列出佛陀所允許的坐臥具如下:1. 低的床、椅子或凳子等。 2. 除了正方形的椅子和七支椅外,床椅底部的框架不算,腳部不超過佛陀的八指寬之床和椅子。3. 鋪設在床和椅子上的床墊、椅墊用布或允許的皮革做表面,裡面可以裝填羊毛等各種毛、樹葉、樹皮、草、布,但不可用人毛、達子香(tālīsa)葉和棉花來裝填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床單、墊被、彈簧床、椅墊、蒲團等假如是裝填棉花的,則是不允許坐臥的;但裝填棉花的床墊、椅墊假如是固定且無法取出的,有些長老認為,在俗人家裡是允許坐的。



平常我們常講慈悲、慈悲,慈與悲是複合詞。慈的巴利語是「mettā」,悲是「karuṇā」,它們所對的所緣境是有所差別的,雖然它們都是面對一切有情眾生,但一個是對眾生的快樂;一個則是對眾生的痛苦。慈的所緣是一切有情的安穩快樂,悲的所緣是一切眾生的痛苦。祝願眾生快樂是慈;希望眾生解脫痛苦,不願見到眾生受苦是悲。修慈是祝福他人快樂無苦,修悲是悲憫他人離苦;修慈是與樂,修悲是拔苦。這是慈與悲的不同之處。大家今天所受持的慈心布薩九戒,則是在布薩八戒之上再散播慈心,而不是悲心,這是有所不同的。


在《清淨道論》的〈說取業處品〉提到兩種業處:一切處〔共通〕業處(Sabbatthaka kammaṭṭhāna)和應用業處(Pārihāriya kammaṭṭhāna)。一切處業處是指每位禪修者每天所必修的禪修法門;應用業處是指依禪修者性行差別而適用的各別禪修方法。一切處業處在《清淨道論》指出為:修習慈心和死隨念,或者加修不淨想。在《清淨道論》的〈說地遍品〉和〈入出息念〉等節,提到行者在修習地遍、入出息念前,先「憶念三寶功德,令心喜悅」。因此,在南傳佛教的比丘們,通常每天都必須修習四種保護業處〔四護衛禪〕,即:佛隨念、修習慈心、不淨想和死隨念。


所謂「保護業處」,顧名思義當然是保護行者克服身心障礙,而能安穩地修行。尤其對住在阿蘭若的比丘們,更應該修習保護業處,以免生起懈怠、恐懼和遭受非人等干擾。


佛陀在《增支部‧梅琪雅經(Meghiyasuttaṃ)》中說:

“Asubhā bhāvetabbā rāgassa pahānāya,

mettā bhāvetabbā byāpādassa pahānāya,

ānāpānassati bhāvetabbā vitakkupacchedāya,

aniccasaññā bhāvetabbā asmimānasamugghātāya.”

「要捨斷貪愛,應修習不淨;

要捨斷瞋恚,應修習慈心;

要捨斷除(胡思亂想),應修習入出息念;

要根除我慢,應修習無常想。 」(A.9.3)


如果禪修者以慈愛做為專修業處,則他必須依照《清淨道論》所教導的次第,修習五百二十八個安止定。


假如只為修習保護業處,則可以回想自己過去曾經獲得最喜悅、最快樂的情景而作意:「願我安穩快樂」;接著對同寺內的比丘僧團散播慈心:「願這些善人安穩快樂」;其次對附近的天神修習慈心;其次對附近的領導人物修習慈心;接著對附近的人民修習慈心;最後對一切有情散播慈愛:「願一切有情安穩快樂。」如果修行時間太短,也可以作意:「願我安穩快樂」;接著對一切有情散播慈心:「願一切有情安穩快樂」,並破除界限,擴散至十方,對十方一切有情修習慈心。


對出家比丘來說,如果禪修的比丘對諸比丘僧團修習慈心,能使同住的比丘們生起柔和之心,所以他們便成為他的幸福同住者;由於對附近的天神修習慈心,將使心柔和的天神能如法的保護這位禪修的比丘;由於對村長等附近的領導人物修習慈心,將使心柔和的領導人物能如法的護持這位禪修比丘的所需之物;由於對附近的人民修習慈心,則能使人民生起信樂之心,不會輕視他的行動;由於對一切有情修習慈心,則在一切處所,這位禪修比丘都無妨害。

祝大家平安快樂!

祝大家早證涅槃!


這篇是 覓寂 2015年6月28日在馬來西亞北海佛教居士林青年慈心營開示的講稿,當時聽眾大約40位。